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起跑”,越早越好!
我表妹的娃2歲半,表弟的娃8個月。有一次家庭聚餐,我聽他們倆在飯桌上爭執(zhí)。表妹建議表弟該給娃“刷牙”了,表弟不屑一顧地說:“她剛長出兩顆牙,刷啥???你是不是養(yǎng)孩子養(yǎng)傻了?!”表妹振振有詞地告訴他,從寶寶沒牙的時候就應該“刷牙”,更別說已經(jīng)長出牙了。最后的結果是表妹科普大量知識把表弟說服了,表弟聽得連連稱是,表示回去馬上買嬰兒牙刷,重視起給寶寶刷牙的事。
我在旁邊聽著暗自發(fā)笑。表妹是《父母必讀》的忠實讀者,不管是雜志還是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的文章,都認真看,所以在刷牙這件事上,已經(jīng)比一般媽媽更早地讓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啦!
說起“起跑線”這個詞,我們一向不那么同意這種說法。但是說起刷牙,我們總是想說:越早越好!最好早到寶寶還沒有出生前就“起跑”—因為在孕媽媽懷孕的第2個月,胎寶寶的乳牙胚就已經(jīng)開始發(fā)育!孕媽媽攝入鈣質的情況以及營養(yǎng)狀況,與胎寶寶牙齒的形成和牙齒的質地好壞有著密切的關系。
另外,除了要早早就開始給寶寶刷牙之外,口腔保健還有很多很多關鍵點。比如什么時候必須給寶寶斷奶瓶,什么時候開始讓寶寶鍛煉咀嚼能力,乳牙齲齒要不要治療治療,包括怎樣才能真正把牙刷干凈,牙線怎么用,多長時間給牙做“體檢”……這些年來,我們絮絮叨叨不斷在說這些話題,有時候把自己說得都有點煩,覺得已經(jīng)沒有新鮮感了。但實際上,從我家的“80后”父母的表現(xiàn)來看,這些知識的普及率最多也只實現(xiàn)了50%。
北京大學口腔醫(yī)院的兒童口腔科,恐怕是地球上較難掛的幾個科之一,我曾經(jīng)在凌晨4點去排隊,也沒掛上普通號。但數(shù)十年來,我們雜志和這個科室的醫(yī)生一直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經(jīng)常去請教他們,也會把他們請到辦公室來講課。他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來找他們看病的孩子越來越少,父母們知道的兒童口腔保健常識越多越好,而且越早越好。要知道,一分預防勝于十分治療??!而且,牙齒的健康是不可逆的,一旦受損就無法恢復。所以我們也是希望把這些牙齒保健的關鍵知識傳播給多一些、再多一些的父母,才會幾乎在每年都涉及這方面的選題。
在生命早期,父母們既關心孩子的牙齒,卻又不太了解如何幫助孩子保護好它。在兒童口腔保健中,還有著太多的錯誤觀念和做法,也有著太多的知行不合一。這些也許還是源于我們對兒童口腔保健的重視程度不夠。
牙齒看起來好像是人體中不太重要的器官,但實際上它對人一生的健康至關重要:它健康與否,和胃腸與消化系統(tǒng)的健康息息相關,和整個身體的健康狀況相關,甚至還是國際上通行的對一個人健康觀念、文明程度和社交禮儀的一種判斷標準。
讓孩子健健康康,是所有父母的心愿。但可別忘記,孩子牙齒的健康更是不容忽視的一面。在這方面,咱們還是早點兒“起跑”吧!
和我聊天:fmbdkitche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