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印發(fā)的《教育部經濟責任審計整改工作辦法》要求,明確審計整改責任,加大懲戒問責力度,堅決維護審計意見的剛性約束力,堅決杜絕“破窗效應”,切實破除“屢審屢犯”等頑疾。
《辦法》圍繞“強化責任、全面規(guī)范、督查問責、成果應用”的思路,從經濟責任審計整改的責任主體、目標要求、整改報告、跟蹤檢查、對賬銷號、整改督查、問責通報、會商機制、聯(lián)動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立體式精細化管理,確保審計整改工作取得實效。
《辦法》明確了經濟責任審計整改工作的責任主體是被審計單位,被審計單位現(xiàn)任黨政主要負責人為審計整改工作第一責任人,負責領導和組織審計整改工作。另外,《辦法》還明確了追責問責的程序和主體。
《辦法》要求,被審計單位自收到審計報告60日內,提交審計整改結果報告。審計整改結果報告同時報送教育部內部審計部門和組織人事部門。對整改結果報告中未完成整改的事項,被審計單位應提出后續(xù)整改方案,明確整改期限和階段性目標,并在整改期限內,向上述有關單位提交后續(xù)整改措施和結果。
其中,審計整改結果報告主要包括7個方面的內容:審計整改的總體情況、針對審計建議已采取的整改措施、對有關責任部門和責任人的責任追究處理情況、強化內部管理和完善相關制度情況、正在整改或尚未整改事項的原因分析及計劃完成時間、落實整改的必要證明材料、其他有關內容。
據悉,接受教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被審計單位必須嚴格按照《辦法》有關要求,實施審計整改,接受整改檢查和督查?!掇k法》抄送各?。ㄗ灾螀^(qū)、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教育行政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借鑒和參考有關做法,進一步完善審計整改制度。
(來源: 2017年8月21日中國教育新聞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