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貪官的那些套路
不管是老套路,還是新套路,貌似高度隱秘、“天衣無縫”,但始終難掩其權力尋租、觸犯紀律底線的本質(zhì)。無視“朋友圈”里的“誘餌”,漠視隱藏其間的“倒刺”,到頭來只能是被自定的“貪腐套路”套牢。
貪官不管是行賄、索賄,還是應對審查,都有自己的套路。最近,有專家分析了貪官的行賄套路,總結出貪官暗示行賄的“五步法”:
第一步:拿政策法規(guī)最上限嚇唬人。比如關于超生罰款,政策規(guī)定:按人均收入的兩到四倍增收社會撫養(yǎng)費。貪官通常會按四倍算出要罰款金額。被罰的人看到上限罰款金額,一般都會說沒那么多錢,看能不能少點。這種“討價還價”就給貪官腐敗以機會和信心。
第二步:主動暗示應走關系行賄。還是拿處理超生罰款的案例來說,某主任會說:“這是通知書,還不是處罰書,你拿回去想一想再來找我們吧?!比绻涣P當事人糊涂,說:“根本沒有辦法想的,拿不出這么多錢。”主任便會“點撥”:“這是法規(guī),我們也沒辦法,只是按章程辦事,反正就是兩到四倍,縣長來求我也要兩倍,你自己看著辦吧。如果三個工作日不來處理,說明你已經(jīng)同意這個處罰決定了,那么就按四倍罰了,你想清楚?!边@話已經(jīng)很明顯了,要罰少點,那就得“意思意思”了。
第三步:拿了好處繼續(xù)貪,直到達成目標。當事人行賄后,貪官們一般不會滿意,胃口也會大起來了:“這個事挺難辦的,有多少部門要打通,我想你是懂的,求人不容易啊?!边@次超生罰款先從四倍降到三點五倍。想要達到兩倍,那就得再送禮,直到貪官滿意。
第四步:打預防針,留一手。這些貪官也擔心當事人在事后揭發(fā)他們,所以他們會留一手,繼續(xù)為難、警告當事人,甚至威脅,直到你拿他沒有辦法為止。當然,隨著貪官一個一個“落馬”,他們變得更加謹慎了,說話只說官場上的話,收受錢物會非常小心,不輕易給行賄者機會留下證據(jù)。
第五步:瞄準下一個行賄者,重復以上四個步驟。貪官的欲望是日益膨脹的,只要不進監(jiān)獄,基本不會收手。
當然,貪官最終的下場都是一樣,難逃黨紀國法的嚴懲。不過,在審查這些貪官時,又會遇到一些對抗套路。近日出版的《中國紀檢監(jiān)察》總結了違法違紀官員對抗組織審查的三種方式:保持低調(diào)、裝窮不露富;自我設限、只跟“信得過”的商人交往;隱身其中、尋找掮客“代言人”。
有的貪官只跟“信得過”的商人隱秘交往。如在南京原市長季建業(yè)受賄的1132萬元中,有1065萬元來自于徐東明、朱天曉、朱興良3名商人,占到受賄總額的94%,且行賄時間長達20多年
裝窮不露富說起裝窮的貪官,最為人熟知的便是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他平時騎一輛舊自行車上下班,穿的襯衣、褲子被評價“一看就是便宜貨”,在開會或考察時,顯得很“土氣”。但其落馬后,被曝出他的一套房子里藏有2億多元、重達1.5噸的現(xiàn)金。去年10月,他被判死緩,不得減刑假釋。
只跟“信得過”的商人隱秘交往有官員發(fā)現(xiàn)朋友圈太雜容易出事,就自我設限,只跟所謂“信得過”的商人隱秘交往、利益輸送。例如已獲刑15年的南京原市長季建業(yè),據(jù)檢方指控,1999年底至2012年下半年,他非法收受單位和個人給予的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1132萬余元。
在季建業(yè)受賄的1132萬元中,有1065萬元來自于徐東明、朱天曉、朱興良3名商人,占到受賄總額的94%,且行賄時間長達20多年。
據(jù)檢方指控,在1992年下半年,季建業(yè)便與徐東明相識。據(jù)報道,徐東明“嘴巴嚴,為人低調(diào),深得季建業(yè)的信任”。在20多年的交往中,季建業(yè)先后為徐東明在職務調(diào)動、承攬項目、開發(fā)房地產(chǎn)、競拍土地等方面提供幫助。
尋找“代言人”,自己隱身有官員自己不直接參與權錢交易,而是尋找“代言人”,利用掮客的關系網(wǎng)受賄。由“白手套”在前臺撈錢,把自己“隱身”幕后,是一些落馬高級領導干部的“貪腐秘訣”。
貪腐1.35億元的杭州市房管局原副局長張新,就有著多只“白手套”,他多年來往的房地產(chǎn)中介公司老板董一麟就是其中之一。據(jù)報道,有人給張新送錢時,張新不方便接受,便由董一麟出面接收、保管,需要用錢時,就找董一麟“劃撥”。
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狐貍再狡猾也斗不過好獵手。法律規(guī)定檢察機關有權對涉嫌職務犯罪線索進行初查,初查過程中,可以進行詢問、查詢、勘驗、鑒定、調(diào)取證據(jù)材料等不限制被查對象人身、財產(chǎn)權利的措施。
不過,在與“獵手”斗智斗勇的過程中,這些“狐貍”也琢磨出了一些貪腐的新套路。“權錢交易日?;缸镄袨槭袌龌?,收受賄賂間接化,實現(xiàn)利益期權化,犯罪手段智能化,謀利方式隱秘化。”前不久,第九屆全國商業(yè)防損管理高級論壇在北京舉行。最高檢察院反貪總局四局業(yè)務指導處處長趙武安就分析了當前反腐風暴下的職務犯罪新形勢。
趙武安稱,如今職務犯罪中賄賂犯罪比重不斷增高,“以前國企中貪污犯罪現(xiàn)象較突出,近幾年規(guī)范權力使用,貪污罪數(shù)量大幅減少。從1998年開始,賄賂犯罪已經(jīng)上升為最常見的職務犯罪”。
近年來,職務犯罪還出現(xiàn)了年齡泛化現(xiàn)象。趙武安稱,從前有一個“天花板現(xiàn)象”,指59歲左右的干部抱著“反正升不上去了,退休前撈一把”的心理大膽貪腐,但近幾年卻發(fā)現(xiàn),職務犯罪中越來越多地開始出現(xiàn)年輕干部的身影。
同時他也提到,職務犯罪方式漸趨隱蔽化、市場化。比如南京市委原副書記、市長季建業(yè),在城市建設過程中以大拆大建聞名,他不直接收現(xiàn)金,而是他人到什么地方,開發(fā)商就跟到什么地方,掙的錢有他一份。
還有的是通過市場交易的形式實現(xiàn)。比如國家安全部原副部長馬建,通過借錢低價買入房產(chǎn),高價轉(zhuǎn)手后得到差價。
趙武安總結,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tài)勢已經(jīng)形成,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xiàn),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筑。
總之,不管是老套路還是新套路,這些個“套路”,貌似高度隱秘、“天衣無縫”,但始終難掩其權力尋租、觸犯紀律底線的本質(zhì)。
紙包不住火。自定“套路”只是違紀干部的“遮羞布”而非“護身符”。企圖用“套路”套走危機,套來毫無風險的好處,無異于癡人說夢。事實證明,違紀問題藏到哪里,黨紀國法就會挖到哪里,哪一個貪官不是被“貪腐套路”牢牢套住?
所有“貪腐套路”都是不歸路。講“套路”不講紀律,講“分寸”不講原則,只會讓鎖在脖子上的枷鎖越勒越緊。把自定“貪腐套路”遮蔽下的區(qū)域看成是違法亂紀的“安全范圍”而肆意搜刮斂財,與埋頭沙中的鴕鳥無異。以自己的貪腐邏輯與組織“玩暗戰(zhàn)”,即使套路再多、手段再妙,也都難逃黨紀國法的嚴懲。
身為黨員干部,無論何時何地,都應繃緊紀律之弦,妥善處理好情與法、公與私、義與利的關系,始終做到為民服務心無旁騖,廉潔奉公遠離“套路”,萬千誘惑中不忘初心,讓初心“樹苗”在公眾監(jiān)督的“光合作用”下茁壯成長。
干凈為官、清白做人,遠離掩耳盜鈴的把戲,避免作繭自縛的自欺欺人,才不會在“溫水煮蛙”中折戟沉沙,才不會在“貪腐套路”中越陷越深,才能活出光風霽月的人生。
(《看天下》2017年 16期、《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7.8.1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