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毅 本刊記者 牛澤群
巾幗“鐵裁縫”
——記黨的十九大代表、中車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鋼結構分公司鉚焊工于靜
◎文/邢毅 本刊記者 牛澤群
少女時代的于靜,夢想是做一名裁縫,裁剪出世界上最美麗的衣服。
初中畢業(yè)報考技校時,父親對她說:“你不是愛美嗎?焊花也挺漂亮的?!庇陟o由此成為中車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的一名“鐵裁縫”,以鋼鐵作“布料”,以焊槍為“針線”,精心雕琢每一條焊縫。
懷揣一顆匠心,堅守在艱苦的焊接崗位上,于靜掌握了多種高難度的焊接技術,一路成長為中車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唯一的一名女電焊高級工人技師,是名副其實的“八級大工匠”;曾奪得大連市職業(yè)技能大賽電焊決賽第一名;獨創(chuàng)“于靜機車牽引桿焊接操作法”;獲得諸多榮譽,并光榮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我們不由得懷疑,作為大連起重機廠的一名黨員、車工技師,父親當年將電焊工描述得如此浪漫,是對電焊工種的艱苦不了解,還是對女兒另有期許?總之,如今的于靜不僅是公司的驕傲,更是父親的驕傲。
技校畢業(yè)分到工廠時,于靜剛剛20歲,正值愛美愛笑愛幻想的花樣年華。
而現實多少有點兒“殘酷”:每天都要穿著厚厚的帆布工作服、戴著防塵口罩作業(yè),常年與高溫、煙塵為伴。冬天還好說,一到夏天,干一會兒就汗流浹背,鼻翼都是黑灰;稍有不慎,還會被焊花燙傷。師傅語重心長地告訴于靜:“干好電焊工這個活兒,是對技能和體能的高度考驗,腕功、蹲功、眼功一項也不能少?!?/p>
于靜沒有膽怯和畏懼,毅然接受了挑戰(zhàn)。她暗下決心,從一點一滴做起,把工作干漂亮。理論欠缺,她就買來《焊工理論》等書籍學習;實踐缺乏,她就跟師傅反復練習。別人休息聊天,她卻埋頭苦練,甚至把師傅參加比賽后丟掉的練習題、用過的焊板都悄悄收集起來,有空就拿出來練習。飛濺的焊花一次次燙壞了衣服,也在她身上留下了很多燙傷。于靜的焊接技術越來越扎實,加工的焊縫被質量專檢人員認定為“信得過焊縫”,焊接的部件從車殼到油箱再到牽引桿,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工作的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高。
每一次進步都是成長的“助推劑”,于靜確立了更高的目標——做一名高級技師。她更加刻苦地鉆研焊接技術。當時,女兒即將初中畢業(yè),正準備沖刺中考,她便和女兒商量進行一場比賽:女兒考入重點高中,她拿到高級技師的資格證書。這既是鼓勵女兒,也是激勵自己。當女兒拿到重點高中錄取通知書時,她也實現了自己的目標,成為公認的電焊“大拿”、公司唯一一名女電焊高級工人技師、鋼結構分公司承接焊接產品關鍵部位和高難度焊縫的不二人選。
俗話說,“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常年的勤學苦練,當年青澀的少女逐漸成長為手握“金剛鉆”的“女漢子”。但她并不滿足于已有的成績,還是一如既往地謙虛好學。
2012年,年逾不惑的于靜再一次挑戰(zhàn)自己,報名參加了大連市職業(yè)技能大賽。這項大賽題目難、要求嚴,大連市各大型企業(yè)都非常重視,派出精兵強將出戰(zhàn),大賽中可謂高手云集。在精力和體力上已不占優(yōu)勢的于靜咬緊牙關,隨時隨地背誦理論考題,反復練習操作項目。有一天,為了向廠里的老勞模顧師傅請教一個技術上的疑點,于靜一天往顧師傅所在的廠區(qū)跑了三趟,光走路就用了兩三個小時。
天道酬勤。作為進入電焊決賽的唯一一名女選手,于靜全力備考,以平常心參賽,經過主辦方對焊件的外部檢測和X光探傷,最終被評定為第一名。
懷著對機車事業(yè)的無盡熱愛,于靜在枯燥的焊接工作中始終保持著永不言敗的韌勁和銳意進取的拼勁,用敬業(yè)和奉獻詮釋著“工匠精神”。
有一次,一臺電力機車油箱需要進行焊接,油箱表面箱板的焊縫長達一米多,要求焊縫高低均勻、平直美觀,還要登高作業(yè),很多男職工都望而卻步,于靜卻主動請纓沖了上去。她不顧自己有“網球肘”的疾痛,一腳踩在凳子上,一腳踏在工件上,艱難施焊。工作到一半時,有傷的胳膊疼痛難忍,止不住地發(fā)抖。于靜用極大的毅力控制著疼痛,硬是把這塊“硬骨頭”啃了下來,焊縫近乎完美,無可挑剔。
在焊接一臺電力機車油箱底部8個變壓器安裝座時,要求這8個安裝座在一個水平面上,焊角大小、焊縫長度尺寸要求嚴格,與箱壁內側間隔不到120毫米,并且操作位置蹩腳,預留工作區(qū)域狹小。為了選好角度,于靜甚至將臉貼到箱壁上,她舉起焊帽,高擎焊槍,一次性施焊成功。
“師傅,手把焊與氣體保護焊的操作方式有哪些不同?”“操作方向相反。”“師傅,我想參加大連市技能大賽,您認為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心態(tài)平和。后浪推前浪,歡迎你們把我們拍在沙灘上?!?/p>
于靜深知,造就大連機車的金牌品質,需要工匠精神的不斷傳承。對于自己的一批批徒弟,她熱情鼓勵,常常三言兩語就讓徒弟領會到操作訣竅。
近年來,大連機車公司產品種類驟增,多種出口機車和機車新產品同時交叉生產,而且每個新產品對焊接技術都有不同的要求。在技術標準高、生產任務重的壓力面前,于靜毫不退縮。
在攻克時速160公里機車牽引桿焊接難關后,時速200公里機車牽引桿的焊制任務又指派給了于靜。牽引桿是電力機車鋼結構的主要承載構件,作為機車車體與轉向架的唯一連接體,其焊縫的強度和韌性都要求極高。而牽引桿的原料,一根就價值上萬元,焊接中稍有瑕疵,就要毀掉重來。于靜反復推敲焊接工藝,建議改進焊接方法,將原有的起焊點由傾斜方式改為垂直方式,由立焊改為平焊,確保了質量“零缺陷”。2016年,“于靜機車牽引桿焊接操作法”項目被評為大連市“絕技、絕活、絕招”,填補了焊接行業(yè)的又一項空白。
針對龐巴迪機車油箱箱沿法蘭框組在焊接時產生變形的情況,于靜經過反復調試,制作了反變形工裝胎,解決了生產難題;在大干4400馬力機車時,于靜針對焊接程序煩瑣、焊后質量難以達標的情況,自制胎具,提高了焊接效率,保質保量地完成了新產品生產任務;在進行八軸機車組焊砂箱時,她同鉚工通力協(xié)作,研究出一套嶄新的焊接流程,使砂箱焊接質量達到了百分百合格……善于鉆研、崇尚創(chuàng)新,持之以恒追求完美和極致,于靜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和擔當,詮釋著技能寶貴、創(chuàng)造偉大的工匠精神。
于靜沒有實現少女時代的夢想,卻以優(yōu)異業(yè)績筑夢大連機車這個“機車搖籃”,筑夢遼寧老工業(yè)基地的新一輪振興發(fā)展。為此,她無怨無悔。
【感言】作為生產一線工人,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技能人才的重視。我將懷揣匠心,筑夢美麗中國!
于靜,女,漢族,1971年11月出生,200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1年7月參加工作,現任中車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鋼結構分公司鉚焊工,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全國鐵路先進女職工”“遼寧省三八紅旗手標兵”“遼寧省五一巾幗標兵”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