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琨
摘要:魯迅在小說中處理和呈現(xiàn)身體的方式有著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和獨特的美學價值。他不是把身體當做一個自然事實進行描摹,而更多的表現(xiàn)出了文化性的,精神性的肉身。本論文嘗試從身體視角出發(fā),審視魯迅《吶喊》、《彷徨》、《故事新編》三部小說集,通過對尖腳、油臉、軟膝蓋等身體符號的總結(jié)和歸類,分析魯迅小說中蘊含的身體話語及此類話語中所展現(xiàn)的思想內(nèi)涵,具有還原魯迅小說原貌,進一步揭示其小說的經(jīng)典性和批判性的研究意義。
關(guān)鍵詞:魯迅;身體;隱喻;小說
德國女性主義神學家E.M.溫德爾在其著作《女性主義神學景觀》中提到“身體不是私人性的表達,而是一個政治器官,是宇宙的和社會的實在之鏡像,反映著人的病相、毒害和救治過程。在身體這個位置上,人們可以審美地、社會地、政治地、生態(tài)地經(jīng)驗世界。①”在西方的身體理論中,身體作為一個重要概念,與歷史、文化、社會緊密相連。在??碌恼撌鲋校眢w更是成為了被權(quán)力所不斷宰制和塑造的對象,蘊含著巨大的政治意義、文化隱喻。
不少研究者都注意到了魯迅小說中身體疾病敘事所產(chǎn)生的經(jīng)典意義。而較少人注意到的是,魯迅對于身體有一種程式化的描寫和表現(xiàn),使其筆下的人物具有一種傳承性和復制性,這一類身體描寫進入了作者文本的隱喻系統(tǒng),它們使讀者對人物產(chǎn)生了牢固的印象,成為了塑造作品人物形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魯迅的三部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中,魯迅對身體或身體部位進行的一類描寫,展示了人物復雜的身份特征及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達到了意象化,典型化,起到了揭微顯隱的作用。這些身體隱喻的大量存在和精準運用,成為了作者主觀意識的折射,它或是揭示了人物形象的精神狀態(tài),或是反映了社會、政治和文化對于身體的深刻影響。
這類富有代表性的身體描寫,可以說是魯迅塑造藝術(shù)典型的一種寫作實踐,也可以說是魯迅個人體驗和生活經(jīng)驗的某種投射,這類身體描寫塑造了帶有寓言性的人物典型群像,也反映了身體背后整體性的社會文明百態(tài)。
本文將在對魯迅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進行文本細讀的基礎(chǔ)之上,總結(jié)分析小說中隱喻化,意象化的,富有代表性的身體描寫,充分挖掘這些身體特征中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從而達到從身體角度探視魯迅小說的目的。
一、苦眼:社會底層困苦掙扎的弱勢個體
魯迅常常會對小說人物進行精彩的面部描寫,如人物的臉色變化、神情的異動等,而在此類描寫中,魯迅更為注重的是對眼睛的描寫。在《我怎樣做起小說來》中他提到“要極省儉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我以為這話是極對的,倘若畫了全副的頭發(fā),即使細得逼真,也毫無意思。②” 眼睛及眼神的具體變化,往往能集中地體現(xiàn)人物的表情和神色,而魯迅筆下的身體,更注重于肉體與精神的對應關(guān)系,因此,魯迅小說中身體的出場也是人物精神的出場。
在描寫人物正面積極的情緒時,魯迅常會描寫人物眼中放射光芒,如《孤獨者》中魏連殳看到孩子時“眼里卻即刻發(fā)出歡喜的光來了③”,《鑄劍》中,眉間尺的父親在寶劍煉成的那一刻眼里四射出“大歡喜的光采”。而當描寫精神麻木,生命力枯萎的人物時,魯迅的筆下則會幽幽地閃現(xiàn)出一雙“苦眼”。
這樣的一雙雙苦眼,代表的是生活在社會底層困苦掙扎的弱勢個體,反映的是在艱難生活的壓迫下受損受苦以至于麻木消沉的心靈,它不僅表達了魯迅對于那個時代的國人生存困境的深刻感悟,也體現(xiàn)了魯迅在洞悉這一精神面貌后的痛苦和失望。
二、油臉:冷漠享樂的當權(quán)者
在魯迅的各篇小說所組成的人物形象系列中,他對于一類人常常會使用“滿臉油汗”這樣特定的身體描寫?!坝汀币馕稜I養(yǎng)充足,生活滋潤,“汗”因為與“油”相連,便也與辛苦勞累的汗無關(guān),而體現(xiàn)的是多脂的肥胖感。流著油汗的人往往離底層勞苦人民的生活環(huán)境甚遠,是魯迅所鄙夷所諷刺的對象。
滿臉油汗的人物在魯迅的小說中頻頻出現(xiàn),他們非富即貴,與底層貧苦的勞動人民形象有著明顯區(qū)別,同時還具有冷漠、享樂、偽善等性格特質(zhì),“流著油汗的臉”也因此成為了魯迅小說中的又一身體符號。
三、尖腳女人:封建文化的犧牲品
在西方的身體理論中,身體作為一種文化符碼,始終在其所處的社會文化中被不斷地規(guī)訓與管控。權(quán)利在身體上留下大量印記,也就使得人的身體成為了能夠銘記歷史,展示文化的一種載體。同時,權(quán)利對于身體的滲透過程存在性別上的差異性,在舊中國,男權(quán)文化對于女性身體的壓迫表現(xiàn)得尤為殘酷。舊時代的女性是很難擁有獨立自我的人格的,在物質(zhì)和精神雙雙缺乏自主權(quán)的情況下,她們更是難以擁有由自我所掌控的,“屬己”的身體。面對腐朽的封建傳統(tǒng)文化對于女性身體的滲透和腐蝕,魯迅在小說中的表現(xiàn)是犀利鮮明的,他將舊社會女人的小腳作為一種文化符號,以此來進行對落后傳統(tǒng)文化的批判性隱喻。
舊中國時期女人需得纏足的價值標準,是一種極其殘酷的文化規(guī)范,它體現(xiàn)的正是女性的身體被封建文化所操縱,所塑造,并且被打上從屬于男性的標記。纏足行為是對女性精神上的殘酷壓迫和身體上的暴力傷害,小腳的丑陋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魯迅在小說中所塑造的小腳女人形象,全都帶有強烈的諷刺性和批判性,魯迅對小腳女人的描寫,也在多次的重復中,形成了“勾刀樣的尖腳”這樣寥寥幾筆卻又力道十足的身體隱喻。
小腳于女人來說無疑是一種身體的畸形,魯迅在小說中所塑造的小腳女人,更是用“尖腳”隱喻了舊時代女性精神上的殘疾。
“尖腳”作為魯迅小說中的又一個身體符號,代表了舊中國受壓迫受損害的婦女形象,精神上的落后和身體上的畸形令這些尖腳女人無一例外地成為封建文化制度的犧牲品。通過尖腳這一身體特征,魯迅對舊時代的病態(tài)社會進行剖析和透視的同時,也在此身體符號上傾注了其對于舊中國女性命運的深層思考。
四、軟膝蓋:根深蒂固的“奴隸性”
《吶喊》的序文中,魯迅在提到自己做起小說的緣由時寫道:“我仍抱著十多年前的啟蒙主義,以為必須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tài)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④”對于病態(tài)的療救首要一步便是進行診斷,揭示病苦。將身體作為意義的根源來對于國民劣根性進行曝光,魯迅不僅僅只著眼于女人的小腳、痛苦麻木的眼神、汗涔涔的油臉等可被觀察到的外在身體表現(xiàn),他還將身體當做了感受外部世界的一個感應器,在表現(xiàn)身體內(nèi)在的感受與反映中發(fā)掘國人精神上的愚弱。在小說《阿Q正傳》和《理水》中,魯迅都提到了“軟膝蓋”這樣一個意象,將其作為國民精神愚弱的反射點,膝蓋也因此成為了一個政治隱喻,被賦予了批判意味。endprint
《故事新編》中描繪的是一個個雜糅了許多想象的古代世界,但魯迅在其中對丑角性格塑造的真實鮮明和諷刺批判性是毋庸置疑的?!独硭分校賳T們前來視察水災情況時,被推舉的下民代表在聽到官員的傳喚時,“他兩腿立刻發(fā)抖,然而又立刻下了絕大的決心,決心之后,就又打了兩個大呵欠,腫著眼眶,自己覺得好像腳不點地,浮在空中似的走到官船上去了。”,發(fā)抖的腿,腳不點地的行走姿態(tài)便充分暴露了下民代表軟膝蓋的屬性。
彼得 ·布魯克斯在 《身體活》中說: “身體必定是意義的根源和核心,而且非得把身體作為敘述確切含義的主要媒介才能講故事⑤”,魯迅小說中對于中國人膝蓋之軟的表現(xiàn),證明他所表現(xiàn)與描寫的,不是生理性的身體,而是中國人文化上和政治上的身體,他以具有強烈諷刺性和批判意味的“軟膝蓋”這一身體意象,毫不留情地鞭撻嘲諷了國人在權(quán)威面前卑躬屈膝,奴顏媚骨的劣根性。
五、黑瘦身體:鐵一般的戰(zhàn)斗者
《故事新編》較《吶喊》、《仿徨》來說,是魯迅所作的一部較為獨特的小說集,在理性的思考與詩性的想象中,魯迅對古代的神話傳說與歷史故事進行了重新闡釋。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中魯迅提到:“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⑥”在《故事新編》的古代世界中,魯迅正是將所謂帝王將相的“正史”棄在一邊,塑造了不少“中國脊梁”式的人物。對于這一類人物的身體描寫,小說中呈現(xiàn)了一種共性和重復性。黑瘦的、鐵鑄般的身體,是魯迅為這類正面英雄人物塑造的身體形象。
黑瘦的,鐵鑄一般的樣貌由于魯迅的反復描述,因此具備了特定意義,成為了符號化的具有指代作用的身體符號,它是魯迅對于革命戰(zhàn)士身體外形的想象與塑造。
魯迅本人的外形特征,是瘦而莊嚴,眼神凌厲堅定的。小說中英雄黑而瘦的外貌和鐵鑄一般的身體,可以說正是魯迅對自我的一種詩化想象。他曾在書信中向許廣平傾述道“我先前何嘗不出于自愿,在生活的路上,將血一滴一滴地滴過去,以飼別人,雖自覺漸漸瘦弱,也以為快活。而現(xiàn)在呢,人們笑我瘦弱了,連飲過我的血的人,也來嘲笑我的瘦弱了。⑦”
黑瘦,鐵一樣的身體符號,是魯迅融匯自我生命的獨特體驗所塑造出來的。它所代表的革命戰(zhàn)士形象,是勇敢決絕,充滿犧牲色彩的鐵一般的戰(zhàn)斗者。
六、結(jié)語
具有真實生命體驗的身體是人的精神思想及社會文化制度永恒不變的承載者。在一個新舊交替、暗潮洶涌、思想界大變革,大動蕩的時代,從女人的小腳到男人的辮子,從官員的油臉到窮人的苦眼,人的身體在舊傳統(tǒng)與新思想、封建制度與革命斗爭等種種復雜關(guān)系間成為歷史的再造之物,被打上文化的標記,烙上歷史的烙印。
國人的身體在魯迅的小說當中多數(shù)時間是被遮蔽被隱藏的,但又總在恰當?shù)臅r間跳出來刺痛讀者的雙眼。這證明魯迅已將對國人的身體言說深深嵌入了自己的小說當中,在創(chuàng)作中真實地做到了“大膽地看取人生并且寫出它的血和肉來⑧”,魯迅將其對于民族的,歷史的,人性的全面觀察與把握,放之人的身體來表現(xiàn),創(chuàng)造了尖腳,苦眼,軟膝蓋等種種身體意象和敘事,這些身體特征,反映的是整個舊社會各種各樣的文明病態(tài),代表的是具有典型意義的一類中國人。魯迅反復多次的描寫與犀利精準的刻畫,將這些身體特征成功符號化與抽象化,它們從小小的一個器官或幾個字眼出發(fā),輻射到了民族、文化、政治等領(lǐng)域,身體在魯迅的小說中也就因此獲得了文學審美意義。
《吶喊》、《彷徨》、《故事新編》三部小說集中,魯迅對于種種身體隱喻,身體符號的創(chuàng)造,是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一種身體敘事實踐。在此之前的中國書寫史上,文人們對于身體的表現(xiàn)與言說,要么諱莫如深,要么僅限于審美欣賞或臨摹寫實,很少有人將身體符號化和抽象化,并賦予其批判意義或政治隱喻,達到諷刺病態(tài)社會,療救國人精神的寫作目的。同時,魯迅也以創(chuàng)作實踐示范了如何從身體的角度出發(fā),以點到面地塑造典型人物,拓展了身體美學的新空間。
注釋:
① E.M.溫德爾.女性主義神學景觀[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5.476.
②魯迅.南腔北調(diào)集[M].沈陽:萬卷出版公司.2014.73.
③魯迅著;丁聰繪.吶喊 彷徨 故事新編:丁聰插圖本[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本文所有魯迅小說的引文皆提及具體篇目并皆出自此書,后文不再一一作注)
④魯迅著;丁聰繪.吶喊 彷徨 故事新編:丁聰插圖本[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
⑤彼得·布魯克斯.身體活[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24
⑥魯迅.魯迅全集 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122
⑦魯迅.兩地書.九五[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248
⑧魯迅.魯迅文集.墳(第2卷)[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5.184.
參考文獻:
[1]魯迅著;丁聰繪.吶喊 彷徨 故事新編:丁聰插圖本[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
[2]魯迅.魯迅全集 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3]魯迅.兩地書.九五[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
[4]米歇爾.???規(guī)訓與懲罰[M].劉北成,楊遠嬰,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