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東
摘 要:樟子松具有抗旱效果好、成活率高等特點,十分適合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開展植樹造林工作。因此,為了提高樟子松植樹造林的成活效率,改善我國荒山荒漠化嚴重的現(xiàn)實狀況,本文將針對樟子松應用的造林技術(shù)與育苗技術(shù)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guān)鍵詞:樟子松;造林技術(shù);育苗技術(shù)
中圖分類號:S791.25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932181
林業(yè)資源是我國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為了實現(xiàn)林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建設(shè),做好植樹造林工作就顯得十分的重要。因此,在植樹造林中選擇生命力強、適應性好的樟子松開展造林工作,促進當代社會林業(yè)建設(shè)的發(fā)展。
1 樟子松應用的育苗技術(shù)分析
1.1 選地與整地
根據(jù)樟子松幼苗特性選擇土壤肥沃、地質(zhì)松軟、酸堿適中或者偏酸、排水性能好的砂壤土進行幼苗的培育。在土地平整的時候可以選擇在第2年春天開展,對土地深翻、細耙疏松土質(zhì)、清除石塊,還要修建1個南北走向的高床,其尺寸應控制在床面寬40~50cm、高5cm,還需要設(shè)置1個80~90cm的溝間距。修建時要確保床面整齊,在首次春灌完成后要及時整地,這有助于土壤保墑。
1.2 處理種子
要選擇品質(zhì)好、抗病蟲害能力強、發(fā)芽率高的黑龍江產(chǎn)國標三級樟子松樹種,該品種具有65%左右的高發(fā)芽率。播種期間,需要種植150kg/hm2。種子在播種前,需要浸泡在濃度為3.0%的硫酸亞鐵溶液中30min,進行消毒;30min后,取出放入清水中浸泡1d。將種子與濕河沙混合,兩者的體積比例為1:1,將混合后的種子置于比較陰涼的位置進行層積,要將層積溫度控制在15℃以內(nèi)。層積的種子應該定期翻動保濕,一般為3~5d一次,層積7~10就能播種。
1.3 播種
當?shù)乇硪韵?cm的土壤溫度達到15℃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播種。在播種之前,要使用濃度為3%的硫酸亞鐵溶液將準備播種的土壤進行消毒處理,把土地翻耕成麻面,然后在苗床上播撒種子,并使用1~2cm厚的鋸末進行覆蓋,最終覆蓋地膜。
1.4 苗期管理
根據(jù)幼苗生產(chǎn)的狀況、降水的情況合理澆水。在苗木生長旺盛期要及時施肥,以追施氮磷鉀復合肥為主,450~750kg/hm2。每年要鋤草及松土3次左右。松土與鋤草時要由淺入深,深度一般在5~10cm。最適合鋤草及松土的季節(jié)是春季解凍后。做好防寒工作。幼苗生命力脆弱,所以要在撫育階段實施培土防寒、防風。并在次年土壤解凍后,將土撤除,從而對幼苗起到御風防寒之功效。
1.5 施加水肥
為了提高幼苗存活率,做好水肥供應十分重要。通過合理的施加水肥,有助于改善土壤養(yǎng)分及通氣效果。通常要在秋季的時候施加肥料,肥料的組成主要以腐熟牲畜糞便為主,一般施撒15t/hm2最佳,還可以配合施撒9t糠醛渣滓。通過底肥的施撒,有助于改善土壤酸堿度,為樟子松幼苗的生長提供1個良好的環(huán)境。
2 樟子松應用的造林技術(shù)
2.1 林地科學整理技術(shù)
若造林區(qū)域存在大量植被,則可選擇雨季整地,并先在不流沙地段挖坑,要求四壁垂直,深度45~55cm、寬25cm、長35cm,接著回填10~15cm的表土。通常在5、6月份時小草會與苗木爭奪水分,挖坑深度應在35cm以上,干土層深度控制在40cm左右,進而讓苗木根系埋在地表以下50cm左右。從而使樹苗根系更深的扎根在土壤當中,這樣有助于保護樹苗根數(shù)與吸水效果。一般在大雨過后,雨水沖刷會淤積苗木,此時可以自制塑料護苗筒,形狀為三角體,高30cm、下口邊長20cm、上口邊長15cm。造林時挖1個大坑,深度約45cm,接著回填15cm的表土,然后將護苗筒套在栽植的樹苗上,并在四周填埋土壤[1]。
2.2 樟子松栽植技術(shù)分析
小坑靠壁栽植技術(shù)適合于大多數(shù)栽植環(huán)境。此方法栽植質(zhì)量高、功效好、操作方便快捷、簡單有效等優(yōu)點。第1步,在小坑垂直壁的地方開始挖坑,坑寬30cm、深度在35~40cm左右即可,然后在垂直壁的另一側(cè)將松樹苗扶正,接著將第2坑挖出的土有序地填入到挖開的第1坑當中,直至填滿后踩實,然后將第3坑的土填入第2坑當中,以此類推,完成小坑靠壁栽植。
機械造林栽植技術(shù)。若栽植的土地十分不平坦,且起伏程度大,則可以使用機械造林技術(shù),該技術(shù)能夠使樟子松的成活率達到80%左右。把松樹苗通過機械進行深栽、壓實;在栽植的過程中要控制好每株樹苗之間的行間距。若栽植的土地貧瘠、干旱,合理的深栽還可以提高10%左右的成活效率,有助于幼苗的生長與成活。因此,積極推廣機械深栽造林技術(shù),有助于改善造林效果。
3 結(jié)語
做好樟子松育苗及造林技術(shù)的研究,合理運用育苗及造林技術(shù),將有助于提高樟子松造林的成活率,改善樟子松植樹造林的效果,提高森林資源的利用價值,實現(xiàn)林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建設(shè)。
參考文獻
[1]李振勇.冀北地區(qū)杜松的栽培與管理[J].河北林業(yè)科技,2011(2):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