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非君
【適用話題】個體與整體 虛偽與真誠 信任危機
有人說縱火案中的保姆“每月收入7500元,有午休時間,買房時雇主還曾借給她10萬元”,屬于“雇主對保姆太好,使保姆將這種友好視為理所當然,從而為極端事件埋下伏筆”;也有人說,按照發(fā)達國家的游戲規(guī)則,不同階層的人本就不該生活在一個社區(qū),因為“仇富”心理難以避免。而這樣的表述,又被另一些人稱為“仇窮”心理。大多數(shù)人將其視作一個現(xiàn)代版“農(nóng)夫與蛇”的故事,由此諄諄相勸:對待保姆,一定不能過分親密,濫發(fā)善心。
不難看出,這些因為一個極端個案得出的推論,已然有將“保姆”群體類型化的趨勢。而“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無疑是另一種極端?!氨D房v火案”極其惡劣,令人震怒。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這畢竟只是一起個案。對于這樣一個“有諸多惡習,好賭,欠過高利貸,在雇主家有偷盜行為,對女雇主以怨報德”的保姆,她的放火行徑顯然不是“貧窮”這個代名詞所能解釋,而是典型的人格扭曲后的極端行為。
在一個文明社會,不因個別人的惡而懲罰無辜的大多數(shù),早應成為共識。個案的解決應納入法治軌道;而就個案帶出的“普遍性問題”,首先應明確的是不能因單個人的道德缺失處罰其他人,其次要針對關(guān)鍵問題在制度上“有的放矢”給出方案。一旦明確了事件中的偶然——雇主不幸遇到一個人格不健全的保姆是偶然,這樣一個人格不健全的人恰好從事保姆行業(yè)也是偶然——就不該將臟水潑向保姆群體,哪怕“懷疑”和“芥蒂”也應該慎之又慎。唯一理性的做法,是以此為契機,去關(guān)注目前保姆行業(yè)存在的問題,通過制度上的優(yōu)化避免悲劇重演。
人心是脆弱的,尤其是在不安來襲之時,人們很可能出于自我保護做出矯枉過正的反應。但一旦人心筑起高墻,再要回到原地便可能難上加難。圍觀此次保姆縱火案的后續(xù)言論可以發(fā)現(xiàn),人心的高墻已經(jīng)在漸漸筑起,如若把握不當,很容易讓公眾的相互信任變得更為脆弱,乃至陷入類似“摔倒老人不能扶”一樣的境地。
出路在哪里?值得一提的是,美劇《蛇蝎女傭》呈現(xiàn)出了一種更為成熟的保姆規(guī)范——在不同雇主家工作的女傭,事先都要接受背景調(diào)查;女傭也有自己的社交圈,在閑暇時光可以忙里偷閑和好友一起喝咖啡聊天;一旦女傭有不當行為,雇主可以立即和管理公司溝通,由后者來確定是否確有其事,如若得到核實,這又將會記入檔案,直接影響女傭下一次應聘。不難看出,我們目前的保姆行業(yè)缺失的,恰恰是讓這個工種真正和其他工作一樣,有包括“準入、考核、追蹤”在內(nèi)的一系列檔案管理。
所以,在這樣一起極端個案面前,公眾真的應該收起“農(nóng)夫與蛇”的類比,更不要有與“蛇”劃清界限的粗暴呼聲。如果此刻我們的反應是樹起人人自危的“假想敵”,在人與人之間筑起人心阻隔的高墻,這比縱火本身更可怕。
(摘自解放網(wǎng))
【素材分析】一葉知秋,但一葉不代表整個秋天。杭州保姆縱火案,只是眾多保姆職業(yè)中的一個極端案例,涉事保姆的特殊經(jīng)歷、扭曲人格有著不可復制的獨特性,所以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如若不然,只會讓社會原本就很脆弱的“信任危機”再次雪上加霜。理智的做法是反思這次悲劇,思考怎樣從根本上,預防和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fā)生。
(特約教師 陳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