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亨有
摘 要:《服裝號型》標準是服裝工業(yè)化生產的重要指標,但由于技術局限性,各國標準均未設袖窿周長規(guī)格,各種服裝教科書也未建立驗證所設計的袖窿周長正確與否的標準,對提高服裝教學質量、從而進一步提高服裝生產質量造成很大困擾,深化改革《服裝號型》標準的必要性由此可見一斑。本文基于人體表面對服裝的舒適性感知、大量的人體數(shù)據(jù)分析和近五十年的行業(yè)經(jīng)驗,提出了袖窿周長放松量計算公式,解決了確定袖窿周長放松量的技術問題,進一步論述了深化改革的可行性。
關鍵詞:《服裝號型》標準 袖窿周長 放松量
中圖分類號:TS9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8(a)-0188-02
Abstract:“Garment size” standard is an important index of clothing production, but due to technical limitations, each countrys standards didnt set armhole perimeter specifications, and the standards which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designed armhole perimeter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in all sorts of clothing textbooks. These problems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othing teaching and furthe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garment production, Thus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Garment size” standard is very necessary.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lothing comfort perception of the body surface, a large number of human analysis and industry experience nearly fifty years, puts forward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armhole perimeter relaxation,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armhole perimeter relaxation, further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deepening reform.
Key Words:Garment size standard;Armhole perimeter;Relaxation
設計、裁剪工業(yè)化生產批量的服裝,必須有規(guī)格和依據(jù)。由于技術局限性,各國《服裝號型》標準無法設立袖窿周長規(guī)格,影響了服裝工業(yè)的科學發(fā)展。
1 中國《服裝號型》標準的短板
《服裝號型》標準以一個國家的人體體型的胖瘦差別劃分,由人體B(胸圍)、W(腰圍)、H(臀圍)決定?!斗b號型》標準設定的服裝胸圍等規(guī)格值,包含基于人體表面值、運動量、服裝款式變化量等因素決定的服裝放松量,是設計批量成衣的規(guī)格和依據(jù)[1]?!斗b號型》類別分得越細、規(guī)格尺寸越到位,對服裝的設計裁剪制造越方便,服裝給人體的舒適性越好。裁止1997年,歐美各國將《服裝號型》標準劃分為6種類型,日本8種,中國只有Y(健美型)、A(標準型)、B(稍胖型)、C(肥胖型)等4種。根據(jù)理論計算,同等條件下,中國生產的服裝,在規(guī)格號型上被顧客選中的概率只有日本產的50%。而中國人口多于日本12億,人體體型標準卻少于日本50%,用此體型標準主導相關產業(yè),實質上失去了人口大國的優(yōu)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服裝號型細分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今,日本服裝工業(yè)號型已經(jīng)提升為9種類型,而中國還是只有4種。從全球經(jīng)濟看,中國《服裝號型》標準,明顯成為中國服裝工業(yè)的一個短板。
2 深化改革《服裝號型》標準的必要性
日本多位世界著名服裝大師的老師——門田美津江先生,2004年曾對中國記者說:雖然號型的標準是由B、W、H決定的,但是我不喜歡。人體平面由很多復雜的平面構成,單靠這幾個數(shù)據(jù)無法準確反映。我自己做過一個3000人的測量,能真正能符合平均值的人在社會上非常少。號型標準的重點是基于人體給出的放松量[2]。人體上身最大運動量在于手臂,臂根圍牽著肩點至背部、胸部、腋窩一起運動,對袖窿周長放松量的需求率大于胸圍,不能由B來決定。如何依據(jù)復雜的運動量來決定袖窿周長放松量?歷代服裝大師沒有作出結論。由于這個技術空白,世界各國《服裝號型》標準不設袖窿周長規(guī)格,各種服裝教科書敢于用袖窿的設計理念命名、表達其先進性,卻不敢設立驗證所設計的袖窿周長對與錯的服裝學術準則,由所謂高深的經(jīng)驗論取代,給服裝工業(yè)科學發(fā)展帶來一系列棘手問題。比如,設計一件單衣:若找不到社會上非常少的、符合體型平均值的人來作為物體標本,就取不到對號的人體臂根圍等形態(tài)數(shù)據(jù),就無法用“3D打印”系統(tǒng)設計打印服裝衣片、袖窿。所謂世界領先的高科技數(shù)字技術,居然無法依據(jù)數(shù)字執(zhí)行《服裝號型》標準。這既顯示了科學的嚴謹性,更暴露了目前《服裝號型》標準在現(xiàn)代服裝學中的落后性。要解決上述一系列問題,就有必要深化改革《服裝號型》標準。
3 深化改革《服裝號型》標準的可行性
服裝放松量,是以服裝為載體輸送給人體表面的一種舒適性的量,這種舒適性必須通過人的感觸才能實現(xiàn)的,但目前的服裝行業(yè)標準卻沒有研究清楚袖窿周長放松量與人體表面的物理關系。筆者回顧五十年來為顧客量身定做服裝的人體測量數(shù)據(jù)、回顧近年為中外服裝的設計裁剪制板實例,在人們感性認可的、喜歡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研究,得出袖窿周長放松量:夏裝=25%臂根圍,春、冬裝相應于其它部位的放松量增長率來提高百分點。并根據(jù)中國人體體型現(xiàn)狀和工業(yè)化批量生產服裝的規(guī)格跳檔特征,將“中國人體體型”細化劃分為10種類型(見表1),同時擬定了“服裝袖窿周長規(guī)格對照表之一”(見表2)。在此公式的基礎上,筆者經(jīng)過多年工作實踐驗證,證明該公式可以較好的適應中國人體。
4 結語
隨著各國服務行業(yè)、3D打印等行業(yè)技術的發(fā)展,目前的《服裝號型》標準越來越無法滿足現(xiàn)代化的生產需要,本文提出的袖窿周長放松量計算公式,解決了確定袖窿周長放松量的技術問題。根據(jù)該公式最終確定的袖窿周長規(guī)格標準,是合理、正確的。由此展開深化改革《服裝號型》標準是必要的、可行的、科學的。
參考文獻
[1] 田占國.《服裝時報》技術版[M].經(jīng)濟日報出版社,2004.
[2] 戴鴻.服裝號型標準及其應用[M].3版.中國紡織出版社,2009.
[3] 張寧,王宏付.基于三維人體測量的江浙女模特體型分類[J].紡織學報,2012(6):71-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