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瑾
家屬參與護理模式對PICC家庭護理質量的影響分析
●黃瑾
目的:分析家屬參與護理模式對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家庭護理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4年10月-2016年3月我科收治的PICC患者15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出院指導,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用家庭參與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對比兩組患者家庭護理質量評分及并發(fā)癥。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6.00%明顯低于對照組80.00%(P<0.05)。結論:家屬參與護理模式可提高PICC患者家庭護理質量,減少相關并發(fā)癥。
家屬參與護理模式;經(jīng)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護理質量
經(jīng)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將穿刺點設于外周靜脈,從而為危重患者建立長期靜脈通路的新型治療方法。該治療方法由于血管選擇機會多、創(chuàng)傷較小、安全性高等優(yōu)點,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1]。但由于部分患者對置管產生的抵觸情緒導致其治療期間配合度較低或護理人員對PICC技術掌握不佳,易導致并發(fā)癥發(fā)生,對治療效果產生不良影響。本研究對PICC實施家庭參與護理模式,研究結果如下文。
隨機從我科2014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PICC患者中選取150例,采用雙盲法分為觀察組(75例)與對照組(75例)。對照組男43例,女32例,年齡35-72歲,平均年齡(49.25±5.38)歲;疾病類型∶惡性腫瘤化療29例,非惡性腫瘤46例;穿刺置管部位∶貴要靜脈66例,肘正中靜脈9例;對照組男45例,女30例,年齡35-73歲,平均年齡(48.84±4.98)歲;疾病類型∶惡性腫瘤化療27例,非惡性腫瘤48例;穿刺置管部位∶貴要靜脈67例,肘正中靜脈8例;納入標準∶患者及家屬知曉本次研究詳情,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認知功能障礙。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出院前,護理人員向患者或講解PICC護理方法及相關知識,指導患者置管肢體鍛煉方法及并發(fā)癥護理技巧,并演示正確換藥方法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家庭參與護理模式,具體內容包括(1)置管結束后,護理人員向家屬講解并演示換藥要點、正壓封管流程,并要求其參與,對其不理解之處進行重點講解;(2)護理人員指導家屬全程進行一次換藥,就換藥過程進行點評,并對相關操作進行提問,適時給予鼓勵與指點;(3)指導患者家屬心理護理方法,適時給予患者精神支持;(4)指導患者家屬領取家庭護理登記表,護理人員定期電話隨訪,詢問內容包括體外置管長度、有無過敏、感染,管路有無堵塞情況,并對家屬做錯或不懂之處及時指導糾正。連續(xù)護理三個月,對患者并發(fā)癥情況進行隨訪調查。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與并發(fā)癥情況。
護理質量評分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質量問卷調查量表進行評定,評定內容包括維護換藥操作評分、置管時間、依從性等方面,采取百分制,分值越高護理質量越優(yōu)。
應用SPSS21.0統(tǒng)計學分析軟件處理本研究的計量資料與計數(shù)資料,分別使用(±s )與率“%”描述,組別比較分別使用t與χ2檢驗;并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為(91.25±3.17)分,對照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為(76.61±6.35)分,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存在明顯差異(t=17.864,P=0.000)
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6.00%與對照組80.00%相比明顯較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PICC是腫瘤患者長期輸液或腸外營養(yǎng)支持常用輔助手段,該方法可有效避免反復靜脈穿刺造成的機體損傷,使化療藥物滲透所致的疼痛減輕,但該類患者每周需至醫(yī)院維護,同時長期置管可對患者生活產生一定影響,并易引發(fā)并發(fā)癥,使患者生存質量降低[2]。家屬參與護理模式即護理人員、患者及其家屬協(xié)同參與的護理模式,該模式可使患者獲得家庭與社會的支持,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提高護理水平[3]。
在家庭參與護理模式中,由于家屬在醫(yī)院中接受了PICC相關理論知識講解,并觀看護理人員換藥過程,而后全程參與,進行實踐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換藥要點,促進操作技能提升,使得其在家庭護理時操作更規(guī)范,差錯出現(xiàn)可能性更低,從而使家庭護理水平提高,并使相關并發(fā)癥明顯減少。同時,護理人員對患者家屬進行定期電話隨訪,及時解決了家屬在護理中出現(xiàn)的各類問題,使家屬及患者的治療配合度提高,從而有效減少護理差錯,提高患者滿意度,并在一定程度上使置管時間延長[4]。此外,家屬的支持與鼓勵可明顯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本研究對PICC患者采用家庭參與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并發(fā)癥較少。提示,家屬參與護理模式可提高PICC患者家庭護理質量,減少并發(fā)癥情況。
綜上所述,PICC患者家庭護理中采用家屬參與護理模式可提高護理質量,降低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作者單位:西安電力中心醫(yī)院普胸腫瘤外科)
[1]韋小樂,趙翠松,凌瑛,等.家屬參與護理模式在病人PICC置管治療間歇期維護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6,14(27):2829-2831.
[2]徐小丹.家屬參與護理模式對PICC家庭護理質量的影響[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21):248-249.
[3]Opilla M.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Experience in Long-Term Home Parenteral Nutrition Patients[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Vascular Access,2017,22(1):42-45.
[4]蔡文君,劉明晨,徐柳芬.家屬參與護理模式在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情緒及生活質量中的效果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