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蕾
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行政改革和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未來,專家學者們?nèi)耘瓮母锬軌虿阶痈笠稽c兒,但司法行政系統(tǒng)的工作者們更看重的是:做好自己,讓老百姓在對法律服務的訴求中獲得滿足感。
“做好自己” 今年8月11日,司法部部長親自開門“迎客”,請知名專家學者為司法行政改革獻計獻策,在司法行政系統(tǒng)的工作者們看來,“做好自己”尤為關鍵,他們希望老百姓能夠在對法律服務的訴求中獲得滿足感。
張文顯、王利明、李林、馬懷德、樊崇義、韓大元、趙秉志、卞建林、陳衛(wèi)東、陳瑞華、王亞新,這11位專家學者,無一例外的都是中國司法體制改革的見證者和親歷者,其中不少人都多次參與過中央和地方司法體制改革方案的研究論證。今年8月11日,他們一起出現(xiàn)在坐落于北京市朝陽門的司法部,那天,司法部部長張軍親自開門“迎客”,與副部長熊選國一道,歡迎這些前來參加司法行政改革意見座談會、為司法行政改革獻計獻策的專家學者,聽取他們對司法行政改革的意見建議。
在輕松的氣氛中,張軍開門見山,誠懇地說:“與各位老師相見十分高興,司法行政工作點多、線長、面廣,改革工作相對滯后,某種程度上拖了中央司法改革工作的后腿,但司法行政系統(tǒng)的同志們都很著急、干勁兒也很足,希望學者們不要有顧慮、暢所欲言多給我們提意見?!睂<覍W者們的發(fā)言非常踴躍,最為普遍的建議是“步子更大一點兒,膽子更大一些”。
實際上,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行政改革和各項工作亮點頻現(xiàn),取得了較大進展。2013年以來,全國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數(shù)超過500萬件,提供法律咨詢2800余萬人次;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719.4萬件;全國累計完成司法鑒定案件近800萬件……
“實踐證明,司法行政工作在很多方面都迫切需要專家學者的支持。”張軍指出,專家學者們盼望司法行政改革大有作為、駛入快車道,但我們必須先做好自己,讓老百姓在對法律服務的訴求中獲得滿足感。
“法律就在身邊”
“法律就在身邊”,并非一句口號,而是隨著駐村法律顧問的普及而釋放出的司法行政改革紅利。去年10月,陜西銅川市王益區(qū)王益鄉(xiāng)十里鋪村民委員會與該村一鍋爐公司發(fā)生土地侵權糾紛,急需得到法律幫助。負責該案件的駐村法律顧問在了解情況后向律所作了相關報告,該所立即召開案件研討會議,并決定成立專案組,安排兩名律師負責該案承辦工作。最終,通過協(xié)商,鍋爐公司主動撤訴,切實維護了十里鋪村集體經(jīng)濟的合法權益,得到該村及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和認可。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如今,法律顧問、公職律師已經(jīng)成為各級政府依法決策、依法行政、服務群眾的好幫手。
一度,湖北省恩施州是群眾上訪的重災區(qū),然而法律顧問制度普遍建立后,上訪群眾的觀念逐漸發(fā)生了變化,不少累積的矛盾得到化解。曾經(jīng)上訪8年的村民老譚直言:“駐村律師既講情又講法,說的都是我能懂的道理,合村民的胃口,服村里的水土?!睂Υ?,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萬雪峰認為,“律師進村、法律便民”讓廣大群眾在學習法律、解決糾紛中明事明理、知法用法,摒棄了“信訪不信法”的觀念,養(yǎng)成了“遵法守法”“遇事找法”的行為方式,既化解紛爭節(jié)省了行政資源,又讓群眾節(jié)省了維權時間。
除此之外,如何讓困難群眾或特殊案件的人員切身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義,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呢?法律援助發(fā)揮了“兜底”效應。近5年來,為了適應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法律援助需求,民事、行政法律援助事項范圍覆蓋面進一步擴充。去年,各級司法行政機關進一步放寬經(jīng)濟困難標準,對農(nóng)民工、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群體的法律援助服務力度不斷增強。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關鍵一年。各級司法行政機關今年工作的“重頭戲”,將是按照中央關于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的部署要求,突出重點,攻克難點,狠抓落實,推動司法行政改革落地見效。而在今年司法行政改革的7個方面重點工作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便是其中之一。
7月13日,2017年度“1+1”中國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動啟動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242名律師和大學生志愿者從司法部部長張軍手中接過了“1+1”行動旗幟,并莊嚴宣誓,他們將奔赴青海、西藏、新疆、貴州等14個?。▍^(qū)、市)和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的170多個縣(區(qū)),開展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志愿服務。這個項目已連續(xù)八年向中西部地區(qū)的392個縣(區(qū))派出了1300多人次法律援助志愿者,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5.4萬多件,為受援群眾挽回經(jīng)濟損失近30億元。
對此,司法部副部長熊選國表示,他們能夠平等地享受法律保護,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這也有效促進了黨和國家民生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作為基層律師的德恒律師事務所律師鄧玲瓏也對媒體表示,申請法律援助的當事人往往非常弱勢,及時的法律援助能給他們以希望的支撐。
律師行業(yè)迎來新機遇
今年司法行政改革的另外6項重點工作是:深化律師制度改革、深化監(jiān)獄體制和制度改革、深化社區(qū)矯正制度改革、完善國家統(tǒng)一法律職業(yè)資格制度、深化司法鑒定管理體制改革、深化人民監(jiān)督員選任管理方式改革。
其中,深化律師制度改革備受關注。據(jù)熊選國介紹,截至今年3月初,我國律師事務所已達2.6萬多家,我國律師隊伍由200多人發(fā)展到32.8萬人。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四部門在北京聯(lián)合召開全國律師工作會議,對保障律師執(zhí)業(yè)權利、規(guī)范律師執(zhí)業(yè)行為、推進律師隊伍建設作出全面部署。去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深化律師制度改革的意見》,對深化律師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
在《關于深化律師制度改革的意見》中特別對加強律師隊伍建設提出了六項改革措施:一是加強思想政治建設;二是加強職業(yè)道德建設;三是加強業(yè)務素質建設;四是加強律師行業(yè)黨的建設;五是完善律師隊伍結構;六是建立健全律師人才培養(yǎng)選用機制。
在中央政法委政法研究所原所長黃太云看來,律師制度的改革將會對律師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新機遇。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在明稱,在以往的執(zhí)業(yè)中,律師們經(jīng)常碰到“會見難”“閱卷難”“調查取證難”等老三難的問題,這已經(jīng)成了依附于律師行業(yè)的頑疾。近些年,隨著我國依法進程的加快推進,律師執(zhí)業(yè)難已經(jīng)引起了中央的重視,“兩高三部”不斷出臺各類文件保護律師的合法職業(yè)權利,律師執(zhí)業(yè)環(huán)境得到極大改善。
司法行政改革一直沒有停步。7月16日至17日,司法部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召開全國司法廳(局)長座談會。從座談會上傳來的重磅消息之一是: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落實中央領導指示和中央巡視組要求,司法部研究起草了《司法部關于進一步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的意見(討論稿)》,從完善司法行政刑罰執(zhí)行體系、建設完備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完善司法行政保障機制,健全完善司法行政隊伍正規(guī)化、專業(yè)化、職業(yè)化建設長效機制,研究探索優(yōu)化司法行政職權配置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改革舉措。
未來,司法行政改革將會更加貼近百姓。司法部部長張軍強調,各地建設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發(fā)揮面向社會、可選擇、市場化、公益性等特點和優(yōu)勢,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要充分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微信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立足“法律事務咨詢、矛盾糾紛化解、困難群眾維權、法律服務指引和提供”的定位,構建建設成本少、落地效果好的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臺和公共法律服務網(wǎng)絡平臺等三大公共法律服務平臺。要建設司法行政(法律服務)案例庫,橫向可以分地域、縱向可以分門類,既是專業(yè)知識庫,也是法律咨詢庫,建成后司法行政機關等單位、組織、個人可以通過案例庫查詢相關知識、信息,人民群眾可以通過案例庫獲得相關法律幫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