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買提·伊力+吐爾遜·克衣木
引言
化肥是發(fā)展經濟作物的物質基礎。合理使用肥料,可提高作物產量、提高土壤肥力、發(fā)揮良種潛力、增加有機肥量。本文闡述了常用化肥及其合理使用方法,為正確認識和使用化肥提供參考。
化肥是農業(yè)生產和科學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隨著我國人口數量日益增加,糧食需求持續(xù)上漲。作為一種工業(yè)品和及其重要的農業(yè)生產資料,化肥為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尤其是農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
1 氮肥的鑒別與施用方法
市場上最常見的氮肥有尿素和硝酸銨等,均為無味白色顆粒。尿素是半透明顆粒,表面光滑不反光,而硝酸銨顆粒表面發(fā)光且反光明顯。作為植物合成蛋白質的重要元素,氮肥也是提供速效氮的來源。為了提高氮肥效益,在氮肥施用時應該防止氨的揮發(fā)。根據作物種類、品種特性施肥,各種作物對氮肥的要求不一樣。如水稻、小麥、玉米等谷類作物需要的多,而大豆、花生等豆科有根瘤可以固氮,所以對氮肥的需要不迫切,可少施或不施氮肥。根據肥料的特點施肥,如碳酸氫氨、硫酸氨氯化銨含有能被土壤膠體吸附,不易淋濕,故可深施;尿素對作物種子發(fā)芽有阻礙,應深施。若不便深施可結合中耕順壟撒施,48小時后澆水,切忌過早,否則會導致尿素肥效降低。
2 磷肥的鑒別與施用方法
市場上常見的磷肥如普鈣、磷石膏、鈣鎂磷肥等。普鈣是灰色疏松粉狀物,有酸味,質地重,手感發(fā)膩,部分溶于水;磷石膏是灰白色晶狀粉末,手感發(fā)綿質地輕,完全溶于水;鈣鎂磷肥呈灰綠色粉狀物,很干燥,質地較重。合理分配施用磷肥有助于花芽分化、強化植物根系,增加植物的抗寒性。磷肥的施用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問題,需要考慮土壤性狀、作物特點、輪作制度以及磷肥品種等因素,才能達到合理施用的目的。應優(yōu)先分配給有效磷含量低的低產土壤;旱作輪作中磷肥應優(yōu)先施用于豆類或豆科綠肥上;如大豆開花結果期、甘薯在塊根膨大期,用磷肥作根外追肥可大大提高產量且改善品質。
3 鉀肥的鑒別與施用方法
在生產實踐中,常見的鉀肥如氯化鉀、硫酸鉀,可做基肥、追肥,適用于各類作物,施用效果非常明顯。通常多在缺鉀的砂性土壤上施用。豆科植物、果樹需要大量的鉀,而谷類作物一般對鉀需要不迫切。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對鉀的需要也很顯著,如谷類作物在分蘗期至拔節(jié)期需要大量的鉀肥,,開花后明顯下降;茄果類蔬菜在花蕾期、蘿卜類在肉質根膨大期都需要大量的鉀。
4 復合肥的鑒別與施用方法
常見的復合肥如氮磷鉀復合肥、磷酸二氫鉀、磷酸二銨及三元素復合肥等。硝酸磷肥透明光滑,呈黑褐色不規(guī)則顆粒;過磷酸鈣呈淺灰色顆粒,表面粗糙;二銨復合肥通常適合各種土壤及作物,宜作種肥和基肥。氮、磷、鉀三要素在作物體內讀物質代謝相互促進、制約,所以要綜合考慮土壤肥力、作物種類、品種特性等各方面,均衡施肥,才能使化肥發(fā)揮最大的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新疆尉犁縣興平鄉(xiāng)農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