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電影觀眾并非只是資本、IP、偶像和炒作的奴隸,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識別、選擇電影的能力?!?/p>
《人民日報》評論文章
“影片上映之前,《戰(zhàn)狼2》在我的心目中是100分,因為全片的4077個鏡頭都是我用了百分之三百的努力拍攝的;影片上映之后,是零分,因為它對我來說已經不再具備創(chuàng)作的動力了。”
導演兼主演吳京給自己的作品《戰(zhàn)狼2》打分。
“電影可以是全世界的,人們希望在銀幕上看到人性和情感,從這一點上來說,每個地區(qū)的觀眾都是一樣的?!?/p>
香港導演葉偉信認為,自己雖然會觀察觀眾的口味,但并不會去刻意迎合。
“紀錄電影要想在院線成功,沒有一定的話題空間,成功的可能性比較小,商業(yè)片動不動拿幾百萬元做宣發(fā),而紀錄片由于沒有那么多錢去做宣發(fā),所以需要靠話題引起關注,吸引公眾討論電影中設置的議題?!?/p>
北京師范大學紀錄片中心主任張同道
“無論從思想意識還是制作水平上,網絡大電影都有很大提升,網大市場已經讓傳統(tǒng)的有制作能力的人看見了能量?!?/p>
愛奇藝網絡電影開發(fā)中心總經理竇黎黎
“‘矮子里面拔將軍有什么意思?就是要長期將自己置于一個逆境中,才能不斷煥發(fā)新的生命力。”
唐人影視總裁蔡藝儂
“IP不是萬能的,最重要的是用正確的態(tài)度好好寫劇本?!?/p>
慈文傳媒董事長馬中駿
“用戶期待與內容互動的機會;全球化、IP化的視頻服務將成為內容制作者的下一個收入池;電視直播并未走向死亡,而是向聯網設備轉移;消費者需要新的、多種類型的內容;人工智能將在未來視頻服務的成功中扮演關鍵角色?!?/p>
市場調研公司Parks Associates在其發(fā)布的《IP世界的5大視頻趨勢》白皮書中,揭示了對于視頻產業(yè)參與者而言最為重要的五大關鍵趨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