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wèi)·愛登堡很可能是地球上辨識度最高的人,同時也是口碑最好的人。他為BBC工作了60多年,擔任過上百部自然歷史類紀錄片的出鏡主持人,你即使不知道他長什么樣,也很可能在不經(jīng)意間聽到過他的聲音。在《藍色星球》第二季的首映式上,愛登堡無疑是最受歡迎的嘉賓,所有人都希望能跟他說上幾句話,甚至合個影。作為首映式上唯一一名來自東亞地區(qū)的記者,我有幸獲得了一對一采訪愛登堡爵士的機會。
大衛(wèi)·愛登堡爵士為《藍色星球》第二季配音
三聯(lián)生活周刊:作為一名拍了60多年自然歷史類紀錄片的人,這個地球上恐怕已經(jīng)很難再有什么東西是您沒見過的了。不過我還是想問問您,拍《藍色星球》第二季時有沒有見到什么讓您感到驚訝的動物或者景象?
愛登堡:為了拍第二集《深海》,我曾經(jīng)坐潛水器下到了海底。因為我以前坐過很多次這樣的潛水器,所以我并沒有對眼前的景象感到太過驚訝,心態(tài)一直很放松。突然我看到前面出現(xiàn)了一個深藍色的湖,還看到一條魚一個猛子扎進湖里,激起一串浪花。但它很快又游了出來,我這才意識到我當時已經(jīng)身處海底了,不應(yīng)該再有一個湖了。原來那是個甲烷湖,海底有機物分解成的甲烷在巨大的壓力下變成了液態(tài)。我盯著那個湖看了很久,不知道應(yīng)該怎么用語言來形容眼前的一切。經(jīng)常有人說海底世界就像外星球,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后來攝制組還在那片海域拍到了海底甲烷火山噴發(fā)的場面,視覺效果極為震撼。第二天再去拍就什么痕跡都看不到了,我們的運氣真的太好了。
三聯(lián)生活周刊:您最早拍攝的紀錄片都是需要您大量出鏡的,但從中后期開始拍的一系列史詩級大片風格大變,不但您本人很少出境了,就連人類的鏡頭都很少出現(xiàn),仿佛地球是一個沒有人的世界,這個轉(zhuǎn)變是出于何種考慮呢?
愛登堡:首先我要說,人是最好拍的,找個專家往鏡頭前一站,為觀眾解釋一切,這么做非常容易,成本也最低。如果不拍人,全靠大自然的鏡頭來講故事,難度要大得多,這是在我們的拍攝質(zhì)量達到一定水平后才實現(xiàn)的。其次,我們之所以這么做,是為了讓觀眾最大限度地沉浸在故事當中,忘記拍攝者的存在,實踐證明這種方式效果非常好,吸引了最多的觀眾。如果我們請科學家出鏡解說,很容易拍成干澀的科教紀錄片,只能吸引少數(shù)真正喜歡看科教片的觀眾。第三,其實我們在每一集的片尾都會有幕后花絮,向觀眾展示拍攝的過程,也有一些觀眾向我們反映說他們很喜歡這個段落呢。
三聯(lián)生活周刊:BBC紀錄片中的很多野生動物都很有性格,很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我想這就是讓動物做故事主角導(dǎo)致的結(jié)果。但是,這種用人類視角來解釋動物行為的方法很容易導(dǎo)致過分擬人化,讓觀眾誤以為它們也像人類一樣聰明,或者把野生動物當成了人類寵物來看待,請問您是否擔心過這一點呢?
愛登堡: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對野生動物的過分擬人化恰恰也是BBC最反對的做法。事實上,我從一開始就非常注意這一點,努力做到每一句解說詞都是有科學根據(jù)的,絕對不能想當然,按照自己的理解來解釋動物行為。舉個例子,《藍色星球》第二季里有個關(guān)于海龜?shù)墓适拢侵缓}斆刻於紩ヒ粋€我們稱之為“清潔站”的地方,讓小魚們?yōu)樗謇砩砩系乃榔ぁN铱吹侥侵缓}旈]著眼睛張開四肢(說到這里愛登堡親自比畫了一下),看上去一副非常愜意的樣子,就寫了這樣一段解說詞:我羞于承認,當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居然有了這樣一種想法,認為它正在美容院里享受一次面部按摩服務(wù)。就在我猶豫要不要這么說的時候,分集導(dǎo)演給我看了一篇相關(guān)論文,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正在接受小魚清理死皮的海龜體內(nèi)的荷爾蒙確實發(fā)生了變化,證明它們真的在享受,我這才敢把這句解說詞加進去。
三聯(lián)生活周刊:《藍色星球》前兩季間隔了將近20年,您覺得在這20年的時間里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是變好了還是變糟了?主要原因是什么?
愛登堡:我覺得海洋環(huán)境總體上變糟了,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導(dǎo)致的全球變暖和海水酸化,另一個是塑料垃圾的泛濫。前者涉及到能源問題,修正起來難度確實很大,但后者起碼從技術(shù)上講是不難解決的,希望各國政府立即行動起來。
三聯(lián)生活周刊:那么,地球的整體環(huán)境是變好還是變壞了呢?原因又是什么?
愛登堡:我認為地球的整體環(huán)境也變糟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口增長。很多問題,包括氣候變化、環(huán)境污染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等等,其背后的原因都是因為人太多了,地球現(xiàn)有的資源很難滿足。因此我很早就注意到了中國政府的計劃生育政策,我知道這個政策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指責其過于嚴厲,但我尊重中國政府的行動力。不管怎樣,這項政策起碼讓中國少生了幾億人,這一點還是值得肯定的。
三聯(lián)生活周刊:東亞華人吃魚翅的習慣讓鯊魚遭了殃,還有一些華人相信魚鰾可以治療腎虛,這又讓加利福尼亞石首魚(Totoaba)遭了殃,請問如果您是一名環(huán)保人士的話,您會如何促使這些人做出改變呢?
愛登堡: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加強科普教育,首先要讓公眾明白為什么不應(yīng)該這么做,我們?yōu)槭裁匆Wo這些海洋生物。其次,我覺得訴諸情感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要讓公眾喜歡上海洋生物,此時像《藍色星球》這樣的紀錄片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三聯(lián)生活周刊:說到環(huán)保教育,陸地上的生態(tài)保護很容易被理解,但海洋距離很多人的生活似乎很遙遠,保護海洋的理念不容易傳播,請問您有什么好辦法?
愛登堡: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是一體的,海洋和陸地是相連的,保護海洋就是保護陸地,這個道理不難理解。不過我想強調(diào)一點,那就是我們之所以要保護海洋,絕不僅僅是因為某個科學上的原因,而是因為地球上還有很多人至今仍然依靠海洋生活。我們破壞海洋生態(tài),就等于打碎了他們的飯碗。另外,保護海洋生態(tài)和依靠海洋生活并不一定是相互矛盾的,只要大家尊重科學就行了?!端{色星球》第二季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案例:挪威附近海域原本有很多鯡魚,因為曾經(jīng)的過度捕撈而瀕臨滅絕。最近幾年挪威政府一直在試圖恢復(fù)鯡魚種群,有人因此號召大家去捕殺虎鯨,因為虎鯨也吃鯡魚。但是,后續(xù)研究表明,虎鯨吃掉的鯡魚只占很小一部分,于是挪威政府決定從漁業(yè)入手,制定了一系列新政策,對漁網(wǎng)的網(wǎng)眼大小和每艘漁船的捕撈上限都做出了嚴格的規(guī)定,鯡魚種群很快就恢復(fù)了。這件事說明人類并不是一種超級貪婪的物種,只是普通貪婪而已。只要給海洋一個機會,海洋有能力自我恢復(fù)。
三聯(lián)生活周刊:您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拍紀錄片,去過很多非常原始的地方,見過它們被人類破壞之前的樣子,您當然也見過它們被人類破壞之后的樣子,因此我覺得您很可能是當今世界上最有資格評價地球未來的人,請問您對地球的未來是悲觀還是樂觀?
愛登堡:我從來不花時間思考這個問題,所以我不知道自己是悲觀還是樂觀。但我非常關(guān)心地球的生態(tài)保護工作,即使挽救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功概率只有千分之一,我也會去努力,因為我有子孫,我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因為他們,我想讓他們也能夠像我一樣看到一個美麗的地球。
三聯(lián)生活周刊:您今年已經(jīng)91歲了,絕大多數(shù)像您這么大歲數(shù)的人都早已退休了,但您卻一直堅持工作,請問您是如何保持旺盛精力的?
愛登堡:拍攝制作自然歷史類紀錄片是我從小的夢想,這個工作讓我能夠去到很少有人去過的地方,看到很少有人看到的景象,接觸到人類最新的研究成果,這些都是很吸引人的福利。我甚至愿意花錢去做這些事情,現(xiàn)在有人出錢讓我去做,我當然會很高興地去做啦。我一直堅信我有著全世界最好的工作,所以我才會精力充沛,并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