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康,辛顯存,于東明
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林學院,山東 泰安 271018
泰山鄉(xiāng)村民居庭院空間研究
湯 康,辛顯存,于東明*
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林學院,山東 泰安 271018
我國新農(nóng)村建設正在進行中,鄉(xiāng)村民居受城市化的影響,傳統(tǒng)民居庭院空間形式文化遭丟失遺棄。鄉(xiāng)村民居庭院既滿足了防衛(wèi)、生產(chǎn)的需要,又給家庭活動提供空間,因而具有多功能性和公共性。泰山民居庭院由建筑、院墻、宅門、植物等要素圍合而成。在矩形宅基的基礎上演化出四合院、三合院、“L”型等院落形制。這些院落具有內(nèi)向性、自然性、滲透性。泰山鄉(xiāng)村民居體現(xiàn)出中和、平易的地域性格,反映了庭院空間的“家”庭觀、生態(tài)觀、和諧觀。
鄉(xiāng)村庭院;空間;景觀;泰山
新農(nóng)村建設是科學發(fā)展觀的重要內(nèi)容,新民居是新農(nóng)村建設的標志性建筑符號。在新農(nóng)村的建設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對老舊的民居進行拆遷、翻新改造,但盲目抄襲現(xiàn)代風格必然會破壞民居庭院空間的多樣性與地域性。隨著改革開放后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泰山鄉(xiāng)村居民的收入增加,改善老舊的居住條件是他們急需解決的問題,雖然泰山風景名勝區(qū)管理委員會出臺了相關房屋建設的管理條例,但部分民居的改善效果不容樂觀:傳統(tǒng)庭院空間格局被破壞,地域性民居庭院空間的形制與文化沒有被傳承而遭到遺棄丟失,因此,在新農(nóng)村建設中民居庭院空間的研究與傳承顯得極為重要。
本文以泰山環(huán)山路北側村落民居庭院為主要研究對象。泰山環(huán)山路是泰山風景名勝區(qū)南麓的交通主干道,全長26 km,沿海拔200 m等高線蜿蜒穿行,東起天燭峰,西至桃花峪,沿線村落分布廣泛。泰山村落民居受景區(qū)房屋建設管理辦法的約束及周邊經(jīng)濟的影響,村落中新舊民居皆有分布,民居庭院在環(huán)境及社會等因素方面具有復雜性和代表性。
本文采用實地測繪、訪談等方法,于2015年5月至2016年11月,先后走訪泰山景區(qū)內(nèi)及周邊村落,共計23個自然村片區(qū),調(diào)研民居236戶(表1)。通過測繪訪談,深入了解民居庭院現(xiàn)狀、庭院形制特征,結合泰山民居建筑體系、宗教和文化對民居庭院進行分析,為其改造建設提供依據(jù)。
我國國土幅員遼闊,從南到北地跨熱帶、亞熱帶、溫帶、亞寒帶。不同地域氣候條件下,分布在各地的鄉(xiāng)村傳統(tǒng)民居也各有不同,從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性庭院景觀(圖1)。庭院是民居建筑最為顯現(xiàn)的特征之一,建筑物(包括亭、臺、樓、榭)前后左右或被建筑物包圍的場地通稱為庭院[1]。北方傳統(tǒng)民居建筑多以庭院的形式來營造單體與群體建筑空間,促使單體建筑或群體建筑與周圍環(huán)境形成以庭院為核心的空間組織系統(tǒng),根據(jù)庭院周圍回環(huán)布置建筑物數(shù)量的差異,可以分四合院、三合院、兩合院等。
表1 村落調(diào)研表格Table 1 The investigation for villages
圖1 云南一顆印、客家圍屋、皖南天井院、北京四合院、東北大院(從左至右)Fig.1 Yunnan Yikeyin,Hakka,courtyard of southern Anhui,Beijing courtyard,northeast courtyard from left to right
該地處于我國華北地區(qū),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干燥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當?shù)貍鹘y(tǒng)民居營造中人們充分借助日照提升室內(nèi)溫度,冬季太陽的入射角越平緩,光照的時間就越長,因而建筑之間保持一定的有效距離。從風水學和自然環(huán)境角度考慮,村落主要坐落于山的陽坡,這樣可以獲得避風向陽的良好環(huán)境,同時兼顧交通取水的便利性。
各個村落民居數(shù)量從幾十戶到幾百戶不等,村落中民居點依據(jù)海拔的增加而逐漸減少,地勢相對平坦的村落因有地形優(yōu)勢、交通便利等因素,民居集中且數(shù)量多;地勢較高,坡度較陡的村落,民居數(shù)量相對較少。以泰山區(qū)行政村上峪村為例,有中峪、上峪、鵓鴿崖三處民居集中分布區(qū),民居數(shù)量約300戶,人口近900人。上峪和中峪的民居點延環(huán)山路分布且海拔較低,民居數(shù)量較多;鵓鴿崖自然村因海拔、交通等因素,民居數(shù)量較少。村落中部分村民在農(nóng)業(yè)收入外,利用交通便利的優(yōu)勢,通過經(jīng)營餐飲、開發(fā)臥龍峪山泉水等方式獲得更多的經(jīng)濟收入,居住條件明顯改善;但收入相對薄弱的村民仍居住老舊的民居。
泰山民居多相鄰而建,山墻相隔而獨立成院。民居庭院形制特征是以矩形或方形為主,庭院空間多為封閉的合院式格局。庭院布局因地而異,有的由北屋、南屋和東西兩廂房圍合成四合院;有的民居不建南屋,將民居空間簡化為三合院而呈“簸箕掌”式;也有不建東廂或西廂而呈“L”形的院落格局。因而泰山民居在合院形式下演化出不同數(shù)量比例的院落類型(圖2)。
圖2 不同院落類型所占比例Fig.2 The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urtyards
老子曰:“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用之,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為利,無為之用”[2]。在庭院中,人利用的正是“無”形的庭院空間,庭院作為家庭的室外起居室具有多功能性和公共性。其功能主要有:
①對人和自然的防衛(wèi)功能
②日常起居功能
③經(jīng)濟生產(chǎn)功能
④家庭活動功能
庭院空間溝通著建筑空間與自然環(huán)境,處理自然帶來的不利條件以及建筑空間組合關系、滿足日常起居需求;鄉(xiāng)村居民在庭院中栽植樹木、種植蔬菜進行簡單的生產(chǎn)勞作;傳統(tǒng)民居建筑以“家”為單位,聯(lián)系著家庭成員,庭院作為家庭的核心空間,家庭中的重要活動都安排在庭院中進行。
建筑空間以簡單的幾何形狀構成統(tǒng)一體。簡單的幾何圖形如:正方形、正三角形、圓形等,由于構成幾何形狀的要素之間具有嚴格的制約關系,從而給人明確、肯定的感受,達到一種秩序和統(tǒng)一[3]。傳統(tǒng)民居庭院借助矩形這種簡單的幾何圖形獲得空間格局上高度的統(tǒng)一。矩形不僅是一種明確肯定的幾何形狀,而且還給人以莊重、穩(wěn)定的感覺。泰山民居為區(qū)別于寺廟的正方形平面,其平面多為矩形,沿中軸線南北方向較長(圖3)。泰山民居深受儒家思想“中庸”觀念的影響,堂屋位于整個建筑空間的中軸線上,堂屋最高;東西廂房分立中軸線兩側,廂房高度次于堂屋高度;南屋與堂屋相對,體量小、高度最低;民居的整體立面變化高低錯落而富有節(jié)奏。空間的等級秩序意識逐步融合于民居建筑中,強化了民居空間的秩序。庭院空間的方正統(tǒng)一、左右平衡凸顯出庭院中和與平易的特征,展現(xiàn)出泰山民居生于巖石之上,隱與山林之間的地域特色。
3.3.1 建筑 建筑是界定庭院的主要因素之一。堂屋與山墻兩端的墻體及廂房相連圍合庭院空間,建筑成為庭院空間中最明顯的邊界線。建筑在界定庭院空間的同時,其單體本身也被弱化,從而達到空間整體統(tǒng)一的效果。
3.3.2 宅門 宅門是民居的“臉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居的規(guī)模和住戶的財勢地位。宅門具有交通和閉藏的雙重功能。泰山民居宅門大體分為兩類(圖4):一類是外垣的一部分,稱為“墻門”;墻門是宅門中較為簡單樸素的一種,普通百姓人家多采用這種大門形式。在泰山民居庭院中,墻門一般處于附屬地位,結構形式較為簡單。其特點是不設單獨的門屋,而是在住宅院墻上稍作處理設置大門。另一類為“屋門”,上宇下基,具體又可分為房屋式大門、門樓等形式。普通民居中門樓裝飾較少,門樓上搭檐瓦或其他遮蓋物,但富裕家庭其門樓脊頭、檐頭講究裝飾,富有變化。同時部分庭院大門上附會著不同形式的石敢當文化石。
圖3 泰山民居四合院格局Fig.3 The pattern of residential courtyard in Mount Tai
圖4 屋門和墻門Fig.4 Door of house and the doors in the walls
3.3.3 院墻與影壁 庭院是建筑外、院墻內(nèi)的空間。所以院墻是分割庭院內(nèi)外空間的要素之一。院墻具有圍合庭院空間界面的作用,并且對庭院空間形成保護。泰山民居建筑中,院墻連接房屋圍合院落,形成相對獨立的空間使得人們感受到庭院的尺度、寬窄和形狀[4]。院墻的圍合一方面有效的形成了私密空間,滿足住戶的安全防御需要,另一方面能阻擋外部環(huán)境包括氣候的入侵,使庭院內(nèi)環(huán)境相對和諧、舒適。
圖5 影壁墻Fig.5 The screen wall
影壁是一種特殊的墻體,一道獨立的矮墻,設在宅門內(nèi)側的正對處,部分民居的宅門外側正對處也設有影壁。受建筑格局和大門方位的影響,有的影壁設在廂房的山墻上。影壁與進出的人打照面,因而又稱為照壁,成為進出院落的第一道景觀。其功能一方面在于遮擋街巷行人的視線,起到“隱”的作用,門內(nèi)迎面設置影壁墻,使院內(nèi)增加了一個視覺緩沖地帶,也使得宅院具有了空間變化,增加了空間感和私密性(圖5)。另一方面影壁是顯耀家門的一種方式,所以影壁成為傳統(tǒng)民居建筑裝飾的重點部位。泰山民居中的影壁大小和講究程度主要依據(jù)居民的經(jīng)濟實力而定。影壁這一獨特的形式對泰山,乃至全國的傳統(tǒng)民居建造、布局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在泰山鄉(xiāng)村民居庭院中,設置影壁求吉避兇,保家人安居樂業(yè),反映出人們對平安幸福生活的追求。
3.3.4 院落植物 庭院植物起到豐富庭院空間景觀的作用,泰山居民在庭院開辟花園、菜地、栽植樹木,營造賞心悅目的軟界面。常見的庭院植物有板栗、核桃、杏樹、石榴以及月季、桂花、牡丹等。庭院植物增添空間的自然情趣,改善了庭院的小氣候,為鄉(xiāng)村居民提供了相對舒適的庭院環(huán)境。
建筑對外表現(xiàn)為“墻”,具有封閉性,而對庭院內(nèi)部,則呈現(xiàn)出室內(nèi)化的傾向,具有很強的親和力。泰山鄉(xiāng)村民居建筑包含內(nèi)向和外向兩種相互對立的景觀特性。這種景觀特性體現(xiàn)在泰山居民的心理乃至傳統(tǒng)習慣和性格特征之中。泰山地區(qū)特有的封禪文化,包含“禮”的思想,在“禮”透釋下的“門堂分立”強化了向心性空間形態(tài)[5]。盡管泰山民居庭院布置各有不同,但合院式庭院空間就是一種最典型的內(nèi)向性的向心布局。其景觀特征是:所有建筑均背朝外而面向庭院,形成以庭院為中心的向心空間。
從現(xiàn)代生態(tài)學角度分析泰山民居選址,民居建筑選址不僅滿足房屋建設地基要求,還需具備便捷的生活條件,更需要對周邊的小氣候環(huán)境進行勘察[6]。以泰山鵓鴿崖為例,東西北三面環(huán)山、南面向水,村落包圍在群山之中,民居建筑依山而建,隨勢而行,民居院落結合庭院植被與山脈形成一道人文景觀帶(圖6)。自古文人雅士追求自然,時至今日我們?nèi)耘f向往自然?!暗婪ㄗ匀弧背鲎缘兰艺軐W思想,論述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泰山鄉(xiāng)村民居處于自然風景區(qū)中,庭院既是民居的組成,也是自然的過渡。
圖6 鵓鴿崖村落布局Fig.6 Village layout of Bo geya
觀景是從某一點向別處看的意向;景觀則是指作為對象而從各個方面來觀賞。從民居整體深入分析庭院空間組成要素便可發(fā)現(xiàn),民居建筑以一正兩廂的形式作為基本的布局手法,庭院的諸多要素都隱藏于空間視覺聯(lián)系的制約之中[7]。庭院作為整個民居空間的中心,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相互滲透融合的流通體系,庭院是這個空間系統(tǒng)的景觀節(jié)點。民居建筑中面向庭院的一面都與庭院有空間上的滲透,如:堂屋的檐下空間、東西廂房的門窗、大門與照壁的空間。檐下空間由立柱、檐頂和地面組成,是室內(nèi)空間與庭院空間的過渡區(qū)域,也是庭院空間的精神中心,位于庭院中心軸線的末端。庭院內(nèi)的門窗使人們即便在室內(nèi)也能獲得光照、氣流、視覺景觀??臻g滲透是庭院空間與建筑空間的相互融合,是建筑空間的延伸。
我國的傳統(tǒng)民居庭院形式多樣,新時期下的鄉(xiāng)村民居庭院更是得到迅速發(fā)展,但不同地域文化下的庭院空間形制需要傳承發(fā)展。泰山鄉(xiāng)村民居庭院空間同屬于北方合院式民居庭院,其因地制宜、因山就勢、相地建屋的營造思想在今天仍然適用。春秋初期,管仲提出“和合故能諧”的和諧觀念,當前我們國家也大力倡導“和合”文化,在泰山鄉(xiāng)村民居庭院中“家”文化的表達與庭院融于自然的生態(tài)觀都是“和”文化的具體表達。泰山鄉(xiāng)村庭院空間以平衡對稱的構圖方式,體現(xiàn)了中和、平易,含蓄和深沉的美學性格,表達了“中和慎敬”的和諧思想。在新農(nóng)村建設中,泰山鄉(xiāng)村民居庭院空間的功能性、生態(tài)觀、營造原則,對當?shù)氐拿窬拥慕ㄔO改造具有指導意義。
[1]孫大章.中國民居研究[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4
[2]彭一剛.建筑空間組合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1:35
[3]褚天驕,趙文斌,陸瀟瀟.新合院生活的景觀體驗——黃驊新城家園景觀設計[J].農(nóng)業(yè)科技與信息:現(xiàn)代園林,2010(3):38-41
[4]姜 波.山東民居概述[J].華中建筑,1998,16(2):115-116
[5]景 雰.齊風魯俗論[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3(3):117-125
[6]孫大章.傳統(tǒng)民居建筑美學特征試探[J].中國勘察設計,2002(10):25-28
[7]楊海粟.中國傳統(tǒng)院落空間在當代語境下的轉譯[J].山西建筑,2009,35(34):21-22
Study on the Rural Courtyard Space Landscape in Mount Tai
TANG Kang,XIN Xian-cun,YU Dong-ming*
College of Forestry/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271018,China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new countryside,the rural housing is influenced by urbanization which abandoned the form and culture of traditional courtyard in some degree.Rural residential courtyard not only meets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defense and production,but also extends family activity space.Therefore,rural residential courtyard possesses multifunctional property and public nature.Taishan residential courtyard is usually composed by building,courtyard wall,house door,plants and so on.On the basis of courtyard forms,it can be classified into quadrangle courtyard,three-section courtyard and L-shaped courtyard.These courtyard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roversion,naturalness and permeability.The rural housing of Mount Tai embodies the neutral and plain geographical character,reflecting the view on family,ecology and harmony of the courtyard space.
Courtyard;space;landscape;Mount Tai
TU 986.5+8
A
1000-2324(2017)05-0666-05
2016-10-24
2017-01-11
山東省教育廳成人高等教育特色培訓課程建設《新農(nóng)村環(huán)境規(guī)劃設計》
湯 康(1990-),男,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guī)劃與設計.E-mail:zgjssytk@163.com
*通訊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dmy200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