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發(fā)
(北京語言大學,北京 100083)
肋環(huán)形勁性支撐穹頂動力特性分析
何永發(fā)
(北京語言大學,北京 100083)
勁性支撐穹頂結構是新型的柔性大跨度結構,其對地震、風等動荷載的敏感性尚不知曉,因此,對該結構動力特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利用有限元軟件ANSYS,采用分塊Lanczos模態(tài)方法,分析了肋環(huán)形勁性支撐穹頂結構不同荷載工況下結構的動力特性的變化規(guī)律,討論了初始預應力跨度、矢高、荷載等參數(shù)對結構自振頻率的影響。算例分析表明,荷載作用使結構的自振頻率變小,但影響程度不大;預應力、跨度及矢高對自振頻率影響較大。
勁性支撐穹頂;動力特性;參數(shù)分析;自振頻率
勁性支撐穹頂結構是,其上部由索網(wǎng)體系構成,下部由高強度鋼拉桿體系構成,與索穹頂結構相同,均為大跨度柔性結構[1-6]。該結構將索穹頂結構中下部索體全部替換成高強鋼拉桿,其屬于張拉整體結構,具有自支撐自平衡、結構受力合理、結構效率高、施工過程簡單等優(yōu)點。
動力特性是結構動力性能研究的基礎,直接影響到結構本身受地震荷載及風荷載等動荷載作用下的反應,故研究該結構動力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結構動力特性包括結構振型和自振頻率,二者一一對應。大跨度結構的動力特性往往比較復雜。采用分塊Lanczos法,以結構上部不帶內拉環(huán)的肋環(huán)形勁性支撐穹頂結構為研究對象,深入分析該結構的動力特性,并研究各參數(shù)變化對結構自振頻率的影響。
選用不帶內拉環(huán)的肋環(huán)形勁性支撐穹頂結構,跨度60 m,中間不設內拉環(huán)矢高3.53 m,如圖1和圖2所示。
圖1 勁性支撐穹頂結構圖
結構徑向2環(huán),結構環(huán)向16等分。結構所用斜桿及環(huán)桿全部采用高強鋼拉桿Φ50,撐桿均采用普通鋼管Φ140×10.鋼管及剛性桿的彈性模量取E1=2.06×1011kN/m2,索的彈性模量為E2=1.9×1011kN/m2。結構邊界采用固定支承,其余所有連接部分均為鉸接。利用ANSYS軟件,采用桿單元理論的Link8和Link10單元,計算勁性支撐穹頂結構的主振型及自振頻率。桿件的初始預應力利用索穹頂結構初始公式計算得到,見表1.
圖2 剖面圖
表1 索及拉桿初始預應力(單位:kN)
設計了如下3種荷載工況:①初始態(tài),即只有結構自重;②使用全跨荷載,即恒荷載+全跨活荷載;③使用半跨荷載,即恒荷載+半跨活荷載,通過將均布荷載等效于節(jié)點荷載的計算方法,將荷載等效為節(jié)點荷載作用在相應節(jié)點上。
對上述3種工況下的不帶內拉環(huán)的勁性支撐穹頂結構進行動力特性計算,結構相應的自振頻率見表2.由表2可知,勁性支撐穹頂結構在3種工況下的自振頻率均比較密集,且均出現(xiàn)了大小相當?shù)念l率對;3種工況下結構自振頻率變化較大,初始態(tài)、“半跨”荷載、“全跨”荷載作用下結構自振頻率依次減小,說明荷載作用能夠影響結構自振頻率,通過數(shù)值分析,可以看出荷載的作用對結構動力特性影響較大,不容忽略;“半跨”工況下結構的自振頻率大于相應“全跨”工況下的頻率值,說明“全跨”工況對結構的動力性能更為不利。
表2 勁性支撐穹頂結構自振頻率
從結構振型圖可知,結構1階主振型為反對稱扭轉變形;2,3階振型發(fā)生豎向變形及少量扭轉變形;4階振型發(fā)生的是對稱的扭轉變形;5,6階振型發(fā)生水平變形,同時發(fā)生豎向振動和對稱變形;7,8,9階振型為以局部對稱扭轉變形為主,水平移動和豎向變形同時發(fā)生。
通過結構振型分析得到如下結論:①不帶內拉環(huán)的勁性支撐穹頂結構各階振型均存在部分扭轉變形,但實際工程中利用屋面膜材張力及谷索解決此問題;②出現(xiàn)相似振型,且其對應的自振頻率值相等,體現(xiàn)了結構體系自身的對稱性;③高階振型較低階振型變形情況復雜,可能同時為多種變形的耦合體。
經(jīng)實例分析可知,勁性支撐穹頂結構的動力特性變化復雜,用數(shù)值方法掌握該結構動力性能的變化規(guī)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分別考慮了跨度、環(huán)向等分數(shù)、矢高、初始預荷載、應力等參數(shù)變化對結構頻率的影響。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1階頻率受參數(shù)變化規(guī)律較復雜,而其他各階頻率隨參數(shù)改變的變化規(guī)律相似,因此分析了1階、15階頻率值隨參數(shù)改變的變化規(guī)律。
保持結構各參數(shù)及中心撐預應力不變,將結構跨度改變?yōu)?8 m、54 m、60 m、66 m、72 m。
分析可知,隨著跨度的增加,所有工況下1階和15階頻率值均相應地減小,說明結構自身質量增加,而結構剛度相應地減小,使得結構自振頻率減小;“全跨”工況下1階和15階頻率值變化最為顯著,說明此種工況對結構的動力性能最為不利,應在設計中予以充分考慮。
保持跨度及中心撐桿預應力不變,將矢高調整為4.9 m、4.6 m、4.3 m、4 m、3.7 m。分析可知,3種工況下結構的1階和15階頻率隨矢高增加而明顯減小,接近于線性變化,說明在設計階段確定矢高大小是十分重要的。
在結構各參數(shù)不改變的條件下,將荷載值分別增加20%,40%和減小20%,40%.分析可知,荷載增加使結構的自振頻率減小,“全跨”工況下結構頻率曲線斜率較大,說明“全跨”工況荷載值的增加會更為顯著地減弱結構的動力性能。
將各個桿件初始預應力按20%遞增至100%及減小20%,40%,分析各頻率可知,結構各頻率均隨著預應力的增加而增加,原因在于柔性結構預應力直接決定了結構的剛度。從曲線圖中發(fā)現(xiàn),預應力增加會使得結構1階和15階頻率3種工況下的差值減小,對于1階頻率更為明顯。當預應力增加100%時,3種工況下的1階頻率幾乎相同,說明預應力的增加可以有效地改變結構剛度,且此時結構對荷載的作用會隨預應力的增加越來越不敏感。
各個桿件對結構動力特性的影響互不相同,但限于篇幅,只考慮自振頻率受脊索截面面積改變的影響。保持其他類型桿件截面不變,脊索截面按比例改變,分別增加20%、減小40%和20%.經(jīng)分析可知,隨脊索截面面積增加,結構質量增加,造成了結構自振頻率改變。
將結構的環(huán)向等分數(shù)依次調整為12,16,20,24等分。分析可知,隨著環(huán)向等分數(shù)的增加,結構各階自振頻率減小,其中,15階頻率減小更為明顯,但變化幅度不大。比較15階頻率值環(huán)向12等分與環(huán)向24等分的頻率值,二者相差20%左右,但此時環(huán)向等分數(shù)已經(jīng)增加100%,說明自振頻率隨環(huán)向等分數(shù)改變的變化并不顯著。
采用分塊Lanczos方法研究了勁性支撐穹頂結構的動力特性,并對結構各參數(shù)變化對自振頻率的影響作了深入的分析,得到了如下結論:①荷載可以等效成結構自身的質量,通過等效變換施加于結構脊索各節(jié)點。分析表明,荷載的作用對結構動力性能影響較大,不容忽略;“半跨”工況下結構的自振頻率大于相應“全跨”工況下的頻率值,說明“全跨”工況下對結構的動力性能更為不利。②該結構隨荷載、跨度或矢高增加而顯著減小,且“全跨”工況下效果更為明顯,說明此時“全跨”工況下結構的動力性能更為不利。所以在結構設計階段,不能忽略跨度或矢高的影響,應考慮多種荷載工況組合。③結構的環(huán)向等分數(shù)及脊索截面尺寸對其動力特性影響不大,可忽略不計。④結構自振頻率隨著預應力的增加而增加,說明預應力的增加可以有效地改變結構剛度,且此時結構對荷載的作用會隨預應力增加越來越不敏感。
[1]薛素鐸,高占遠,李雄彥.一種新型預應力空間結構——勁性支撐穹頂[J].空間結構,2013,19(1):3-8.
[2]薛素鐸,劉偉.勁性支撐穹頂結構[P].中國:201010199154.2010-10-20.
[3]Xue Suduo,Gao Zhanyuan,Li Xiongyan.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cable domes.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1,94-96:1424-1432.
[4]薛素鐸,高占遠,李雄彥,等.肋環(huán)形勁性支撐穹頂結構靜力性能研究[J].工業(yè)建筑,2013,43(5):118-121.
[5]高占遠,薛素鐸,李雄彥.勁性支撐穹頂結構靜力參數(shù)分析[J].空間結構,2013,19(2):17-21.
[6]薛素鐸,高占遠,李雄彥.勁性支撐穹頂結構施工成形分析[J].鐵道工程學報,2013,182(11):82-87.
TU399;TU311.1
A
10.15913/j.cnki.kjycx.2017.20.076
2095-6835(2017)20-0076-03
何永發(fā)(1990—),男,河北任丘人,碩士生,初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大跨度空間結構研究。
〔編輯: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