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盛
摘 要:該論文以韓國首爾唯一的伊斯蘭寺院-伊斯蘭首爾中央圣院為對象進行了空間分析,通過穆斯林的觀點解釋了空間。該研究結果將是為除韓國以外的非伊斯蘭國家在建設伊斯蘭寺院時計劃及設計方面提供的重要的基礎資料。
關鍵詞:伊斯蘭寺院;伊斯蘭文化;伊斯蘭空間計劃;伊斯蘭空間設計
引言
在1970年代樸正熙政府時期,韓國的建設勞動者們?yōu)閽晖鈳徘巴程匕⒗戎袞|國家,以該時期為轉折點,韓國與中東伊斯蘭國家之間的交流加大了,現在,許多來自伊斯蘭國家的移居者們在韓國生活。但是,因這些穆斯林移居者的生活中宗教占重要部分,所以可使他們進行宗教生活的伊斯蘭寺院的建設成為了重要要素。因此,該論文將通過以位于首爾的伊斯蘭寺院為對象的空間分析而在穆斯林的觀點里解釋空間,該研究結果將是為除韓國外的非伊斯蘭國家建設伊斯蘭寺院時在計劃及設計方面提供的重要的基礎資料。
1研究方法
該研究以韓國首爾唯一的伊斯蘭寺院-伊斯蘭首爾中央圣院為對象分析空間形態(tài),同時解釋了文化景觀。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年代,韓國政府提供用地及費用為沙特阿拉伯等伊斯蘭國家在韓國居住的人們修建了首爾中央圣院。該空間被認為是為居住在首爾的伊斯蘭教徒宗教活動的重要空間。因該場所的伊斯蘭寺院文化特性尤其顯著而被選定為研究對象。該研究運用JamesP.Spradly所提出的參與觀察法(JamesP.Spradly,1979)為研究方法,通過該研究方法實行了以內部者為對象的觀察調查及深層采訪。JamesP.Spradly所提出的參與觀察法的層次可分為敘述觀察、領域分析、集中觀察、分類分析、選別觀察和成分分析,通過這些分析方式解釋了伊斯蘭首爾中央圣院的空間。觀察調查期間是從2016年8月至12月的4個月。
2空間構成
伊斯蘭居民居住地區(qū)的核心是伊斯蘭圣院。伊斯蘭首爾中央圣院具有在韓國無法見到的異國景觀。通過在伊斯蘭首爾中央圣院實行的領域分析,按空間和利用形態(tài)而獲得了如下結果:
伊斯蘭圣院的空間可分為建筑空間和外部空間,建筑可分為主建筑和附屬建筑。外部空間可分為男性空間、女性空間和附屬空間,并且對各空間進行了分析。
3空間解釋
3.1建筑空間
3.1.1主建筑
作為主建筑的清真寺具有弓形的圓屋頂,藍色瓦片圖形的外壁,在建筑兩邊名為光塔的尖塔為特征。建筑上方和壁面具有書法形成的文章,這反映禁止崇拜偶像的伊斯蘭精神。伊斯蘭禁忌肉體形象化的神,但是通過書法顯示古蘭經而傳播宗教宗旨。在首爾伊斯蘭寺院也通過書法顯示出了宗旨(大贊詞)。該裝飾具有伊斯蘭的宗教意義和象征要素,因此被認為神圣的裝飾 (Sim, Bokki etc, 2013)。
3.1.1.1禮拜空間
禮拜空間重要空間特征可分成米哈拉布和敏拜耳來說明。米哈拉布一種將禮拜方向設定為麥加的裝置,其設計在禮拜室壁內凹進去的模樣。其位于禮拜室前方的中央將所有信徒在空間和精神上統一。敏拜耳是伊瑪目(說教者)為信徒說教或朗讀古蘭經時使用的階梯式的講臺,其位于米哈拉布的右側。雖然禮拜空間分為男禮拜室和女禮拜室,但在每周五的合同禮拜時男女皆在男禮拜室里禮拜,這時女性需站在男性后面,以防男性在禮拜室看到女性而產生不順的思維而妨礙以剛健的態(tài)度進行禮拜。
3.1.1.2光塔
在圣院兩側具有名為光塔的高塔,其目的為告誡信徒每日5次的禮拜時間。因每日的禮拜時間不同,因此需要穆安津通過吶喊宣禮而告誡信徒禮拜時間,這時穆安津為傳播聲音至遠處而站在光塔上吶喊宣禮。同時,光塔作出為旅客指引方向的“燈塔”的作用。各伊斯蘭城市皆具有伊斯蘭寺院。因此,旅客們依靠伊斯蘭寺院的光塔而尋找方向。因該特性已確立為伊斯蘭寺院的建筑樣式,所以首爾伊斯蘭寺院也具有該模樣。同時,光塔是附屬于寺院的建筑因素,也是最為獨立的建筑因素。(Sim, Bokki, 2009)
3.1.2附屬建筑
作為附屬建筑的伊斯蘭中心具有為教育穆斯林幼兒園生和小學生的伊斯蘭學校(蘇丹王子伊斯蘭學校)和伊斯蘭文化研究所及信徒會辦公室等。伊斯蘭學校(Madrasah, ????? ) 為宗教學校,在阿拉伯語其意為“學的空間”,將幼兒園至大學皆稱為伊斯蘭學校,蘇丹王子伊斯蘭學校是韓國最初的伊斯蘭學校。韓國伊斯蘭教中央會從沙特阿拉伯獲得50萬美元而建立了該教育機關。其用英語進行課程,同時教授韓語和阿拉伯語。在圣院旁的伊斯蘭文化研究所可自由欣賞各種有關伊斯蘭教的書籍和視頻,在阿拉伯語研修院可免費聽阿拉伯語講座和各種文化講座,同時,可體驗伊斯蘭文化,信徒會辦公室提供穆斯林交流和便益。
3.2外部空間
按外部空間的特性進行分類分析,可將其區(qū)分為男性空間、女性空間和附屬空間。
以外部空間的分類分析為基礎而進行成分分析的結果如下。成分分析時的分析要素包含男衛(wèi)生間、女衛(wèi)生間、男小凈空間、女小凈空間位置。
3.2.1男性空間
男性空間位于清真寺北部。因受徹底分離男女的伊斯蘭文化的影響,在外部空間也傾向于分開男女,男性空間以男衛(wèi)生間與男小凈空間構成。在韓國,男衛(wèi)生間與女衛(wèi)生間通常貼在一起,但在伊斯蘭圣院將該空間完全分離,因此,男性空間只存在男衛(wèi)生間。另外,穆斯林在禮拜前進行小凈(禮拜前伊斯蘭信徒們以水凈洗身體的行為),在男性空間具有專為男信徒進行小凈的小凈空間。
3.2.2女性空間
女性空間位于清真寺的西部,女性空間與男性空間一樣以女衛(wèi)生間和女小凈空間組成,在女性空間同樣只具有女衛(wèi)生間和專為女性準備的小凈空間。
3.2.3附屬空間
庭院位于清真寺的東側,庭院間的小徑通向蘇丹王子伊斯蘭學校的出入口與自正門左側至圣院的階梯,植栽于庭院的主要樹種為檜樹,紫薇,杜鵑,黃楊等。廣場是圣院前的空地,長椅按列向著伊斯蘭中心,該空間提供給訪問伊斯蘭圣院的訪客們休息及交流。通過具有阿拉伯花飾紋樣的反復且?guī)缀螌W形態(tài)的瓷磚所裝飾的尖端拱形進入部正門,正門右側是為車輛通過的斜坡,左側是為行人通過的階梯。車輛入口為正門右側的對面。停車場位于圣院左右側和除庭院、廣場外所有進入部外的空間。在周五、齋月、伊斯蘭慶典期間因訪客太多,因此,內部空間不足于使用,所以將使用停車場的部分空間,使內部空間擴展至外部。如停車場也不足使用時,使用屋頂。
4結論
該研究以首爾市內的伊斯蘭寺院的空間為中心進行了解釋。以內部者的觀點解釋空間的意義如下:第一,該空間因其物理形態(tài)而提供給居住在韓國的穆斯林心理上的安定;第二,通常對穆斯林宗教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圣院內除宗教行為外,還進行教育等各種行為,所以穆斯林認為寺院為生活空間;第三,居住在首爾的穆斯林聚集在該空間維持他們的宗教認同性,按宗教戒律男女空間徹底分離。隨著在韓國的穆斯林移居者的人口增長,希望該研究的結果在為穆斯林進行計劃及設計的伊斯蘭圣院時對其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 James P. Spradley. 1979. The Ethnographic Interview.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2] Sim, Bokki, Yoo, Jaidk(2013). A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Ornament in Islamic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Institude of Korea (29):12 pp.189-196.
[3] Sim, Bokki(2009). A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Minaret of Islamic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Institude of Korea (25):6 pp.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