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哈爾濱市文物管理站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中,根據(jù)中國文物學會會員鄭琦的指點,尋找到了坐落在原哈爾濱船舶修造廠處的東北商船學校舊址。
這里是原滿洲省委秘書長馮仲云早年進行革命活動的重要舊址,也是民國年間東北地區(qū)唯一的商船學校。至今,大連海事大學的校史仍然將東北商船學校作為本校的前身之一。
1927年,曾留學日本商船學校和海軍學校的東北航警處處長沈鴻烈在哈爾濱創(chuàng)辦了東北商船學校。該校是青島海軍學校分校,以“造就海軍將?!睘樽谥?。校內(nèi)設駕駛、輪機、測量班,學生只有190多名。東北航警處統(tǒng)轄東北海防、江防、水警、航務、漁業(yè)、港務、鹽務、造船、商船學校、海軍學校和海事編譯局等機構,沈鴻烈聘任同樣留學日本的王時澤任東北航務局局長并兼任東北商船學校校長。王時澤留學日本時曾與楊開慧的父親楊昌濟同班,并與秋瑾密切交往,共同加入孫中山先生派人赴日組織的秘密團體三合會。
1927年4月24日,馮仲云作為清華大學數(shù)學系的學生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3年后在北平被捕入獄,經(jīng)歷了獄中磨難之后同年逃出監(jiān)獄,被組織派到東北工作。在哈爾濱,馮仲云在東北商船學校任數(shù)學教授,同時兼任第一中學的數(shù)學教師。在他的努力下,不僅在學生中建立了讀書會和反帝會等進步組織,還建立起中共東北商船學校和船工黨支部,并發(fā)展了20余名黨員。抗日烈士傅天飛、后任第三國際情報員的著名作家舒群,以及抗日志士樊繼才等,都是那時被他發(fā)展的商船學校學生。王時澤還曾保護過傅天飛,使他得以脫險。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后,東北商船學校于次年哈爾濱淪陷后停辦。王時澤在1931年至1933年又出任青島海軍學校校長,此時已任民國第三艦隊司令的沈鴻烈又兼任青島市市長,因此以后有很多東北商船學校的同學也從哈爾濱到青島避難謀生,其中就有舒群。而這正是蕭軍蕭紅在1934年離開哈爾濱來青島的原因。
舒群在哈爾濱時將已在磐石抗日游擊隊——楊靖宇將軍領導的紅三十二軍的傅天飛引薦給蕭軍蕭紅,使磐石抗日游擊隊的抗日斗爭成為蕭軍的著作《八月的鄉(xiāng)村》的素材。
1947年后,這里是哈爾濱船舶修造廠。2000年已經(jīng)改制,名為北方船舶工業(yè)有限公司。
在查閱哈爾濱史料中了解到東北商船學校的歷史,深感將民國的海軍、地下黨、抗日烈士、抗戰(zhàn)作家都聯(lián)系在一起的東北商船學校的校史是十分珍貴的,而若有當年的建筑存在則使這段歷史有了可觸摸的見證。多年詢問,一度認為該校歷史建筑已無存。但在向鄭琦請教哈爾濱歷史建筑的相關背景,向他詢問東北商船學校的情況時,他證實,這座學校的歷史建筑依然存在。在歡喜與焦急中立即向哈爾濱市文物管理站負責松北一帶文物普查的文物管理部主任畢叢良報告,得到他的重視,并帶領工作人員前往現(xiàn)場踏察。
在與哈爾濱市文物管理站工作人員共同詢問下,終于找到了坐落在松花江畔的老樓,這座延長米有五六十米的二層歐式建筑盡管已經(jīng)破舊,但是依然保持著莊嚴典雅的原貌。面對江岸有兩個對稱的入口,從二層的窗戶到一層大門都是凹陷進去的,十分獨特。樓后有兩座完全相同的一層建筑,也帶有民國年間建筑的特征。在現(xiàn)場,遇見了幾位退休工人。據(jù)1949年入該廠鉚焊車間工作的老工人趙龍方介紹,這里在日偽時期曾為日本人的造船所(即造船廠),并曾經(jīng)是偽江上軍第三團的駐扎地。他還介紹,那兩座一層建筑東邊的那座曾是松花江航運管理局。如今廠區(qū)內(nèi)只有這三座老建筑了,其余的都拆了。另一位名叫李秀潤的老師傅證實,這里在日偽時期就一直叫“航務街”。
然而,他們對于東北商船學校的歷史卻一無所知。陽光下,文物站的工作人員正在認真地進行測量、GPS定位、登錄等工作。這座承載著十分厚重的歷史的老樓,將被拂去塵埃。
曾一智的微博大部分是文物保和建筑的內(nèi)容,關于自己所談甚少……
我竟然在此時醒了。十年前的此刻,我已經(jīng)趕到正在拆除中的百年氣象臺的身邊,鉤機正砸向只剩塔樓的老樓。由于沒有光源無法拍攝,我讓出租車司機繞著圍合成三角地的街道行駛。駛過工地入口時看到聚集了拆遷公司和哈工大的人,他們也發(fā)現(xiàn)了我。當出租車來到西大直街一側(cè)時,百年氣象臺就在我眼前坍塌。
16000多塊錢一次的自費化療藥就這么滴入血管了。兩次需要32000。寧姨和愚姨仿佛知道似的,早早把錢匯來,并且不許我退。她們不止一次幫我,聽著電話里的哽咽,聽她們說這就是我們家最后的親人了。知道我讓她們那么難過,心里十分過意不去。為我的親人們努力堅持,還可以多陪我的女兒幾天。
*愚姨系著名作家章詒和
編輯/桃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