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憲, 朱立新
(哈爾濱師范大學 體育科學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高校非場館體育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李玉憲, 朱立新
(哈爾濱師范大學 體育科學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針對目前健身人群物質資源相對匱乏的狀況,采用調(diào)查法、觀察法以及文獻資料統(tǒng)計分析等方法,在8個城市45所高校進行走訪調(diào)查。調(diào)查結果表明,高等學校中蘊含著豐富的非場館體育資源,并且能夠較好地滿足人們健身鍛煉的需要。在此基礎上,對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可行性與必要性進行合理充分論證,同時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意見。
體育資源; 非場管體育設施; 全民健身
擁有健康的人格、素質強健的民族才有朝氣蓬勃的未來與廣泛的發(fā)展前景[1-2]。眾所周知,全民健身能夠持續(xù)發(fā)展,除了政策引導以及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外,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物質資源也是必要的保障。目前關于體育場館,包括俱樂部等方面的研究方興未艾,主要集中于場館管理、經(jīng)營、改造、布局、社會供給等方面,也有人將目光集中于高校的范圍。最終得出的結論大同小異:各級政府投入不足、高校場館開發(fā)利用率較低、沒有形成各級協(xié)同管理的機制等。在進一步梳理中,發(fā)現(xiàn)在高校體育場館資源占據(jù)全部體育資源份額較大、利用不充分等方面已達成共識。有人做了進一步研究,設計了多種方案,但是實際操作中仍然無法改觀資源不足的局面[3]。
針對此情況,并在認同其他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做出本研究設想,開發(fā)高校非體育場館資源,以緩解當前健身資源短缺的局面,進而更好地為全民健身服務。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對象是高校非場館體育資源,其目的是了解這些資源的使用狀況,并通過調(diào)研和分析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2.2 研究方法
(1) 調(diào)查法:分別對哈爾濱、長春、大連、長沙、成都、合肥、西安、福州8個城市45所高校進行為期2年的實地調(diào)查。其中哈爾濱調(diào)查10所院校,其他城市各調(diào)查5所院校,調(diào)查對象中有南方省區(qū)、北方省區(qū),有高職院校、一般本科院校、設置體育專業(yè)的院校,基本涵蓋目前高校的一般狀況。
(2) 訪談法:隨機對教師、社會體育工作者以及參加健身鍛煉人群進行訪談,對部分場館管理人員進行走訪。
(3) 觀察法:在健身區(qū)域對參與健身鍛煉人群進行觀察,主要目標為年齡特征、健身時間段、鍛煉持續(xù)時間、練習方法、練習頻率、練習手段等方面。
(4) 統(tǒng)計法:對調(diào)查、觀察結果進行簡單統(tǒng)計,從量化角度審視問題研究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5) 文獻資料法:利用中國知網(wǎng)和我校圖書館對相關文獻進行檢索,為研究提供有價值的理論參考。
3.1 體育健身資源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
為進一步了解與掌握健身人群的鍛煉特征、習慣以及對體育場館資源的使用情況,更重要的是對非體育場館資源的利用情況,課題組進行了為期15個月的調(diào)查(見表1)。
表1 體育場館開放應用情況
調(diào)查結果顯示,各城市高校有相對充足的場館資源,且對外開放程度較高,除了個別節(jié)假日、正常維修、大型活動占用外,基本全部對外開放[4]。獨立功能的體育場指露天的且有專門活動項目的場地,比如籃球場、排球場、足球場、網(wǎng)球場、田徑場等。
體育館對外開放基本都是有償收費的形式,并且在黃金時段或者條件設備稍好的體育館收費還很高,這無疑增加了人們健身的成本,并且體育館的健身方式更適合于年輕人[5]。而露天的體育場看似數(shù)量多,但是學生的利用率偏高,同時由于項目特點原因又沒有足夠的時間空間,比如一片網(wǎng)球場,2個人可能就會占用一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6](見表2)。假期管理較難,有的學校采取封閉的措施,南、北方及沿海特殊的天氣也導致大部分時間無法使用[7]。
表2 健身人群練習狀況 單位:人
依據(jù)人群特征,分別對中老年、中青年、青少年健身者進行調(diào)查,按每周參加3次以上這一特征,健身人群的比例很高,這也說明健身鍛煉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對健身場所意愿調(diào)查中,更多人選擇室外活動方式,因為中老年練習的方式通常是較舒緩又不喜歡嘈雜,中青年、青少年大部分時間在工作或是在學習,也樂于選擇簡單易行的戶外方式[8]。但是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由于天氣、氣候原因,比如嚴寒、酷暑、雨雪、霧霾、臺風等惡劣條件直接破壞了健身的系統(tǒng)性。仍然堅持鍛煉的大部分是中青年,并且也是在節(jié)假日期間利用體育館,可這個時段屬于體育館經(jīng)營開放的黃金時段,因此也難保證鍛煉時間與效果[9]。
3.2 高校非場館體育健身資源的發(fā)掘
3.2.1 全民健身路徑
由于高校的空地相對充足,流動及常駐人口較多,尤其國家健身政策法規(guī)出臺后,高校面向社會開放體育資源的工程全面啟動[10]。還由于健身路徑的材質好、樣式美觀、顏色絢麗、與周邊景色渾然一體,也有點綴環(huán)境的作用,所以高校也成為全民健身路徑的較為理想的場所。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所有調(diào)查對象中均有全民健身路徑的設置,規(guī)模大的學校5~8組,小的也有4~6組,有一半左右的家屬區(qū)毗鄰校園,全部布置了這些設施。
3.2.2 健身房
調(diào)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所有高校均配置了健身房,并以器械裝備為主。這類健身活動的優(yōu)勢條件包括:
(1) 其地點位置幾乎全部配置于體育中心,或功能單一的體育場館周圍,遠離教學區(qū)域,因此運行工作時不會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
(2) 健身房的裝備一般是聯(lián)合器械、功率自行車、跑步機、杠鈴、啞鈴、瑞士球等簡單易操作的器械,且功能齊全,基本上可以滿足各方面的健身需求,不但適合于學生使用,完全可以滿足除學生以外的廣大健身鍛煉者的需求。
(3) 在工作時間段上,大部分健身房有承擔學校業(yè)余訓練的任務。由于運動項目有獨自的競技特點與專項的特殊需要,因此健身房只用于一般的身體訓練,并且除了比賽前的短時集中訓練外,每天的訓練時段集中于下午15:00—17:00,因此大部分時間可以對外開放[11]。
3.2.3 體測中心
許多高校均專門設置體質測試中心,并配備相應的器材設備與場地。用于健身的優(yōu)勢條件包括:
(1) 除了規(guī)定時段進行測試外,其他時間均處于閑置狀態(tài)。
(2) 器材用于健身簡單便捷,如體操墊、瑜伽墊可用作柔韌拉伸、核心力量練習,坐位體前屈測量儀、拉力器、握力器等可用作練習與檢測,肺活量測量儀、血壓計還可以滿足簡單的機能評定與運動風險評估。
3.2.4 運動人體實驗室
對實驗室本身功能而言,對促進體能提高針對性不強,但是可以同其他的鍛煉方式相互配合,對機能測試、動作篩查、動作原理及風險評估起到應有的作用,有利于提高鍛煉的效果。
3.3 非體育場館資源開發(fā)與規(guī)劃
3.3.1 全民健身路徑
在建設全民健身路徑時應考慮以下因素:
(1) 修建時應鋪設紋路較深的木質地面較為合適,已經(jīng)建成且沒有鋪設的,建議學校有關部門另行鋪設,以保障地面適合運動。
(2) 學校后勤集團或物業(yè)管理部門將健身器械、器材定時、定點清掃、整理納入正常工作范圍,以保障鍛煉環(huán)境的整潔。
(3) 設立功能說明指示牌以及鍛煉時的注意事項,提示健身人群有選擇性地使用,并能以正確的方法進行練習,以提高鍛煉的效果。與此同時,注意事項能為大家提供有益的安全保護措施。
3.3.2 健身房
(1) 合理布局。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健身房器械擺放凌亂,一則縮小了活動的空間,另外給活動帶來了不便。擺放時合理搭配空間,另外按器械功能區(qū)進行布局,有利于按照自己的意愿與需要選擇、使用器械。
(2) 功能說明。將器械與功能區(qū)合理編號,在墻壁上布置使用說明與相應的練習手段。更可取的辦法是配備若干套健身處方以及注意事項,在合適的空間播放動作練習的資料,播放舒緩的音樂等。
(3) 靈活多樣的管理方式。大部分院校的健身房對外開放。以鍛煉時間段或鍛煉人群或鍛煉目的為目標分別建立微信群或QQ群,為鍛煉者以及健身房管理提供方便,同時也有利于對應急情況的處理。比如學校工作占用、器械維修、停水停電的情況便于及時通知[12]。
3.3.3 體質測試中心
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體質測試中心只是在學校規(guī)定的時間開放,其余的時間處于閑置狀態(tài)。而其中的簡易器材完全可以提供給健身人員使用。由于測試項目的規(guī)定,相應配置的器材非常適合舒緩的運動形式,因此這部分資源更適合于學校的女學生,而大部分女學生恰恰是想鍛煉而沒有合適場所,調(diào)查中女學生明確表示不愿意進入健身場館同男學生一起活動[13]。但是在高校中女學生也是不容忽視的健身大軍。
(1) 功能分區(qū)。核心力量練習區(qū)有瑜伽墊、體操墊等;形態(tài)、機能測試區(qū)有IBM指數(shù)測量儀、坐位體前屈測量儀等;上肢力量練習器材包含啞鈴、拉力器、握力器等;下肢力量練習器材包括功率自行車、跑步機等。
(2) 擺放及布局。自行操作器械,如體操墊、瑜伽墊等應擺放合理,用于仰臥起坐、俯臥撐、平板支撐等動作。這些器材可分散排列,靠近房間里側,以減少給行走或其他運動帶來的影響。
(3) 室內(nèi)墻壁貼放動作圖解以及對測試項目有所提高的練習方式以及不同鍛煉目標的運動處方等。
3.3.4 運動人體實驗室
(1) 基本功能。無論規(guī)模大小,能夠基本滿足機能測試的要求。也正如前文所述,此類設備并不能直接用于提高身體素質以及運動能力,但是測得數(shù)據(jù)指標可用于檢測與衡量練習的效果,也可用于負荷采用的參考以及運動風險的預防,并根據(jù)測量結果提供健身的有益參考。
(2) 開放策略。實驗室安排實驗員或教師定期指導,結合學生的實驗課對外開放,一方面利用學校的人力資源,有效地為社會服務,另一方面測得數(shù)據(jù)也可以作為實驗指標用于教學科研,消耗品可同樣采用使用補償?shù)霓k法,合理收取一定費用。
非場館體育資源是高校中豐富的健身物質保障,充分發(fā)掘與利用能夠有效地緩解目前資源不足的現(xiàn)狀,同時也是高校開放辦學、服務與社會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通過調(diào)查研究,也充分了解其運作的可行性與必要性[14]。對高校自身資源的應用與建設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有效地規(guī)劃了器械設備的更新周期,增大了設備的利用率。因此建議高等院校加強非體育場館資源的規(guī)劃與利用,更好地服務于全民健身活動。
References)
[1] 國家體育總局.2001—2010 年體育改革與發(fā)展綱要:體政字[2000]079號[Z].2000.
[2] 國家體育總局政策法律司.群眾體育戰(zhàn)略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3] 國家體育總局.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 年):國發(fā)[2011]5號[Z].2011.
[4] 駱秉全.北京市商業(yè)體育俱樂部經(jīng)營現(xiàn)狀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4,24(11):36-39.
[5] 劉小平,陶玉流.資源配置理論下我國高校體育資源及其社會共享探討[J].體育與科學,2007(3):94-96.
[6] 葛文.西安市普通高校體育資源配置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6):114-117.
[7] 賈玥,鄭宇歌.東北地區(qū)高校體育資源配置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5,34(4):69-73.
[8] 郭偉.與全民健身運動接軌,深化高校體育改革[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1,35(2):16-18.
[9] 李佳,陳東,程虹,等.我國普通高校體育管理體制研究[J].科技信息,2007(33):9-10.
[10] 王芹,吳瑛.高校體育公共服務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34(3):19-22,37.
[11] 楊新生.發(fā)揮學區(qū)體育優(yōu)勢 促進全民健身發(fā)展[J].體育文化導刊,2003(12):33-34.
[12] 李樹偉.談高校體育資源與新型社區(qū)體育的構建[J].教育探索,2009(1):65-66.
[13] 袁潔,高校體育資源服務城市社區(qū)體育發(fā)展的策略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0(3):110-111,114.
[14] 盧元鎮(zhèn).社會體育導論[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on-stadium sports resour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 Yuxian, Zhu Lixi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5, China)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lative shortage of physical resources for the fitness groups, and by means of investigation, observa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literature, etc., the interview survey is carried out in forty-five universities in eight ci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tain the plenty of non-stadium sports resources, and can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s physical exercise. On this basis,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re reasonably and fully verified, and at the same time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ports resources; non-stadium sports facilities; national fitness
G642.0
B
1002-4956(2017)10-0238-03
10.16791/j.cnki.sjg.2017.10.059
2017-05-24修改日期2017-06-07
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16TYD06)
李玉憲(1968—),男,黑龍江哈爾濱,碩士,講師,主要從事體育社會學及體育教育學研究.
E-mail:Y98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