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伊秉綬與紀昀的師生翰墨緣

        2017-11-07 10:13:36譚平國
        中華書畫家 2017年10期

        □ 譚平國

        伊秉綬與紀昀的師生翰墨緣

        □ 譚平國

        縱觀伊秉綬的一生,受知于朱珪、紀昀、王杰、鐵保、劉墉等多位恩師。清嘉慶九年(1804)十二月,已升協(xié)辦大學士的朱珪,邀集老友次年正月初四到他的知足齋作“五老會”?!拔謇稀敝?,體仁閣大學士劉墉86歲,禮部尚書紀昀82歲,東閣大學士王杰81歲,宗人府丞徐績80歲,朱珪本人75歲,合計為四百零四歲。湊巧的是,“五老”中有四老是伊秉綬的恩師,而且都學問淹通,盛孚人望,位極宰輔,壽及耄耋。對伊秉綬來說,能拜于這幾位顯赫一時的恩師門下,實在非常幸運,足以對他一生從政、問學、求藝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而伊秉綬受知最深、問學請益最多、翰墨往來最勤的,莫過于曾擔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仕至禮部尚書及協(xié)辦大學士的紀昀。

        紀昀像

        公之門墻盡桃李

        紀昀(1724-1805),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人。乾隆十九年進士,歷官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左都御史、兵部尚書,仕至禮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jiān)事,謚文達。學宗漢儒,博極百家,傾力《四庫全書》編纂十馀年。卒后,嘉慶帝御賜碑文,稱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p>

        紀曉嵐仕宦五十馀年,曾兩次為鄉(xiāng)試考官,六次為文武會試考官,門生故吏遍天下,當世無雙。阮元《紀文達公遺集序》說:

        我朝賢俊蔚興,人文郁茂,鴻才碩學,肩比踵接。至于貫徹儒籍,旁通百家,修率情性,津逮后學,則河間紀文達公足以當之。

        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紀曉嵐剛編纂完《四庫全書》,就受命擔任是科會試副主考官。紀曉嵐《甲辰會試錄序》說:“乾隆四十有九年,會試屆期,詔以臣蔡新、臣德保典其事,而以臣紀曉嵐、臣胡高望副之,得士百有十人?!笔强茣嚕浫×撕髞眍H受其賞識的門生——福建寧化人伊秉綬(墨卿)。然而,這位門生卻不在“得士百有十人”之列。

        關(guān)于是科會試紀曉嵐收伊秉綬于門下,史籍記載和相關(guān)專著要么失載,要么語焉不詳,但在紀曉嵐和伊秉綬的詩文中卻言之灼灼,應當是無可置疑的。紀曉嵐在為伊朝棟(秉綬父)撰寫的《云林詩鈔序》中說:“秉綬,余甲辰所取士也?!币帘R在《三師二友詩》序中也說:“韓城、獻縣兩師為秉綬己酉、甲辰總裁,大興師則己亥科座主也?!薄矮I縣師”即紀曉嵐,“甲辰”為乾隆四十九年。然而,翻檢清人科舉登科錄,伊秉綬乾隆四十四年鄉(xiāng)試中舉,座主朱珪;乾隆五十四年中進士,座主王杰、鐵保,而何以乾隆四十九年紀曉嵐又錄取伊秉綬為門生呢?

        查民國版《伊氏族譜》:“(伊秉綬)甲辰科會試中式,以通榜第四名欽點國子監(jiān)學正?!庇众w懷玉《朝議大夫晉授資政大夫揚州府知府伊君墓表》:“甲辰舉中正榜?!币徽f“會試中式”“通榜第四名”,一說“舉中正榜”,綜合來看,知其是科舉中正榜第四名。何謂“中正榜”?據(jù)《茶馀客話》卷二“明通榜”:“近來會榜后,蒙恩于薦卷中擇文之佳者,發(fā)明通榜,以教職用?!鼻《旰蟆爸姓瘛背蔀槎ɡ?,《榆巢雜識》上卷“中正榜”:

        乾隆十九年,國子監(jiān)學正、學錄始用進士,舉人考選錄用,停止九卿保舉之例。二十六年,定于會試取中馀卷內(nèi)選取,與內(nèi)閣中書一例,所謂“中正榜”始此。

        由此可知,“中正榜”源于“明通榜”,即清沿明制,在會試落卷內(nèi)選文理明通的舉人,于正榜外續(xù)出一榜,以補授出缺的學官。伊秉綬乾隆四十九年會試落榜,但在“取中馀卷內(nèi)選取”,得第四名,舉中正榜,授國子監(jiān)學正。故按清例,伊秉綬為紀曉嵐甲辰科所取門生,得以稱“余甲辰所取士也”,但不在“得士百有十人”之內(nèi)。

        伊秉綬此年31歲。他在《上宗伯師紀先生》詩中說:“公之門墻盡桃李,卻賞枯桐到魚尾?!彪m然僅考取中正榜第四名,授國子監(jiān)學正,正八品,但對于這位來自閩西崇山峻嶺中的寧化青年學子來說,已經(jīng)夠幸運并感恩于座師紀曉嵐了。

        伊秉綬幼秉庭訓,父親伊朝棟受學于同邑閩學大儒雷鋐,又以學問、文章和孝行為閩學耆宿蔡世遠所稱賞,官拜正三品的光祿寺卿,為朝廷九卿之一。伊秉綬耳濡目染深受閩學傳統(tǒng)的影響,以宋儒為宗,“講求立心行己之學”,注重修身養(yǎng)性、道德踐履以及人格的自我完善。但乾隆末年的學術(shù)風尚在邅變,乾嘉學派在崛起,提倡漢學,崇尚考據(jù),對他形成強烈的誘惑。在這種背景下,伊秉綬拜于紀曉嵐師門下,進而踏入京師的學術(shù)圈,可謂正逢其時。都門談笑有鴻儒,賞鑒盡珍籍,使他進入了新的學術(shù)境界,開闊了學術(shù)視野,進而成為一位文雅風流、映耀一時的青年才俊。

        紀曉嵐的師友同僚交游非常廣泛,伊秉綬從游其中,也因此結(jié)交了一批飽學之士和翰墨大家。如他與翁方綱的翰墨交往,從目前所見材料,至少從乾隆五十年(1785)就開始了。伊秉綬跋林侗稿本《唐昭陵石刻考略》:

        吾友林喬蔭樾亭……以予好金石文,出族祖此編見贈,而閣學覃溪先生詳為考訂。事在乾隆五十年,城南商榷,忽忽如昨。

        翁方綱生平精研經(jīng)術(shù),四庫開館,他入館任纂修官,負責校辦各省進采書籍,數(shù)年間經(jīng)手審閱了各類圖籍一千馀種,為總纂修官紀曉嵐等進一步細審提供了可依據(jù)之稿本。翁方綱與紀曉嵐聲氣相投,志同道合,二人集中多有唱和之作。當時伊秉綬初出茅廬,而翁方綱不僅要年長21歲,而且已經(jīng)學有成就、卓然成家,若非紀曉嵐師的關(guān)系,兩人很難成為忘年之交。這種亦師亦友的友誼差不多保持了三十年,伊秉綬常至翁方綱的蘇齋談詩論畫、賞鑒品讀。翁方綱是乾嘉間金石學的領(lǐng)導者,正是在他的影響下,伊秉綬也有了收藏、鑒賞、考證金石碑版的嗜好,進而崇尚篆隸,形成獨樹一幟的書法風格。

        伊秉綬師從劉墉學書,可能也出自紀曉嵐的引薦。劉墉與紀曉嵐的關(guān)系極為密切,劉墉之父劉統(tǒng)勛,是紀曉嵐舉進士的恩師,日后又有提攜之恩,紀曉嵐出任四庫總纂修官,就是由劉統(tǒng)勛推薦的。劉墉與紀曉嵐同朝為官,來華的朝鮮使節(jié)評價說:“朝臣中,一辭公論,剛方正直推劉墉,風流儒雅推紀昀?!倍顺;ベ浕Z名硯,還常聯(lián)袂為人撰寫、題跋書作。而伊朝棟早年在刑部任職,見賞于軍機大臣兼管刑部的劉統(tǒng)勛,兩家也算有一些交情。但伊秉綬師從劉墉學書,沒有得力之人引薦,僅憑兩家老輩的這點交情是難以實現(xiàn)的。

        劉墉之書用墨厚重,貌豐骨勁,尤長小楷,在當時別具面目,自成大家。伊秉綬酷愛劉墉之書,拜師求學,其為“劉文清公書”題識云:“以公之教,題公之書,似齠齔之子隨偉丈夫游,可哂也?!庇钟小稇虺蕜⑹窒壬吩?,就是寫給劉墉的:“半世涂鴉鬢欲斑,平生惟服謝東山。幾回欲試撥燈法,仍恐書遭披尾還。”

        伊秉綬于劉墉雖有景仰之尊、師從之心,但畢竟劉墉位高權(quán)重且年事已高,未便時時請益,求其墨跡更非易事。上海博物館藏劉墉為紀曉嵐所書《真行書詩文合卷》冊頁,跋曰:“丁未四月廿又一日,文華殿左廂書奉曉嵐大宗伯四兄,弟劉墉。”紀曉嵐知道伊秉綬酷愛劉墉書法,因以贈之,并跋曰:

        石庵與余同充讀卷官,為余書此軸,門人伊子墨卿酷愛石庵書,因以贈之,并題授受端緒于紙尾,俾來者有考焉。丁未四月。

        時為乾隆五十二年(1787)四月。伊秉綬得劉墉書作之難,以及紀曉嵐扶愛門生之情,由此可見一斑。

        [清]翁方綱 七絕詩 167.3×72.9cm 紙本上海博物館藏

        [清]劉墉 節(jié)錄《遠景樓記》 125.5×56.3cm 紙本遼寧省博物館藏

        三年閱微草堂住

        伊秉綬為紀曉嵐所賞識,聘為家塾館師,教授諸孫,并住閱微草堂三年。好友張維屏《聽松廬文鈔》評說伊秉綬:“早歲在都中,即為諸鉅公所愛重,既出朱文正公之門,而紀文達公嘗延為西席,課公之孫?!?/p>

        伊秉綬有《獻縣紀文達公》詩懷念乃師:

        獻縣大瀛海中仙,期期奉詔詞瀾翻。特開四庫手編纂,譬尋河到昆侖源。三年閱微草堂住,高文典冊驅(qū)殘蠹。名香一炷供山齋,今日騎鯨渺何處?

        紀曉嵐舊宅位于虎坊橋,他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寫道:“余虎坊橋宅,為威信公(岳鐘琪)故第?!边@是一所兩進四合院,第二進正房是紀曉嵐的書房“閱微草堂”,面闊五間。自乾隆五十年至五十二年,伊秉綬館于閱微草堂三年之久。據(jù)考,紀曉嵐有四子、十一孫,其中最為紀曉嵐愛重、最有出息的是紀樹馨。而伊秉綬所教紀曉嵐諸孫中,目前可以確知的有紀樹馨。嘉慶九年六月,紀樹馨請乃師伊秉綬為所藏劉統(tǒng)勛楷書《蟲豸詩》題引首,墨卿題曰:“劉文正公書。公為猶子題畫扇,錄前人詩二十四首,有跋,殘闕二首。秉綬夙曾見此于香林世講處,今重來京師補題卷端。嘉慶九年六月廿又七日,后學伊秉綬?!薄跋懔质乐v”即紀樹馨,其卷末跋曰:

        伊秉綬、翁方綱、宋湘、馮敏昌銘紫檀盒長方形端硯(寧化縣博物館藏)

        道光辛卯五月望,黃州道署雙桂堂紀樹馨謹。伊墨卿師名秉綬,即卷首題隸字者。

        紀樹馨是紀曉嵐次子汝傳長子,生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此時年僅十三,正是翩翩少年郎。他在“伊墨卿師”的精心培育下,熟讀儒家經(jīng)典,知書達理,打下很深的文學和學問根柢,這是伊秉綬受聘三年可以告慰于乃師的。紀樹馨受蔭恩授刑部員外郎,又升刑部陜西司郎中,道光間仕至湖北黃州知府。他為世所知的最大貢獻,是整理紀曉嵐遺存文獻,編纂刻印《紀文達公遺集》。

        國子監(jiān)學正是教職,也是閑職。伊秉綬任學正三年,平時在國子監(jiān)任教,有暇即往閱微草堂教授。紀曉嵐此時已經(jīng)編纂完成工程浩大的《四庫全書》,正在刪定潤色《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凡二百卷。閱微草堂是紀曉嵐師讀書寫作之地,在授課之馀,伊秉綬浸淫于濃郁的學術(shù)氛圍,受益于乃師的耳提面命,自是耳濡目染,學養(yǎng)大增。伊秉綬福建鄉(xiāng)試中第53名,學業(yè)算是中等,乾隆四十五年會試落榜,乾隆四十九年會試僅為中正榜第四名,但在閱微草堂居住三年后,乾隆五十四年參加進士會考,會試中式第五名,殿試二甲十四名,可謂成績突飛猛進,讓人刮目相看,這不能不說是乃師點撥有方,事半功倍。

        在閱微草堂,紀曉嵐曾饋贈明版《朝邑縣志》,并評騭其得失,伊秉綬有跋記其原委云:

        明志推《武功》《朝邑》,而《朝邑》罕傳本。乾隆丙午,予館河間紀文達師,時師方編纂四庫書提要,授此本曰:“此志義法簡古,本太史公,善藏之,五泉韓子他無表見,而序之者康對山,高陵呂氏為后序,皆君子人也?!?/p>

        “乾隆丙午”即乾隆五十一年(1786)。此年八月,紀曉嵐又與伊秉綬、張光祚、蘇景圭同拜觀楊繼盛遺墨。所見《楊忠愍公遺墨》石印本上有觀款,觀其筆墨,當為伊秉綬所書:“乾隆丙午八月廿六日。后學河間紀昀與滄州張光祚、景州蘇錫圭、汀洲伊秉綬同拜觀于京邸之桐石草堂?!?/p>

        值得注意的是,在閱微草堂的三年,伊秉綬不僅學養(yǎng)日增,其書藝也大有長進,他臨古碑、習篆隸,在公卿文士間已有“工篆隸”之名。乾隆五十二年(1787),王昶《跋伊墨卿藏漢并天下瓦當硯圖》說:

        墨卿能詩,工篆隸,用其耽奇嗜古之心,進而稽七經(jīng)之古義,考六書之古法,可喜可愕可寶,必有十百于是者矣。

        雖然這一時期伊秉綬的篆隸作品并不多見,但筆者最近所見福建省博物館所藏伊秉綬節(jié)臨漢《張遷碑》的條幅作品,則透露出些微信息。據(jù)題識:“節(jié)臨漢碑。戊申九日,汀州伊秉綬?!贝朔饔谇∥迨辏?788)重陽,從中可知伊秉綬初習篆隸的情況,也是其獨特書法風格的發(fā)軔之始。

        伊秉綬館閱微草堂三年,益受知于紀曉嵐師,乃師愛其好學嗜古,多有饋遺。除上述劉墉《真行書詩文合卷》、明刻本《朝邑縣志》外,還有漢未央宮舊瓦、宋搨《黃庭經(jīng)》諸跋殘頁、弘旿(瑤華道人)《板橋僧舍圖》。好友趙懷玉跋《板橋僧舍圖》,不無羨慕地說:

        右瑤華道人所作《板橋僧舍圖》,向藏紀曉嵐宗伯家,今贈伊墨卿比部者。道人書不學晉以后人,詩有唐音,畫師元意,皆能取法乎上,是天潢近派中以三絕著者,此卷可見一斑。墨卿解人,宜宗伯之割愛也。

        “墨卿解人,宜宗伯之割愛也”,說明伊秉綬深得乃師賞識、愛重。

        伊秉綬去世前一年,作《夢獻縣師紀文達公》詩憶及在閱微草堂的情景:

        阮室傳經(jīng)日,容臺散直時。引杯謀試酒,授簡欲題詩。寒食他鄉(xiāng)節(jié),虛堂半榻帷。絮風階未掃,杏雨席頻移。量校三蕉葉,吟爭一字師。異書橫幾供,宮漏短檠知。沈范初逢只,羊何共何之。疏狂還醉倒,清嘯與閑宜。當日情如昨,為歡逝莫追……

        他是多么懷念館居閱微草堂的生活啊,三年里,他在課紀氏諸孫的同時,也在時時感受恩師在為政、學問、人品上的言傳身教和諄諄教誨,“當日情如昨,為歡逝莫追”。

        師生同嗜硯石奇

        東坡玩硯,米芾癡硯,嗜硯成為歷代文人雅士的一種風尚,或名硯相贈,或雅聚把玩,或賞鑒銘題,至今以硯傳家者亦不乏其人。

        紀曉嵐一生嗜硯,他將書齋命名為“九十九硯齋”,從《閱微草堂硯譜》中,可知其所藏多為古硯名品,從宋至明,藏硯之富,硯種之豐,名硯之貴,讓人嘆為觀止。紀曉嵐每得佳硯,都會與伊秉綬等師友門生一同把玩賞鑒,并品題其上?!堕單⒉萏贸幾V》中有一方“黻文硯”,石古形奇,紋如兩己;此硯系同朝好友劉墉所贈;全硯有劉墉、紀昀、桂馥、伊秉綬、蔣師爚題銘。劉墉銘曰:“曉嵐愛余黻文硯,因贈之,而我以銘曰:‘石理縝密石骨剛,贈都御史寫奏章,此翁此硯真相當。壬子二月,石庵?!奔o曉嵐銘曰:“堅則堅,然不頑。曉嵐銘?!币帘R銘曰:“粹溫其外剛其內(nèi),其文兩己互相背,知汝不為端紫輩。秉綬?!币潦现?,不僅贊其硯,更贊乃師“粹溫其外剛其內(nèi)”的品格。

        紀曉嵐師素不擅書,所得硯銘多為門生伊秉綬所書。嘉慶元年(1795),伊秉綬輯紀曉嵐師硯銘草稿裝之成冊,屬好友趙懷玉題詩,其《紀尚書昀拙于書,皆門下士代寫,同年伊比部秉綬輯其硯銘草稿裝之成冊,次韻題后》詩云:“銘辭廿紙翦裁新,筆斗香奩硯其珍。涂改漫嫌隨意寫,裝池難得有心人?!庇衷疲骸爸茸谖淖志脫文c,壽石緣還藉省郎?!薄笆±伞奔匆帘R,時為刑部主事。《閱微草堂硯譜》中硯銘,有署名的,也有未署名的,但觀其筆法,不少未署名的為伊秉綬所書。

        伊秉綬治學染翰,與硯朝夕相伴,受乃師影響,也一生嗜硯,耽奇嗜古。乾隆五十二年(1787)春,陜西學政王昶覓得漢未央宮瓦當贈給紀曉嵐,伊秉綬見而酷愛之,從師乞去,紀曉嵐為作《書漢瓦當拓本》,“束以銅而琢為硯,余既為銘之矣,墨卿拓摹其文,將求博雅君子詠歌之”。又請王昶作《跋伊墨卿藏漢并天下瓦當硯圖》,伊秉綬的好友曾燠、陳廷慶都為此硯拓本題詩。

        伊秉綬乞得乃師漢瓦當硯似不只此,胡承珙《題梁茝鄰方伯所藏紀文達公古瓦研》說:“文達此研及漢并天下瓦研皆王蘭泉司寇所遺,后皆歸伊墨卿太守?!薄傲浩忇彿讲奔匆帘R的福建同鄉(xiāng)好友梁章鉅。梁為嘉慶六年辛酉榜進士,亦出紀曉嵐門下,在京師常游從于紀曉嵐、翁方綱之門,林則徐《誥授資政大夫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江蘇巡撫梁公墓志銘》說:“生平精鑒藏,共辨證金石,討論隸古,與覃西閣老、阮云臺太傅、伊墨卿太守、程春海少農(nóng)特相器重?!绷菏纤貪h瓦硯也得自其師紀曉嵐,他跋《長生無極漢瓦雙研》曰:“嘉慶丙辰孟夏榜報罷,謁紀文達師告行。師出此一匣相贈曰:‘三世師友視此物耳?!赶毁A漢瓦當研二,文皆曰長生無極,一底一蓋,底即研面。吾師于上方用小隸字銘之曰:‘銅雀瓦,世所珍。后乎此,四百春?!薄赌旨\》中,伊秉綬有一幅行書題識,似亦為題此硯:“河間紀文達師所藏漢瓦研,持贈長樂梁茝林儀部,同門弟伊秉綬觀。”

        嘉慶四年(1799),伊秉綬外放廣東惠州府知府,成就了他一段“蘇緣”,也成就了他一段“硯緣”。蘇東坡曾在惠州居住二年七個月,這里的山水留下了許多東坡遺跡。嘉慶五年(1800),伊秉綬重修白鶴峰蘇東坡故居,從墨沼中驚喜獲得東坡“德有鄰堂”端硯,硯底刻有行草“軾”字,下方陰文篆章“德有鄰堂”四字。伊秉綬以小隸題識道:“嘉慶五年,修白鶴峰東坡故居,得此硯于墨沼,汀州伊秉綬記?!彼麑⑼乇炯挠讶祟}詠,有馮敏昌、宋湘、翁方綱題記,又有宋湘、何元題詩,馮敏昌行書題記云:“此坡公所以賚賢守也,覲之驚嘆,欽州馮敏昌戲?!辈粌H馮敏昌如此說,翁方綱、趙懷玉都戲說這是東坡先生以此硯饋贈賢太守。

        廣東為端硯之鄉(xiāng),宋朝詩人張九成贊曰:“端溪古硯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币帘R在惠州得地利之便,喜藏端硯,嗜好端硯。嘉慶六年(1801)冬,肇慶府知府楊有源復開坑,伊秉綬隨同硯工親下石炕,獲得佳石數(shù)片。至京師請紀曉嵐師題識,乃師題曰:“門人伊子墨卿嗜古好奇,守惠州日,適同官醵金開端溪,遂隨硯工縋入四十馀丈篝火,檢佳石數(shù)片以出,此即其一也。”

        伊秉綬還有一方自用端硯,是端溪大西洞水坑極品硯,有紀昀、翁方綱、阮元等以及伊秉綬自撰銘。硯背覆手凹處伊秉綬摹刻“伊”字。并記曰:“延光二年嵩山少室西闋銘文叢林芷下二尺許,黃小松司馬剔得一‘伊’字,伊秉綬以摹于研。二千年闋神所守,出一‘伊’字為吾有,茲研因之傳不朽。是維嘉慶壬戌年,銘者汀州伊秉綬?!弊钇娴氖?,此硯右側(cè)有伊秉綬題記:“丁少溪守端州贈此石,后救吾大難,毋忘石交?!?/p>

        “丁少溪”即丁如玉,江蘇淮陰人,此硯石材為丁如玉署肇州府知府時所贈。后伊秉綬因事得罪上官被罷官,恰好丁如玉代理其職,其秉公無私,使其得以昭雪,免于發(fā)戍軍臺。伊秉綬感其恩德,“勿忘石交”,伊秉綬、伊念曾父子父子先后為丁行舉、丁如玉父子撰寫墓志銘,后來兩家成為世交。

        夢中猶得常相隨

        伊秉綬大約乾隆五十二年(1787)離開閱微草堂,結(jié)束館師生活,開始悉心備考,準備參加乾隆五十四年的進士考試。這一次,他如愿以償,以二等十四名賜進士第。中第后,他寫了一首長詩《上宗伯師紀先生》呈謝師恩:

        虎坊橋北龍門高,秋雯月霽明松梢。斜街學士已黃土,好士公卿誰復古?河間宗伯今扶風,劉略班藝填胸中。北極宏文開四庫,西清巨手邀天顧。大典觀成昭代編,高名將與天漢懸。詩篇流播繡蠻韔,扶馀貢使頕儀狀。……閱微草堂一尊酒,子云不礙懸河口。生來只手刃摩天,幾輩十年文覆瓿。公才自是應時興,扶輿積秀瀛莫精。都俞從古兼吁咈,愿獻昌言佐太平。

        紀曉嵐時為朝廷重臣、學界泰斗,伊秉綬雖離開了閱微草堂,但還常相往來,稽古問學,賦詩題句,問寒噓暖?!赌旨\》有一幅隸書橫幅,其子伊念曾有跋曰:

        先嚴官京師時,王文端、紀文達兩相國常以進御文命書小隸,上甚嘉許。

        “王文端、紀文達”即乃師王杰、紀昀。乾隆五十五年(1790)五月,朝鮮使臣柳得恭、樸齊家到京,與都中名人巨卿游從甚廣,歸國臨別,紀曉嵐和伊秉綬各贈以詩,柳、樸亦有和詩,詩箋存于伊秉綬家。同年十一月,伊秉綬與友生七人雅集閱微草堂,各賦七人故事,伊秉綬有《擬建安七子詩》?!都o文達公遺集》也多有為伊秉綬題畫之作,如《為伊墨卿題黃癭瓢畫冊十二首》《為墨卿題扇》《墨卿摹鄭夾?像為題五絕句》《為墨卿題劉文正公墨跡后》《張南華先生夏木清陰圖為伊墨卿題》《為伊墨卿員外題灤陽扈從圖》等。

        由于門生伊秉綬的關(guān)系,紀曉嵐與伊秉綬的父親伊朝棟也有一些翰墨交往,有《題伊云林光祿梅花書屋圖》《伊云林光祿左手寫經(jīng)圖》詩,又為伊朝棟《云林詩鈔》作序:

        光祿云林先生,早年貢成均,領(lǐng)鄉(xiāng)薦,而屢躓于禮闈,中年登第通籍,服官郎署,介介自持,以古儒者自策勵。晚年遭逢盛主,知遇方深,而先生遽遘東萊之末疾,不竟其用,論者惜焉。……余因序先生詩,輒舉《大序》‘發(fā)情止義’二語以起例,亦以后人或流于一偏,而云林詩得性情之正,為可貴也。

        [清]伊秉綬 詠風觴月五言聯(lián) 123×20cm×2 紙本 山西博物院藏釋文:詠風多古意;觴月具新歡。書為秋厓二世叔鑒正,嘉慶癸亥歲,世侄伊秉綬。鈐印:墨卿(朱) 伊秉綬?。ㄖ欤?寒玉齋(朱)

        紀曉嵐乾隆二十七年至二十九年(1762-1764)任福建學政三年,結(jié)交不少閩籍師友,但之前與伊朝棟并無交往。

        [清]伊秉綬 格言 紙本 遼寧省博物館藏釋文:禮義廉恥,用以律己;律己寡過,律人寡和。村三兄屬,乙亥首夏,伊秉綬。鈐印: 吾得之忠信(白) 默庵(朱)

        嘉慶三年五月,嘉慶帝奉太上皇秋狝木蘭,紀曉嵐及伊秉綬等26名漢員隨扈,途中“頗得唱和之樂”。未料同行僅七日,伊秉綬即被選為湖南鄉(xiāng)試副考官,后又出守惠州,紀曉嵐有《題蘆溝折柳圖送伊墨卿出守惠州》詩送別:

        蘆溝橋上五馬嘶,離亭惜別折柳枝。長吟短詠意不盡,丹青更付顧愷之。畫成才脫畫師手,早有新詩傳萬口。未唱陽關(guān)已斷腸,知登庾嶺重回首。與子相知十六年,披圖亦覺悵留連。所期遠慰衰翁意,惟在時聞太守賢。

        伊秉綬外放惠州,歷經(jīng)磨難,再至京師拜謁乃師時,已經(jīng)是嘉慶九年(1804)了。此時他在京復官需次一年,常往閱微草堂談詩論文,也常與弟子紀樹馨相聚,為紀樹馨藏劉統(tǒng)勛楷書《蟲豸詩》題引首,又為其所藏諸老致紀曉嵐尺牘題識。嘉慶十年二月,紀曉嵐在京逝世,伊秉綬時在北京,應該參加了乃師的葬禮及祭悼活動,雖然《留春草堂詩鈔》未見悼念之作,但葉夢龍《風滿樓書畫錄》所收伊秉綬《次云谷燕邸書懷韻十八首》詩有:“日校周金更漢碑,畫禪參到虎頭癡。河間叟并諸城游(抄本如此,“游”疑為“叟”之誤——編者注),石墨樓前文字奇?!痹娮ⅲ骸笆珮?,覃溪先生齋名。時劉文清、紀文達師同作古。”

        此詩即哀悼劉墉、紀曉嵐師之作。嘉慶十二年,紀曉嵐去世后第三年,張桂巖畫紀曉嵐像,伊秉綬親為之題額:“河間中堂紀文達公遺像”,翁方綱為之題詩,此畫一直為紀氏家藏,刻于《閱微草堂硯譜》卷首。

        紀曉嵐逝后至伊秉綬嘉慶二十年(1815)病逝的11年中,伊秉綬數(shù)次有詩懷念恩師。嘉慶十六年,伊秉綬,賦詩懷念已逝三師(王杰、朱珪、紀昀)、二友(張騰蛟、洪亮吉)。三年后的嘉慶十九年(1814),他在家鄉(xiāng)寧化,又夢及紀曉嵐師,賦詩《夢獻縣師紀文達公》:

        ……澄心真似水,閱世倏如棋。述著中朝冠,豐裁外國窺。九原寧可作,四庫若為垂。葬近賢王冢,恩叨御制碑。已聞松是蓋,旋訝雪盈髭?;谏鯏t塵網(wǎng),愁惟灌漏卮。一辭青瑣闥,遂老碧梧枝。遺像曾馳驛,文孫亦把麾。誰云三十載,猶得夢中隨。

        相別日漸長,師恩永難忘。紀曉嵐與伊墨卿,座師與門生,三十年的師生真摯情誼與翰墨情緣,可謂綿遠流長,正如昔賢所云:“明師之恩,誠為過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清]伊秉綬 改詩懷古五言聯(lián) 紙本 故宮博物院藏釋文:改詩眠未穩(wěn);懷古坐應枯。書似蕓野三兄雅玩。嘉慶丁卯初秋,汀州伊秉綬。鈐?。耗洌ㄖ欤?東閣梅花(朱) 宴坐(白)

        [清]伊秉綬 甲辰除夕詩 91.6×44.6cm 紙本 上海博物館藏釋文:六曲屏風七曲欄,辛盤甲煎慶團欒。潘生早歲云霄上,許掾全家日月寬。暗數(shù)鴻泥春剪燕,細聽蓮漏夜燒蘭。金臺幾卷新詩草,珍重今宵帶酒看。甲辰除夕,次韓舲桂比部一首,書請怡庭老前輩教正。侍伊秉綬初本。鈐?。耗洌ㄖ欤?所謂伊人(朱)

        [清]伊秉綬 萬卷十年七言聯(lián) 紙本 安徽博物院藏釋文:萬卷藏書宜子弟;十年種樹長風煙。汀州伊秉綬。鈐?。阂帘R印(白) 默庵(朱) 蒼鼠奮髯飲松腴(朱)

        [清]伊秉綬 甘菊寒梅五言聯(lián) 128×21.5cm×2 紙本 廣東省博物館藏釋文:茗杯眠起味;書卷靜中緣。秉綬。鈐?。喝藭憷希ò祝?伊秉綬印(朱) 柘湖(朱)

        [清]伊秉綬 觀魚水榭詩 129.4×39.6cm 紙本 廣東省博物館藏釋文:五人抱被秋堂宿,瀟瀟夜雨桐心竹??v飲高歌海舶驚,滿樓燈影搖寒綠。丈夫未了民物憂,安能射獵南山頭。手挽銀河摘珠斗,凌空長嘯海天秋。云谷大弟招同芷灣、虛舟、子羽,觴予觀魚水榭,各紀以詩。時癸亥九月十六,將歸汀州。默庵伊秉綬。鈐?。耗洌ㄖ欤?伊秉綬?。ㄖ欤?歸去來堂(朱) 寒玉齋(朱)

        [清]伊秉綬 黃庭堅詩句 124.5×37.2cm 紙本 廣東省博物館藏釋文: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山谷句。昔梁藥亭每喜書之,所見屢矣。墨卿。鈐?。阂帘R?。ㄖ欤?故太守章(朱) 寒玉齋(朱)

        [清]伊秉綬 群英清詠 30×215.5cm 紙本 上海博物館藏款識:坳堂先生以文章經(jīng)濟推重海內(nèi),乾隆辛亥觀察江左時,偶示微疾,息轍養(yǎng)疴,諸名士賦詩贈行。癸丑春日,綬獲遇先生于都門覺生禪院,出示諸作,因為匯書一卷。尚有方外數(shù)十章,筆倦不及寫,當俟異日耳。汀州侄伊秉綬。鈐印:都官(白) 客子墨卿(朱) 秉綬之?。ò祝?古歡(朱)

        [清]伊秉綬 格言 紙本 福建省博物館藏釋文:非理外至,心惟恐凜,凜如避虎,弗恃攘臂勇;非理內(nèi)發(fā),心自悚惕,惕如探湯,弗縱食指動。為同儕所少書此遺之。秉綬。鈐?。耗郑ㄖ欤?/p>

        [清]伊秉綬 格言 紙本 遼寧省博物館藏釋文:帷幕之事可傳,君子之家法立;近習之人生敬,君子之身教存。秉綬。

        [清]伊秉綬 節(jié)臨《張遷碑》 101.7×31.5cm 紙本 福建省博物館藏款識:節(jié)臨漢碑,戊申九日,汀州伊秉綬。鈐印:墨卿(朱) 秉綬之?。ò祝?古歡(朱)

        [清]伊秉綬 為文論詩五言聯(lián) 紙本 福建省博物館藏釋文:為文以載道;論詩將通禪。乙亥初伏,秉綬。鈐印: 墨卿(朱) 西湖長(白)

        [清]伊秉綬 為文論詩五言聯(lián) 紙本 故宮博物院藏釋文:為文以載道;論詩將通禪。書為舫西先生侍御尊兄正。嘉慶丁卯花朝,愚弟伊秉綬。鈐?。耗洌ㄖ欤?東閣梅花(朱) 宴坐(白)

        [清]伊秉綬 書為文論詩五言聯(lián) 107.5×14cm×2 紙本 唐云舊藏釋文:為文以載道;論詩將通禪。書為槎客先生有道之教。嘉慶十二年初伏,寧化弟伊秉綬。鈐?。耗洌ㄖ欤?秉綬之?。ò祝?/p>

        [清]伊秉綬 蒼官神君七言聯(lián) 162.7×32.9cm×2 紙本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附屬美術(shù)館藏釋文:蒼官青士左右樹;神君仙人高下花。癸酉三月,汀州伊秉綬。鈐?。耗洌ㄖ欤?西湖長(白) 伊秉綬印(朱)

        [清]伊秉綬 仿巨然山水 紙本水墨 廣東省博物館藏款識:墨卿仿巨然筆。鈐?。耗鋾嫞ò祝?/p>

        [清]伊秉綬 名香清望五言聯(lián) 123.8×31.3cm×2 紙本 四川博物院藏釋文:名香凝百福;清望在三臺。書為海槎大兄大人誨正。汀州弟伊秉綬。鈐印:墨卿(朱) 伊秉綬?。ㄖ欤?宴坐(白)

        [清]伊秉綬 萬卷十年七言聯(lián) 紙本 無錫博物院藏釋文:萬卷藏書宜子弟;十年種樹長風煙。書為維楚大兄雅正,弟秉綬。鈐?。耗洌ㄖ欤?東閣梅花(朱) 柘湖(朱)

        [清]伊秉綬 韓愈詩 91.5×30.8cm 紙本 天津博物館藏釋文:南館城陰闊,東湖水氣多。直須臺上看,始奈月明何。受盦大兄雅正。昌黎句。秉綬。鈐?。耗郑ㄖ欤?柘湖(朱)

        [清]伊秉綬 揚州雜詩 紙本 遼寧省博物館藏釋文:半江云水淡如秋,不算淮南上巳游。明月二分才八斗,幾人扶醉十三樓。揚州雜詩。書于五羊寓次,汀州伊秉綬草。

        [清]伊秉綬 節(jié)臨《淳化閣帖》 紙本 遼寧省博物館藏釋文:南臺御史謝憲,乃堪驅(qū)使。臣門義舊,粗是所悉。其頻經(jīng)運,已督有前效。伊秉綬。鈐?。嚎妥幽洌ㄖ欤?阿衡之苗(白)

        [清]伊秉綬 臨蔡襄《荔子詩帖》 129.6×63.3cm 紙本 天津博物館藏款識:蔡君謨《荔子詩帖》,臨奉惠人三兄老先生雅正。汀州伊秉綬。鈐印:秉綬之?。ㄖ欤?敦厚文雅(朱) 泉聲樹色(朱)

        [清]伊秉綬 樸學清詩五言聯(lián) 紙本 故宮博物院藏釋文:樸學尊紀注;清詩緣性情。書為燮堂九兄政之。用野云畫筆作此。嘉慶三年三月三十日,汀州弟伊秉綬。鈐?。阂帘R?。ò祝?/p>

        [清]伊秉綬 張烈婦詩 紙本 福建省博物館藏引首釋文:貞烈垂芳。辛未夏日,秉綬題于貞松館。引首鈐印: 墨卿(白) 氏姓曰伊(白)釋文:張烈婦詩。有序。烈婦姓賴氏,寧化人。元孝子祿孫之裔,未齋上舍之女,年十八,歸張氏子朝鐸,歸六年夫死,無子,殉焉。乾隆乙卯年事,吳清夫征君采其事入《節(jié)烈志聞》。夫子之病亟,倉皇咨覡巫。巫敢以實告,夫命在須臾。再為推婦命,命必更二夫。婦聞雙淚落,此語其然乎?其然默而奮,曰豈不在吾。夫瘖目將瞑,握手心踟躕。收淚好言慰,昨禱神相余。轉(zhuǎn)身扃繡閣,一桁魂先驅(qū)。理得數(shù)無權(quán),浩氣橫太虛。人茍樹奇節(jié),其權(quán)良在吾。作詩光我集,且以砭吾徒。嘉慶十有六年歲次辛未夏四月十八日,同里伊秉綬題并書。鈐印: 吾得之忠信(白) 默庵(朱) 人書俱老(白)

        [清]伊秉綬 臨古帖 29.5×109cm 紙本 首都博物館藏款識:嘉慶十二年七月,舟泊露筋祠下,秉綬背臨為槐圃三兄秀才藏之。鈐?。耗郑ㄖ欤?吾得之忠信(白)

        [清]伊秉綬 西湖講舍校經(jīng)圖 紙本 福建省博物館藏釋文:西湖講舍校經(jīng)圖。恭甫先生太史屬,伊秉綬題。嘉慶乙丑四月初五日。鈐印: 墨卿(白) 氏姓曰伊(白) 宴坐(白)

        [清]伊秉綬 讀畫樓 32.3×169cm 紙本 天津博物館藏釋文:讀畫樓。默庵伊秉綬為默耕年丈題,嘉慶丁卯秋。鈐?。阂帘R?。ㄖ欤?默庵(朱) 柘湖(朱)

        [清]伊秉綬 文選舊家 55.3×239.5cm 紙本 浙江省博物館藏釋文:文選舊家。嘉慶十七年秋,汀州伊秉綬書。鈐?。何岬弥倚牛ò祝?默庵(朱) 宴坐(白)

        [清]伊秉綬 千章百硯之齋 紙本 故宮博物院藏釋文:千章百硯之齋。萬田六兄屬。秉綬題。時嘉慶十九年十二月朔,假館齋中。鈐印:伊秉綬?。ㄖ欤?默庵(朱)

        [清]伊秉綬 桃李江湖七言聯(lián) 171.5×30.5cm×2 紙本 廣東省博物館藏釋文:桃李春風一尊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書為藥莊十二兄正。山谷句。乙亥新秋,伊秉綬。鈐?。何岬弥倚牛ò祝?默庵(朱)

        清[伊]秉綬回汀舟過建溪諸灘128×38cm紙本首都博物館藏釋文:溪路苦厭山,萬疊連崒?。輕舟相回旋,竟日不得出。呀坑豁然開,喧豗洪流急。(□□)浪片飛,澎湃怒不息。積石抵奔濤,崢嶸向我立。舟與石磋磨,掀簸迭欹仄。長篙刺不前,牽纜人無色。柁師暗轉(zhuǎn)移,一臂齊眾力。世人競役役,風波在鄉(xiāng)邑。毫厘或差池,瞬息嗟何及。出險見平川,雙槳如展翼?;乜此鶜v途,杳然忽已失?!痘赝≈圻^建溪諸灘》,近作書為芷灣年兄太史正是。汀州愚弟伊秉綬。鈐?。阂帘R印(朱) 墨卿(白)

        [清]伊秉綬 梅花詩 紙本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釋文:梅信微茫動遠情,道人能共景凄清。水邊竹屋霜天月,琴鶴一時都有聲。小園梅花十五株,既賦五律四章,又作八絕,此其一耳。秉綬。鈐?。阂寥耍ò祝?青山吟鮑謝紅燭寫莊騷(白) 秋水園(白)

        [清]伊秉綬 《白庵子羽共寫枯木竹石》詩 127.3×45.4cm 紙本 上海博物館藏釋文:滿堂豪翰酒千鐘,坡老風流墨較濃??菽痉甏涸院?,何如修竹不知冬。白庵子羽共寫枯木竹石。鈐?。何骱L(白) 墨卿(朱) 柘湖(朱)

        [清]伊秉綬 世家盛業(yè)五言聯(lián) 紙本 故宮博物院藏釋文:世家傳舊史;盛業(yè)繼前修。書為省庵四兄大人雅正。嘉慶十二年六月望,世愚弟伊秉綬。鈐?。耗洌ㄖ欤?伊秉綬?。ㄖ欤?宴坐(白)

        [清]伊秉綬 七絕詩 紙本 廣東省博物館藏釋文:谷口陰森百(丈)牽,峽云似墨黯風煙。只懸一片如珪月,潭底魚龍不夜天。仁山大人正句。墨卿。鈐?。耗洌ㄖ欤?/p>

        [清]伊秉綬 倚山樓登高 17×41cm 紙本 廣東省博物館藏釋文:矗云粵秀郁青蒼,榕葉吟風未染霜。再叩山靈攜兩屐,略無秋氣感重陽。珠江綠浣生番廨,寶劍光騰估客裝。誰識幾年湖海別,素衣菊酒入蘭房。云谷農(nóng)部招同澧浦、樸石兩太史,子羽山人,東梧廣文登高,飲于倚山樓。秉綬草。香石明經(jīng)。鈐?。阂帘R?。ㄖ欤?宴坐(白)

        [清]伊秉綬 即席絕句 89.5×30.5cm 紙本 山東省博物館藏釋文:醉石山房借樹亭,主人多酒更忘形。宵分聽月藤陰下,肯使好風吹客星。四月五日即席一絕,重「客」字,簣山先生改之,弟秉綬。鈐?。耗郑ㄖ欤?/p>

        [清]伊秉綬 巍峨蕭散五言聯(lián) 紙本 故宮博物院藏釋文:巍峨拔嵩崋;蕭散在琴尊。書為鑒三四兄親家雅正。姻弟伊秉綬。鈐?。耗洌ㄖ欤?伊秉綬?。ò祝?/p>

        [清]伊秉綬 水茜林蘭六言聯(lián) 紙本 廣東省博物館藏釋文:水茜送秋濯馥;林蘭近雪揚猗。書為澄波詩僧補壁并政,嘉慶五年八月,與芷山同游海幢,伊秉綬記。鈐?。嚎妥幽洌ㄖ欤?阿衡之苗(白) 宴坐(白)

        [清]伊秉綬 送何蘭士出守寧夏 92×28cm 紙本 廣東省博物館藏釋文:君不見賀蘭山高高插天,柳枝紅似珊瑚鞭。君不見黃河流過鳴沙東,青銅峽口飛(猶)神龍。我欲山頭筑成戲馬臺,倒傾黃河入酒杯。受降三城日四顧,千金何處無龍媒。使君五馬一高驄,初銜恩命蓬萊宮。漢唐櫜鞬防邊處,圣朝耕鑿屯田功。即今新漲桃花始,龍門一丈源尺水。置郵火急報雝豫,好在紆遲一千里。編氓畚鍤渠工鳩,田不稅畝惟稅牛。露冕巡行儆游墮,土膏沃衍年豐收。農(nóng)閑月夜吹笙竽,清歌妙舞紅氍毹。元昊宮前畜牧地,坐令窈窕來吳姝。太守言詩土風美,無荒好樂人瞿瞿。君昔臥病思清漳,天子命汝來朔方。君心不飲九江水,定知風俗登陶唐。蘭士先生二兄出守寧夏,作此奉送,即求是正。乙丑莫春,汀州弟伊秉綬具草。鈐?。耗洌ㄖ欤?西湖長(白) 宴坐(白)

        [清]伊秉綬 節(jié)臨《爭座位帖》 紙本 寧化縣博物館藏款識:臨顏魯公。秉綬。

        [清]伊秉綬 仿沈周山水 17×51cm 紙本水墨 廣東省博物館藏款識:仿白石翁。墨卿墨戲耳。乙丑仲春中旬。鈐印:墨卿(白)

        [清]伊秉綬 臨《淳化閣帖》 紙本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款識:展祥開士屬,伊秉綬臨,庚午臘八日。鈐印:客子墨卿(朱)

        [清]伊秉綬 敬修無忝五言聯(lián) 紙本 故宮博物院藏釋文:敬修其可愿;無忝爾所生。臺山先生以此二句屬為楹帖,謂以觸目警心,其檢身若弗及,先生已高人一等矣。嘉慶十二年六月廿三日,伊秉綬記。鈐?。阂帘R?。ㄖ欤?廣陵太守章(白) 不遠復(朱)

        [清]伊秉綬 臨《張遷碑》 138.9×38.1cm 紙本 四川博物院藏款識:張遷碑。秉綬。鈐印:所謂伊人(朱)

        [清]伊秉綬 武王銘 96.2×30.8cm 紙本 上海博物館藏釋文:火滅修容,戒慎必恭,恭則壽。壬申秋日,秉綬為瘦仙布衣書。鈐?。何岬弥倚牛ò祝?柘湖(朱)

        [清]伊秉綬 梅花 絹本水墨 山西省博物館藏款識:桂巖先生仁兄二十年好友,今遇于揚州,作此,正之。嘉慶十三年四月朔,小弟汀州伊秉綬記。鈐印:伊(朱) 墨卿氏(白)

        [清]伊秉綬 臨虞世南《臂痛帖》 紙本 故宮博物院藏款識:手山十弟屬,秉綬。嘉慶九年四月八日,重遇于邗上。鈐?。耗洌ㄖ欤?伊秉綬?。ㄖ欤?宴坐(白)

        [清]伊秉綬 佳人游子五言聯(lián) 129.5×30cm×2 紙本 四川博物院藏釋文:佳人美清夜;游子思故鄉(xiāng)。書為引源四兄雅屬。汀州伊秉綬。鈐?。撼K加谖镉袧ò祝?默庵(朱) 宴坐(白)

        [清]伊秉綬 甘菊寒梅五言聯(lián) 128.6×29.8cm×2 紙本 廣東省博物館藏釋文:甘菊藏為枕;寒梅畫作屏。書為虛舟大兄世講正之,同郡弟伊秉綬。鈐?。阂帘R?。ㄖ欤?默庵(朱) 東閣梅花(朱)

        [清]伊秉綬 甘菊寒梅五言聯(lián)(局部)

        [清]伊秉綬 賦才治績七言聯(lián) 161.5×30cm×2 紙本 無錫博物院藏釋文:賦才巨麗宗平子;治績循良祖細侯。子白先生報最入都,暢敘劇醉,作此贈之。嘉慶十年二月中旬,宣南坊寓齋,汀州弟伊秉綬。鈐?。耗洌ㄖ欤?西湖長(白) 宴坐(白)

        [清]伊秉綬 云氣江聲五言聯(lián) 118.5×28.5cm×2 紙本 廣東省博物館藏釋文:云氣生虛壁;江聲走白沙。汀州伊秉綬。鈐?。耗洌ㄖ欤?伊秉綬?。ㄖ欤?寒玉齋(朱)

        [清]伊秉綬 節(jié)臨《張遷碑》四屏 117×67cm×4 紙本 廣東省博物館藏款識:季彤四世兄雅正,嘉慶十有八年午月中旬,寧化伊秉綬。鈐印:默庵(朱) 吾得之忠信(白)

        [清]伊秉綬 舊書杯酒七言聯(lián) 131.6×29.3cm×2 紙本 上海博物館藏款識:舊書不厭百回讀;杯酒今應一笑開。書為山民仁兄待詔正之。嘉慶丁卯春日,汀州弟伊秉綬。鈐?。耗洌ㄖ欤?吾得之忠信(白) 寒玉齋(朱) 東閣梅花(朱)

        [清]伊秉綬 千載三秋五言聯(lián) 120.6×30.9cm×2 紙本 首都博物館藏釋文:千載韓歐業(yè);三秋宛雒游。恭甫先生典試中州,以此呈正。弟伊秉綬。鈐?。阂帘R?。ㄖ欤?東閣梅花(朱) 寒玉齋(朱)

        責任編輯:鄭寒白

        日本人妻av在线观看| 男男受被攻做哭娇喘声视频| 老熟女毛茸茸浓毛| 亚洲美女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成人爽a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仙踪林| 50岁退休熟女露脸高潮|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久久精品国产av大片| 第一九区另类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无码| 欧美交换配乱吟粗大25p| 99热成人精品国产免国语的| 亚洲综合新区一区二区|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 亚洲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 91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大地资源网在线观看免费官网| 俺去俺来也在线www色官网| 国产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 久久影院午夜理论片无码| 18禁美女裸身无遮挡免费网站|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 日本乱偷人妻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性视频| 日韩av中文字幕少妇精品| 91精品啪在线观九色| 精品人妻伦九区久久aaa片| 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不卡|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黄网站欧美内射|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久| 特级黄色大片性久久久| 婷婷五月婷婷五月| 亚洲最大在线精品| 草青青视频手机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