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奇事:百姓反貪,餓死宰相
3000里路上的百姓如出一轍,叫蔡京沿途沒買到一口飯、一盤菜、一杯水,餐風宿露,饑寒交迫。最后,蔡京一行只能住到長沙城南的一座破廟里。不久,北宋晚期權勢遮天的宰相餓死了。
圖為蔡京畫像及其書法
在眾多的貶官中,有大量勤政為民的正面人物,當然也有不少禍國殃民的反面人物。宋朝被貶海南的蔡京、童貫、蔡攸、曹泳等,都屬于禍患朝廷的反面權奸。蔡京四次擔任宰相都是在徽宗時期,而且是北宋走向滅亡的時期,他的宦海沉浮給我們關注北宋后期政治提供了獨特視角。
北宋年間,有一個與蘇軾同樣出名的大人物叫蔡京。蔡京出生于福建仙游,曾任錢塘縣尉、舒州推官、成都知府、江寧知府等,在長江流域為官多年。
蔡京的人生有兩方面最為“精彩”:一是書法,在當時乃至北宋頗負盛譽;二是阿諛奉承。在得知宋徽宗趙佶酷愛花石這一重要“情報”之后,蔡京徹夜難眠,激動萬分,第一要務便是取江浙花石進呈。之后,蔡京主持蘇杭應奉局,又專門索求奇花異石等物,以水運方式送往首都開封。
趙佶禁不住蔡京大手筆的“進獻”,便連連提拔蔡京,后來蔡京居然做起了一國之權相。當然,蔡京從眾多官吏之中脫穎而出,與他獨有的官場技藝有關,也是他的造化。
趙佶是當時響當當?shù)臅嫶蠹遥浴笆萁痼w”稱雄書壇。蔡京便時常拜見皇上,殷勤地與皇上切磋書法技法。于是,多才多藝的蔡京贏取了皇上的好感。
不過,蔡京也不是一無是處。比如說,王安石主政推行改革,他就是一個徹底的支持者。再說,他拍皇上的馬屁也拍得比別人要高雅。于是,蔡京升任宰相就“在所難免”了。沒幾年,蔡京“有家貲巨萬,富可敵國,還擁有土地50萬畝”。其聚貪手法遠沒他的書法高明,連造假賬、多領俸祿這么拙劣的手段也使用上了。于是,在朝廷中享有“盛譽”:天下第一貪。于是,皇上迫于輿論壓力,把這個臭名昭著的宰相驅(qū)逐京都,趕到杭州賦閑。
蔡京的政治生存能力卓爾不群。其原動力就是靜觀情勢,等待機會,再豪取天下錢財。他知道,宋徽宗舍不得他,只是迫于情勢,把他外放一陣子,等輿論平息,很快就會下詔令他官復原職。所以,他每每“受貶”,十分從容與安心,只當是官場拼搏過于勞累而中途小憩。其間,蔡京會收集官畫,托付宦官獻給皇上,以此讓皇上惦記著他。于是,趙佶一高興,也不講什么規(guī)則了,把他召回京都,續(xù)任宰相。就這樣,趙佶從公元1101年執(zhí)掌皇權到公元1126年,共4次罷免蔡京,又4次起用蔡京。蔡京任相共達17年之久。
這里要補充幾句:蔡京是侍郎蔡準長子,其大弟蔡卞是王安石女婿,官至樞密使,擢尚書左丞。蔡京過著妻妾成群的日子,養(yǎng)有8個兒子,大兒子蔡攸任宰相,三兒子蔡翛任禮部尚書,五兒子蔡鞗娶宋徽宗公主茂德普姬為妻,成為駙馬。還有5個孫子均是學士。蔡京長孫蔡行,官至保和殿大學士??纯催@么陣容豪華的家譜,蔡京家族可謂官勢顯赫,權傾朝野。但是,貪也似乎能遺傳,這一家子有權有勢,可就是貪,貪得無厭。而蔡京之貪青勝于藍,大大超過其父,更是北宋時期的“首富”,名列大宋王朝貪官之榜首。
不可捉摸的是,作為皇帝,趙佶為何一直倚重蔡京,直到蔡京80高齡,也直到趙佶退位。
《宋史》將蔡京列入“奸臣傳”,北宋的滅亡,蔡京是難逃其咎的(當然主因在于徽宗)。這大致體現(xiàn)為兩個方面:
其一,有意識迎合徽宗的喜好,進一步放大其玩物喪志的心性。蔡京是知名的書法家,因此能夠獲得徽宗的好感,這也是他多次擔任宰相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二,大規(guī)模打擊政敵,扶持親近。蔡京先后四起四落,因此政敵無數(shù),一旦得勢便假公權對政敵進行狠命打擊,其中最惡劣的當為元祐黨禁,將309人入奸黨碑傳布天下。為了爭權奪利,甚至對自己的弟弟蔡卞、兒子蔡攸也毫不心慈手軟。作為政客的蔡京一切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fā)點,使得朝廷的人事關系更加復雜,大敵當前卻只算計各自的利益,怎能不亡國?
公元1125年,大金鐵騎向南馳騁,直逼京都開封,北宋江山一觸即潰。公元1126年,趙桓即位。由于蔡京之貪名揚全國,又有多人舉報,宋欽宗為順應民意,向蔡京問罪處罰。蔡京經(jīng)過了大風大浪,知道眼前該怎么做,于是,他認罪態(tài)度端正,還寫了一份深刻的反省書。
“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無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遙望神州淚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謾繁華,到此翻成夢話?!边@是北宋奸臣兼貪官蔡京“伸手被捉”后寫的“我的沉痛反思”的“檢討書”,“檢討書”雖然“很不深刻”,還在那里念念不忘榮華富貴,但是在皇帝那一把手那里,已是過了“思想關”。
巨額財產(chǎn)來源不明,數(shù)額如此巨大,本來應該判死刑,可皇上一開恩,把他判了個“死緩”,發(fā)配到嶺南韶關去“勞動改造”,而且,并未沒收其財產(chǎn)。
但是蔡京剛走一半的路程,就在長沙被百姓判了“死刑”。王明清《揮塵后錄》中記載了蔡京之死:“初,元長之竄也,道中市食飲之物,皆不肯售,至于辱罵,無所不至。遂窮餓而死?!?/p>
蔡京窮餓而死?不,不是窮死的,是餓死的。
蔡京被流放,開始時還是很講“高級干部”派頭的,身邊還帶著三個女人。他把平日從百姓那里搜刮來的金銀財寶裝了滿滿一大船,在蔡京看來,錢能通神,沒有了權,只要有錢,什么事擺不平?貪官們的思想都是“相通的”,在有權之時肆無忌憚地弄錢,為的就是退下來后依然可以過著幸福的日子,有金銀財寶,判刑也算不上什么!
大概在這種思維的“指導下”,蔡京被流放了,還想過著妻妾成群的生活。但是他想錯了,他低估了北宋人民的“反腐覺悟”。
與蔡京相比,北宋人民更需要錢,但是個個都不要那腐敗的“臭錢”。都說商人唯利是圖,都說商人見利忘義,但是北宋的商人取義棄利,以在金錢面前毫不動心的態(tài)度樹立了可堪一記的形象。
當時,從開封到長沙大約3000里,沿途沒一家旅館接納蔡京一行。而且,白案紅案的餐館,一聽說蔡京來了,寧可小吃大餐溲了,也不賣給他。還有,大小商鋪見蔡京一行“光臨”,誰都不賣給他任何食物。
蔡京以為還在朝廷,趾高氣揚地開高價,但百姓窮得有骨氣,嫌他的錢臟了手,就是不要!如果說一個兩個百姓對他這樣是一種偶然,那么,3000里路上的百姓如出一轍,叫蔡京沿途沒買到一口飯、一盤菜、一杯水,餐風宿露,饑寒交迫。最后,蔡京一行只能住到長沙城南的一座破廟里。不久,北宋晚期一個權勢遮天的宰相餓死了。
到了被“雙規(guī)”之后,甚至到了被判刑之后,蔡京依然還可船裝金銀,巨額財產(chǎn)來源不明,數(shù)額是如此巨大,可是居然沒有被判死刑。也許北宋的理論家是如此“理論”的:蔡京所貪數(shù)額雖然巨大,但他沒有造成直接損失,所以情節(jié)不算嚴重。是的,腐敗亡國,也肯定不是腐敗分子直接亡的國。在這些理論家看來,也許蔡京之死,老百姓罪不可赦。他是老百姓害死的,北宋的老百姓不講“人道”哪!怎么能讓人活活餓死?然而,你也不能把老百姓怎么樣,沒誰直接把蔡京殺頭??!
(《暗權力》,重慶出版社,劉誠龍/著、《文史博覽·文史》2017年2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