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宸菲
思路創(chuàng)新是成功之母
◎ 張宸菲
陸游之子陸子聿自幼受到父親的熏陶,對書籍很喜愛。七歲時,陸游為他請了一位頗具文采的楊姓私塾先生。楊老先生希望教書育人的同時可以著書立言,將自己多年的智慧心得傳于后世,因此臨終時特地將自己精心整理的詩稿文集交給陸子聿,囑咐他若是有閑,煩請代為印刷裝訂,好讓書籍流傳于后世,了卻自己平生的夙愿。
陸子聿為了幫助楊老先生完成出書的遺愿,跑了很多家印刷作坊,發(fā)現(xiàn)印刷價格高得出奇,而印刷出來的質(zhì)量不盡如人意。他想了很久,覺得這樣的局面太不利于文化傳承了,希望自己能開一家書局使更多的人受益。
經(jīng)過初步的構(gòu)思,陸子聿將自己打算開書局的想法告訴了父親。陸游皺眉沉思了良久,語重心長地說道:“年輕人當以做學問為主。你應該靜下心來,以探究人世本源,立志修身為當前任務。開書局的想法還需沉淀,不可操之過急?!?/p>
陸游的話對陸子聿觸動很深,他知道父親是想讓自己扎穩(wěn)根基,再有所作為。為了完成楊老先生的心愿,為了不辜負父親對自己的諄諄教誨,陸子聿發(fā)憤讀書,嚴于律己,終于在20歲時考取了功名,當上了溧陽(今屬江蘇常州)令。為官期間,他不負眾望,除暴安良,還辦起了學校,做了許多有益于百姓的事情,但是從未忘卻自己開書局的愿望。
從前期準備,選址、雇人,到確定書局的出書原則、整體文化宗旨,陸子聿花費了整整十年的光陰。1228年,陸子聿創(chuàng)辦的“釣臺書局”終于落成,文人雅士紛紛前來祝賀。陸子聿頗感欣慰。
可是好景不長,不久麻煩就來了,問題出在經(jīng)費上。陸子聿為官清廉,并無多余的錢財可以投入書局,何況他開書局并不是為了盈利。除幫助楊老先生出書外,他還資助了許多文人志士,幫他們免費出書,并贈予他們優(yōu)厚的稿酬。長此以往,經(jīng)費自然入不敷出。資金鏈斷裂這一問題困擾著陸子聿,使他感到十分憂傷。
一天,他在書局打理事務的時候,不經(jīng)意間想起書局今后發(fā)展的情勢,唯恐書局不保,于是連連嘆氣,正巧,遇上了來書局尋書的朋友。知道前因后果之后,朋友大笑道:“你這樣的經(jīng)營方式不可能不失敗,人們往往容易把故步自封當作清高的人格來堅守,卻不知這是一種錯誤的思想。你堅信自己開書局是件好事,但更需要懂得運營技巧。你這樣又是付稿酬,又是免費出書,不僅會使收書之人起懷疑輕視之心,而且會導致書局的資金鏈斷裂?!?/p>
聽了朋友的話,陸子聿重新審視自己,投入自己原先不屑一顧的商業(yè)領(lǐng)域中,不斷鉆研,終于掌握了經(jīng)商要領(lǐng)。但他始終沒有忘記,出版好的書籍、造福大眾才是自己的初衷。
陸子聿經(jīng)過努力,掙脫了陳舊的故步自封式的思想牢籠,以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自己心儀的事業(yè)中,讓一部部佳作通過自己的書局流傳于世,尤其是為父親出版的文集和詩稿,使陸游的一萬余首詩得以流傳至今,為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知識財富。
編 輯/羽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