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德慶+張宏宇+張真
摘 要: 為了提高綜合實踐活動教師的教學能力,課題組通過調查問卷對遵義市暑期參加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培訓的42名小學教師進行了調查。通過數據分析發(fā)現教師綜合素養(yǎng)較差,教學中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等問題。研究提出對策,為遵義市區(qū)尤其是落后鄉(xiāng)鎮(zhèn)擔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的教師提供指導作用。
關鍵詞: 小學綜合實踐 誤區(qū) 對策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研究與開發(fā),已引起國內外教育界人士及家長的普遍關注。早在2001年,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就規(guī)定從小學到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并作為必修課,主要內容有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等[1]。對該課程的研究與開發(fā),在北京、上海等發(fā)達地區(qū)開展較好,但在欠發(fā)達地區(qū)尤其是遵義市很少有教師投入這方面的研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新課改的重要內容之一,其改革難度較大,要求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發(fā)生根本轉變。從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從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收轉變?yōu)閷W生自主探究、親歷實踐,在實踐中感受、體驗、獲取知識。這一轉變是在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家長追求升學率的情況下發(fā)生的,從而增加了教師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的難度。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2012年暑假期間參加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培訓的遵義市城鄉(xiāng)小學教師。
1.2研究方法
1.2.1問卷調查法:對遵義市城鄉(xiāng)小學教師發(fā)放問卷42份,回收問卷42份,有效問卷38份,有效回收率90.48%。
1.2.2訪談法:通過對遵義市城鄉(xiāng)小學教師進行座談、訪問等方式收集調查資料,了解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1.2.3分析歸納法: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得出研究結論,并對遵義市城鄉(xiāng)小學教師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提出合理化建議。
1.2.4利用SPSS統(tǒng)計軟件錄入數據,按教師性別、學歷、職稱和課程開展情況等分組對照。并對教學開展情況按男女分組進行T檢驗,得到T值是1.508,P值0.144,可信值區(qū)間是-0.149~0.966。
2.調查數據的統(tǒng)計與分析
2.1對教師基本情況的統(tǒng)計與分析
2.1.1教師基本情況方面統(tǒng)計
表1 教師基本情況統(tǒng)計表
2.1.2數據分析
(1)教師的學歷偏低
教師是研究生學歷的為0,本科學歷的為42.11%,??茖W歷的為55.26%,高中(中專)學歷的為2.63%;擔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是本科學歷的不到一半,還低于??茖W歷13.15個百分點。
(2)綜合實踐課程開展具有隨意性
綜合實踐活動“開展了”的有76.32%,“沒有開展”的有2.63%,“課程表上有但實際上老師用來上其他課”的有21.05%;存在綜合實踐活動課被其他學科課程擠占現象[3]。
(3)綜合實踐課程的專職教師少
這門課程的教師是專職教師的只有15.79%,不是專職教師的有84.21%,大大高出專職教師68.42個百分點。多數教師擔任這門課程的時間較短,缺乏教學經驗。
以上數據表明,高學歷層次的綜合實踐教師人才缺少,尤其專職教師稀缺,大部分學校的專職教師資源跟不上課程實施的需求,導致課程的開展流于形式。部分學校出現教師借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名義上其他課程的現象。受應試教育評價機制的影響,教師認為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上即使投入再多的精力和物力,對學生考試的幫助也不大甚至沒有幫助。這些因素使得課程的實施難以落實。
2.2教師綜合實踐活動教學過程的統(tǒng)計與分析
2.2.1教師綜合實踐活動教學過程方面統(tǒng)計
表2 教師教學情況統(tǒng)計表
2.2.2數據分析
(1)教師組織學生活動的地點多數在校園內
課程教學的地點在教室內的有23.69%,校園內的有71.05%,校園外的只有5.26%;活動課程的教學地點多數是在教室里或校園內,在校外的情況極少。
(2)研究課題由學生自己選擇的很少
研究課題是教師規(guī)定的有15.79%,學生自己選擇的有5.26%,教師指導學生選擇的有78.95%;課程教學沒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3)活動過程中的安全隱患
教師要帶學生外出調查研究時,向學校領導請示,聽領導決定的有71.05%,為了不承擔任何風險責任,干脆就不讓學生去的有10.53%,讓學生去,但強調要注意安全的有2.63%,親自帶學生去的有15.79%;由于學校領導不夠重視,基本上都不主張學生外出調查。學校領導的導向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因素,極大地影響課程實施效果。
以上現象主要源于教師考慮自身和學生安全問題,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麻煩,消極教學。多數學校實踐課程的教學局限于校內,對校外資源沒有進行充分開發(fā)和利用,以至于課程教學僅僅停留在書本上、教室里、校園內。學生無法在生活實踐中磨煉自己的意志,鍛煉吃苦耐勞的精神,無法形成對社會的責任感。
2.3學校領導對綜合實踐課程態(tài)度的統(tǒng)計與分析
2.3.1學校領導對綜合實踐課程態(tài)度方面統(tǒng)計
表3 學校領導對綜合實踐活動支持情況統(tǒng)計表
2.3.2數據分析
(1)學校對綜合實踐課程教學的資金投入少
在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學校按計劃投入的有65.79%,隨意投入的有5.26%,基本不投入的有28.95%;學校在資金方面投入不夠。
(2)對教師教學工作的支持不夠
當教師教學需要幫助時,能得到幫助的有36.84%,有時能幫助的有44.74%,花錢不多的情況下能幫助的有13.16%,基本不能幫助的有5.26%;學校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支持力度遠遠不夠,制約了教學工作的開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