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中國正發(fā)生五大深刻變化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在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科學總結取得的成就,清晰未來努力方向和發(fā)展路徑,在已有成績基礎上奮力前行,十分必要。概括起來,有五個方面的生態(tài)變化既顯著又帶有根本性。
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打鐵還須自身硬”,從嚴治黨、從嚴治“官”。具體策略可概括為“上樹信仰、中立價值坐標、下劃紅線”。由于措施得當,推進有力,有效遏制了黨風政風下滑局面,進而形成政治生態(tài)向好趨勢。
“上樹信仰”。習近平上任伊始,突出強調共產黨人必須堅定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政治信仰,明確提出“共產主義信仰是共產黨員精神上的‘鈣’”,“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以實際行動讓黨員和群眾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強大力量”。
“中立價值坐標”。這也是習近平著力打造的、黨員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乃至所有政府官員都應確立的核心價值觀與行為準則。
“下劃紅線”。主要是兩大舉措的落實:一個是設規(guī)矩、劃界線,通過制訂和修改黨內一系列黨規(guī)黨紀,保證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另一個是嚴懲漠視規(guī)矩、濫用權力者,形象一點講就是“‘老虎’‘蒼蠅’一起打”。由于兩大舉措成效顯著,反腐取得了“壓倒性勝利”。
十八大以來的正風肅紀,徹底扭轉了個別干部的不良心態(tài)。一名干部說,現在接待客人都是嚴格依照標準,最多是請到辦公室里喝一杯清茶。圖為十八大后內蒙古自治區(qū)“兩會”上,主席臺不設鮮花標語
習近平主導的黨中央,其治國理政思想理論原本就包含著社會環(huán)境和生態(tài)治理,比如,“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fā)展理念就是圍繞社會全面建設展開。
首先,以改善黨風帶政風促民風,追求綜合效應。比如,十八屆六中全會公報中就提出:“高級干部特別是中央領導層組成人員必須以身作則,模范遵守黨章黨規(guī),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堅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堅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為全黨全社會作出示范。”
其次,遵循現代社會治理模式,將法治作為社會治理的根本路徑和突破口。比如,把“全面依法治國”作為治國理政的核心要義突出出來,就充分說明了問題。正是權力為法所規(guī)范,內蒙古呼格案、河北的聶樹斌案等一個個冤案才得以昭雪。
再次,堅持標本兼治,梳理社會關系與行為規(guī)范,抬升柔性約束的力量。比如,“官商交往要相敬如賓,不要勾肩搭背”,“想當官就不要想發(fā)財,想發(fā)財就不要想當官”等。這些規(guī)定隱含的理念,一旦被社會接受,就會形成無形的力量,影響著人們的觀念和行為方式。
總體來看,習近平在改善和營造人文生態(tài)過程中著力于以下三個方面:
文化品質重建。習近平高度重視文化建設,認定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重。比如,習近平在山東曲阜、北京師范大學都突出強調了弘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
價值坐標重構。比如,要求領導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和境界,引領社會大眾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觀念,等等。
精神長征重啟。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提出“不忘初心”;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高揚長征精神;六中全會公報與《準則》《條例》,都把信仰信念高高舉起。
因為郭伯雄、徐才厚兩個腐敗分子長期把持軍隊要津,他們大搞權錢交易,嚴重惡化了軍隊生態(tài)。面對嚴峻形勢,習近平以超出人們想象的勇氣和決心,大刀闊斧地實施全面整治,目前已經初見成效。從已經開展的工作看,主要采取了三大舉措。
一是強健政治品質。習近平擔任軍委主席伊始便提出“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yōu)良”的建設總目標總要求,以“敢打仗,打勝仗”作為一切工作成效的基本標準和評價尺度。
二是掃清發(fā)展障礙。習近平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魄力,直接將郭伯雄、徐才厚在內的一批高級將領繩之以法,振奮了士氣,震懾了腐敗分子。
三是改革體制編制。以習近平提出精減員額30萬為重要標志,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的全面深化改革在軍隊揭開帷幕,這次改革是毛澤東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以來的第二次飛躍,其直接效力和影響力,遠不是改革開放以來三次裁減員額所能比擬。
世界往哪里去?這已經成為一個最現實且最具挑戰(zhàn)性的問題。出路在哪里?世界自然地把目光轉向中國。
開拓新路。習近平在G20會議、達沃斯論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峰會的幾次主旨演講中,都闡發(fā)了人類文明的前進道路,并且提出了“中國方案”,這些都充分展現出中國大國道路所秉承的準則和理念。
把握節(jié)奏。習近平把握了這一點,比如,G20會上提出自己方案的同時,強調中國方案不是瓦解世界既有秩序和規(guī)則,而是強調補充作用,這是很理性的判斷,也是有利于實現良性互動的判斷。
講求實效?!耙粠б宦贰币呀涢_始讓參與國真切感受到中國力量,尤其是從中獲得益處,這就是實效。
還有一種實效在于夯實自身基礎,比如大力提升國民素質和世界胸懷、世界眼光,保證全民族具有引領人類文明前行的能力。所有這些,落實下來無疑是一場現代意義上的中華民族的啟蒙運動,當成效進一步顯現出來,中華民族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民政治·學術前沿》)2017年7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