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渭北旱塬地區(qū)地形復雜、氣候干旱、造林成活難度大的特點,從種苗選擇、整地技術、苗木處理、撫育管理等方面闡述渭北旱塬地區(qū)提高造林成效的途徑。
關鍵詞:造林成效;成活率;途徑
中圖分類號: S725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20.048
渭北旱塬地區(qū)屬于關中平原向陜北黃土高原的過渡地段,是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干旱,夏秋多雨,冬季寒冷,年平均氣溫10.6℃,平均降雨量580毫米,也是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殘塬區(qū),地形破碎,坡度大,流水切割的自然侵蝕比較嚴重。這些自然條件導致該區(qū)域造林成活難度大,保存率低,從而增加了森林培育的困難。鑒于此,在對該區(qū)域內銅川市印臺區(qū)10個鄉(xiāng)(鎮(zhèn))廣泛調查及以往造林的經驗中,總結出適宜于渭北旱塬地區(qū)提高造林成效的最佳途徑。
1 種苗選擇
不同樹種或同一樹種的不同類型(或不同品種)由于其形態(tài)結構、生理特性等不同而對干旱環(huán)境有著不同的生態(tài)適應能力,且這種能力是可遺傳的,這就為人們選擇適宜良種提供了理論依據(jù)[1]。近年來印臺區(qū)造林經驗表明,適宜該區(qū)造林的主要經濟類樹種有蘋果、核桃、花椒、柿子;生態(tài)類樹種有刺槐、油松、側柏。本著良種壯苗,適地適樹的原則,目前,該區(qū)高樓河、廣陽兩鎮(zhèn)的四大經濟林基地已初具規(guī)模,好多山頭,地塊還采取山窩栽果樹,山頂栽花椒、刺槐的生態(tài)經濟型防護林體系,使林業(yè)三大效益有機結合起來,在森林資源培育上達到永續(xù)利用的目的。
2 集流節(jié)水整地技術
合理整地能充分有效利用天然降水,減少土壤本身水分蒸發(fā),增加土壤含水量,利于苗木成活。印臺區(qū)山地地貌復雜,坡度大,因而整地方式以魚鱗坑為主,可起到有效攔截逕流的作用;在平地則以大坑穴為主。一般采用在雨季預整地,表土回鎮(zhèn),植苗時再二次刨坑栽植的2次整地方式。據(jù)統(tǒng)計,在科礓石含量較高的渭北地區(qū),秋季、春季預整地能使夏、秋、冬三季降水充分滲入土壤。
3苗木處理
3.1截干
截干是為了減少苗木上部蒸騰及萌發(fā)對個體水分的損失,用于蒸騰量較大且萌發(fā)力較強的樹種,例如刺槐、花椒等。具體操作方法,栽植前截去苗干上部2/3~3/4的長度,截口面要平齊,切忌毛糙和劈裂,特別干旱時截面應施臘封。
3.2蘸漿
蘸漿是保護根系不致過分失水或適當增加根際水分補給的一種方法,具體操作方法是栽植前將苗木根系在有一定濃度的泥漿里蘸一下,若泥漿里加一定量的磷肥,效果會更好。通過對花椒栽植的對照實驗表明,用這種方法可以使成活率提高10%~15%。
3.3保水劑的應用
栽植苗木時將保水劑與回填土按1/1000拌勻,填至根部,將土壓實,徹底澆水;也可以把保水劑直接浸入土后填入坑中,每株樹苗施用保水劑5~30克。
3.4生根粉處理
生根粉主要促進難生根植物插條不定根的誘導和形成,用于苗木移栽、扦插育苗、播種育苗、插穗栽植。用生根粉處理苗木根系,能提高苗木成活率,促進根系發(fā)育,加速苗木生長,增強抗逆能力[2]。
3.5覆地膜
覆地膜是有效防止樹穴內的土壤水分蒸發(fā)的一種保墑方式。實驗表明,通過覆地膜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1~2倍,苗木根際土壤含水量提升10%左右,基本能滿足苗木成活對土壤水分的需求。
3.6深栽實埋
深栽實埋是抗旱造林常用的方式之一,其作用也是減少苗木根小的蒸騰量,此外還有保墑的作用。
3.7容器苗造林
容器育苗是目前花卉、樹木育苗的主要方法之一。因其育苗方式可以采用無土栽培、集約管理、育苗周期短、四季可育等省時、省力、省地的優(yōu)點而被國內外廣泛使用。在印臺區(qū)的育苗栽培中,油松和測柏采用了容器苗造林[3],結果表明樹木成活率提高了15%。
4 撫育管護
通過對印臺區(qū)個體造林大戶和集體造林點的對比調查發(fā)現(xiàn),在相同的造林技術及立地條件類型下,該區(qū)個體造林的保存率普遍高于集體造林的保存率,充分說明了幼林管護的重要性。幼林在一年內至少進行一次松土、除草、噴藥的撫育工作,因為在渭北黃土丘陵地區(qū),即使在正常降水年份的夏季,雜草與苗木爭水的矛盾亦相當突出,若不及時撫育,雜草將很快超過苗木高度,形成壓苗現(xiàn)象。此外,在夏季土地容易發(fā)生蟲鼠、獸、害,這些都是導致集體造林保存率不高的原因,而其本質是缺乏撫育管護。
5 結語
種苗選擇、整地技術、苗木處理、撫育管理等措施是提高渭北旱塬地區(qū)造林成效行之有效的途徑。目前該區(qū)抗旱造林技術普及率已達85%以上。很多山頭地塊已出現(xiàn)造一片成一片的面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特別是隨著國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經濟投入的增加以及林業(yè)政策調整,抗旱造林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必將有一個新的飛躍。
參考文獻
[1]南京林產工業(yè)學院.樹木遺傳育種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0.
[2]吳中倫.國外樹種引種概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3.
[3]肖凡.油松容器育苗技術[J].中國林業(yè),2011(02):46-50.
作者簡介:王桂珍,本科學歷,林業(yè)工作站站長,研究方向:林業(y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