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在山間尋找雪豹

        2017-10-18 15:38:00陳曉
        三聯(lián)生活周刊 2017年41期
        關鍵詞:物種

        陳曉

        作為這片高海拔山地中最強大的動物,承受起人類的關注或許是雪豹必須為其他更弱小的動物擔負的責任,就像人類作為地球上最強大的物種,必須為其他物種擔負起責任那樣。

        風聲呼嘯,青色的群山在眼側(cè)一晃而過。摩托車離開盤山土路,駛上了幾乎稱不上路的山脊線。在青藏高原的群山里,常常能看到一些細長小徑,斜斜交織著從山間掛到山巔——那是牲畜和動物在山間覓食時踩踏出的獸道,也是當?shù)厝蓑T摩托車翻山越嶺時的捷徑。小路約尺余寬,僅容一輛摩托車通行,一側(cè)依傍于崎嶇陡峭的山體,一側(cè)則是山崖。我反手鉗住車后座邊的兩條橫杠,盡力保持一個別扭但自以為能增加點安全感的姿勢,來對抗車輪在凹凸山脊上的顛簸,以至于第二天手臂和坐骨都隱隱作痛。

        參加觀察節(jié)的小分隊在尕爾寺大峽谷的山間尋找動物和鳥類

        “喲嚯——”新認識的藏族朋友更尕倉洋和阿吾格利快活地打著呼哨從我身邊超過。7月高原的清晨尚有涼意,他們戴著森林迷彩圖案的寬檐帽,穿一身類似昆蟲保護色的沖鋒衣褲,墨鏡和魔術頭巾將臉遮得嚴嚴實實,雙手隨意搭在腿上,宛如西部游俠般威風自在。騎摩托車是機械動力時代藏族人最喜歡的山間行走方式。即便在最險峻和顛簸的地方,他們在后座的身姿也如端坐蓮臺那樣穩(wěn)當。當路過山頂?shù)慕?jīng)幡堆時,他們還會騰出手揮舞著,高聲喊叫出他們對山神的敬語。

        更尕和阿吾是2017年國際自然觀察節(jié)的參賽者。觀察節(jié)是北京大學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和玉樹州當?shù)卣餐e辦的物種尋找活動。我跟隨他們乘摩托車翻越的這片山地就是觀察節(jié)的現(xiàn)場——青海玉樹州囊謙縣白扎林場,一片流石灘、湖泊、森林、草甸共存的山地。生態(tài)學將土地上構建的生物體系比作金字塔:最底層是土壤,其上是植物層,昆蟲寄居于植物群內(nèi),成為鳥類和嚙齒動物的食物……每向上一層,物種的數(shù)量便會大量地減少。每只位于金字塔頂層的肉食動物都有成百上千只獵物任其捕食,而這些獵物的下一層又有成千上萬只動物作為捕食對象,它們可以捕食的昆蟲則數(shù)以百萬計,昆蟲的食物是那些無量數(shù)級的植物……以這個理論來看,玉樹州所在的山地可能擁有世界上最為龐大細密的生態(tài)金字塔,有7種大型食肉動物共存于金字塔的上部(其中包括最為珍貴的高山動物雪豹),意味著有更為豐富的低層物種作為金字塔的底座。因此,這里一直是國家自然保護區(qū)的核心地帶。2013年,國家提出籌建中國的國家公園體制時,玉樹州的部分地區(qū)也入選第一批試點,并最早獲得中央政府的資金支持。

        從2016年起,北京山水保護中心就在玉樹州選點,作為自然觀察節(jié)的比賽現(xiàn)場。去年在州東南部的昂賽大峽谷,那里以古柏森林和青藏高原發(fā)育最完整的白堊紀丹霞地貌著稱,被稱為“中國的黃石公園”。今年則定在更南邊的尕爾寺大峽谷周邊。這里山勢更奇絕陡峭。巖壁如刀削斧劈,尕爾寺聳立山巔,俯瞰無窮盡的群山像深綠厚重的漣漪,重重疊疊,蕩漾到遠處。從7月19日到23日,共有17支來自世界各地的隊伍聚集在這里,度過5天沒有網(wǎng)絡、沒有手機信號的野營生活。參賽者要在劃定的區(qū)域內(nèi)找到盡量多的花草鳥獸,用相機拍攝下來,再鑒定命名。五位知名的生物學專家和動物保護人士組成的評委團會根據(jù)照片上物種的稀有程度以及拍攝瞬間的生趣、美感,評選出最優(yōu)秀的尋找者。到營地第一天晚上就公布了評分規(guī)則:一只鼠兔或者巖羊得2分,白唇鹿或者藏狐得5分,一朵唐古拉雪蓮得5分,一只雪豹可以得10分……

        冰川融化后留下的大片崖壁,沒有泥土,也沒有植被

        這是一個有趣的科學活動,就像成人版尋寶游戲。能加入到這個游戲中的人,需要具備一些動植物知識、找尋的技巧、運氣,更要有和自然長時間安靜相處的耐心。參與2017年自然觀察節(jié)的人中有不少博物學家,觀看過1000多種鳥的大學教授,半天時間就認出80多種花草的植物達人,乘滑翔傘7000多公里,從俄羅斯到英國追蹤天鵝遷徙的英國動物保護人士,也有不少普通人,他們是當?shù)啬撩瘛⑺略豪?、城市里的健身教練、市場營銷專員……這些人既不是研究動植物的專家,花費時間和體力在山間尋找物種也并不能為他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什么實際的利益。如果說有什么可滿足的,大概只是個人對自然的好奇心。這種人和其他物種之間“我想認識你”的好奇或者“我認識你”的溫情,可能將現(xiàn)代人與自然的關系推入到一個新的層面——這是偉大的生態(tài)理論學者奧爾多·利奧波德在《沙鄉(xiāng)年鑒》中所推崇的理想關系。

        正在萎縮的自然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奧爾多·利奧波德寫作名著《沙鄉(xiāng)年鑒》時,正憂心于人類要如何糾正自己的認知,將人和自然的關系從以經(jīng)濟動機主導的利用關系中解放出來。當奧爾多·利奧波德寫作時,現(xiàn)代人和自然的相處看起來已經(jīng)過了最壞的時候。尤其在美國,大肆獵殺野生動物的拓荒年代已經(jīng)過去,人們還創(chuàng)造出了一套層次細密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對野生世界進行管理和保護,其中就包括被稱為偉大創(chuàng)意的國家公園體制——這套體制幾經(jīng)變革,最終以維護荒野,保存自然界的多樣性為目標。但即便在這些已經(jīng)被人類納入管理和保護的區(qū)域內(nèi),最好的荒野仍在萎縮?!霸S多我們借以打造出美利堅多樣性的荒野已經(jīng)蕩然無存。”奧爾多·利奧波德在書中寫道,“活著的人將再也沒有機會看到五大湖區(qū)的原始松林、沿河平原的低洼樹林,或是巨大的硬木林了。萎縮最快的要數(shù)海岸荒野。別墅和為旅游者開辟的道路,已經(jīng)將東西兩側(cè)荒涼的海岸線全部占據(jù)。眼下的蘇必利爾湖,正在失去五大湖區(qū)野生海岸線的最后一塊大的遺跡?!眅ndprint

        同樣的保護悖論也在中國的野地里發(fā)生著。自然觀察節(jié)發(fā)起人——北京大學教授呂植的電腦里有一張圖,圖表根據(jù)衛(wèi)星遙感測得的葉綠素濃度繪成,展示了2000年到2009年中國植被指數(shù)的變化。自1998年幾乎席卷大半個中國的大洪水后,國家決定在河流上游禁伐樹木,并在多個河源區(qū)設立自然保護區(qū),玉樹州所在的三江源也是從那一年開始正式成為自然保護地。但大面積禁伐后,植被指數(shù)的變化仍然不容樂觀。圖表顯示,大興安嶺明顯變壞,川滇藏、華南的情況也不樂觀,只有中部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葉綠素濃度在增加,可那里并沒有森林和草原,增加的只是莊稼。作為生態(tài)金字塔的最底層,植被的退化會向上傳導,最終影響到動物和人類的生存。在這次自然觀察節(jié)的晚間分享會上,呂植做了人獸沖突的專題演講——截至2012年底,中國已經(jīng)建立了2669個各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區(qū),占國土面積的14.94%,從保護地數(shù)量上看已經(jīng)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但最好的動物棲息地仍在減少。她以“國寶”大熊貓為例,“從1988年到2008年,每10年間熊貓最好的棲息地減少了10%”。

        尕爾寺聳立在絕壁之上,俯瞰著群山和峽谷

        奧爾多·利奧波德認為,在人類高揚的“自然保護”旗幟下,自然仍在萎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現(xiàn)代人對自然的認知能力。無論是民間用現(xiàn)代科技武裝起來的戶外休閑運動潮流,還是國家權力以保護名義對野生世界進行的各種管理措施,都免不了和自然的沖突。人們并不真正了解自然,對這個龐大生態(tài)系間萬物如何相互作用并不了解,更談不上好好地保護。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曾因為想保護鹿所以滅絕狼,最后卻導致失去天敵的馴鹿泛濫,毀壞了公園內(nèi)植物區(qū)系。而自然觀察節(jié)選擇的這片山地,也因為不當管理付出過代價。為了拯救日益退化的高山草場,玉樹州曾大量毒殺以啃噬草根為食的鼠兔。但對藏熊來說,失去了最好的天然食物鼠兔,它不得不經(jīng)常進入人的領地襲掠家畜,甚至牧民有時候也遭到攻擊。實際上,最新的科學證據(jù)顯示,植物群落的衰敗是導致嚙齒類動物入侵的原因,而非結果。也就是說,先有草場的衰敗,然后鼠兔數(shù)量才增加。

        自然是什么?自然能為現(xiàn)代社會提供什么?奧爾多·利奧波德給出的一個答案是:它是一個復雜的共同體。萬千物種共存其間,相互的聯(lián)系不是以經(jīng)濟價值驅(qū)動,而是生命能量的交換傳遞。其中相當多的物種看起來不具備現(xiàn)實的經(jīng)濟功能,卻是維持一個龐大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這個復雜的共同體中,包含著有別于城市的美感、孤獨感、力量感……人類作為自然界物種的一些遠古基因和記憶也留存其中?!皠游锓N群具有某些個體不能察覺的行為模式,比如一只兔子通常意識不到繁殖的周期性,但它卻是繁殖周期性的發(fā)動機?!眾W爾多·利奧波德寫道,“而人類作為自然界一個特殊的群體,其不斷產(chǎn)生的暴民和戰(zhàn)爭,乃至動亂與革命,是否也隱藏著人類這個物種特有的行為模式?或許這個種群的行為,可以從自然中其他物種作為參照物而得到解釋?!碑斘覀兠曰笥谌祟愇拿髟诳此撇粩噙M步卻難以避免的種種自我毀滅性的災難時,自然及其中的物種可能是人類反躬自省的一面鏡子。

        奧爾多·利奧波德對自然的解釋,帶著點頂級生態(tài)學家才能理解的神秘主義。但對人類社會來說,不管是想要保護它、利用它,或者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接近它、欣賞它,的確需要首先了解它。奧爾多·利奧波德將此稱為“自然研究”,是“人類的一項偉大工程。它既不會破壞野生生物資源,使用機械又不為機械所轄制,是戶外休閑中唯一的、實實在在地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部分”。每個個體從自然研究中獲得的點滴歡愉和感悟,會形成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最終會為進入困境的自然保護和野生生物管理找到正確的方向。

        自然觀察節(jié)看起來就是這樣的精神產(chǎn)物。白天參賽者都遁入群山,尋找心儀的物種,沉浸在自己才知曉的美妙世界中。到了晚上,所有人回到營地,匯集在大帳篷內(nèi),播放視頻或者投影照片分享一天的收獲。當山谷被暮色填滿,山峰和林木在幽藍天幕下顯出隱約的輪廓,草地中心的大帳篷內(nèi)就亮起燈光。所有參賽者,包括當?shù)啬撩窠M成的向?qū)?、志愿者都進入這黑暗山谷中唯一有亮光的地方,或圍坐兩側(cè),或席地中央,像看露天電影一樣,沉浸在投影屏幕散發(fā)出的微光中。

        雪豹

        一個寬頰短臉的獸頭從巖石后探出來,像剛睡醒一樣瞇縫著眼睛。冷冷環(huán)顧四周后,它站起身,悄無聲息地貼著巖石腳向山上潛行。幾乎與身體等長的粗大尾巴像旗桿一樣高高豎起,有力但又很節(jié)制地微微顫動著。在尾巴的控制與平衡下,它輕巧地在幾成直角的山麓上跳躍前行,像一股強大但輕巧的力量流動在陡峭的山脊線上。

        這是觀察節(jié)第一天晚上,評委Terry在中心帳篷內(nèi)分享他拍到的雪豹視頻。Terry來自英國,現(xiàn)在北京為中國氣候變化的立法提供咨詢。他有非常豐富的動物觀察經(jīng)驗以及讓人羨慕的好運氣。剛播放的雪豹視頻是他去年在昂賽大峽谷舉辦的自然觀察節(jié)上拍到的,這讓他成為這屆觀察節(jié)上最受歡迎的觀獸導師,每天都有不同的參賽者想跟隨他看到雪豹。實際上,Terry的老本行是觀鳥,可以僅憑叫聲就判斷出一只鳥的種屬。他在北京建立了一個觀鳥協(xié)會,并組織過一次跨國追蹤杜鵑遷徙的公民科學活動——這是他相當珍愛的一段經(jīng)歷,原本想在分享會上講,但主持人否決了這個提議,因為大家最想聽的還是雪豹。

        在自然界中,雪豹是少有能引起人類廣泛共情的物種。另一個有這種神奇感染力的動物可能算熊貓了——它高深莫測而又孩子氣的臉龐、渾圓的體態(tài)、稚拙卻又不無靈巧的動作,在人類社會贏得了普遍憐愛。但雪豹不同,它代表人類對荒野所有的正面想象:神秘、美麗,有力量感。著名的動物學家喬治·夏勒一生中與各種動物建立過感情,雪豹是最具想象力的一種。他在《與獸同在》一書中寫道:“除了探索群山的愉悅,哪怕只是和雪豹待在一個地方,都足以讓周圍的一切變得煥然一新:我想象著眼睛看不到的東西?!眅ndprint

        典型的雪豹眼睛雪白,淺淺的污灰色皮毛上有黑色薔薇形小花。大腳掌,短短臉。雖然身處食物鏈頂端,卻并不畸大笨重,成豹的體重很少超過100磅,有種符合人類審美的輕靈勁兒。但它是強有力的生命體,呼吸細微無聲,奔跑卻迅捷有力,可以輕易殺死體形比它大兩倍的動物。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博士后肖凌云研究雪豹多年,曾多次在玉樹州的山地間看到雪豹獵物的死亡現(xiàn)場,并沒有血濺四周的殘忍。依靠下頜骨產(chǎn)生的強大咬合力,一只成年雪豹可以在瞬間咬斷獵物的頸椎骨,或者咬住口鼻使其窒息。肖凌云在文章中寫道:“曾經(jīng)的人類,在自然界中是多么羸弱的一個小角色,只能靠撿大型食肉動物的殘羹剩飯或者動物骨髓為生,直到火的掌握使局面大反轉(zhuǎn)。那時,大型食肉動物才是自然界中真正的王者,而對它們的敬畏與崇拜,至今還流淌在我們的血液里。試問哪一個人,在接近大型食肉動物時不會不由自主地戰(zhàn)栗,卻又由衷地欣賞它們的力量之美?”

        但這個擁有杰出捕獵能力的肉食動物卻有副好脾氣。在青藏高原食物鏈頂端的幾種大型食肉動物中,藏熊攻擊性最強。這些年幾乎每年都有一兩例牧民在山上遭遇藏熊身亡的消息,但從未有過雪豹攻擊人類的傳聞。當?shù)匾恍┠懘蟮膵D女偶遇雪豹,甚至敢拽住它的尾巴而不會遭到暴怒反擊。肖凌云追蹤雪豹時,曾誤打誤撞來到一只雪豹媽媽和三只幼崽的洞穴前。在自然界,帶著幼崽的母獸通常因為護犢之心而最具攻擊性。但面對這些闖到家門口的不速之客,雪豹媽媽表現(xiàn)出了相當大的隱忍。在和觀察者們短暫對峙后,它容許了這些低眉順眼的陌生人留在洞穴前觀看它和孩子。當肖凌云一行認為雪豹已經(jīng)接受了他們,并在距離洞口三米遠的側(cè)面安放了紅外相機,希望長期監(jiān)測雪豹母子的行蹤后,雪豹母子卻消失了。洞口紅外相機拍攝的畫面顯示,一天清晨,雪豹媽媽將三個孩子一只一只叼著,離開了這個被紅外相機監(jiān)控的山洞。

        對研究者來說,這是一次既幸運又遺憾的奇遇。再次和這家雪豹重逢的概率非常低。這種300萬年前起源于青藏高原的貓科動物,沿著中亞的各大山系擴散開來,大約每100平方公里只有一只。喬治·夏勒是最早拍攝下雪豹的西方人,據(jù)說在此之前,整個西方只有兩個人見過這個物種?!八且环N了不起的動物?!?973年,當喬治·夏勒進入尼泊爾山區(qū)搜尋雪豹無果時嘆息,“除非它走動,我們根本看不見它,連雪地上都看不見?!?/p>

        喬治·夏勒曾多次來中亞尋找雪豹。2009年,他和呂植來到青海果洛州年寶玉則。Terry告訴我,雖然雪豹理論上分布在12個中亞國家,但只有兩個地方可以確定看到雪豹,其中之一就是青海三江源地區(qū)。喬治·夏勒和呂植一行在山中搜尋了幾天,只找到兩塊疑似的雪豹糞便和一串雪地上的腳印,最后通過紅外相機看見了這個山中精靈,微弓著身體走在暮色四合的群山剪影中。發(fā)現(xiàn)一只雪豹通常會惠及一片山地,它證明這片區(qū)域有一個相對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在自然不斷萎縮的年代具備相當?shù)目瓶己捅Wo價值。幾年前,就是通過紅外線相機在玉樹囊謙拍到的雪豹影像,呂植決定了未來的一個工作方向——來這片高原山地做自然保護。

        科學家的困惑

        第一次見呂植是在北大山水自然保護中心。這是呂植2007年建立的NGO組織,也可以說是她從一個動物研究者轉(zhuǎn)型為自然保護者的成果。她比約定時間晚到一會兒。在一層大廳等候時,聽到玻璃門發(fā)出哧哩咔嚓的聲響,扭頭看是呂植。大概是電子門鎖反應有些遲鈍,她大力搖晃著幾乎是把門“撞”開了。

        這位著名女科學家身上有股在野外生活多年的果斷生猛勁兒,但講起話來又輕言細語,不徐不緩,有種深思熟慮后的誠懇。第一次見面那天,她穿件棉質(zhì)白坎肩,毛邊九分淺藍牛仔褲,棕色平底涼鞋,衣著舉止都沒有科學家的距離感或是學究氣。她曾經(jīng)是中國最著名的大熊貓研究者,在大熊貓棲息地秦嶺待了很多年。關于她這段經(jīng)歷的傳奇很多:她是唯一能進入大熊貓產(chǎn)仔洞穴中的研究者,僅憑模仿熊貓的叫聲,就能讓小熊貓爬到她身上……但呂植更愿意談論的卻是自己做大熊貓保護時的困惑。

        “上世紀80年代,我們在陜西一個林業(yè)局做熊貓研究。這個林業(yè)局是國有企業(yè),每年由國家下達采伐任務。當時國家有可持續(xù)林業(yè)的概念,要求每年采伐后剩下40%的樹,讓森林能夠持續(xù)生長起來。我們看到采伐過后的森林里有熊貓出現(xiàn)。因為竹子喜陽,砍樹之后竹子長得更好,熊貓也會來這里吃竹子。所以當時還寫了一本書,認為熊貓可以和森林采伐共存。但是沒想到,我們太年輕幼稚了。”

        “90年代開放市場,市場經(jīng)濟的力量確實激發(fā)了人們的生產(chǎn)積極性。由于木材市場的開放,原本嚴格按照國家森工采伐規(guī)程作業(yè)的林業(yè)局也和很多森工企業(yè)一樣,開始最大限度地砍伐木材,換取利潤。而那里是秦嶺最集中的熊貓棲息地之一。我做研究時跟林業(yè)工人住在一起,跟他們交談時從來沒有覺得他們不好,都是周圍農(nóng)村來打工的,要養(yǎng)活家小。砍樹這件事對他們來說有錯嗎?這是我當時回答不了的問題。”

        “我曾經(jīng)跟著我的一個研究助手,走120里山路去他家,吃他哥哥的結婚酒席。走了一天很累,第二天一早,聽到村子里人聲鼎沸,大人小孩都在叫喊。起來看,發(fā)現(xiàn)一只毛冠鹿被堵在村子的一個角落,是一只懷孕的母鹿,我看見時它已經(jīng)倒在地上,口吐白沫,要流產(chǎn)的樣子。我心里不忍,想是不是該上前去勸一下,而且毛冠鹿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正準備往前湊時,旁邊一個人回頭對我說:‘哎呀,你真有福氣,剛來就有肉吃。我一下就語塞了。我知道這個村子非常貧窮,一年就能吃到一次肉,過年時殺一頭豬,吃一點就腌起來,只有客人來的時候才能割一點。這種情況下,一只鹿被當作肉來吃,有沒有錯?我當時在做大熊貓的博士論文,這是我的論文回答不了的問題,一個科學家回答不了的問題?!?/p>

        這是2016年呂植在一個公開演講中講述的故事。顯然這個故事對她的觸動很深,在一篇回憶自己熊貓研究歲月的文章中也提到過。雖然自然保護是現(xiàn)代社會中流行多年的概念,但依然停留于紙面的虔誠和公開的雄辯,真實的進展非常緩慢。其“政治正確”卻舉步維艱的一個原因或許就在于,早期學界和民間發(fā)起的保護是“精英式”的,政府對自然保護區(qū)的管理則是“權威型”的,都把當?shù)厝伺懦谕?。這使得自然保護事業(yè)與土地的聯(lián)系割裂,成為一個空中樓閣式的美好意愿。作為生態(tài)鏈上的重要一環(huán),當?shù)厝说睦嬉约八麄兿嘈攀裁礃拥耐恋貍惱?,才是一片土地可能呈現(xiàn)什么面貌的基礎。endprint

        呂植一直在試著打破封閉保護的界限,將自然保護與更復雜現(xiàn)實建立聯(lián)系。為了抵抗采伐同時又幫助當?shù)厝说纳?,她曾在熊貓保護地做過“生態(tài)旅游”的嘗試——有點類似自然觀察節(jié)的“大眾版”?!拔覀冊谄轿淇h的一條山溝花兩年時間培訓,把這個地方的值得看的信息和背后的知識,比如哪個拐彎有棵杜鵑樹、站在哪個山頂可以看到非常美麗的風景,成為一個能夠向來這里旅游的人講解的故事?!钡珟啄旰笏氐侥抢?,發(fā)現(xiàn)采伐停止了,但精心設計的景觀故事也不存在了,那里正在修一個水電站。

        經(jīng)濟發(fā)展始終是現(xiàn)代社會中最強大的邏輯,決定著人們對自然界的取舍。但土地共同體中的大部分物種都是沒有經(jīng)濟價值的,它們的存在只是為了維持一個生物群落的穩(wěn)定性。在現(xiàn)實的管理體制中,相當多自然保護地主管部門同時承擔著經(jīng)濟發(fā)展的任務,經(jīng)濟邏輯與自然邏輯的沖突難以避免。

        “1994年,我的老師潘文石教授帶領學生們向國家領導人發(fā)出了請求,要求停止對陜西長青地區(qū)的樹木采伐,使這里的幾十只熊貓有繼續(xù)生存的機會。幾個星期后,朱镕基總理批示了。國家拿出了幾千億元人民幣的資金來補貼森工局,安排了伐木工人的遣散下落。幾年之后,整個熊貓棲息地的森工采伐停止,熊貓棲息地最大的威脅消除了,長青成了今天的國家級保護區(qū)?!边@個結果讓當?shù)亓謽I(yè)部門對這些發(fā)起禁伐的科學家非常不滿——雖然林業(yè)局是我國大多數(shù)自然保護地的主管部門,同時也管理著森林工業(yè)?!昂髞硭麄冊趬ι腺N了一個標語:禁止搞科學研究?!?/p>

        當呂植講起這段往事時,我們正站在尕爾寺大峽谷的一條山路邊。這是觀察節(jié)的第三天,尋找物種的各個參賽隊伍分散在周圍山中。剛下過場雨,被雨水洗過的天空一片凈藍,白云游蕩其中。蒼穹下群山逶迤,萬物靜默。身后的緩坡上,旱獺在看似懶洋洋實際警惕性很高地啃著草皮,遠處石頭山頂有成群巖羊的身影。一只腹部金色的大鳥展著灰褐雙翼,從眼前斜斜滑過。前方不遠處,地勢驀然下沉,斷裂成山谷。開滿野花的草甸順著陡峭的山體,一路延伸進谷底。雨后空蒙的水汽還未完全散去,山谷內(nèi)云霧繚繞,綠草更顯青翠。觀察節(jié)的評委扎西桑俄身著紅色僧袍,懸空般站在山腰的凸起處,等待著一張屬于他的藏鷡照片。

        觀鳥喇嘛

        早上離開營地前,扎西桑俄就信誓旦旦,今天一定要拍到一張很好的藏鷡照片。他來自年寶玉則——青海和四川交界處的一片美麗山地,也是雪豹的重要棲息地。2009年呂植和喬治·夏勒去那里尋找雪豹時,就是扎西陪同的。但他最拿手的事是觀鳥。扎西13歲進入寺廟后開始觀鳥畫鳥,被當?shù)厝朔Q為“觀鳥喇嘛”。在他的觀鳥生涯中,藏鷡值得一提。

        按自然觀察節(jié)的評分規(guī)則,藏鷡的得分和雪豹同一等級,是最高分10分。這種生活在藏地的珍稀鳥類,1900年首次被發(fā)現(xiàn),到1990年只有10次目擊記錄,其中一次來自一位法國探險家。他的回憶錄中寫到在玉樹看見藏鷡的經(jīng)歷,但此后再無這一區(qū)域的藏鷡記錄。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將藏鷡定為近危物種。2006年,扎西桑俄在果洛州久治縣白玉鄉(xiāng)觀察到這種鳥,并持續(xù)跟蹤6年,發(fā)現(xiàn)它主要的活動區(qū)域已經(jīng)遷徙到青海果洛和四川阿壩一代海拔3500~4700米的山地,比原來待的地方更靠東北,更為狹小且海拔更高。

        藏鷡出沒區(qū)域的變化,是山地環(huán)境改變的細微證明??茖W家正是通過動物種群活動的蛛絲馬跡,來了解自然界這個難以捉摸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進而找到醫(yī)治環(huán)境問題的方向。青藏高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tài)區(qū)域,但各類物種的基礎信息非常缺乏。呂植決定來三江源做自然保護后,苦于基本信息缺乏,曾連續(xù)幾年聘請專業(yè)團隊來做生物多樣性調(diào)查。但斷點式的短期調(diào)研遠遠不足以把握如此廣袤的區(qū)域,這也是呂植發(fā)起自然觀察節(jié),將更多的自然觀察者聚集在這里的一個原因——了解一個地方需要打破專業(yè)的僵硬界限,發(fā)動更廣泛的力量,尤其是一些既傾心自然又接受現(xiàn)代智識的當?shù)厝恕?/p>

        扎西桑俄精通佛學經(jīng)典和歷史,取得了堪布學位,相當于現(xiàn)代教育體系中的博士。但他在自然觀察和保護方面的成就更為人稱道。他在家鄉(xiāng)年寶玉則創(chuàng)辦了當?shù)氐谝粋€環(huán)保協(xié)會,發(fā)動牧民撿垃圾,保護動物。他的朋友,也是這次觀察節(jié)的參賽者更尕稱他為“一個偉大的人”,“如果要找一個了解藏區(qū)動植物的專家,應該沒有人比他懂得更多”。更尕正在輔助扎西編撰一本年寶玉則的動植物名錄,歷時8年將當?shù)靥赜械奈锓N拍照、鑒定,為無名無姓者用“雙名法”命名?!半p名法”由瑞典植物學家林奈創(chuàng)立,用種屬和名屬將植物分類并命名,由此為看似雜亂的自然界建立起秩序,幫助人們更清晰地理解自然。扎西將這種現(xiàn)代學界通用的方法帶入藏區(qū)——出現(xiàn)在藏區(qū)課本上的植物名稱,都是他用雙名法命名的。

        雖然已經(jīng)年近五十,扎西臉上總是帶著一種天真的快樂表情。自然觀察節(jié)開幕那天晚上,各個分隊陸陸續(xù)續(xù)進入帳篷落座,熙來攘往間突然聽到眾人歡呼鼓掌,身著紅色僧袍的扎西揮舞著雙手蹦跳進帳篷。第一次和他說話,他盤腿坐在草地上,微仰起臉用手比化著:“世界上有49種綠絨蒿。中國有38種,我已經(jīng)看了29種。年寶玉則有6種,其中有一種久治綠絨蒿,是年寶玉則特有的品種?!弊缘闷錁返纳駪B(tài),宛如一個孩子在驕傲地介紹某種自己非常喜歡也覺得值得分享的玩具,即便聽者是個初次見面且對植物并不了解的陌生人。

        生長在鄉(xiāng)村的自然觀察者大多數(shù)時候是孤獨的。對他們來說,鄉(xiāng)村是開放的,又是封閉的。它有廣袤的自然吸引人進入一個神奇廣闊的世界,但完全沉浸其中,進行與科學調(diào)查類似的細部鉆研,又與鄉(xiāng)村生活的氣氛格格不入。這次自然觀察節(jié)的評委Terry是一位觀鳥專家。他告訴我,自己小時候生活在距離倫敦不遠的一個海邊小漁村,自然環(huán)境很美,他也因此愛上自然,尤其癡迷觀鳥,但身邊卻沒有任何同好,大家稱他為“書呆子”。直到十幾歲后離開村子,在城市中找到觀鳥團體時,他才擺脫一個孤獨觀鳥者的狀態(tài)。

        在2000年遇到深圳觀鳥協(xié)會秘書長董江天之前,扎西桑俄也是孤獨的??安枷喈斢诓刈鍌鹘y(tǒng)教育體系中的高級知識分子,通常的生活方式是誦讀經(jīng)文,傳道授業(yè),而扎西每年用于野外觀鳥的時間長達9個月。很多人無法理解他的行為,“觀鳥喇嘛”的稱號,既是對他生活狀態(tài)的概括,也可以說是他“不務正業(yè)”的證明。他和董江天是在拉薩的一個旅館遇到的,在此之前,扎西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專門記錄鳥類的書籍,除了畫筆之外,還有望遠鏡、照相機這些觀鳥和記錄的工具。在董江天的鼓勵下,扎西開始了對藏鷡的觀察和記錄。他為藏鷡畫了詳細且生趣盎然的圖像,記錄了小鳥充滿情感和生趣的生活:“它們和人類有非常相同的地方。高興的時候有高興的表情,不高興的時候、危險的時候和困難的時候,表情和叫聲都不一樣。我也看到了他們有很多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眅ndprint

        2008年,當呂植看到這些像連環(huán)畫一樣精細的圖像時,扎西桑俄和他的同伴們正在尋找資金拍攝藏鷡冬季獵食的視頻,以此說服當?shù)啬撩?,藏鷡冬季的取食區(qū)和筑巢區(qū)和牲畜放牧區(qū)重合,希望牧民調(diào)整冬季的放牧時間和區(qū)域,為藏鷡留出生存空間。這是他和同伴成立年寶玉則生態(tài)保護協(xié)會后的第一個保護項目。在呂植主持的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幫助下,扎西的團隊獲得了一個歐盟項目的小額贈款,完成了視頻拍攝。這次合作還讓扎西桑俄從一個寺院系統(tǒng)的自然觀察者成長為一個具備現(xiàn)代科學素養(yǎng)的研究者。2009年,呂植將扎西桑俄邀請到北京參加國際保護生物學大會,訓練他將自己多年觀察藏鷡的心得,濃縮成一個8分鐘的演講,在會上講給來自世界各國的學者。扎西用兩個星期一遍遍苦練漢語,“最后我講完時剛好8分鐘,一秒不多一秒不少”。回想那個比自己家鄉(xiāng)熱得多的北京夏天,扎西又露出孩子式的得意表情,“后來我把演講稿整理成一篇論文《藏鷡的自然歷史,威脅和保護》,發(fā)表在《動物學雜志》上。這是全世界第一篇關于藏鷡的科學論文”。

        站在弱者那邊

        白色小面包車搖搖晃晃,駛上一座被低矮灌木覆蓋的山峰,停在山腰的小路上。呂植和扎西坐在車上,用望遠鏡和相機的長鏡頭,隔一條山溝觀察著對面山頂:一大群巖羊散布在碎石灘上覓食。離它們不遠的更高處,一只巖羊站在山頂與天際相接的地方,化石般一動不動。扎西說這只羊在放哨。巖羊是非常有組織的種群,它們通常在懸崖附近活動,一旦有危險就利用非常杰出的奔跑和跳躍能力逃生。放哨的巖羊是種群中特別的角色,就像打仗時的軍旗手和吹號手那樣,一旦被獵殺,第二天會有新的巖羊站上這個崗位。

        附近很可能有雪豹。這種善于隱身的動物,有時候即便在人跟前也發(fā)現(xiàn)不了,只能通過山間其他動物的行為推斷它的蹤跡。比如高山兀鷲或者胡兀鷲,這些以食腐肉為生的猛禽,整日在空中逡巡,能最早看到雪豹的行蹤。如果看到一只兀鷲在石頭山頂某處盤旋,卻遲遲不降落,那很可能附近有雪豹尚未離開的捕獵現(xiàn)場。兀鷲們想要撿拾食物殘骸,又怕降落太快會成為雪豹的食物。

        流石灘和大群巖羊,也是雪豹出沒的標志。巖羊是雪豹最主要的食物,這兩種動物共同選擇了最高的地方作為存身之處。高處可以少受人類活動的影響,但生活更為艱難。植被稀少,巖羊要整日在山頭石縫間啃食草根,大大增加了它們被捕獵的危險。而對雪豹來說,要從警戒嚴密、組織性高的巖羊群得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只雪豹平均活動范圍100公里,這既可以看作是一種威權的象征,也包含著生活的無奈——即便是高山之王,也需要在如此廣袤的范圍內(nèi)奔走覓食,才能活下去。

        只有真正了解自然的人,才能洞察山間寧靜美麗背后的危險和艱難。扎西從小生活和修行的地方都在山里,動物就是他的鄰居。他可以通過彎腰模仿巖羊吃草的動作,走到距離它只有三四米的地方。也知道如何接近一只路邊草坡上的旱獺:“不要看它,走之字形,像是去別的地方?!彼私鈩游铮浪鼈兿矚g什么、害怕什么、接受什么、恐懼什么,為了生存下去在承擔著什么?!跋奶旆派诘膸r羊最痛苦。三個月吃不了草,所以很瘦。冬天負責為大家取水的獾最辛苦。它要找到?jīng)]結冰的河段,進水里滾一下,浸透皮毛。然后滾著回洞穴里,給其他獾舔。這是獾種群冬天的飲水辦法?!痹髡f,“如果殺了一只取水的獾或者放哨的巖羊,跟殺十只的罪過是一樣的?!?/p>

        科學家、環(huán)保主義者曾創(chuàng)立了很多專業(yè)的理論,來描述人和動物的關系,申明人作為這個時代最強大的物種,對自然界和其他物種所負的責任。但“罪過”是一種特殊的、獨屬于藏地的詞匯,包含著人對其他物種的平等視角和情感。山水自然保護中心曾經(jīng)在年寶玉則開展了一個公益項目“鄉(xiāng)村之眼”,鼓勵牧民拿起攝像機拍攝自己和動物之間的故事。其中有一個叫《索日家和雪豹》,藏族牧民索日的家在一條只能騎馬騎牦牛進入的山溝里。他和鄰居肯亞共同擁有3個牧場,所有財產(chǎn)是240只羊和幾十頭牦牛。從2009年到2014年,索日家的羊被附近山上的雪豹獵食了200多只,平均每年40多只。面對不斷前來偷襲的野生動物鄰居,索日和他的藏族伙伴一直糾結是否要殺掉襲擊牲畜的雪豹,但最終沒有向雪豹開槍。

        和更尕在山里尋找植物的第一天,當我們沿著一整面開滿繁花的山坡,一邊往下走一邊尋找可拍攝的花草時,他提起了這個故事。“在雪豹、家畜和牧民之間,我們到底該選擇幫助哪一方?”更尕說,“對我來說,只有一個答案,當雪豹殺羊的時候,羊是弱者,我們必須站在羊的這邊。當人殺雪豹的時候,雪豹是弱者。我們必須站在雪豹那邊。這種選擇并不是因為雪豹是一級動物,也不因為羊是牧民的財產(chǎn),而是因為我們相信每個生命都是平等的?!彼忉尮适轮兴魅占幢阕约贺敭a(chǎn)受損也不傷害雪豹的原因,“人嘛,比起動物來,總能找到更多的辦法活下去”。

        對呂植來說,來到藏區(qū)做自然保護后,讓她為曾經(jīng)苦惱是否“違反人性”的自然保護事業(yè)找到了出口?!跋睦詹┦恳郧皩ξ艺f,保護最終要靠人心的改變,當時我年輕還不理解,總覺得應該用科學的辦法,或者靠政策法律。但現(xiàn)在看保護成功的地方,都是人們想保護了,而為什么想保護,不是功利的原因,或者說不是現(xiàn)實的功利或者物質(zhì)的功利?!?/p>

        奧爾多·利奧波德曾經(jīng)有過相似的表達。他在《沙鄉(xiāng)年鑒》中寫道:“自然已經(jīng)變成了自然資源,人們只從經(jīng)濟的角度看待它,把它當成一種可以買或者丟棄的商品。對大自然之美的欣賞、驚奇感以及對其他物種和土地負責的行為規(guī)范,現(xiàn)在很少進入官方的環(huán)保對話。但我仍然確信,倡導自然保護必須從感情而非僅僅從理智出發(fā)?!边@些偉大的動物學家、自然生態(tài)學者用一生的時間研究動物和自然界,發(fā)現(xiàn)相對自然界物種的緩慢發(fā)展,人類發(fā)明的工具和行為能夠掀起空前、迅速而廣泛的變化。這些變化到底會將我們生活的世界引向何方,取決于人的內(nèi)心相信什么。在青藏高原這個空氣稀薄、生存艱難的地方,人和自然、動物通過信仰達成了和解。這種信仰除了生死輪回的傳統(tǒng)宗教部分,還有相當具備現(xiàn)代性的部分:生命平等,而生活艱難。當沖突發(fā)生時,永遠要站在弱者那一邊。endprint

        看不見的雪豹

        我跟隨更尕和阿吾乘摩托車進山那天,是觀察節(jié)的最后一天。摩托車翻山越嶺,從一個陡峭的高坡俯沖下去后,停在了一處山腳。在觀察節(jié)的現(xiàn)場,有無數(shù)座這樣不知名的山峰——以拔地而起的氣勢聳立,夏季的寸草柔和了山體的曲線。接近山頂?shù)牟糠郑欢讯咽鍙牟莸橹衅仆炼?。石頭在風霜雨雪的經(jīng)年捶打下,一塊一塊剝落到山坡上,再在滾動中相互磨礪,被巖羊和其他高山動物的利蹄踏成更細小的碎石,像流水一樣從山坡上傾瀉下來。我們要從這片流石灘開始最后一天的物種尋找。

        就在前一天,營地里終于出現(xiàn)了雪豹的消息。一個12歲的當?shù)啬泻⒖吹搅搜┍?。他叫丁增,是觀察節(jié)第二天才到營地的,性格非常靦腆,卻對找到雪豹非常執(zhí)著。這天早上,他5點多就離開營地,來到前一天呂植和扎西用望遠鏡觀望那片山地。一個人翻越了幾個山脊,直到與一只雪豹面對面,相距大約僅5米。雪豹盯著他發(fā)出幾聲咆哮,丁增嚇呆了,一動不敢動。幾秒鐘后,雪豹咆哮著跑進了山間一個小洞穴。丁增抓起相機,對著小洞搶拍了張照片,轉(zhuǎn)身跑到自己幾乎喘不過氣才停下來。因為追蹤雪豹的勇氣和見到雪豹的好運,這位少年得到了觀察節(jié)的“最具潛力獎”。

        我是在比賽結束后,才從評委Terry的回憶文章里得知這件事的詳細過程。在觀察節(jié)的幾天,我主要跟著更尕在山間行走。他和扎西桑俄是從小認識的朋友,早年一起在甘肅拉卜楞寺學習時,他們常常去寺廟前山的森林撿眾多游客遺留下的垃圾,并開始憂心即將開始旅游開發(fā)的家鄉(xiāng)年寶玉則的將來。他們意識到縱然群山阻隔,現(xiàn)代文明和外來人群遲早會到達自己居住的山地,也意識到要抵抗外來文明對家鄉(xiāng)山水的破壞,必須借助外部的力量,比如資金、政策,還有科學的方法。2007年,他們共同創(chuàng)辦了年寶玉則生態(tài)保護協(xié)會。

        我們的話題大多并不關于雪豹。對扎西和更尕來說,雪豹只是一個象征,用它來喚起外界對這片山地的注意,最終要保護的是這里的所有物種?!拔覀儾]有一個專門保護雪豹的概念,只能以宗教的、科學的還有傳說等多種方式勸說牧民不去傷害雪豹?!备卣f,“通過保護雪豹,牧民逐漸了解了它的食物、生活習性,就不再驅(qū)趕自家草場上的巖羊、不隨手丟棄垃圾、不污染水源,這些都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p>

        更尕在觀察節(jié)的主要任務是拍植物。每遇到一株心儀的植物,他一邊表示歉意,一邊輕輕揪掉植物旁邊的小草,讓那一丁點植物的花梗花葉都完整獨立地出現(xiàn)在鏡頭里。對自然觀察者來說,體會山間每株植物之美是難度最高的。在鏡頭下,每棵植物都傲然挺立,美得像一個世界。但肉眼看過去,每朵花都低矮微小,只有非常纖細的心靈才能感受到它們的美。更尕并不精通植物學,他每天在山地里游蕩,拍下植物,然后回營地再對照書本或者讓扎西鑒賞?!澳阍趺礇Q定拍哪一株?”我問?!皯{感覺嘛?!备鼗卮稹?/p>

        法國數(shù)學家儒勒·龐加萊說:“研究大自然的人不是出于實用目的,而是因為他樂在其中:他樂在其中是因為大自然非常美麗……我指的是那種固有的美,它來自于大自然各部分的和諧秩序,只有純真的心靈能夠把握?!碑斖高^相機鏡頭看清每一株平凡的花草,知曉它們的名字之后,即便是對動植物學一無所知的普通人,也會對這片山地產(chǎn)生一點更微妙的親近感。Terry說他每聽懂一種鳥的叫聲時就會有莫名的高興,扎西說他每認識一種植物并為它命名時,好像認識了一個新朋友那樣的喜悅。一個英國的觀鳥者和一個藏地喇嘛講述的這種情感,東晉詩人陶淵明也用詩句表達過:“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p>

        時近中午,我跟隨更尕和阿吾一路找尋著植物,走到了海拔5000多米的山頂。遠望是西藏的雪山,在一片灰藍色中閃著白光。周圍盡是荒蕪。這些山頂從前都是冰川,年深日久慢慢融化,裸露出巖石。我們坐在石頭堆里吃午飯。身邊的碎石縫里是一叢叢百合科蔥屬植物。我學著更尕和阿吾的樣子,揪下一棵捋去塵土,就著煮熟的坨坨羊肉吃起來。

        四下無聲,右邊的山崖有一種清冷且緊繃的氣勢,嶙峋亂石中無數(shù)看起來深不可測的洞隙,每一道都像是一處雪豹的巢穴。我想象雪豹就在某個角落,冷冷看著人類在山上徒勞地走來走去,希望和它不期而遇?;蛟S對雪豹來說,人類的關注實在有些費解且麻煩。它們因此被套上追蹤頸圈,途經(jīng)之地被紅外線相機監(jiān)測,甚至還被一位12歲的小孩子追到巢穴門口,逼不得已發(fā)出咆哮才將他喝退。但作為這片山地中最強大的動物,承擔起人類的關注或許是它必須為其他更弱小的生物承擔的責任,就像人類作為這個時代地球上最強大的物種,必須為其他物種承擔起責任那樣。

        山崖陡峭且布滿了細沙,無法徒步走上去,只有雪豹那樣有力又輕巧的身體才能在上面自由活動。我想起這幾天在營地聽說的各種雪豹出現(xiàn)的場景:突然巖羊群四散奔逃,一只雪豹從天而降撲入羊群;突然眼側(cè)一個灰白色的剪影閃過,一只雪豹從身邊的山巖上一掠而過,像一道輕巧的閃電,甚至像一個幻覺……但直到開始返途,什么都沒有出現(xiàn),只有寂靜在山間回響。我一邊緩慢地往山下走,一邊回頭看著那堆全是石頭,卻又似乎隱藏著無數(shù)可能的山峰,在自己臆想的與雪豹的對視中,結束了這次山間旅行。endprint

        猜你喜歡
        物種
        物種大偵探
        物種大偵探
        物種大偵探
        吃光入侵物種真的是解決之道嗎?
        英語世界(2023年10期)2023-11-17 09:18:18
        生日禮物種草合集
        中學生博覽(2022年7期)2022-06-21 21:48:14
        物種大滅絕
        麗水發(fā)現(xiàn)新物種
        誰在“摧毀”澳大利亞——可怕的物種入侵
        一億年后,地球上可能出現(xiàn)哪些新物種
        學生天地(2019年36期)2019-08-25 08:59:32
        回首2018,這些新物種值得關注
        内射爽无广熟女亚洲| 国产超碰在线91观看| 色播视频在线观看麻豆| 亚洲av综合色区| 女女女女bbbbbb毛片在线| 色播在线永久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天堂av路线一免费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好看的欧美熟妇www在线| 国产美女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九色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一|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 99久久精品自在自看国产| 喷潮出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偷拍视频网址一区二区| 欧美性受xxxx狂喷水| 精品手机在线视频| 日本岛国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小鲜肉自慰网站| 激情五月天伊人久久| 免费国产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无遮挡激情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人妻久久精品二区三区特黄| 202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免费| 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点播|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 福利视频一二三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av激情在线观看| 色狠狠色狠狠综合一区| 美腿丝袜美腿国产在线|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视| 91热久久免费精品99| 国产亚洲3p一区二区| 性生交片免费无码看人| xxxx国产视频| 亚洲av一二三四又爽又色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