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華生
陜西文化界常青樹騫國政已76歲,雖然參加社會活動少了,但他的公益情懷依然老當益壯、火熱赤誠,只要是對社會有益,對年輕人成長有利,對弱勢群體有幫助的事情,他都會義不容辭地給予真誠的鼓勵,熱情的支持。2016年盛夏,筆者和他有過一次接觸,見證了一天之內他應約接待了好幾撥人,多是與公益、文學、書畫、收藏有關的人。雖上了年紀,騫國政仍然不遺余力地為社會公益和文藝活動鼓與呼,較之他當初作為陜西省廣電廳廳長、陜西電視臺臺長、陜西日報社長兼總編的身份及一系列耀眼的光環(huán),筆者認為他的公益情懷和慈善義舉更令人欽敬,更值得文化人學習。
扶持后進,甘為人梯
農家子弟騫國政,其光輝人生本就是一部積極奮進的勵志作品,其實他在中學時期,曾發(fā)生過一段小插曲,差點改變他的命運。由于家境貧寒,初二時他不得已做出退學回村教初小的決定,初中畢業(yè)又打算放棄上高中接受報送去上乾縣師范。這兩次與大學無緣的決定都是在肖具成老師的鼎力幫助下,最終咬緊牙關背著饅頭堅持上完了中學。這件事對他一生影響至深,使他決心將扶持后進作為自己一種人生義務。
在當上領導后,他對同事、尤其是好學上進的年輕人特別關照,總是盡心盡力在其工作晉升、生活待遇方面給予扶持,如果說這是他的領導本分,工作職責所在,那么對社會上后進青年的扶持則是他作為長者的對后輩的一種深切的關愛。
1993年暮春,長安縣的年輕記者薛亞利完成人生首部通訊、散文、論文集《耕耘在長安大地》,懷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慕名拜訪并請時任陜西日報社長兼總編的騫國政作序,令小伙子想不到的是,身為新聞界名人的騫廳長不僅欣然允諾,按時間寫了篇1600多字的序,且以著作和書法作品相贈對自己予以勉勵。這實在讓小伙子受寵若驚、百感交集,遂以《人梯》為題撰文以示感謝之情。后來,他還多次鼓勵、支持薛亞利,其在寫作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成為《長安報》總編,用薛亞利的話說,“當我躺在床上每每回想起三年來先生一次次的諄諄教誨,先生那慈祥的、燦爛的微笑就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工作中也就頓感有一股力量在促進著我?!?/p>
20世紀90年代中期,農村青年陳月浩只身來西安尋求發(fā)展,在事業(yè)受挫、舉目無親、一度陷入困境時找到騫國政,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不僅解決了燃眉之急,還為其長遠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8年,青年作家張紅喜信心滿滿手捧紀實文學《感動中國的天使》想出版,卻到處碰釘子、吃閉門羹,幾近心灰意冷時拜訪了騫國政,他的熱情接待和所說的一番話,讓張紅喜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后來這部書終于出版了,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2010年,筆者本人也得到過他的鼓勵和支持,經他牽線搭橋,我得以順利采訪了常務副省長、時任省慈善協(xié)會會長的徐山林,由此開啟了采寫慈善人物的序幕。2014年,他又為我的一本慈善人物集作序。像這樣扶持幫助后進學子的事例還有很多,使他們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這足以彰顯他愛才、助才樂為人梯的可貴精神。每當他扶助過的大批基層青年藝術家人出了書、干出了業(yè)績,他比自己出書還要高興,快樂得像個孩子。
慈善義舉,公益擔當
淳樸善良、知恩圖報是農耕文化的傳統(tǒng)美德,熱愛黃土地的騫國政,在學習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后,內心又增添了回報桑梓、回饋社會的感恩之情,并將其視為自己的一份社會責任。所以,他熱衷公益事業(yè),樂善好施的愛心伴隨著他人生的各個階段。
早在1992年,他為《愛心》雜志所寫的創(chuàng)刊詞中說:“人人都需要愛心。比如同志、朋友、親人的愛心,長者、前輩、老師的愛心等等。古人有云,將予取之,必先予之。你想得到別人的愛心,就得首先捧出自己的愛心?!倍嗄暌詠恚沁@樣說的,也正是這么做的。尤其是退居二線后,他有了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公益活動。
老人和孩子是弱勢群體,對老人、孩子的關愛體現(xiàn)著一個社會和民族的文明程度。
2000年,退休后的騫國政擔任陜西省愛心護理基金會的首任理事長。他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幫天下兒女盡孝,給世上父母解難,為老齡事業(yè)盡力,替黨和政府分憂”的宗旨。從2006年起,在他的倡導推動下,該會與陜西電視臺等單位聯(lián)合舉辦“十大孝子”評選活動,組成報告團在全省宣講孝敬老人、贍養(yǎng)父母的事跡,在全省掀起弘揚傳統(tǒng)美德,樹立道德新風尚的熱潮。該會還與北京有關方面籌集善款600萬元,在全省開展為100位老黨員、老勞模免費做心臟支架手術的孝心活動。該會得知陜南紫陽縣的敬老院因缺少資金破舊不堪, 及時送去30萬元善款,解了燃眉之急。騫國政在任期間,策劃運作很多旨在關愛、幫助老年人的公益活動,為社會公益事業(yè)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998年,百忙之中的騫國政回到周至,與家鄉(xiāng)的業(yè)余作者見面,零距離為大家作文學講座,他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廣大文學愛好者總結了三點寶貴的體會,激起了在座人員的共鳴、講座結束后,他還與縣上領導同全體作者合影留念,并應邀為蓓蕾文學社社報《蓓蕾》題詞:“根深才能葉茂”。
他還長期關心著家鄉(xiāng)貧困學生的上學問題,他積極參加了省市周至籍幾位離退休干部發(fā)起的捐資助學活動,連續(xù)十多年每年拿出一千元資助家庭貧困學生。在他們幾位老同志率先垂范的感召、帶動下,周至籍的企業(yè)家、各界名流紛紛慷慨解囊,累計為縣上教育事業(yè)捐款上百萬元。騫國政自己還多次給周至中學、啞柏中學捐贈圖書數千冊,且在捐資助學會上用家鄉(xiāng)話發(fā)表熱情洋溢、鼓舞人心的講話,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正確面對困難,勇于克服困難的決心,樹立遠大理想,將來為社會貢獻才智與力量的信心。
向社會奉獻愛心,也是他感恩回饋社會的切實行動。2003年,“非典肆虐”期間,作為陜西省慈善書畫院名譽副院長、陜西天人書畫院院長的騫國政,立即組織數十位書畫家創(chuàng)作出127幅作品,通過省衛(wèi)生廳送到抗擊非典一線的醫(yī)護人員手中,給醫(yī)護人員帶來了莫大的鼓舞和安慰。在東南亞發(fā)生海嘯時,他積極參加省文化廳、省文聯(lián)組織的賑災義賣活動,現(xiàn)場創(chuàng)作出10多幅作品,所得近萬元全部捐獻給異國他鄉(xiāng)的受災地區(qū)。后來的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他都是第一時間趕來參加募捐賑災、義寫義賣活動,出錢又出力,為災區(qū)同胞奉獻一份濃濃的愛心。endprint
2009年,鑒于張紅喜的《感動中國的天使》是一部謳歌“西安最美女孩”熊寧,弘揚社會主旋律的佳作,他不僅題寫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還組織了20多位書畫名家現(xiàn)場潑墨揮毫為該書增光添彩。其后他還出席了《感動中國的天使》首發(fā)式,“感動中國的天使”熊寧事跡巡回展,《感動中國的天使》座談會,“紀念熊寧三周年征集金點子活動”研討會等一系列公益活動,他或發(fā)表精彩致辭,或熱情相贈墨寶,或提出建設性意見,受到熊寧愛心接力促進會全體會員及社會的廣泛贊譽。
創(chuàng)作源自家國情懷
一個人不愛家人、家鄉(xiāng),何談愛國、愛民族,騫國政無論是起初作為普通農民的兒子,后來象牙塔里的天之驕子,及至成為廳級干部,故土情結、家國情懷始終是流淌在血液中,融進骨子里,從未因為文化的增長,地位的提高而絲毫改變過。農家子弟的勤勞質樸,大學生的文化擔當,新聞工作者的客觀公正,共產黨員的公仆意識,干部的時代擔當,長者的公益精神,這些都是傳統(tǒng)美德,文化主旋律,社會正能量,時代好風尚,這些人間真、善、美的本源所在都是他一生追求的方向和踐行的目標。
文如其人,言為心聲,有感而發(fā),有情所至,這是所有真誠者的寫照。對從小酷愛文學的騫國政來說,即是我心付我筆,我筆寫我情。無論是學生、記者、在位領導,還是離休干部,他都是筆耕不輟,自然樸實地表達著他的工作生活,真摯隨心地抒發(fā)著他的喜怒哀樂,特別是在省臺、省報、省廣電廳等重要新聞輿論單位擔任一把手近二十年的階段,他經常是白天滿負荷工作,晚上才能開夜車爬格子,著實辛苦,但他是自討苦吃,苦中作樂且樂此不疲。
雖然騫國政不是專職作家,拋開他采寫的大量新聞宣傳報道,他卻創(chuàng)作發(fā)表了眾多的散文、詩詞、小說、報告文學、劇本、評論、游記,稱得上高產作家,可貴的是,他書畫創(chuàng)作、奇石收藏方面均有建樹。他以身作則并用著述頗豐的成果告訴世人,尤其是文化領域的領導,繁忙的工作之余,完全可以遠離燈紅酒綠的喧囂浮躁之地,靜下心來做些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的事情,既有利于自身健康還社會有益,何樂而不為,豈不妙哉。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騫國政的散文成就得到大家公認,其中對父母親,愛人、子女,父老鄉(xiāng)親深深的愛,飽含在字里行間,如流溢的心泉,飄逸的云朵,令人拍案叫絕、動容落淚;還有對故鄉(xiāng)風土人情,祖國壯麗山河、歷史古跡、文化遺存濃濃的情,揮灑在文中筆端,其赤子之心、游子之情、后生之敬畏,對文化之虔誠教人熱血沸騰、肅然起敬。正如一代文學巨匠陳忠實先生所說:“我能比較深刻地感受到他散文里所蘊含的那種真摯感情。在他的散文里,同樣沒有任何虛詞和虛意,都是真情實感,有些地方我讀得很感動。他確實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作家?!?/p>
在家里讓父母、妻兒安心;在學校讓老師放心;在單位讓領導、同事舒心,在社會讓受助者開心,在不同時期,隨著角色的變化,騫國政一直在努力著。于是,在父母眼中,他是好兒子,在老師眼中,他是好學生,在妻子眼中,他是好丈夫,在子女眼中,他是好父親, 在領導眼中他是好員工,在下屬眼中,他是好領導,在公眾眼中,他是好公民、好黨員,好文人……騫國政自己覺得還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甚至有缺憾,但人無完人,盡力了也算問心無愧。
騫國政能始終如一地愛家人、家鄉(xiāng),愛國、愛民族,其本源就在于他有著深厚濃郁的家國情懷。
本文就以其在四卷本《國政文選》后記中的結尾作為結束語?!氨救似缴迅卸髦摹W詈笪蚁豚嵵氐卣f一句,凡是關心、支持、幫助幫助過我的人,我將永遠銘記在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