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元雜劇《西廂記》塑造了崔鶯鶯、張生、紅娘等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但不得不說,其主要人物的形象有美中不足之處,其次要人物的形象也不夠突出。而黃梅戲《西廂記》對元雜劇《西廂記》中的人物形象進行了恰當?shù)闹厮?,取得了不俗的成效。本文將對元雜劇《西廂記》和黃梅戲《西廂記》進行綜合比較,闡述黃梅戲《西廂記》中人物形象的重塑,進而探討在名著影視改編中重塑人物形象的策略。
關鍵詞:《西廂記》 黃梅戲 人物形象 重塑
1988年,安徽電視臺和黃山音像出版社首次將王實甫《西廂記》改編為黃梅戲,以黃梅戲音樂電視劇的形式搬上了熒屏。黃梅戲《西廂記》融戲與劇于一體,猶如一股撲面的春風,使觀眾耳目一新。在中央電視臺播映之后反響熱烈。而“黃梅西廂”對“王西廂”中人物形象的再創(chuàng)造取得了觀眾的認同與喜愛,為名著影視改編中的人物重塑提供了借鑒。
一、鶯鶯
從爭取戀愛婚姻自由、反對封建禮教的主題來看,崔鶯鶯應該是全劇的主要人物,但“王西廂”全劇二十折,其中八折由張生主唱,七折由紅娘主唱,只有五折是由鶯鶯主唱。因為戲曲是以唱為主的,唱詞多的必然突出得多,“王西廂”中,鶯鶯反倒成了次要人物。
金圣嘆評價《西廂記》時說:“《西廂記》只寫得三個人,一個是雙文(鶯鶯),一個是張生,一個是紅娘。”又說:“寫紅娘,只為寫雙文,寫張生亦只為寫雙文?!雹?“黃梅西廂”的編導者牢牢抓住金圣嘆這番評論的要義,把重頭戲都放在崔鶯鶯身上,以這位封建社會中大膽追求自由愛情的“叛逆”女性為中心來開展戲劇沖突。正如導演胡蓮翠所指出的那樣:“把濃墨重彩放在鶯鶯身上,塑造她反封建、追求自由戀愛的烈女形象?!雹?/p>
“王西廂”著重刻畫的是崔鶯鶯大家閨秀的一面,而黃梅西廂中的崔鶯鶯既具有相國小姐的時代烙印,又不失少女的莊重和純真。編導者在突出鶯鶯的如火純情上是不吝筆墨的,如聯(lián)吟之后,鶯鶯站在窗前看著雙蝶戀花呆呆地出神,心中不斷回想張生月下所吟的詩。再如張生下書,孫飛虎退兵以后,鶯鶯又喜又羞地說:“多虧了他?!惫澎`精怪的紅娘明知故問:“他?他是誰呀?”鶯鶯害羞地轉過身去,嗔紅娘一句“鬼丫頭”。再如鶯鶯聽琴,得知張生對自己的心意,暗自流下感動、無奈的淚水,被紅娘瞧見卻謊稱自己的眼睛被風吹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黃梅西廂”中,鶯鶯具有更強的叛逆性,鄭恒逼婚,鶯鶯沒有像原著中逆來順受,而是在前途未卜的情況下,選擇了在法聰、惠明的幫助下出逃,這更賦予了鶯鶯這個角色因情反禮的訴求。
二、張生
原著中張生的性格是誠懇厚道兼有輕狂,風流瀟灑兼有迂腐。在“黃梅西廂”中該劇編導對張生的性格做了不少“凈化”。一方面,原著強調張生對鶯鶯一見鐘情,這不免有張生純乎貪戀美色之嫌。該劇注意到了兩人的感情基礎,恰當?shù)貙δ承┑胤阶髁俗儎?,使兩人的愛情更加合情合理。如“孫飛虎兵困普救寺”一場戲,“王西廂”中張生下書退兵純?yōu)辁L鶯天姿國色不落旁人之手,黃梅西廂則增加了張生目睹鶯鶯以死殉節(jié)的動人情景,張生情不自禁道:“好一個剛烈的女子!”這加深了他對鶯鶯的了解。張生危難之時自告奮勇,既救鶯鶯又救眾人,既入情入理,又升華了崔、張二人的形象。另一方面,因為時代的局限性,混跡于瓦舍勾欄的王實甫為了迎合當時市民階級的心理,在原著中未免流露出一些不健康的情調,如張生鬧道場時與法本的庸俗對話:
[末云]小生有一句話敢道么?[潔云]便道不妨。[末唱]
[快活三]崔家女艷妝,莫不是演撒你個老潔郎?[潔云]俺出家人那有此事?[末唱]既不沙,卻怎脧趁著你頭上放毫光,打扮的特來晃。
——《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
該劇在改編時將庸俗淺薄的場面盡數(shù)刪去,使得張生的君子形象更為完滿。
三、紅娘
原著中,紅娘的地位很低下。老夫人派紅娘去“行監(jiān)坐守”,紅娘不敢違抗;鶯鶯動不動就搬出主子的款兒,稱紅娘為“小賤人”;張生稱鶯鶯為“小姐”,卻稱紅娘為“小娘子”。而在“黃梅西廂”中,紅娘的人格與鶯鶯、張生、老夫人是對等的。鶯鶯與紅娘情同姐妹,她請紅娘送簡時也不是命令式的,而是好言好語地哄說:“好紅娘,依了姐姐吧。”張生也恭恭敬敬稱紅娘為“紅娘姐”,沒有半分輕蔑之意。紅娘雖是一個奴婢,卻一直處于居高臨下的地位。鶯鶯瞻前顧后,顧慮重重,心口不一,紅娘對此很是不滿,她對張生說:“(鶯鶯)整天長吁短嘆,茶不飲飯不思!昨晚聽了你的琴,更是像掉了魂似的。不過,她不像你,還要遮遮蓋蓋的?!彼龑L鶯說:“紅娘不敢哄小姐,小姐常常哄紅娘?!柄L鶯賴簡后紅娘責備張生:“怪你,都怪你自己!平時能說會道的,那天晚上,你竟連一句話都不敢說,把好端端的機會錯過了?!彼32粷M張生的書呆子氣,說他是“傻瓜”“傻公子”。面對老夫人的淫威,紅娘也不卑不亢據(jù)理力爭:“一不該言而無信把婚姻賴,二不該女大不嫁留深閨,三不該不曾發(fā)落這張秀才。”不管是鶯鶯的矯情、張生的迂腐,還是老夫人的蠻橫,都逃不掉她的諷刺、挖苦乃至嚴詞駁斥。
同原著相比,“黃梅西廂”的編導者增加了不少情節(jié)以賦予紅娘更加強烈的反叛精神。如紅娘勸說鶯鶯和張生私自成親,去張生住所的路上,鶯鶯幾次轉身欲走,關鍵時刻是紅娘點醒了她:“哎,小姐,你就不管哥哥的病、自己的命嗎?今宵誤了這段好姻緣,這輩子受老夫人擺布,就等著鄭家表哥來娶你吧?!痹偃玎嵑惚苹?,鶯鶯心如死灰,“母親這么逼我,表兄也這么逼我,看來我只有一死了之了”。也是紅娘勸慰鶯鶯不要輕生,及時出逃。
四、次要人物
“王西廂”中,次要人物著墨不多,他們的形象也就不夠立體和豐滿。而“黃梅西廂”兼顧了次要人物的刻畫。
鶯鶯賴簡之后,張生身染沉疴,法本前去探望,并由此引發(fā)這樣一番對話:
張生:“難道當真多情不如無情好,要叫男兒鐵石心?”
法本:“非也。人非草木,焉能無情?然而情有幾等,情之剛處則為俠,情之玄處則為仙,情之空處則為佛。唯有英雄氣,方有兒女情。這才是真正的風流人物?!?/p>
張生:“有生以來頭一次聽到出家人講情?!橹仗巹t為佛,敢問長老,此話作何解?”
法本:“把功名利祿、金銀富貴想得淡一點、空一點,兩顆心就像月亮一樣,萬里無塵埃。愿為鐘情者,獻出臭皮囊。若只戀皮肉之情,朝秦暮楚,與雞犬何異?”
法本雖為佛門中人,但他沒有勸說張生跳脫兒女之情,反而鼓勵他鍥而不舍成就善緣。短短一番談禪,使得一個智慧、超然、慈悲的高僧形象栩栩如生。
“王西廂”中對法聰?shù)目坍嬌僦稚伲包S梅西廂”中法聰是一個非常飽滿討喜的角色。法聰把張生對鶯鶯的癡迷看在眼里,當張生向法本借宿時,法聰撇了撇嘴說:“這位施主剛才還說在寺里隨便轉轉,這會又要借宿了?!碑攺埳贸鲢y兩作為房租,法本婉拒時,法聰卻忙不迭搶過銀子說:“師父,這是給菩薩的香油錢?!碑旡L鶯入佛堂做法事時,法聰也為鶯鶯的美貌和氣質所吸引,敲木魚敲到了桌子上。當老夫人請張生去赴宴,法聰替張生挑水以供梳洗時,法聰唱道:
和尚生來命運薄,南無,南無,一生一世討不著老婆。南無,南無阿彌陀佛,本當下山討一個,又怕菩薩不呀不饒我,南無,南無阿彌陀佛。肉不能吃來酒不能喝,南無,南無,挑水念經(jīng)做呀做生活。南無,南無阿彌陀佛,佛也佛也佛佛一個南無,阿彌陀佛。③
該劇對惠明和尚的刻畫也是不遺余力的,如張生感謝惠明送書時:
張生:“多謝惠明師傅!”
惠明:“出家人,普濟眾生,光說不做,那不成了吹牛羅漢了?”
張生:“師傅,你才是我真正的大媒人啊?!?/p>
惠明:“我雖是佛門弟子,這喜酒可是一定要喝的!”
經(jīng)過這諸多的細節(jié)刻畫,法本、法聰、惠明等次要人物頓時立體生動起來,也在基本主題之外反映了更廣泛的社會生活。筆者認為,法本代表的是出世的高僧,法聰代表的是入世的市民,惠明代表的是出世與入世之間的豪俠,但這三個角色都體現(xiàn)了編導者對情的思索與肯定。
總的來說,黃梅戲《西廂記》的人物形象重塑是成功的。它一方面還原了人物形象的精神內涵,另一方面也融入了編導者獨到的思考與見解,做到了推陳出新,從而給廣大觀眾帶來了美的藝術享受。人物形象重塑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名著影視改編的成效,要在忠于原著的基礎上,適當改變不符合時代觀念的人物形象,創(chuàng)造部分情節(jié)以豐富人物形象。
① 王實甫:《金圣嘆批評本西廂記》,鳳凰出版社2011年版。
② 李谷鳴、王偉:《不落俗套、大膽創(chuàng)新——評黃梅戲音樂電視連續(xù)劇〈西廂記〉》,《黃梅戲藝術》1989年第10期。
③ 文中所引黃梅戲《西廂記》唱詞皆來自黃梅戲在線網(wǎng)。
參考文獻:
[1] 王實甫.金圣嘆批評本西廂記[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
[2] 閆巖.大浪淘沙情更真——黃梅戲經(jīng)典劇目《西廂記》的改編[J].懷化學院學報,2013(6).
[3] 李谷鳴,王偉.不落俗套、大膽創(chuàng)新——評黃梅戲音樂電視連續(xù)劇《西廂記》[J].黃梅戲藝術,1989(1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大連外國語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創(chuàng)新型拔尖人才培養(yǎng)項目”的成果
作 者:殷璐璐,大連外國語大學漢學院在讀本科生。
編 輯: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