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王麗娟 代娟
摘要2016年6月30日—7月6日湖北省出現梅雨期的第4輪強降水,是入梅以來最強的降水過程,此輪降水高強度、影響重。深入分析此次過程預報預警服務、應急聯動等環(huán)節(jié)的工作及效果,認為此次過程預報準確,預警及時,暴雨災害應急啟動早,部門聯動響應快,社會媒體高度參與,盡量將暴雨災害降到最低,贏得了社會各界及廣大民眾的肯定,可為以后的氣象服務提供參考。
關鍵詞暴雨;預報預警;氣象服務;社會反饋
中圖分類號S161.6;P45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7)22-0136-04
AbstractThe fourth round of heavy rainfall in Hubei Province in Meiyu period occurred in June 30 - July 6, 2016,which was the strongest precipitation process since the Meiyu onset, this round precipitation was high strength and heavy impact.The work and the effect of forecasting early warning services, emergency linkag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is process was analyzed in depth,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ed:the process of forecasting accurate,timely early warning,rainstorm disaster emergency early start,the department linkage response fast,social media highly involved, as far as possible to minimize the storm disaster,won the community and the general public affirmation,which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Key wordsRainstorm;Forecast warning; Meteorological service;Social feedback
湖北省梅雨期暴雨的預報和研究十分重要,且具有突發(fā)性、局地性等特點[1]。2016年湖北入梅以來發(fā)生多次強降水過程,6月30日—7月6日湖北省出現梅雨期的第4輪強降水,是入梅以來最強的降水過程,除鄂西北外,湖北省出現暴雨到大暴雨、部分地區(qū)特大暴雨,最強暴雨中心位于武漢地區(qū),局部還發(fā)生了強雷電和雷雨大風天氣,此輪降水高強度、大范圍、重影響。筆者分析了此次暴雨過程的特點、災情、預報預警情況及氣象服務的方式和效果等,并總結氣象服務的成功經驗、存在的問題,以期為災害性天氣的氣象服務提供依據。
1天氣實況與特點
6月30日—7月6日,全省除鄂西北外,多地出現暴雨到大暴雨、部分地區(qū)特大暴雨,最強暴雨中心位于武漢地區(qū),局部還發(fā)生了強雷電和雷雨大風天氣,小時最大雨強達113 mm(紅安天臺山)。6月30日08∶00—7月7日08∶00,全省氣象站累計雨量統(tǒng)計顯示,全省8個縣市超過500 mm、28個縣市250~500 mm、25個縣市100~250 mm、4個縣市50~100 mm,其中全省國家站中雨量較大的有江夏734 mm、新洲617 mm、團風585 mm、武漢583 mm、蔡甸581 mm、黃陂569 mm、麻城543 mm、黃岡520 mm、仙桃491 mm、羅田486 mm;全省區(qū)域自動站累計雨量顯示,161個鄉(xiāng)鎮(zhèn)超過500 mm、626個鄉(xiāng)鎮(zhèn)250~500 mm、691個鄉(xiāng)鎮(zhèn)100~250 mm,雨量較大的有羅田雙河口902 mm、河鋪鎮(zhèn)757 mm、武英高速鳳凰關站756 mm、三里畈744 mm,紅安天臺山819 mm、八里灣815 mm,麻城蔡店河818 mm、下白米757 mm,江夏五里界762 mm。此輪強降雨過程特點表現為高強度、大范圍、長時間、超歷史、創(chuàng)極值、重影響,是湖北省有觀測記錄以來最強的暴雨過程之一。
6月30日—7月6日的暴雨過程主要災害表現為山洪、泥石流災害及中小河流、城市洪澇災害,強降水幾乎襲擊了全省除鄂西北以外的所有地區(qū),并且強度高、災害重。此次強降水主要受強西南低空急流、中低層切變線、西南低渦東移及500 hPa高空槽共同影響,以上是造成湖北省暴雨的主要影響系統(tǒng)[2]。
此次強降水暴雨襲擊了全省所有行政區(qū),尤其是中東部地區(qū)受到暴雨侵襲嚴重(圖1)。全省17個市(州、直管市、林區(qū))83個縣(市、區(qū))受災,其中鄂東大部、江漢平原東部受災最重,江漢平原大部、鄂西南部分地區(qū)次之,7 d內出現4 d區(qū)域性大暴雨,國家站7站次特大暴雨,50站次大暴雨,64站次暴雨;區(qū)域站97站次特大暴雨,1 099站次大暴雨,1 595站次暴雨。
7 d過程降水總量大,9站突破歷史極值(表1)。強降水中心位于鄂東北,其中江夏、新洲、武漢、蔡甸、黃陂、麻城、黃岡7個縣市累計降水超過500 mm,區(qū)域自動站161個鄉(xiāng)鎮(zhèn)累計降水量超過500 mm,最大值為羅田雙河口的901.8 mm。 26個區(qū)域站小時雨強超過80 mm,其中紅安天臺山小時雨強達114 mm,蘄春張榜鎮(zhèn)孫沖村20 min降水量達60.8 mm;江夏等16站次出現極端日降水事件,麻城、大悟、紅安、江夏、蔡甸5個縣市日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江夏等9站突破周降水量歷史極值,其中江夏周降水量733.7 mm,為全省有觀測記錄以來最大值。依據湖北省區(qū)域性暴雨綜合強度指數判別,此次過程評定等級達特強等級(I級)。
2災情及影響
此次強降雨過程造成湖北省部分地區(qū)出現暴雨、城鄉(xiāng)積澇、水庫潰壩等災害。據省民政廳統(tǒng)計,截至7月11日17∶00,6月30日以來強降雨已造成湖北省17個市(州、直管市、林區(qū))83個縣(市、區(qū))1 347.55萬人受災,死亡56人、失蹤6人,緊急轉移安置67.7萬人,需緊急生活救助41.4萬人;因災倒塌房屋3.0萬間,不同程度損壞房屋7.9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132.33萬hm2,其中絕收37.17萬hm2,早稻減產5%~10%;直接經濟損失325.6億元。
據湖北省交通運輸廳截至7月9日統(tǒng)計,此次暴雨過程導致全省公路累計中斷1 234處。據省住建廳城建處統(tǒng)計,全省60個市(縣、區(qū))1 730處發(fā)生內澇漬水,城市道路損毀802.42 km,城市橋梁損毀58座,排水、污水管網損毀325.17 km;截至9日,全省共有49個供水廠不同程度受損,供氣站損毀8個,供氣管網149.67 km,污水處理廠受損30座。
據電力部門統(tǒng)計,此次持續(xù)強降水災害期間,湖北電網累計造成110 kV線路停運6條次,35 kV線路停運24條次、10 kV線路停運957條次,共計造成27 803個配電臺區(qū)、1 939 036戶次停電。根據保險公司工作人員統(tǒng)計,此次暴雨過程主要涉及暴雨、暴風及洪澇災害報案。
此次強降水過程造成湖北省5大湖泊(梁子湖、斧頭湖、洪湖、長湖、汈汊湖)和10條主要中小河流(漢北河、大富水、富水河、府環(huán)河、環(huán)水、舉水、倒水、灄水、巴水、蘄水)等超警戒水位超警戒、超保證、超歷史。長江中游出現歷史第5位洪水。截止7月7日08∶00,全省水庫汛限水位1 378座,其中超汛限較多的黃岡、武漢、孝感等地水庫均采取了調泄洪措施。
3預報預警
3.1預報預警準確性
此次過程武漢中心氣象臺從中期到短期、短時,無論是落區(qū)還是量級的把握上都較為準確(表2)。6月30日00∶00—7月6日23∶00,武漢中心氣象臺共發(fā)布預警信號166期,其中暴雨黃色預警信號27期,暴雨橙色預警信號64期,暴雨紅色預警信號51期,大風橙色預警信號1期,大風黃色預警信號7期;大風藍色預警信號5期,雷電黃色預警信號11期,聯合發(fā)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7期。暴雨預警信號準確率為68.7%。落區(qū)預報區(qū)域與實況出現區(qū)域相符程度75.8%,落區(qū)預報強度與實況強度相符程度66.7%。12 h預報準確率的TS評分為32.2%。
3.2預報預警及時性
早在6月23日中期滾動預報中已明確提出6月30日以后湖北省有一次降水過程。6月27日氣象臺發(fā)布暴雨藍色預警,之后暴雨藍色升至暴雨橙色;連續(xù)16次發(fā)布重要天氣提示,在密切監(jiān)測天氣演變后,又在6月29日向政府職能部門發(fā)布《重大氣象信息專報》一期,指出:預計6 月30 日—7 月4 日湖北省除十堰以外將有一次大到暴雨、部分地區(qū)大暴雨天氣過程。
根據數據表顯示,部分地區(qū)預警信號發(fā)布提前時間為1.0~3.0 h,多地區(qū)預警信號提前時間為3.0~6.0 h,平均提前時間為3.2 h。
3.3預報預警發(fā)布傳播
針對公眾服務,武漢中心氣象臺利用預警平臺發(fā)送預警短信共全網發(fā)送4.5億用戶;資訊中心通過電話語音和人工熱線、氣象短信等方式服務用戶;公眾中心在湖北省級各主要頻道的電視天氣預報節(jié)目中發(fā)布暴雨預警;湖北氣象官方微信、湖北天氣網站、湖北天氣(新浪、騰訊)微博和湖北突發(fā)事件預警信息發(fā)布平臺各發(fā)預警上百條。對于地市州等氣象局,除去常規(guī)的預報預警的發(fā)布方式外,氣象信息員作為氣象信息的發(fā)布尤為重要。
針對決策服務用戶,武漢中心氣象臺向省政府、省防辦、省減災委等相關職能部門提供了雨情快報以及重大氣象信息專報等多種類型的氣象服務,武漢市氣象局聯合水務局發(fā)布防汛防澇專題氣象服務、積水預警等氣象服務,產品通過專線、傳真、郵件的方式傳送。
針對專業(yè)用戶,在過程發(fā)生前,湖北省氣象服務中心通過天氣通專業(yè)服務網站和四大專線網站為華中電網、湖北電力、武漢鐵路局、省防汛、高速公路管理局等單位提供暴雨專題服務。產品通過手機短信、QQ群、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傳送。
4氣象服務特點分析
4.1準確預報預警,提前部署應對,積極服務
首先武漢中心氣象臺早在6月29日發(fā)布的重大氣象信息專報中,準確預測了降雨強度、落區(qū)和影響時間。省局及時、迅速將重大氣象災害(暴雨)應急響應升級為Ⅱ級應急響應級,提醒相關部門和公眾防范暴雨天氣。氣象服務中心、公眾中心及時根據預報、預警為專業(yè)用戶、廣大公眾,通過短信、網站、郵箱、電視節(jié)目插播、湖北天氣、微博(新浪、騰訊)、湖北突發(fā)事件預警信息平臺等方式及時、積極地做好專業(yè)及公眾氣象服務。
4.2上下、內外聯動及時響應暴雨災害應急
部門上下聯動,通過加密會商,武漢中心氣象臺討論此次過程的降水強度和落區(qū)、關注重點及服務方法,統(tǒng)一預報結論,提前做好山洪地質災害風險預警和城市內澇預警服務。同時各基層氣象部門向省局反饋服務效果,使信息及時交流共享,確保部門整體服務能力提升。加強與外部門聯動,有效提升氣象服務的整體效果。通過武漢中心氣象臺與國土資源部門聯合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與水務局聯合發(fā)布城市積水預警等方式,增強了氣象預警信息防災減災作用。
在應急期間,中心氣象臺等省局各部門積極響應,全程做好暴雨實時監(jiān)測、預報及災害影響分析等工作。特別是7月1日進一步升級為Ⅱ級應急響應以后,各單位加強了崗位職責值守,積極準備、參加10∶30、21∶00加密會商,滾動手機更新災情,制作后期天氣預測等材料,為及時高效服務打下基礎。
各市局都做到了提前制作發(fā)布重大氣象信息專報,在暴雨過程中及時、多次向當地領導匯報雨情及后期天氣趨勢,加強與水務、交通、民政等部門的聯系,及時為各部門發(fā)送暴雨預警及雨情快報,確保了政府及防汛部門防災減災工作,確保最大限度地降低暴雨災害對人民群眾的危害。此外,還通過電視臺、報紙、網絡、手機短信、鄉(xiāng)村顯示屏等途徑,向社會各界通報強降水的預報預警情況和降水實況。
5社會反饋
5.1決策服務效果
湖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氣象工作,特別是在防汛的關鍵期,省領導2次到省氣象局檢查指導工作。此外,7月1日,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在省氣象局召開防汛工作會議,研判雨情、水情、汛期,安排部署強降雨防范應對和防汛抗災工作。此外,氣象部門報送的決策材料還多次受到省政府轉發(fā)各地,提醒注意做好防范工作。李克強總理到湖北檢查防汛工作期間,省委李書記對氣象工作評價相當高“氣象預報90%以上都是準確的”。湖北的氣象工作也得到中國氣象局領導和省領導的高度肯定。
5.2公眾及媒體評價
社會公眾及媒體對氣象部門關注進一步提高。公眾中心與湖北經視、中國交通頻道合作,開展氣象專題直播連線16次,通過首席預報和服務專家的出鏡解說,向公眾反映全省降雨實況和天氣趨勢。
對于受暴雨嚴重影響的武漢地區(qū),武漢市氣象局主動向社會各界提供氣象服務,過程預報準確,預警信息發(fā)布及時。第一時間主動與市水務、國土等部門會商研判,城市積水、地質災害預警信息發(fā)布及時,全市交通通暢,也未出現突發(fā)性地質災害,社會公眾及新聞媒體反響好。
6思考與啟示
6.1成功經驗
氣象服務成功與否與天氣預報的準確程度密切相關[3-6],預報準確、準備充分,才會做到服務應對井然有序,將災情降到最低。此次過程,武漢中心氣象臺利用多種探測資料分析,預報強降水的強度、落區(qū)、時間與實況較為吻合。以后還需要關注天氣形勢的演變,及時根據實況對數值模式預報進行訂正,加強對集合預報產品的當地應用和跟蹤檢驗等。提高預報水平,更好地服務大眾、服務社會。
依托精細化的天氣預報,武漢中心氣象臺、公眾中心全力做好公眾氣象服務,預報、預警及時通過報刊、電視、電臺、網絡等方式傳達到廣大群眾中去。首席專家多次接受湖北衛(wèi)視、湖北電視臺、湖北日報、交通廣播網等各方媒體采訪,通過中國交通頻道、湖北經視等節(jié)目,實時播報最新氣象雨情與發(fā)展趨勢,及時提醒公眾做好防范措施。各市(州)氣象局也通過手機短信、網絡、信息員、網格員、電子顯示屏等積極、及時地面向公眾進行預報、預警服務。
6.2存在問題
從預報看,此次過程對于穩(wěn)定性雨帶降水、城市極端降水的預報缺少準確判斷;從社會及公眾角度看,社會各級參與氣象災害防御的程度有待增強,公眾災害風險意識差,缺乏基本的防御避災常識,尤其是基層鄉(xiāng)鎮(zhèn)村各級應急管理人員憂患意識薄弱、氣象應急處置能力不強等。
6.3改進措施
從預報方面看,未來要更加關注穩(wěn)定性雨帶的穩(wěn)定性預報,深入分析中尺度系統(tǒng)的演變與強降水落區(qū);對于公眾,要加強氣象災害科普宣傳力度,強化公眾對氣象災害的風險意識及應對能力;從預報、預警發(fā)布方面,省局應依托各級氣象災害防御辦公室組織氣象災害應急責任人、氣象信息員等開展暴雨洪澇災害風險及應急管理、處置能力培訓,進一步優(yōu)化與“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防災減災機制相適應的服務流程,爭取風險預警服務效果最大化,盡量減少損失。
參考文獻
[1] 茍阿寧,李武階,黃延剛,等.2011年梅雨期湖北省首場暴雨天氣過程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40(22):11343-11346.
[2] 吳翠紅.湖北省中尺度暴雨診斷分析研究[M].北京:氣象出版社,2013:15-18.
[3] 崔講學,王麗.湖北省公共氣象服務手冊[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5:40-42.
[4] 許小峰.氣象服務效益評估理論方法與分析研究[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9:88-113.
[5] 吉莉,茍思,李光兵.災害性氣象預警服務效益評估的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39(23):14200-14201.
[6] 古霖,謝龍生,孔遠霞,等.氣象預報服務效益評估方法研究[J].現代農業(yè)科學,2009,16(8):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