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與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民族復興相伴,與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相隨,積極適應人民群眾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新期待,譜寫了一曲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新篇章。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边@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明確要求,是人民群眾的殷切期盼,更是人民法院矢志不渝的遵循。
法官員額制改革全面落實
“我宣誓,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接受人民監(jiān)督,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努力奮斗!”
7月3日,北京東交民巷27號,最高人民法院,推行法官員額制后首批遴選產生的367名法官莊嚴宣誓,標志著法官員額制改革在全國法院已經全面落實,也標志著司法改革“最難啃的硬骨頭”一舉被啃下。
截至今年6月,全國法院共遴選產生12萬余名法官,把最優(yōu)秀的人才吸引到辦案一線。全國23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完成首批入額法官單獨職務序列等級確定工作,9.5萬余名法官按照單獨職務序列等級進行管理。全國18個?。▍^(qū)、市)完成省以下法院編制統(tǒng)一管理改革。全國中級、基層法院院長均已實現(xiàn)由省級黨委(黨委組織部)管理。
這是一場波瀾壯闊而又復雜艱巨的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自我變革。法官員額制改革是對法院工作人員利益格局的重新“洗牌”,涉及每一位干警的切身利益,是一場動自己“奶酪”的硬仗。員額制改革的落實,從管理制度上為法院獨立辦案、公正司法壘起了堅實的基石。
公平正義不斷彰顯
“ 原 審 被 告 人 聶 樹 斌 無罪!”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里,聶樹斌72歲的母親張煥枝流下熱淚。這起歷時22年的重大疑難復雜案件得以糾正,彰顯了對人權司法保障的高度重視和對證據裁判、疑罪從無等法律原則的堅定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通過審判監(jiān)督程序糾正河北聶樹斌案、內蒙古呼格吉勒圖案、浙江張氏叔侄案等重大刑事冤錯案件34起;2013年至2016年,各級法院共依法宣告3718名被告人無罪,依法保障無罪者不受刑事追究,提振了全社會對司法公正的信心。
涉網案件有了專門法院
8月18日,全國首家互聯(lián)網法院——杭州互聯(lián)網法院正式揭牌成立。杭州互聯(lián)網法院探索用互聯(lián)網方式審理互聯(lián)網案件。當事人足不出戶,點擊“杭州互聯(lián)網法院訴訟平臺”,便能享受“網購”般便利的訴訟服務。起訴、立案、送達、舉證、開庭、裁判,每個環(huán)節(jié)全流程在線,訴訟參與人的任何訴訟步驟即時連續(xù)記錄留痕,當事人可以“零在途時間” “零差旅費用支出”完成訴訟。
打個比方,北京的網民如果因網購糾紛狀告淘寶公司,可以不用到杭州來起訴,淘寶公司也不用派人到北京應訴。雙方可以自愿選擇由杭州互聯(lián)網法院在網上審理。以前,此類案件,雙方幾乎都要提出管轄權異議,希望案件在自己所在地法院審理,以節(jié)省訴訟成本,這耗費了雙方和法院很多精力,現(xiàn)在在網上就可以直接審理了。
立案登記制帶來直接變化
“立案不再難”——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群眾到法院打官司感受到的直接變化。
2015年5月1日,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記制改革的意見》在全國法院正式實施。截至2017年4月底,全國法院登記立案數量超過3200萬件,同比上升39.83%。當場立案率超過95%,上海、重慶、寧夏等地超過98%。長期困擾群眾的有案不立、拖延立案、年底不收案等問題得到有力整治。
從“審查”到“登記”,兩個字的變化,卻意味著我國司法領域一場堅決、徹底、意義深遠的改革,意味著我國法院案件受理制度發(fā)生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變化。從此,當事人只要提供符合法律規(guī)定條件的起訴材料,人民法院就必須予以登記立案;當事人可以依法無障礙地行使訴權。
“立案登記首日,北京西城法院半小時受理第一案” “遼寧律師為多年難立的案件取到‘案號”“被告人住址不詳,法院幫著找”……從新聞媒體的一篇篇報道中,人們感受到立案之變、司法之變。
法院也有服務大廳
8月18日,全國首個互聯(lián)網法院在杭州揭牌運行。當天,身處北京、杭州兩地的當事人通過小小攝像頭,在網上完成了一起案件的庭審,前后不到20分鐘。而在過去,要參加一場訴訟,把立案、開庭、調解、宣判、執(zhí)行都走一遍,不知要在兩地奔波多少次。
“走進一個廳、事情全辦清?!彪S著《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全面推進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實施,全國98.9%的法院建立了訴訟服務大廳,2189家法院開通訴訟服務網,781家法院開通訴訟服務手機應用,1734家法院開通12368訴訟服務熱線,最大限度地方便了當事人集中辦理除庭審之外的所有事務。
各地法院還積極創(chuàng)新,不斷探索司法便民的新舉措。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民法院開發(fā)了自助立案機,將立案時間縮短到15分鐘;江蘇全省法院推行網上立案服務,當事人或律師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完成立案手續(xù);福建泉州法院實行異地立案,以法院多辛苦換得當事人少跑路……
打贏“執(zhí)行難”硬仗
如果說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那么對司法判決的執(zhí)行,就是這道防線上的最后一環(huán)。一段時間以來,由于種種原因,一些法院判決得不到執(zhí)行,執(zhí)行積案“債臺高筑”的現(xiàn)象非常嚴峻,群眾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司法的權威和公信力受到不小影響,惡意逃債的不良社會風氣也由此生長。群眾怨氣很大。
2016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提出“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zhí)行難問題,破除實現(xiàn)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藩籬”,標志著全國法院向執(zhí)行難全面宣戰(zhàn)。
失信被執(zhí)行人信用監(jiān)督、警示和懲戒機制,讓被執(zhí)行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信息化手段的運用讓法院執(zhí)行“長出鋼牙”, “老賴”們只要上了失信“黑名單”,便寸步難行。
今年上半年,全國法院執(zhí)行案件結案229.4萬件,較去年同期上升17.8%,執(zhí)行標的到位金額5553.9億元,同比上升53%。人民群眾不僅從判決書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還從判決書的執(zhí)行中兌現(xiàn)了公平正義。
十八大以來,建設審判流程公開、庭審活動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zhí)行信息公開四大平臺;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完成全國布局……一項項改革舉措的實施,讓人民看到希望、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
改革永遠在路上,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