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丹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yī)院
循證護理對內分泌失調型肥胖癥患者情緒及體重的影響
尹丹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yī)院
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對內分泌失調型肥胖癥患者情緒及體重的影響。方法:選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內分泌失調型肥胖癥80例患者,隨機分組法分成兩組,對照組、觀察組各40例,并分別采用常規(guī)護理與循證護理,比較兩組患者情緒及體重變化。結果:護理后觀察組平均體重指數(shù)為(25.46±1.85)kg/m2,低于對照組,體重下降幅度為(4.11±0.34)kg/m2,高于對照組,觀察組 SDS、SAS分別為(51.36±1.99)分、(46.97±1.96)分,高于對照組的(53.45±2.11)分、(49.67±2.34)分,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內分泌失調型肥胖癥患者采用循證護理,可有效減輕肥胖癥狀,使患者保持良好情緒,較常規(guī)護理更利于病情恢復,具有醫(yī)學推廣價值。
循證護理;內分泌失調型肥胖癥;情緒;體重
肥胖癥是一種常見性疾病,會導致一些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如高血壓、血脂異常、冠心病等[1]。此外,肥胖癥還可導致自卑、憂郁、強迫癥等心理問題,惡化患者情緒?,F(xiàn)如今,內分泌失調易導致肥胖癥的發(fā)生,除對患者進行普通藥物治療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也起著關鍵作用。循證護理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在大量臨床實踐中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本研究對我院80例內分泌型肥胖癥患者進行對照實驗觀察,現(xiàn)將結果作以下報道。
選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月80例內分泌型肥胖癥患者,隨機分組法分為兩組,每組40例患者。觀察組男17例,女23例,年齡23~71歲,平均(50.99±6.78)歲,體重指數(shù)32kg/m2~44 kg/m2,平均(35.46±3.45)kg/m2;對照組男 24例,女 16例,年齡26~74歲,平均年齡(52.09±5.51)歲,體重指數(shù)為31kg/m2~45kg/m2,平均(34.54±4.11)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方面,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對照組40例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遵醫(yī)囑按時給藥、輸液、指導患者不可過量飲食、對于一般緊急情況及時匯報醫(yī)師。觀察組40例患者在上述基礎上實施循證護理模式:(1)建立循證小組:相關護理人員建立循證小組,接受培訓,結合患者具體病情進行全方面評估,分析評估結果,并通過萬方、維普、知網等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查詢有關文獻,制定最佳護理方案。(2)心理護理:肥胖癥會給患者帶來精神壓力,導致患者自卑、憂郁,甚至對生活失去信心。護理人員需動態(tài)觀察患者情緒,全面評估其健康狀態(tài),確定合適的護理方案;講述我院相同病癥恢復健康的病例,協(xié)助患者樹立信心;通過健康課堂的方式,向患者科普不良情緒對肥胖癥的消極影響,以此指導患者保持良好情緒,提高治愈的可能性。(3)飲食干預:加強對患者營養(yǎng)狀況的評估,制定合適的飲食方案。告知患者禁食高能量食品(如巧克力、奶酪、肥肉等),指導其飲食葷素搭配均勻,多食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C。
記錄兩組患者實施不同護理方案后體重指數(shù)及體重變化幅度,動態(tài)觀察患者精神面貌,采用抑郁評分量表(SDS)和焦慮評分量表(SAS)評估兩組護理后心理狀態(tài),分數(shù)越低,表示心理狀態(tài)越好。
采用SPSS20.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應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kg/m2(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平均體重指數(shù)及體重下降幅度對比(± s,kg/m2)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平均體重指數(shù)及體重下降幅度對比(± s,kg/m2)
組別 例數(shù) 平均體重指數(shù) 體重下降幅度觀察組 40 25.46±1.85 4.11±0.34對照組 40 27.56±2.02 3.56±0.65 t 4.85 4.74 P <0.05 <0.05
觀察組SDS、SAS分別為(51.36±1.99)分、(46.97±1.96)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3.45±2.11)分、(49.67±2.34)分(P<0.05)。(見表2)
組別 例數(shù) SDS SAS觀察組 40 51.36±1.99 46.97±1.96對照組 40 53.45±2.11 49.67±2.34 t 4.56 5.59 P <0.05 <0.05
觀察組平均體重指數(shù)為(25.46±1.85)kg/m2,較對照組(27.56±2.02)kg/m2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體重下降幅度(4.11±0.34)kg/m2,高于對照組(3.56±0.65)
內分泌失調型肥胖癥高發(fā)于現(xiàn)階段因情緒心理壓力導致內分泌失調的人群,肥胖也會加重患者的心理壓力,造成一系列情緒問題,如緊張、抑郁、焦慮、狂躁等。因此,適當?shù)淖o理干預極其重要。
循證護理是指護理人員在充分了解患者需求的條件下,制定出最佳護理方案的過程[3]。循證護理是用批判性思維尋求最佳護理行為,實施全面護理質量改進程序、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優(yōu)質的服務。其要求護理人員耐心對待患者出現(xiàn)的問題,將科研結論與臨床經驗及病人愿望相結合,獲取證據(jù),找出合適護理方案。對內分泌失調型肥胖癥,循證護理講究精神、心理、生理合為一體,以患者為中心,細心觀察患者情緒動態(tài)變化,準確提出合理的營養(yǎng)建議,以最有效的方式協(xié)助患者恢復健康。本研究資料顯示,經循證護理的患者平均體重指數(shù)為(25.46±1.85)kg/m2,較常規(guī)護理(27.56±2.02)kg/m2低,體重下降幅度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P<0.05),SDS、SAS分值也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是常規(guī)護理模式的突破,可有效增加內分泌失調型肥胖癥患者治愈可能性,促進臨床護理發(fā)展。
[1]吳孫玉.整體護理對內分泌失調型肥胖患者的臨床意義[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7,24(1):111-112.
[2]楊秋鳳,馮金鴿,孫亞莉,等.循證護理應用于優(yōu)質護理服務中的效果評價[J].西部醫(yī)學,2015,27(6):943-945.
[3]徐峰.以循證護理為基礎的臨床護理服務體系的建立及應用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6, 16(6):927-928.
R473.5
A<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編號]1
1672-5018(2017)03-1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