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嘉欣
廣州軍區(qū)總醫(yī)院腫瘤科 廣東廣州 510010
健康教育對癌癥放療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響
馬嘉欣
廣州軍區(qū)總醫(yī)院腫瘤科 廣東廣州 510010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對癌癥放療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4年04月至2015年04月我院收治的癌癥放療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50例)和觀察組(50例),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安排經過培訓的責任護士護理和指導并加用健康教育。結果兩組患者簡明疲乏量表得分比較:在入院第1天和放療結束后,觀察組疲乏得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重度疲乏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結論癌癥放療患者護理中實施健康教育干預的效果較好,可以一定程度的緩解癌因性疲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健康教育;癌癥;放療;癌因性疲乏
放射治療是利用一種或多種電離輻射對惡性腫瘤及一些良性病進行的治療,放射治療的手段是電離輻射。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大多數(shù)癌癥患者存在的重要問題,美國國家腫瘤綜合網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將其定義為:“一種持續(xù)性的主觀疲勞感覺,與癌癥或癌癥治療相關而與近期的活動無關,并且干擾正常生活[1]。健康教育可針對性對患者進行癌因性疲乏的知識普及,幫助患者做好防治,可緩解多種腫瘤癌因性疲乏癥狀[2]。臨床放射治療過程中,放射線對人體正常組織必然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造成一定的放射反應與損傷,在放療的同時,全面的健康教育可以幫助癌癥放療患者提高生存質量和延長生命。故本研究給予癌癥放療患者健康教育,觀察其對癌因性疲乏的影響,先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04月至2015年04月我院收治的癌癥放療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50例)和觀察組(50例),其中女性47例,男性53例,年齡范圍從45歲~70歲,平均年齡55.8歲。圍手術期住院時間為3~7天,平均(4±5.3)天。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經濟情況、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對比性。
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生命體征、飲食、皮膚、臥床體位、口腔狀況的監(jiān)測等日常生活護理。但是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安排經過培訓的責任護士護理和指導并加用健康教育:(1)放療前,多數(shù)患者對放射線存有恐懼心理,擔憂放療效果及放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等。護士根據(jù)患者不同年齡、文化程度、性格、職業(yè)等情況進行溝通和心理疏導,詳細介紹放射線治療疾病的原理和放療儀器的先進性,放療技術人員及醫(yī)務人員整體水平,介紹成功病例的經驗。經過心理疏導,消除了疑慮,增強了患者對放射治療的信心。(2)放療過程中患者不知如何保護放射野區(qū)域皮膚,護士應指導患者穿低領開胸棉質內衣,在放射治療中皮膚有些不適感覺,應告訴患者不能抓、搔,不能涂刺激性藥物。保護好放射野標記,不能隨意涂改、描劃。通過指導使患者知道如何保護好放射野皮膚,使放療順利進行。(3)消化道照射時,應注意保持腔道清潔??谇徽丈鋾r,宜用軟牙刷,每日4次用漱口液含漱,口干可用1%甘草水含漱,或用麥冬、銀花泡茶飲用,避免過冷過熱食物;飲食宜給補陰益陽之食品。如甲魚、百合。蓮子肉、銀耳、燕窩等,多食甘潤之瓜果。胃部和腹部放療常會影響胃腸道功能,如惡心、嘔吐、腹瀉、便秘等,放療后應注意飲食宜細軟,忌粗糙、硬食;如果腹瀉,要避免進食難消化或刺激胃腸道的食物,嚴禁喝酒;如腹瀉導致脫水或電解質失衡,可以適量喝些飲料,吃水果以補充水和電解質鼓勵患者多飲水,每日2000~4000毫升;多吃些高鉀食物,如香蕉、杏、土豆等;便秘者可涂抹消炎軟膏于肛門周圍,以免因排便困難而出血。(4)養(yǎng)成規(guī)律健康的生活方式 疲勞是放療的第一個副反應,可影響病人的生命質量?;颊咭B(yǎng)成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尤其應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晚上睡眠至少8小時,白天要堅持午睡;要適量運動,盡量做些輕度鍛煉,如散步、打太極拳、到空氣清新的公園或河邊做做呼吸操等,這樣可增強體質;如仍需工作者,要減少工作時間,減輕工作負擔。
采用疲乏簡易量表(Brief Fatigue Inventory,BFI)[3]分析兩組干預前后的癌因性疲乏狀況。該量表共9項,每項按程度評分0~10分,未發(fā)生評0分,程度最輕評1分,最重評10分。疲乏評分為各項評分的均值,按評分劃分疲乏程度:無乏力0分,輕度乏力1~3分,中度乏力4~6分,重度乏力7~10分。分別每天登記簡明疲乏量表得分,并在研究第1天至手術前一天比較兩組患者簡明疲乏量表得分。
兩組患者簡明疲乏量表得分比較:在入院第1天和放療結束后,觀察組疲乏得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重度疲乏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癌因性疲乏狀況的比較[n(%)]
兩組在干預后比較,U=2.856,P<0.01;觀察組干預前后比較,U=4.580,P<0.01;對照組干預前后比較,U=2.459,P<0.05.
癌因性疲乏是腫瘤患者最常見的癥狀,發(fā)生迅速、持續(xù)時間長、能量消耗大,可使患者長時間處于一種慢性能量耗竭的痛苦狀態(tài),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及治療效果[4]。目前研究[5]認為,對腫瘤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之認識 CRF的發(fā)生規(guī)律,可以消除患者對 CRF的錯誤認識,促進患者對疲乏程度進行自我監(jiān)測,對緩解 CRF有效。健康教育是一種通過事先計劃,并且有組織地對人們進行系統(tǒng)教育的活動,培養(yǎng)人們形成自覺的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起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此外,吳菡靜[6]也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對胃癌的癌因性疲乏實施健康教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并改善了生活質量。綜上所述,癌癥放療患者護理中實施健康教育干預的效果較好,可以一定程度的緩解癌因性疲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韓娜,于世英.NCCN癌癥相關性乏力臨床指引(2006.1版).循證醫(yī)學,2006(3):175-188.
[2]王燕欽.健康教育路徑對乳腺癌患者化療期間癌因性疲乏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0,09(9):813-814.
[3]王 婷,趙 江,張 淼,等.癌癥患者癌因性疲乏干預策略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護理學報,2011,18(4A):20-23.
[4]林琳,王松峰,張海麗,等.身心康復鍛煉對結腸癌患者化療后癌因性疲乏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3,20(12A):66-68.
[5]Cel la D,Davis K,Breitbar t W,et al.Cancer-related fatigue:Prevalence of proposed diagnostic criteria in a Unit-ed States sample of survivors[J].J Clin Oncol,2001,19(14):3385-3391.
[6]吳菡靜.健康教育干預對胃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21):9-11.
R473.5
A
1672-5018(2017)03-2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