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長的午休時間里,做了一個很美的夢,睜開眼睛的時候,嘴角的弧度都還沒有恢復如常,白日夢就是有一種在潛意識里為你帶來片刻歡愉的魔力。待惺忪之態(tài)盡褪,喝杯清水潤喉醒腦,回到眼前,端坐在寫字樓格子間,成堆書稿此起彼伏,想想自己夠得著的目標,拾得起的夢想——每天一點,慢慢長大——沒過腦,橫豎撇捺,幾個字就這么急匆匆、怯生生地蹦跶出來了。話是沒錯,只是說這話的人,已經(jīng)邁入而立之年,這種橫亙在年齡之上的違和,多少叫人心虛,可內(nèi)心里還是本能地歡喜,希望每天睡前在鏡子里都能看到自己如嬰兒一般,比起昨天,臉上肉多了點,小腿粗壯了點,又學會一個新動作,掌握一門新本領,甚至在牙牙學語中,唇角一個激靈,開口說話了。日復一日,充實感在簡單的日常中堆疊積聚,待時間一長,好攢成一個大大的、滿是喜悅又沒心沒肺的笑臉。
都說忙碌的日子才踏實,而希望就是你忙碌當中忽而回眸的驚鴻一瞥,抓住就好。
考試臨近,復習已進入倒計時,不得不承認,職場不比校園,毅力翻倍,自律性陡增,所能用來自由支配的時間依然少之又少,冷不丁的一兩次拖延,直接的后果便是患上了嚴重的學習焦慮癥:一天什么都沒干的時候,睡前一聲晚安說得很忐忑;兩天什么都沒干的時候,心情開始不美麗,大半頹喪;三天什么都沒干的時候,對美味也開始粉轉(zhuǎn)路;連續(xù)一周什么也沒干的時候,本能的愧疚、自發(fā)的焦躁徹底吞噬了抓狂的內(nèi)心,身子開始坐立不安,好似這世上任一妄為都與自己脫不了干系。
為不負初心,為心靜如常,為了希望和夢想,我開始不斷回問自己“干了點什么”,三餐之外,工作之余,可有思想在沸騰,可有信念在堅持,不再囿于純粹的“完成任務”心態(tài),走心做好眼前事,或大或小,或多或少。如今微時代崛起,富營養(yǎng)化的雞湯文轉(zhuǎn)戰(zhàn)新陣地,滋養(yǎng)范圍不斷擴大,10W+爆文成了眾多胸懷大志者的干貨市場,至少,有些指導很在行,有些囑咐很貼心,有些適時而有針對性的文字為不少人省去了迷茫期的周折,駐顏有術,撫平了不少學習路上的“褶子”。
有句話說得極好,“趁陽光正好,趁微風不燥,趁你未老”,多好的上半句,為明天預設了無限可能,也為青春播撒了遍野希望的種子,學習,理應貫穿始終。畢竟,韶光易逝,以夢為馬,詩酒趁年華。經(jīng)年累月,若能在詩意的棲居里運籌帷幄,有條不紊,內(nèi)心靜謐,焦慮不再,每天長一點,再不濟的遭遇又有何畏,底氣有了,能力配得起夢想時,每天都會是你曾經(jīng)期許的未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