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兆昌
高爾基說過:“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源泉!只有知識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夠使我們在精神上成為堅強、忠誠和有理智的人,成為能夠真正愛人類、尊重人類勞動、衷心地欣賞人類那不間斷的偉大勞動所產生的美好果實的人。”
培根說過:“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干;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補讀書之不足。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長才?!彼?,我愛書。有這么一本書——《長江蔬菜》,她伴隨著我的事業(yè)一路走過30年。
悠悠歲月,蔬菜情緣
隱約記得,在我少年時代,遭遇“文化大革命”,當時父親是生產隊長,因被批斗打成“走資派”而重病臥床。
1968年,我12歲,成為家里的小勞動力,在自留地學種蔬菜,那時沒有化肥,只用農家肥,農藥僅有高毒高殘留“六六六”、“1059”,蔬菜只有自留的韭菜、南瓜、芋頭、青菜等少量品種,產量很低,只供家庭吃,逢年過節(jié)挑一點到市場賣一點錢。 那時候,小小的我立志要學習農業(yè)科學技術,成為種田能手。
改革開放,帶來良機
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后,我報考了玉溪農業(yè)學校農學專業(yè)。1980年中專畢業(yè),分配回家鄉(xiāng)華寧縣農業(yè)技術推廣站工作,從事蔬菜糧食作物技術推廣工作,立志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農業(yè)科技推廣人員。2002年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自考農學本科畢業(yè)。2004年,我成為華寧縣第一個取得高級農藝師資格的人,2012年我又是華寧縣第一個取得農業(yè)推廣研究員資格的人,并獲得“全國第十屆農業(yè)推廣研究員”。2016年9月光榮退休,又參加華寧縣老科學工作者協會,繼續(xù)為華寧縣農業(yè)科技推廣發(fā)揮余熱。
產業(yè)轉型,《長江蔬菜》助我成功
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fā)展道路,農村提出在穩(wěn)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積極發(fā)展多種經營,華寧縣農業(yè)提出發(fā)展蔬菜、烤煙、果樹的思路。
1984年我開始訂閱《長江蔬菜》,從書中找到了蔬菜新品種信息,引進番茄、菜豌豆新品種試種,后來成為我縣蔬菜的當家品種。1988年我到云南農業(yè)大學代培2年,認識《長江蔬菜》云南編委蔡克華、韓嘉義2位教授,虛心向他們請教學習,并在《長江蔬菜》上尋找蔬菜新品種、新技術,發(fā)表論文交流。
記得有一次,一外地蔬菜種植戶打電話給我,說他是《長江蔬菜》的忠實讀者,看到我在《長江蔬菜》上刊登的茄子嫁接栽培技術文章,想詳細了解,并引種試種。我了解到他的具體地址及該地的氣候條件后,詳細向他介紹了該技術,并郵寄了砧木(托魯巴姆)。
我從《長江蔬菜》上收集蔬菜品種信息,先后引進菜豌豆長壽仁、西葫蘆、洋蔥新品種,大棚蔬菜種植技術,期間華寧縣蔬菜產業(yè)快速發(fā)展,2003年,蔬菜種植面積2 267 hm2,產量4 860.12萬kg,產值
4 112萬元,2013年蔬菜種植面積1.11萬 hm2,產量24 006.86萬kg,在全市排第3位,全省排第23位,產值44 245萬元,產值比2003年增長9.8倍。我個人已在《長江蔬菜》的幫助下,取得省市縣科技成果20余項,發(fā)表科技論文10余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