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景春
(惠東縣人民醫(yī)院新生兒,廣東 惠州 516300)
維生素K1、酚磺乙胺聯(lián)合治療新生兒凝血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
袁景春
(惠東縣人民醫(yī)院新生兒,廣東 惠州 516300)
目的 觀察維生素K1、酚磺乙胺聯(lián)合治療新生兒凝血功能障礙的療效。方法 分析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103例新生兒凝血功能障礙患者資料,依據(jù)醫(yī)治方案分成2組,對照組(49例)行常規(guī)醫(yī)治,實驗組(54例)行維生素K1、酚磺乙胺聯(lián)合醫(yī)治,對比2組臨床療效及醫(yī)治前后凝血功能指標變化。結果 較之對照組,實驗組臨床治療有效率92.59%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醫(yī)治后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TT(15.30±3.62)s、PT(12.01±2.13)s、FIB(2.78±1.93)g/L、APTT(38.20±4.82)s、PLT(189.67±59.32)*109/L水平均更優(yōu),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新生兒凝血功能障礙行維生素K1、酚磺乙胺聯(lián)合醫(yī)治可取得確切療效,有效促使患兒凝血功能得以改善,可被臨床推廣、應用。
維生素K1;酚磺乙胺;新生兒;凝血功能障礙
凝血功能障礙性疾病指的是因缺乏某種凝血因子而導致的一種出血性疾病。新生兒凝血功能障礙于臨床上十分常見,其亦屬于致使新生兒殘疾、出血及死亡主要因素[1]。本研究為深入探討有效的醫(yī)治方案,就選取的103例新生兒凝血功能障礙患者分別行不同藥物醫(yī)治的效果作對比研究,現(xiàn)作相關報告。
分析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103例新生兒凝血功能障礙患者資料,依據(jù)醫(yī)治方案分成2組,對照組(49例)日齡1~27d,平均(17.53±1.42)d,男女比28:21,體重0.96~3.10 kg,平均(1.90±0.49)kg;實驗組(54例)日齡1~29 d,平均(18.96±1.63)d,男女比30∶24,體重1.00~3.00 kg,平均(1.85±0.55)kg;兩組上述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對照組行常規(guī)醫(yī)治,包括輸注凝血酶原復合物、新鮮的冰凍血漿及冷沉淀等,同時予抗感染、糾酸堿與電解質(zhì)失衡。實驗組行維生素K1(辰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H37021988,1 mL∶10 mg)聯(lián)合酚磺乙胺(哈藥集團三精制藥股份有限公司,H23021447,5 mL∶1 g)醫(yī)治,前者每次1 mg,每日1次,后者每次0.125 g,每日1次;2組均連續(xù)醫(yī)治3 d。
凝血功能判定標準[2]:TT(凝血酶時間:16~18 s;PT(凝血酶原時間):11~14 s;FIB(纖維蛋白原):2~4 g/L;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35-45 s;PLT(血小板計數(shù)):(100-300)*109/L;若APTT延長>10s,TT、PT延長3 s則為異常;若FIB不在相應范圍即異常。療效評定標準[3]:有效:上述5項中≧3項恢復正常;無效:≧3項未恢復正常。針對2組醫(yī)治前后凝血功能指標(TT、PT、FIB、APTT、PLT)水平變化情況予以分析。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較之對照組71.43%,實驗組臨床治療有效率92.59%顯著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2組臨床療效 [n(%)]
較之醫(yī)治前,2組凝血功能各指標水平均顯著改善,但實驗組改善幅度更大(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2組醫(yī)治前后凝血功能指標變化(±s)
表2 對比2組醫(yī)治前后凝血功能指標變化(±s)
注:組內(nèi)比較,a P<0.0 5;組間比較,b P<0.0 5。
組別 時間 TT(s) PT(s) FIB(g/L) APTT(s ) PLT(*109/L)對照組(n=49) 醫(yī)治前 22.74±5.42 18.42±4.69 1.23±0.78 74.63±8.22 79.54±25.31醫(yī)治后 18.65±3.71a 16.52±3.41a 1.63±1.20a 63.52±6.70a 103.56±46.57實驗組(n=54) 醫(yī)治前 23.15±5.22 18.55±4.42 0.99±1.18 76.15±8.56 76.52±25.31醫(yī)治后 15.30±3.62ab 12.01±2.13ab 2.78±1.93ab 38.20±4.82ab 189.67±59.32
新生兒凝血功能障礙主要是遺傳性,其是因缺乏凝血因子而導致。目前大量報道顯示,危重癥患者向MOF(多器官功能衰竭)發(fā)展期間,凝血功能障礙于其中具重要作用[4]。由于新生兒的凝血功能尚未健全,加之其血管壁較為脆弱,而凝血因子的缺乏及凝血酶原低等因素均易導致新生兒腦血管受損,進而危及其生命安全。
本文為研究安全、有效的醫(yī)治方案,就選取的103例凝血功能障礙患兒資料作分析。實驗組采取的維生素K1是一種富含維生素藥物類型,其包括人體肝臟合成凝血因子必需物質(zhì),該藥物大多作用于因維生素K1的缺乏而致使的出血性疾病[5]。一旦新生兒因維生素K1的缺乏,極易造成凝血障礙,進而使得血液凝固的時間延遲。但針對此類患兒補充一定量的維生素K1可為其體內(nèi)的肝臟合成提供必需物質(zhì),可防治凝血酶較低、自然出血,從而發(fā)揮有效的止血功能。除此之外,相關臨床報道顯示,維生素K1能夠發(fā)揮鎮(zhèn)痛效果及促使支氣管痙攣緩解的積極作用,同時,其對由于膽管痙攣、腸痙攣等造成的絞痛而發(fā)揮顯著的抑制作用[6]。而聯(lián)合采用的酚磺乙胺能夠收縮血管,可很大程度上促使毛細血管的通透性下降;此外,酚磺乙胺能夠增加血小板的數(shù)量,促使血小板的凝集性及黏附力得以增強,從而釋放出更多的凝血活性物質(zhì),進而發(fā)揮止血功效[7]。經(jīng)研究綜合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較之對照組71.43%,實驗組臨床治療有效率92.59%顯著更高;較之醫(yī)治前,2組凝血功能各指標(TT、PT、FIB、APTT、PLT)水平均顯著改善,但實驗組改善幅度更大;提示維生素K1與酚磺乙胺聯(lián)合治療新生兒凝血功能,可有效改善患兒凝血功能,提高臨床療效,這與嚴澤勇[8]等人文獻結果一致性較高,進一步驗證聯(lián)合用藥的有效性及可行性。但針對2組不良反應情況,由于本研究受多項外部因素限制未加以分析,待進一步調(diào)查再作報告。
總結上文,維生素K1、酚磺乙胺聯(lián)合醫(yī)治新生兒凝血功能障礙,不僅能夠提高臨床療效,而且有效改善其凝血功能障礙,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張文湛.胎盤早剝新生兒凝血功能障礙4例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6,22(19):83-84.
[2] 鄭淮武,邱素清,李 奕,等.病情危重度不同的感染性疾病足月新生兒凝血功能分析及干預后的轉(zhuǎn)歸[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12):116-118.
[3] 張 濤,廖嘉儀,張費通,等.維生素 K1、新鮮冰凍血漿和冷沉淀對不同出生胎齡新生兒凝血指標的影響[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4,30(10):1572-1576.
[4] 張志偉.新生兒應用維生素K1的安全性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2015,2(11):2021-2022.
[5] 武 超,程 鋼,許杜娟.維生素K1、酚磺乙胺與氨甲苯酸在輸液中的配伍穩(wěn)定性考察[J].安徽醫(yī)藥,2014,18(12):2244-2246.
[6] 覃安志,曾美紅,鄭志勇,等.維生素K1和酚磺乙胺治療新生兒凝血功能障礙效果分析[j].兒科藥學雜志,2015,21(07):30-33.
[7] 李小海,劉越軍,王東升,等.十灰散加味方聯(lián)合酚磺乙胺片防治混合痔術后出血的臨床研究[J].河北中醫(yī),205,37(12):1813-1816.
[8] 嚴澤勇.維生素K1聯(lián)合酚磺乙胺治療新生兒凝血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4(05):127-128.
R722.1
B
ISSN.2095-8803.2017.21.0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