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貴州
韶山,這個安靜普通的小山村,位于湖南湘潭境內(nèi),幾十年前還是一個窮鄉(xiāng)僻壤被稱為“沖”的小山坳,如今卻成了在國內(nèi)外享有名氣的旅游勝地了,因為在公元1893年12月26日,一代偉人毛澤東便誕生在故鄉(xiāng)這個不起眼的韶山?jīng)_。
記得孩提時代,我從小學(xué)課本里就知道毛澤東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韶山?jīng)_,走進學(xué)堂的第一課便是“毛主席萬歲”。也就是從那時起,毛澤東便成了除父母之外,我感覺最親近的人,而韶山?jīng)_則成了除生我養(yǎng)我的故鄉(xiāng)外,唯一令我魂牽夢繞、難以忘懷的地方!而且好多次在夢里瞻仰了這塊圣地。何時才能踏上韶山?jīng)_的土地,何時能到偉人的故鄉(xiāng)走一走看一看,自然成了我夢寐以求的期望!世事滄桑,幾十年后的今天,踏訪偉人故里,瞻仰偉人風(fēng)采,仍是我心中刻骨的向往,總想圓了這場夢。
時臨毛澤東誕辰紀(jì)念日,我從長沙乘著大巴,在花鼓戲曲調(diào)《瀏陽河》的伴奏下,一路向西南方向的韶山?jīng)_駛近。人在車上懷揣一顆虔誠而敬仰的心,隨著窗外風(fēng)景、迎著清爽的秋風(fēng)、沐浴著燦爛的陽光前行,在激動與臆想中,感受著韶山的魅力與神奇。不知不覺中,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終于走近了韶山。在韶山汽車站換乘旅游中巴后,繼續(xù)進發(fā),投入到韶山的群山環(huán)抱之中。此時這里整潔的道路兩邊滿目蒼翠,鮮花盛開,芬芳四溢,讓人頓感心曠神怡。
穿過幽深林道,韶山?jīng)_就坐落在這群山環(huán)繞間的盆地上。走下汽車,似有一股熱流推著我疾步而行,順路遠望,兩泓池水和具有典型湖湘特色的農(nóng)家庭院進入視野,這里便是我的目的地韶山?jīng)_上屋場——毛澤東故居。這里層巒疊嶂,松柏蔥蘢,翠竹依依,風(fēng)景秀麗。望著三面環(huán)山綠樹成蔭的韶山?jīng)_里,故居坐南朝北,青磚泥墻和黑木灰瓦的建筑呈“凹”型,不由得想到:毛澤東就是在此出生并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近前看到參觀故居的游人絡(luò)繹不絕,而故居內(nèi)卻依然安寧恬靜,我邁著莊嚴(yán)的腳步,緩緩走進這向往已久的農(nóng)家小院,“毛澤東同志故居”幾個金色大字映入眼簾。
走進故居,站在偉人所站過的土地上,立在偉人所住過的屋子里,我感到無比榮幸與自豪。移步房里可看到毛澤東的全家照,日常器皿和各種農(nóng)具以及毛澤東從事革命活動的文物照片和資料,其中陳列著毛澤東少年時期用過的扁擔(dān)、水桶、鋤頭等,是??!這正是勤勞的見證。毛澤東曾先后在這里組織農(nóng)民學(xué)習(xí)革命理論,領(lǐng)導(dǎo)農(nóng)民運動,建立了全國第一個農(nóng)村黨支部。17歲時他以“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guān),學(xué)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一首詩告別了父母,走出韶山?jīng)_,奔向外面更廣闊的世界,探求真理,立志救國,帶領(lǐng)中國人民擺脫苦難,走上幸福大道。睹物思人,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心緒久久不能平靜。就是從這極其簡樸、平常的農(nóng)舍中,竟然走出了一位徹底改變中國命運的開國領(lǐng)袖。那一物一景都能勾起我對歷史的追溯而萬分感慨,給予我心靈深深的震撼。得以踏進這塊孕育偉人的圣地,我心里自然感到無比激動。
瞻仰了毛澤東故居,沿路往里走,不遠處的一座小山上有毛澤東父母的合葬墓,來到墓前憑吊后,從這里的小山看韶山?jīng)_一片田園風(fēng)光,真的很美。順著小路從山坡上下來,漫步在故居前兩口池塘邊,一口叫荷花塘,一口叫南岸塘,池塘邊綠柳婆娑,塘里荷葉田田荷花亭立,池中水清瑩瑩,平靜如鏡,青山屋影清晰可見,但微風(fēng)過處,蕩起縷縷漣漪。相傳毛澤東從小就在此學(xué)會了游泳。
來到離池塘不遠一棟青磚青瓦、白色粉墻的建筑叫“南岸”的地方,這是少年毛澤東開蒙讀書的私塾故址。進入“南岸”,正對面竹簾屏風(fēng)后面的墻上掛著一幅巨幅彩繪孔子像,像的兩邊分別掛著一幅木刻黑底金字,它們是:“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碑嬒袂?,擺放著一張巨大的案幾,正面是彩繪的“孔子周游列國圖”和“師徒講學(xué)圖”。室內(nèi)還有一張毛澤東少年時代求學(xué)塾師表。1902年春,剛滿8歲的毛澤東就被父親毛順生送到這里上私塾,啟蒙老師是鄒春培。他8年換了7個私塾,總是不停地進取。進門后的正廳,一尊青年毛澤東蠟像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蠟像完全按真人設(shè)計,青年毛澤東身著長衫,面色紅潤,手持《新青年》雜志,眼望前方,蠟像的背景是浩浩蕩蕩的湘江和漫山紅遍的岳麓山,這個場景再現(xiàn)了青年毛澤東當(dāng)年“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思索如何尋找中國出路的形象。樓上是毛澤東讀書的教室,是僅僅能容納十幾個人的教室,毛澤東的座位就在北墻靠窗第二個位置。毛澤東從小就開始讀書寫詩,小小年紀(jì)便立下遠大志向,并顯示出宏大的氣概。
走出南岸,就來到位于韶山?jīng)_中心的毛澤東銅像廣場。在入口處有一墨綠的青松掩映著一塊巨大的橘黃色景觀石,形狀很像我國的版圖,上面刻著八個鮮紅的大字:“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邁進寬敞的廣場,花崗巖鋪地,兩邊樹木花卉點綴,蒼松翠柏間豎立著六塊形狀各異的天然巖石制成的詩碑,上面鐫刻著毛主席手體的詩詞。走近前,見廣場上到處都是來此瞻仰的人群,穿過這些游人,清楚地看到,金光閃閃的毛澤東銅像背靠韶峰,坐南朝北,高高地聳立在多層臺階之上,褐紅色大理石基座正面,鐫刻著“毛澤東同志”五個貼金大字。周圍擺滿人們敬獻的花籃。毛澤東身著中山裝,左胸前掛著主席證,手執(zhí)文稿,目光炯炯,面帶微笑,正視前方,巍然挺立,氣宇軒昂,展示了主席在開國大典上的風(fēng)采,再現(xiàn)了這一偉大光輝的歷史瞬間?!稏|方紅》《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的樂曲不時響起,在韶山?jīng)_久久回蕩,頓時感到整個廣場更加莊嚴(yán)肅穆。伴著樂曲,向毛澤東銅像敬獻花籃的儀式持續(xù)不斷。人們懷著一顆崇敬之心,表達對偉人的深情懷念,自覺地在毛澤東銅像前排列整齊,向他老人家鞠躬致敬。還有外國朋友也來瞻仰主席的銅像,此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動,眼睛濕潤了。在毛澤東銅像前,人們紛紛拍照,相互合影留念,也終于了卻了我的多年夙愿,心中不禁蕩起陣陣漣漪。
參觀完位于廣場旁邊的毛氏祠堂后,我便離開廣場來到不遠處的韶山毛澤東紀(jì)念館,瞬間被現(xiàn)代設(shè)計與優(yōu)美建筑的氣勢宏偉所吸引。步入大廳,一尊毛澤東塑像赫然入目,滿面慈祥,親切自然。展廳共收藏有關(guān)毛澤東生平和韶山人民革命斗爭的文物、資料、照片上萬多件,充分反映了毛澤東生平和光輝業(yè)績。展廳里游人熙熙攘攘接連不斷,游人都將莊重與激動寫在臉上,給人感覺是走進了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殿堂。每一件文物都讓我感到親切,都使我心生敬意,每一件文物都有不尋常的背景和歷史,見證了我們?nèi)嗣耦I(lǐng)袖的崇高與偉大。置身在紀(jì)念館中,聽著講解員飽含深情的講解,看著一張張珍貴的歷史圖片,淚水盈滿了眼眶:僅毛澤東一家就有六位親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從這里走出的毛澤東,為著人民的幸福和祖國的富強,拋頭顱、灑熱血,以超凡的雄才偉略和過人的膽識,和他的戰(zhàn)友們一道,扭轉(zhuǎn)著中國革命的乾坤,拯救著水深火熱中的中國人民,譜寫了一曲中華民族二十世紀(jì)最壯麗的詩篇。
離開紀(jì)念館,便搭車直奔向西約四公里處的滴水洞。滴水洞原本是一個三面環(huán)山,一面以一小山澗作為出口的狹窄谷地,由于谷深清幽,猶似一洞,山上有泉水,從巖石滴下,故稱“滴水洞”。這里竹木繁茂,山坡上的杉樹和松柏郁郁蔥蔥,山不高而幽,林不深而靜,又有溪流匯成山澗,在身旁流過,匯入山下的韶山水庫。進入景區(qū)經(jīng)過碑廊,主要參觀了主席別墅1號樓。走進1號樓,現(xiàn)已辟為展室,內(nèi)中有毛澤東當(dāng)年住在這里使用過的辦公室、臥室、會客廳、會議室等。辦公室內(nèi)有一張大辦公桌,桌上有毛筆架、硯臺。臥室素雅而潔靜,主席的床極寬極長,臥室中還有兩張書桌。他的臥室最大的特點是床,床是傾斜的,因主席喜歡看書,卻沒有時間,只能晚上看,傾斜是方便放書,不會砸到主席。會議室比辦公室大,毛主席曾在此開會,會議室與餐廳相連。娛樂室正中放乒乓球臺,墻上有很多照片,內(nèi)中有毛主席握球拍的照片。此外,還有防空洞,具有防震、防毒、防核爆等功能,此洞伸延進虎歇坪山巖中,長100米左右。
置身韶山?jīng)_,仿佛闖進了偉人的世界,遨游在故事的海洋。天色漸漸地暗下來,我依依不舍地踏上了返程的客車,腦海中像有一幅延綿不絕的畫卷在回望著韶山之行,更加堅定了我努力學(xué)習(xí)、爭做有用之才的信心和決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