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陜西省寶雞市勞動保障監(jiān)察舉報投訴中心門前,一個舉報箱被釘?shù)谩案吒咴谏稀保嚯x地面3米高,門口還有監(jiān)控攝像頭。近日,這個“高高在上”的舉報箱成了網(wǎng)友調侃的對象,“這是給姚明準備的舉報箱”,“去舉報都是技術活,要不自帶梯子,要不雇個人,這不是高空作業(yè)嗎?”4月25日,這個投訴箱被取下,釘在旁邊距地面1米多高、沒有監(jiān)控的位置上。(4月27日《海南特區(qū)報》)
無獨有偶,云南省昭通市彝良縣旅游局大門外設置的意見箱也高達2米多,被媒體曝光。有網(wǎng)友由此追問:“恨天高”的意見箱,能讓老百姓好好地提意見嗎?無論是意見箱,還是舉報箱,都是行政職能部門征求民意、接受監(jiān)督的普遍而必要的設置。尤其是近年來,行政部門在大力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走好群眾路線,就更要充分發(fā)揮老百姓對權力機關及公職人員的監(jiān)督作用,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老百姓。而令公眾“仰視”、讓公眾“高攀”不起的意見箱、舉報箱,無疑就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
要讓公眾向行政部門成功提交意見、有效進行舉報,除了不能讓老百姓“高空作業(yè)”或“望箱興嘆”之外,還不能讓老百姓“冒險作業(yè)”與“投鼠忌器”,在監(jiān)控攝像頭下喪失了提意見、搞舉報的勇氣。提意見或許盡可以光明正大,但舉報,則可能涉及貪污、腐敗、受賄、瀆職、營私等職務犯罪。在攝像頭監(jiān)控下舉報,不僅舉報內容可能讓被舉報人獲取,舉報者是誰也可能被舉報人很快知悉,如此一來,舉報人會不會遭受打擊報復,從而嚴重打擊舉報群眾的積極性,傷害職能部門的公信力?這樣的例子并不鮮見。
說穿了,意見箱、舉報箱“高高在上”,恐怕是變相的“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再次有力折射出一些部門的公權高不可攀;意見箱、舉報箱公然被實時監(jiān)控,則恐怕是害怕被監(jiān)督、害怕暴露問題、害怕惹上麻煩等行政思想的外顯。安裝這樣的行政服務設施,表明他們不是想誠心誠意地接受意見,真真切切地歡迎舉報,而是為了應付百姓、應付上級而采取的“沒有辦法的辦法”,既達到了敷衍塞責的目的,又給提意見、搞舉報的百姓增加了提意見、搞舉報的難度,讓他們主動望而卻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要讓意見箱、舉報箱回歸恰當位置,達到聯(lián)系群眾、廣開言路、反映民聲的目的,最關鍵的是要公仆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要“高高在上做老爺”,應想群眾之所想、憂群眾之所憂、急群眾之所急,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這才是真正為群眾服務。在此過程中,公仆們需放低姿態(tài)、暢通渠道、傾聽民意。民意渠道是暢通還是堵塞,反映了對待群眾意見的態(tài)度好壞。而接二連三的意見箱、舉報箱“高高在上”被曝光,至少表明各地應積極主動全面地檢視一下政務服務中的類似現(xiàn)象,不能等輿論倒逼才去整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