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朝暉
現(xiàn)在的中學生,接觸的電子產(chǎn)品越來越多,連做作業(yè)也越來越電子化,“一起作業(yè)網(wǎng)”上讀讀英語,“小猿搜題”上做做數(shù)學,越來越多的孩子,除了課本之外,對傳統(tǒng)紙質(zhì)書籍的閱讀越來越少,文學作品在他們的生活中越來越荒漠化。
很多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他們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是一流的,相比之下,閱讀能力不好會影響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所以說,導致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大多不是智力問題,而是學習習慣的問題。
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筆者深感這種現(xiàn)象亟需扭轉,學生必須多進行紙質(zhì)書籍的閱讀,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因此,筆者決定,從筆者的語文課堂開始,從最簡單的積累的習慣開始,慢慢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
初中學生的閱讀習慣,從語文的角度,主要可以從下面幾個開始培養(yǎng):
積累的習慣
荀子在《勸學》一文中告誡人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一個人整體的文學素養(yǎng),是從點滴開始積累的,尤其對于語文學習來說,很多好的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是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點點滴滴的文學、文化的知識,就如一粒粒的黃沙,從文本中獲得,從入心入眼的文章中一句一句積累,日積月累才會聚沙成塔。近年來,學校組織了“攜手閱讀、尋找更好的世界”圖書漂流活動,學校為每位學生新購買了像《三體》《追風箏的人》等時下熱銷的書,每兩周在級部中交換漂流一次。學校閱覽室為學生提供了很多《讀者》《意林》這樣的書刊,上面很多文章契合學生生活,有的雋永清新,有的富含哲理。筆者利用每周三、周四中午的閱讀時段,讓學生有意的去摘抄一些優(yōu)美的詞句,周末時鼓勵學生將這些優(yōu)美的詞句制作成讀書卡片,在班級中互相贈閱,這種方式讓學生很喜歡,積累不再是冷冰冰的停留在紙面上的句子,可以成為同學之間積極互動或者欣賞的閱讀時光。學生做讀書卡片的熱情和氛圍越來越高,不知不覺中,一個學期積累下來,連學生自己都欽佩自己的毅力,原來有那么多的“金句”“美文”都變成了自己的名言,在別人贊嘆的目光中,積累的習慣讓他們的閱讀更有質(zhì)量。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文言文的翻譯和現(xiàn)代文閱讀中,有許多題目都是需要學生激活積累才能完成的。因此,筆者首先指導學生通過摘抄、背誦,達到記憶與訓練的目的。在新授課中,筆者從讓學生積累字音、字形、詞語、成語的意義和用法,到鼓勵學生在課后養(yǎng)成勤查字典、詞典的習慣。在文言文的學習中,詞的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的活用、通假字等也要在學習時要隨時總結,不斷積累。學生掃清文言字詞的障礙,閱讀古文的能力才能隨之提升。
背誦的習慣
通過背誦古詩文名篇,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宋代的蘇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腹中的詩書從何而來呢?博古通今、學貫中西,才高八斗的智慧;溫文爾雅、謙和恭謹,文質(zhì)彬彬的氣質(zhì);侃侃而談、口若懸河、舍如利刃辯才,都可以從背誦中獲得。
課內(nèi)外古詩背誦之后,筆者會讓學生找來同類題材的古詩,進行比較背誦,不拘泥于現(xiàn)有的教材,自主編寫打印《晨間誦讀》的素材,拓寬學生閱讀的面,提高學生閱讀的量。幾個學期積累下來,學生記憶背誦的內(nèi)容無形之中提升了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看到美景不會只是感慨“太美了”“太棒了”,他們時常會吟誦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風光旖旎綿延千里”等頗具文采的語句,這些,得益于背誦,得益于積累。
閱讀的習慣
語文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閱讀訓練與培養(yǎng)。
誦讀——誦讀是有聲的閱讀,需要找來眾多聲情并茂的文章或者片段,比如《故鄉(xiāng)》中少年閏土的瓜田里的描寫,《散步》中魚塘的描寫,《端午的鴨蛋》《云南的歌會》中那些充滿生活趣味的片段,都可以拿來反復的誦讀,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精讀——精讀是一種無聲的讀。從本質(zhì)上看,精讀是伴隨著閱讀者自身個性化思考、理解、概括、轉化、吸收的研究性的、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是更高層次的閱讀。值得一提的是,《敬業(yè)與樂業(yè)》《老王》這些文章,比較適合放手讓學生去進行精讀,教師不要代替學生去體悟文章的內(nèi)容,學生自己進行精讀,自己感悟,收獲才會更真。
做好讀書筆記——讀書筆記既可以幫助學生記憶讀過的書籍或文章的內(nèi)容,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學習或寫作的資料。學校為學生印制了精美的摘抄本,每周做一次優(yōu)秀摘抄本展評。學生們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訓練,做讀書筆記的水平越來越高。
閱讀大使分享交流會——每月組織一次學生閱讀分享會,每人先在組內(nèi)交流,組內(nèi)交流完畢后選出一名大使留守接待,其他人作為出訪大使準備分別到其它組參與交流分享。然后再回到自己的組將出訪或接待交流時印象最深刻的一點與大家分享,最后在白板紙上寫下對同一篇文章的精髓感悟和閱讀方法。
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看似是慢功夫、慢活,但是只要在教學中從重視積累,重視閱讀習慣入手,教師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的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也會讓教師不斷收獲學生成長的驚喜。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第四十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