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梅
·臨床研究·
延續(xù)性護理在心臟永久性起搏器植入術后患者生活質(zhì)量中的影響
陳偉梅
目的:探討在心臟永久性起搏器植入術后采用延續(xù)性護理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所產(chǎn)生的影響與意義。方法:從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行心臟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術的患者中選取55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30例和對照組25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行延續(xù)性護理干預。采用簡易健康調(diào)查表對兩組患者出院后2個月的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估,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護理效果、護理滿意度等。結(jié)果:從兩組患者出院后2個月的生活質(zhì)量評估來看,研究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臨床護理效果和護理滿意度來看,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和護理滿意度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延續(xù)性護理能夠有效提高心臟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術患者術后的生活質(zhì)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延續(xù)性護理;心臟起搏器;生活質(zhì)量
10.3969/j.issn.1672-9676.2017.20.003
心臟永久性起搏器是幫助心臟正常起搏功能有嚴重障礙的患者維持正常心跳的有效手段,其主要的原理是利用特定頻率的脈沖電流,經(jīng)電極導入后對心臟產(chǎn)生刺激,從而達到心臟搏動的目的[1]。心臟起搏器的植入應根據(jù)患者病情的不同植入相應的起搏器,但是,患者對人工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有一種嚴重的心理應激原,對患者術后的正常心理活動、社會功能甚至生活質(zhì)量都具有非常直接和重要的影響。如何提高患者在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術后的生活質(zhì)量就是目前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為提高患者植入術后的生活質(zhì)量,對延續(xù)性護理的臨床護理效果進行了研究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心臟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術的患者55例為研究對象,男30例,女25例。年齡35~65歲,平均年齡(42.36±7.42)歲。單腔起搏器有7例,雙腔起搏器有14例,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有19例,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有10例,其他5例。將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30例和對照組2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起搏器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在行心臟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術后給予常規(guī)護理,常規(guī)護理的內(nèi)容包括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教育和出院指導,相關教育的內(nèi)容包括疾病的相關知識、進行健康宣教、心理干預、用藥護理、飲食指導以及出院后定期復診等。
1.2.2 研究組 研究組患者在行心臟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術后,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給予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具體的延續(xù)性護理措施如下:
1.2.2.1 建立延續(xù)性護理小組 建立一個專門的延續(xù)性護理小組,護理小組的成員包括心內(nèi)科的主任醫(yī)師、主任護師、主管護師和責任護士,并進行專業(yè)的延續(xù)性護理培訓,延續(xù)性護理小組的相關成員必須經(jīng)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加入該小組中。對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準確評估,在患者出院之前,相關護理人員要收集患者的基本資料,然后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對患者進行心理狀況、生理狀況、飲食習慣以及服藥情況等進行準確評估,之后再根據(jù)患者的評估結(jié)果制定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延續(xù)性護理方案[2]。
1.2.2.2 進行心理護理干預 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即在患者出院的時候?qū)颊咝行睦碜o理干預,內(nèi)容包括提前告知患者出院后的護理內(nèi)容、護理方式等護理計劃,與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溝通和交流關系,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囑咐患者及其家屬在出院后要注意的相關事項,在進行心理護理干預的時候,還需要幫助患者緩解其緊張、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和不良心理狀態(tài),幫助其樹立自信心。讓患者家屬多鼓勵患者進行社交活動,轉(zhuǎn)移患者的注意力,并且鼓勵患者做些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讓患者感受到家人關心、溫暖的同時也要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價值,這樣對患者具有積極向上的鼓勵作用。
1.2.2.3 建立網(wǎng)絡互助群 建立專門的網(wǎng)絡互助群,可以通過微信、QQ等不同平臺建立網(wǎng)絡互助交流群,在群里加強與其他患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分享自身的預防經(jīng)驗,對于患者的疑難問題,可以隨時和護理人員進行溝通,并盡快處理和解決。定期組織群里的成員舉辦聯(lián)誼會,開展相關的健康教育,比如指導患者自測脈搏,外出的時候隨身攜帶起搏器登記卡,不要到有激光、變電站等干擾起搏器的區(qū)域,在平時的行為舉止中避免動作幅度過大等?;颊哌M行皮膚護理的時候,需要將起搏器固定住,起搏器部位也避免用力揉搓。
1.2.2.4 進行健康知識的宣教 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及其家屬實施健康知識宣教,組織患者及其家屬學習心臟起搏器植入的相關知識,護理人員要將包括心臟起搏器植入的目的、心臟起搏器的功能、心臟起搏器植入的方式、植入心臟起搏器后的注意事項、心臟起搏器植入后可能帶來的并發(fā)癥及不良反應,植入心臟起搏器后的日常護理等相關知識詳細地講解給患者及其家屬,并在專家指導下制定專門的心臟起搏器植入相關健康知識宣傳教育手冊,讓患者及其家屬一起閱讀,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心臟起搏器植入的認識度和了解程度,以便患者能夠更好地適應和使用心臟起搏器。
1.2.2.5 并發(fā)癥的護理干預 對于植入了心臟起搏器的患者,需要加強進行并發(fā)癥的防治。據(jù)悉,心臟起搏器植入后常見的并發(fā)癥主要包括起搏器綜合征、起搏器工作障礙,對于這些常見的并發(fā)癥,一方面是要求護理人員將心臟起搏器植入后的使用方法和其工作機制詳細告知給患者及其家屬,并將以上兩種常見并發(fā)癥的處理方式告知給患者及其家屬;另一方面是護理人員在家庭探視時要對患者的起搏器工作障礙進行檢查和處理,了解起搏器工作障礙的原因,并讓患者盡可能避開核磁共振、激光、理療等對起搏器造成影響的場所,保證起搏器能夠正常工作。對于心肌穿孔、靜脈血栓形成等較為少見的并發(fā)癥情況,一旦出現(xiàn)預兆或者已經(jīng)出現(xiàn)并發(fā)癥時,要立即和醫(yī)護人員取得聯(lián)系,并立即返院進行治療處理[3]。
1.2.2.6 進行電話隨訪和家庭探視 對患者實施電話隨訪制,在患者入院時就需要詳細記錄患者的住院號、家庭地址、聯(lián)系方式以及診斷結(jié)果等基本資料,然后在患者出院后定期進行每周電話隨訪,并建立電話隨訪的檔案,通過電話隨訪對患者的健康狀況、生活質(zhì)量等進行評估。每隔1個月進行家庭上門訪視,由延續(xù)性小組中有豐富臨床護理經(jīng)驗的護理人員每個月進行一次家庭隨訪,并囑咐患者定期到醫(yī)院進行復查,一旦出現(xiàn)不適癥狀立即就醫(yī),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飲食等,對患者的飲食、日常生活和相關安全等進行指導。
1.3 觀察指標 (1)對患者的復診、飲食、自測脈搏和服藥等幾個方面的遵醫(yī)行為進行評估,其中以每個月按時復診頻率、是否遵醫(yī)囑健康飲食、是否遵醫(yī)囑按時按量服藥以及是否按時自測脈搏等為遵醫(yī)行為的評估標準進行評估。(2)采用簡易的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對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進行評估,自我護理能力量表包括健康知識水平、自我護理技能、自我概念和自護責任感;自我護理能力的每個維度記分為0~4分,共172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越強。(3)采用簡易的健康狀況調(diào)查表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估,生活質(zhì)量的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質(zhì)量越好[3]?;颊叩纳钯|(zhì)量包括軀體功能(PF)、精神健康(MH)、生命力(VT)、情感職能(RE)、社會功能(SF)和總體健康(GH),計量表得分正向條目直接記為1~5分,逆向條目則進行反向記分,然后將每個維度的分數(shù)累加,分值在0~100分之間。
2.1 兩組患者遵醫(yī)行為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復診、飲食和自測脈搏、
2.2 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出院后2個月的自我護理能力比較(分
2.3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出院后2個月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分,
心臟永久性起搏器是在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不斷進步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近幾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經(jīng)濟能力不斷提高,心臟永久性起搏器在臨床當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4]。心臟起搏功能有嚴重障礙的患者進行了心臟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術后,可以調(diào)節(jié)患者的休息和運動時的血液動力學,使患者的血液動力能夠恢復或者接近正常水平,甚至達到正常水平[5]。據(jù)相關研究和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心臟起搏器在搶救危重癥患者和慢性心律失?;颊叩呐R床治療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能夠有效治療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延長患者生命[6]。
心臟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術的作用是通過將人工起搏器植入到人體內(nèi),然后經(jīng)電極導線將脈沖發(fā)生器的電流導入心臟,從而刺激心臟使其產(chǎn)生興奮,繼而收縮出現(xiàn)跳動,恢復心臟泵血功能[7]。
對于人工的起搏器,患者有一種先天的緊張、恐懼心理,再加上疾病使患者產(chǎn)生的焦慮、抑郁對患者具有嚴重的影響,尤其是患者在行心臟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術后的生活質(zhì)量。據(jù)有相關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許多患者在行心臟永久性起搏器植入術后并沒有按照醫(yī)師的囑咐進行定期復查、服藥、飲食,從而會引發(fā)許多的不良反應[8]。另一方面,對于心臟永久性起搏器,患者足夠了解相關的健康知識、能夠隨時隨地進行自我護理、可以自測脈搏等都非常重要。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提高心臟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與患者術后的護理效果和質(zhì)量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而延續(xù)性護理干預正好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值得推廣應用[9]。
[1] 陸克琴.延續(xù)護理在永久心臟起搏器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4,12(01):144-146.
[2] 黃奇花,嚴家嫦,李群笑.延續(xù)護理對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5,31(6):115-116.
[3] 王曉慶,李鳳慧,王 萍.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對永久人工心臟起搏器植入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6,13(32):145-149.
[4] Sanson G,Russo S,Iudicello A,et al.Tetraparesis and failure of pacemaker capture induced by severe hyperkalemia:case report and systematic review of available literature[J].J Emerg Med,2015,48(5):555-561.
[5] Proietti R,Porto I,Levi M,et al.Risk of pocket hematoma in patients on chronic anticoagulation with warfarin undergoing electrophysiological device implantation: 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strategies[J].Eur Rev MedPhamacol Sci,2015,19(8):1461-1479.
[6] Robert RR,Tilley DS,Petersen S.A Power in ClinicalNursing Practice:Concept Analysis on Nursing Intuition[J].MedsurgNurs,2014,23(5):343-349.
[7] 蔡永娟.1例高齡糖尿病患者永久性起搏器植入術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24):154-155.
[8] 李友愛,鄧育芬,黃瓊意.心臟起搏器植入術患者焦慮、抑郁狀況與其生活質(zhì)量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6):140-142.
[9] 勞麗霞.對植入心臟起搏器術后患者的延續(xù)護理[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15,13(6):110-111.
(本文編輯 馮曉倩)
Effectofcontinuousnursingonqualityoflifeinpatientswithpermanentpacemakerimplantation
CHENWei-mei
(Guigang People’s Hospital,Guigang 5371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and significance of continuous nursing on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55 patients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and 25 cases respectively.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ose in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routine nurs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two months after discharge were evaluated with a simple health questionnaire. The quality of life, nursing effect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evaluation of quality of life two months after discharge revealed that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revealed that the nursing effect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Continuous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and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Continuous nursing; Pacemaker; Quality of life
537100 貴港市 廣西貴港市人民醫(yī)院
陳偉梅:女,本科,主管護師
2017-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