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富俊
秋蘭兮麋蕪,羅生兮堂下。
綠葉兮素華,芳菲菲兮襲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蓀何以兮愁苦?
——《九歌·少司命》
“蓀”古又名“荃”,今名“菖蒲”。“蓀”和“荃”是《楚辭》中的重要香草,宋代洪興祖在《楚辭補(bǔ)注》中已說明“荃與蓀同”,即今之菖蒲。
菖蒲的分布遍及大江南北,凡有水澤之處就可見其蹤跡。菖蒲全株具有特殊香味,根莖可入藥,為芳香的健胃劑,自古即被列為香草。菖蒲在《楚辭》中除了是香草的一員之外,也用以指代人,如《九歌·少司命》之“蓀何以兮愁苦”及《九章·抽思》之“數(shù)惟蓀之多怒兮”等。
古代祭祀時使用菖蒲“縮酒”之用(倒酒在成束的菖蒲葉上,表示神明已領(lǐng)受祭品),如《周禮·天官冢宰》記載:“醢人掌四豆之實(shí)……深蒲醓醢。”全句是說“醢人(官名)”祭祀時,供祭的物品中有菖蒲及肉汁等。
詩文中單提“蒲”字時,有時難以分辨是香蒲或菖蒲,因兩者外形相似。唯菖蒲植株香味濃烈,葉色深綠至墨綠;而香蒲葉揉之無香味,色澤淡綠至翠綠:只有仔細(xì)辨別才可區(qū)分。唐代貫休《春晚書山家屋壁》“水香塘黑蒲森森,鴛鴦如家禽”中的“蒲”應(yīng)為菖蒲,因菖蒲葉色較深;王維《寒食城東即事》“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中的“綠蒲”也可推斷為菖蒲,因菖蒲香味濃郁,可與香草白芷并提。
【植物小檔案】
學(xué)名:Acorus calamus L.
科別:天南星科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全株有香味。葉二列式排列,劍形,長60厘米~80厘米,寬1厘米~1.5厘米,具凸起中肋,葉基部相互包圍,葉鞘有膜質(zhì)邊緣?;ㄐ蚧呷~狀佛焰苞,肉穗花序圓柱形,長4厘米~7厘米,莖0.6厘米~1厘米,花密生。果成熟時紅色,緊密靠合。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華中、華南、西南及新疆、臺灣等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