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媒體爆料,上海一幢百年優(yōu)秀歷史建筑巨鹿路888號英式建筑群,以8000萬元價格被賣出,然后在光天化日之下被90后海歸女業(yè)主拆個精光準備另起現(xiàn)代建筑,監(jiān)管部門竟毫不知曉。
消息傳出,反響強烈。很多人質疑:為什么可以將凝聚著幾代人智慧與心血的歷史建筑賣給私人?能不能出臺法律,禁止一切的歷史建筑買賣?目前,像巨鹿路888號這樣的建筑產(chǎn)權明晰、可交易的老洋房全上海還不到100套,它們是近代上海走向工業(yè)文明的象征,是毀一套就少一套,歷史禁不起這樣的折騰。應該說,這是一起業(yè)主漠視法律、相關部門監(jiān)管失責相互作用的典型案例。那些蔑視歷史文化、有錢就“任性”的業(yè)主毫無疑問是要為其拆毀歷史建筑的行為受到法律制裁的,但監(jiān)管部門的失責更要被嚴肅追問。
【多維解讀】
1.加強歷史建筑保護
歷史建筑不僅具有歷史痕跡,更具有文化價值,應在保護范圍之內(nèi)。像故宮、樂山大佛等文化遺址已成為國家文化的象征,并受到了高規(guī)格的保護。相比之下,位于巨鹿路888號的古建筑也應該在保護之列,引起當?shù)匚幕块T的重視。歷史不能重演,一些古建筑卻可以保留,成為文化的地標。
2.健全文物保護措施
歷史建筑并不是一概不能買賣,但這個位于巨鹿路888號的古建筑,如今卻遭遇了業(yè)主漠視法律、相關部門監(jiān)管失責的尷尬。對此,國外的一些方法值得借鑒。一幢老房子被界定為歷史建筑后,它就會面臨嚴格的附加條件,不能隨意改變結構甚至推倒重來,業(yè)主有修舊如舊的責任,有關部門也要定期檢查。
【運用示范】
歷史建筑是一段歷史的記載,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那么,歷史建筑能否進行買賣呢?這一直是個惹人爭議的話題。當年,曾是蔡元培女兒女婿婚房的杭州馬嶺山房轉賣的消息傳出后,也引起了大討論。歷史建筑是不是全不能買賣?當然不是,關鍵在于事后的監(jiān)管能否跟上。我國的《文物保護法》對歷史建筑買賣后的約束曾作出規(guī)定,但具體細則是否落實下去,這更值得深思和檢驗。使用者要擔起保護的義務,管理者要擔起監(jiān)督的責任,這樣才能使歷史建筑很好地“活”下去。endprint
作文評點報·高中版2017年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