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鋒
摘要:因小型船舶的機械軸系定位孔在實際按照中,對于安裝的位置有著較為嚴格且精度的要求,而以往的機械軸系安裝工序又創(chuàng)作復雜和操作繁瑣的問題,這對船舶的運行效果帶來嚴重的影響,嚴重的還會對船舶的航行安全帶來影響。文章就針對以上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科學有效的改善小型船舶機械軸的安裝定位孔設計形式,以非磁性定位原理以及氣壓傳動技術為研究核心,制定完善的融合機械軸系疊層結構開展埋孔對接的技術為基礎的,現(xiàn)代小型船舶機械軸系的疊層結構高精密定位孔裝置開展優(yōu)化設計,從而更好的增強機械軸系的安裝定位孔精準度以及有效性,這樣才能確保小型船舶運行的安全性,工作質量也能達到實際要求和標準。
關鍵詞:小型船舶;機械軸系安裝定位孔;裝置設計
在當前我國航運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中,對于小型船舶的機械軸系疊層定位孔的設計中,對其精度以及效率有著極高的要求,現(xiàn)階段一些關于小型船舶機械軸系的安裝定位孔設計形式也變得多樣化,可是對于實際中的一些方法,對小型船舶的機械軸系因對定位孔的調解、托架變形等問題的分析還存在不足的表現(xiàn),難以結合疊層結構的三維模型來開展預先進行定位孔中的標記點設計工作,不能實現(xiàn)在定位孔設計中對精準度的要求,這對于船舶安全航行是會帶來一定影響的。所以必須要制定更為完善的、結合機械軸系疊層結構來開展埋孔的對接技術,實現(xiàn)現(xiàn)代小型船舶的機械軸系定位孔設計形式更加完善,從而實現(xiàn)小型船舶機械軸系疊層結構的定位孔更加的精準進行標記,并實現(xiàn)智能化的定位要求。
1原理分析
對于現(xiàn)代的小型船舶機械軸系,一般會運用碳纖維復合等一些輕質的非磁性材料為主,其中的超聲波定位能夠對設備使用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會選擇磁場定位技術來開展工作,以及來便于滿足小型船舶機械軸系的安裝定位孔自動對接工作。對于設備材料中存在的非磁性特點表現(xiàn),研制出埋孔對接的定位系統(tǒng)體系,其能夠更好的增強小型船舶機械軸疊層定位孔的整體加工效率以及準確性等。在船舶機械軸的安裝結構中,包含了外側工件以及內(nèi)側工件兩個部分,對于定位孔一般都被設置在了內(nèi)側的工件當中,在開展機械軸系的定位孔對接定位工作當中,應在其內(nèi)側的工件埋孔的位置上安裝柱型的永磁體,之后再在外側的工件外側運用磁性的傳感器進行檢測,明確其周圍的磁場強度情況,從而為后期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利保障。圖1為小型船舶的機械軸系安裝定位孔的原理結構。
對于小型船舶的機械軸系安裝對接定位中,其主要的原理是幫助設備非磁性的特性,來對設柱型的永磁體開展在線的檢測工作。對于磁性傳感器在檢測路徑開展檢測工作中,必須要確保其頻率應從弱變強之后在逐漸的變?nèi)酢?/p>
2裝置設計分析
結合以上所講述的小型船舶的機械軸系安裝定位孔的設計原理來說,其對該設計工作的開展有著一定的意義和幫助,能夠對其結構特點和材料的非磁特性制定完善策略。在對小型船舶的結構中電氣軌道的組件系統(tǒng)結構開展設計中,應合理的對磁性傳感器開展檢測以及標記等工作,通過這樣的形式來確保其快速的明確機械軸系疊層的埋孔空間是否在準確的位置之上。之后在結合磁性傳感器來對磁場當中的信息開展檢查以及獲取等工作,進一步對安裝孔中所生成的搬運控制指令進行轉換,從而滿足同軸對接的要求。在最后就是要以磁性傳感器的位置來對控制器在搬運結構的控制工作進行設計,再在工件的表面上,在對于的位置上進行標記,也就是定位孔的位置。
根據(jù)上文提到的小型船舶的電氣系統(tǒng)結構,可以控制船舶的機械軸系驅動。對于一些為了想要更好的解決船舶機械軸系的安裝定位孔不匹配的問題,還有非磁性檢測的驅動能力有待提升的問題時,要有效的在系統(tǒng)當中設置一個有效的控制器,將其運用到直流電的控制器供給部分。而且要想更好的保障埋孔定位的精度以及效率等,對柱型永磁體磁場開展檢測工作中,一般包括粗掃以及精掃兩個部分。其流程就是,在開始工作中對于定位位置上的柱形永磁體和定位孔堆積系統(tǒng)的吸附控制器中,應開展粗掃工作,明確是是否屬于柱形永磁體,并對其掃描到的柱形永磁體坐標進行記錄,在粗掃結束后,根據(jù)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開展精掃,在精掃工作要開展中,應明確是否進行全面精掃,做好精掃記錄和中心點坐標記錄,對柱形永磁體掃描完成后就標志著整體掃描工作的完成。
3實驗結果
為了更好的證實小型船舶的機械軸系在安裝定位孔的裝置系統(tǒng)設計中,確保其實用價值中,開展了多組仿真實驗活動,并相應的做出了記錄。通過與傳統(tǒng)的形式以及實驗方法測量結果進行對比,能夠有效的看出本文當中的形式是最具有使用價值的形式,在實驗中小型船舶的機械軸系安裝了對接定位后,其誤差的檢測結果從整體情況看要少。在被測中心距離為SN、SI、ST、BH、BG中,其定位孔的距離分別為55、95、55、95、100,而其運用傳統(tǒng)進行進行檢測中,其測量值與測量的誤差為54.8與0.8、95.2與0.2、55.0與0、95.4與0.4、101.0與1.0,而運用本次實驗形式所的的測量值和誤差值為55.0與0.0、95.0與0.0、55.1與0.1、95.2與0.2、100.0與0.0。通過對以上數(shù)據(jù)可有效的發(fā)現(xiàn),和傳統(tǒng)的形式進行對比,本文運用的形式和方法誤差是較少的,相比傳統(tǒng)的形式也有較高的精度度。而為更加的直觀地表現(xiàn)出系統(tǒng)設計的效果和優(yōu)勢,有效的將定位孔檢測的效果繪制成圖像,從而將不同柱型永磁體的精度測量更好的展示出來。
通過對以上內(nèi)容進行分析,能夠有效的發(fā)現(xiàn),在這一系統(tǒng)中,能夠對柱狀永磁體檢測開展更為精準的記錄,對其定位孔也能掌握和準確了解,對于該操作形式要比以往的形式更加的簡單且明確,能夠更好的對傳統(tǒng)工作中存在的操作形式復雜、定位過程困難等問題進行改善和優(yōu)化。而且可以說機械軸系的安裝定位孔在對接裝置中,能夠滿足當前小型船舶疊層結構裝配制孔精度的要求,真正有效的保障船舶航行中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
4結語
對于船舶的機械軸系碳纖維復合的非磁性材料疊層結構形式,其能夠對接定位系統(tǒng)進行設計和開發(fā)。而且開展實驗檢測后,在實驗結果中能夠有效的明確該定位形式具有較為精確度,是能夠有效的滿足當前小型船舶機械軸系的安裝定位孔裝置精準需求??墒窃谙到y(tǒng)對船舶的電氣系統(tǒng)結構要求的更高要求中,必須要對該系統(tǒng)設計形式進行完善和優(yōu)化,這樣才能為完善該定位系統(tǒng)的應用能力提供有利保障。
參考文獻:
[1]劉小凡,楊立云,王貴麗.小型船舶機械軸系安裝定位孔裝置設計[J].艦船科學技術,2018(10).
[2]鄭學貴.小型船舶軸系法蘭銑孔工裝的改進[J].機電產(chǎn)品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2011,24(6):167-168.
(作者單位: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