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草民稗史

        2017-09-19 19:50:54劉章
        美文 2017年17期
        關鍵詞:黃先生褲子

        我有一首詩:“移山填海無須我,論劍談詩有后人。不務浮名歸本色,劉章還是老農民。”我出生在河北省興隆縣上莊村那個大山褶皺里的一個貧苦家庭里,三十歲前,除了上學讀書,基本未離開過那個只有五百多口人的小村,與山里的草民生活在一起,是個地地道道的草民。我讀高中的時候開始寫詩,慢慢親近文學,迄今為止,已經寫出六百多萬字的詩文,脫胎不換骨,骨子里還是草民。我寫了一輩子詩,當詩不足以呈現生活,便寫散文,當散文不足以表達感知,便寫隨筆,一句話,因情賦體。水流千里離不開源,樹高千尺離不了根,生我養(yǎng)我的小村、小縣是我寫作之源,小村的山水在心中如雕如鏤,小村的人物活生生站在面前,他們的生存,他們的命運,讓我深深思考,仿佛不把他們寫出來,便是負罪,便是背叛。例如,那位黃先生曾幾次為我母親看病,我至今清晰記得他離去的背影,而大青褲子仿佛向我走來,蛇皮二胡的旋律響在耳邊。我是草根詩人,平民作家,為草民立傳,為平凡志事,是我的天職。記得在一個座談會上,一位大學教授說:“農民有什么個性呢?”我白了他一眼,心想,你這樣教授,不誤人子弟才怪。偉大出于平凡,草民們最有鮮明個性,是文藝家取之不盡的,誰親近草民,誰尊重草民,誰將得到豐厚的回報。我寫草民,不虛構,不美化,不丑化,寫的是他們的本真、本色、本味。

        黃 先 生

        我們那兒管醫(yī)生叫作先生,現在的人稱醫(yī)生為大夫,一般農民還稱先生。黃先生是我所敬重的大夫之一,要說起他,不得不說一些遠一點兒的事。

        新中國成立前,我們那個山鄉(xiāng)只有一個王家藥鋪,賣些丸散膏丹和草藥。藥鋪的主人也懂些醫(yī)道,極少出門行診。一旦出診,要病人家趕著毛驢去接,還要酒肉招待。窮人的命不值錢,得了病和閻王老兒硬抗,抗不過的交命。多少有幾個錢的家里得了病就去藥鋪買藥,藥鋪掌柜的問病賣藥。不過都是一些黃面面、黑丸丸,不一定醫(yī)好病,也不一定喪命。其實喪了命也找不上藥鋪,理由有的是,不是沒說對病情,就是買少了藥,再不就是沒忌口,例如,喝冷水,吃生冷食物。

        請醫(yī),買藥,只是辦法之一。得了病還可以請巫婆神漢,點香火(香火是家家必備的,農民手頭有兩個銅板,肉可以不吃,香不能不備),在煙霧繚繞中唱上一陣。附體的仙家一般是黃仙(黃鼬)、狐仙(狐貍)、長仙(長蟲,即蛇),也有極少數蚧仙(癩蛤?。F浯问瞧?、土方。頭疼腦熱拔火罐(沒有火罐用壇子),用手蘸涼水拍打,用蘿卜葉子擦,用頂針(或銅板)刮。老人們說:“刮打是老施法子?!边@些辦法確實收效甚快,我都受用過。偏方里也有魚目混珠,有些醫(yī)法就毫無道理,太惡心。例如,得了瘟疫吃女人的洗腳水。原先女人纏足,鄉(xiāng)下人又不常洗腳,那味道恐怕八味俱全,九味俱全,唯獨沒甜味兒、香味兒,不知此法是誰發(fā)明的。那靈魂方面的病更有特殊療法。

        如果是小兒夜哭,就請識字人用黃表紙寫個帖兒貼到大路旁去,上寫:“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夜哭郎,行路君子念三遍,哭郎一睡到天亮?!边b控治療!

        如果小兒貪睡,沒精氣神兒,那是丟了魂兒。我小時候就愛丟魂兒。丟魂兒的時候,到半夜雞不叫狗不咬的子時,媽媽將茶碗里放滿小米,領著我到房下水泉邊輕輕敲擊,邊敲邊喚:“老兒子啊,跟媽回家來吧!”我按媽媽事先教的話答應:“來啦?!币购谌缒?,周圍的大山像怪獸,煞是怕人!

        “老兒子啊,回家睡覺來吧!”

        “來啦。”

        我緊緊跟著媽媽,生怕身后的黑影兒把我拽下,毛發(fā)直立!回到屋里,茶碗里小米若是凹下去,便是把魂找回來了。茶碗里的小米經敲,經顛,能不凹嗎?我的魂兒常丟,每次都找了回來。

        要是突然得了急病,高燒、嘔吐,那是遇見“撞客”,就是說讓惡死的鬼攝了魂去,那得請“撞客”、送“撞客”,用紙錢贖買魂兒。請送“撞客”的辦法是:在炕上放滿滿一碗水,拿三根筷子在碗里戳,旁邊準備一把砍鬼的菜刀,邊戳邊叫著死人的名字,如果三根筷子站住了,用菜刀一砍。

        我也得過“撞客”,請送“撞客”的神醫(yī)是我媽擔任。我們那個小村惡死的人很少,我的“撞客”總是那個當過幾天土匪被打死的劉清。每次我得了“撞客”,媽媽總是一手扶筷、一手持刀地說著:“是死鬼劉清嗎?是死鬼劉清你站住,你缺錢我給你燒幾張紙,別在這兒折騰我老兒子了……”等三根筷子沾上水,粘在一塊兒,立在碗里,媽“啪”的一刀,三根筷子飛到地下。媽又怒斥道:“快退,快退,再不走我請出山神土地太上老君捉你,打你下十八層地獄?!?/p>

        “撞客”退了,媽媽就到劉清死的地方燒幾張紙錢。幾張草紙就能從惡鬼手里買回一條命,真便宜!山神、土地、太上老君一次也沒請來,媽媽不過吹吹大話而已。我多少次丟魂少魄,大難不死,也夠命大的。

        新中國成立后,鄉(xiāng)里建立了藥社,國家派來了醫(yī)生。醫(yī)生換了幾個,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黃先生,包括他的相貌、他的衣著、他的人品。

        黃先生是安徽人,什么縣什么村的,沒人知道。他是怎么到北方來的,也沒人知道。當然,縣衛(wèi)生局肯定是知道的,只是村里沒人去問過。他從未回過家,閉口不談私事。

        黃先生在村里有個口盟(不舉辦儀式之盟)兄弟趙福興。俗話說:“干親認上門,不是為財就為人?!庇械娜思腋捎H多是因為日子過得旺,圖沾光;有的人家是因家有妖姑美婦,于是有些好色之徒附而攀之,以親故為由,往來方便,圖謀不軌。黃先生的盟弟日子一般,僅可糊口,又中年喪妻,只有一女一男兩個小娃兒,人財兩無可圖。黃先生孤身一人,每月六十多元工資,煙酒不沾又不拈花惹草,冬天一身青布棉衣,夏天一身藍布單衣。夏天連襪子也不穿,過河時把鞋一脫,嘩嘩涉過,坐下休息,曬干走路。他走路極快,人稱“赤腳黃大仙”。黃先生常往盟弟家填補,久而久之,盟弟心里不忍,說:“大哥,你看這……”

        “唉,什么這個那個的,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等我咽氣那天,人事不知,你給我找個有山花野鳥的陽坡窩窩埋下,也是咱兄弟一場。”黃先生說罷微露凄情。endprint

        因為有了這個盟弟,黃先生和村里人都有個稱謂,該叫叔的叫叔,該叫嬸的叫嬸,混得人緣極好。我管他叫大哥。

        有一回,黃先生給我媽看病,我在旁邊一連打了幾個噴嚏,媽媽說:“你姥姥想外甥了,念叨你呢!”黃先生一笑,缺兩個門牙處露出個黑洞洞,說:“二嬸子,老兄弟感冒了,趕緊多喝開水。”他又拉過我的手,在拇指與食指間掐,掐得我熱汗直冒,果然噴嚏停止。從此,媽媽也懂得了“感冒”這個詞兒。

        村人某得了眼疾,上了許多眼藥不見效,讓黃先生看,黃先生說:“病根不在眼上,在腎上,腎就是腰子。腎火大,腎水虧,眼必干澀。吃兩盒六味地黃丸吧!”一吃,果然靈。人們交口稱贊黃先生的醫(yī)道高。

        別的醫(yī)生下鄉(xiāng)看病等人接,下雨了,下雪了,還得病人家拉毛驢去接。黃先生不,他自己到處跑,村里人誰有什么毛病,他肚子里有一本賬。所以,有時病人正念叨他的名字,他背著藥箱笑呵呵進屋:“說曹操曹操就到!”有些老年人說黃先生真的有仙氣。

        黃先生的話靈。

        開春了,村里容易鬧瘟,黃先生讓人家挖點蒼術泡在泉水里、水缸里;誰家的豬圈廁所離屋近、離井近,黃先生說挪挪,主人就挪。黃先生的話比陰陽先生話靈。

        誰家看病買藥沒錢,黃先生就給墊上,有了錢還他他就接,不還也不要,他不記賬。很少有人不還,人說,誰欠這樣有德的人錢不還,誰缺德。

        因為有了黃先生,人們少得了病,少死了人。少病多少?少死多少?這難說,總不能把某某人統計在表上,說:“你本是應該得病……”也不能把得過病的人都列在該死的名單上。有了黃先生死鬼劉清們少得了許多紙錢,巫婆神漢生意蕭條,他們不恨黃先生,也許是不敢恨。但黃先生沒有得獎,沒上過光榮榜。

        都說醫(yī)生心硬,不愛掉淚,因為他們看的病人太多了,看的死人太多了!人說黃先生的心是豆腐的,軟得很,誰家死了人他也跟著哭,不過從不大哭,只是跟著噼里啪啦掉淚。如果誰中年或青年喪偶,愛笑的黃先生總有三天不笑。

        黃先生無所好,唯一愛好是種花,在鄉(xiāng)醫(yī)院的院里種山桃,種月季,種榆葉梅,都是木本,沒一株草本。有一次我問:“黃大哥,怎么不種點草花,開得繁茂?”他吁了口氣說:“老兄弟,你看,木本花,花落了,樹還在,還結果兒,草花呢,挺鮮嫩的,暴雨一打,風霜一摧,花凋葉殘,讓人看著心里難受?!?/p>

        我聽了幽幽動情,至今不忘。

        一九五八年,母親病,我請黃先生診斷,黃先生望聞問切之后,開了藥方,出門對我說:“二嬸得的是肝炎,要是別人能醫(yī)好,二嬸子不能,脾氣不好。老兄弟,你只管盡孝心吧!”果然如此。

        次年七月,黃先生患痢疾在醫(yī)院休息,聽說困難戶崔萬來也鬧痢疾,涉河去醫(yī),老崔好了,他卻病重了,不久與世長辭。他的盟弟在一個向陽的山坡埋了他,墳頭種柏子山桃,常有月投云影,鳥鳴樹枝。黃先生死了,全村人都哭了。

        他什么財產也沒留下,遺物只有幾本藥書。在一本《傅青主先生女科》里發(fā)現黃先生很舊的手跡,那是一首七言詩:

        漂泊天涯路渺茫,夢魂明月短松岡。

        只形孤影孑然去,留與人間是愛腸。

        原來黃先生會作詩!詩不難理解,為悼亡而作,凝結著先生的痛苦與追求,這詩的背景是很深很深的隱情。

        黃先生是個凄美的謎。

        老 牛 倌 兒

        老牛倌兒又叫大下巴。他姓吳,他們那輩人中間那個字是“玉”,老牛倌兒名字的第三字,現在村里的年輕人不知道,上點年歲的人知道的也不多,我因在村里管過戶籍,還記得,那是個“琢”字,取玉琢成器之意,很講究。老牛倌兒應該說是塊璞玉,究竟琢成器也未,我不敢妄加評斷。老牛倌兒是他的一生職務,大下巴則是他的面部特征。如果跟時下一樣把名字和職稱連起來,應該是吳玉琢老牛倌兒。他頭大,額空,下巴長而且翹。怎么形容才讓人明白呢?唉,就像自行車的車座子,寬的那頭再鼓些,安上眉眼,中間安上鼻子和嘴巴,窄的那頭再翹點兒,厚點……

        他一天到晚總是笑瞇瞇的,怪好看的,就像年畫上的老壽星。

        打從我記事起老牛倌就放牛。

        聽老人說,他的父親日子過得很不錯,他從牙牙學語就念書,念到十五六歲,什么《百家姓》《千字文》《名賢集》以及“五經四書”都念過。人說老牛倌兒是喝墨水兒長大的。說他喝墨水不只是讀書的意思,他是真喝。據說他是笨而好學,背書背不下,就把硯臺里的墨汁喝下??上^大腳輕,干活沒力氣,書上的字會背不會寫,不要說寫文書、狀紙,寫信也不行,只好放牛。實際上他是放了一輩子牛,是從小牛倌兒晉升到老牛倌兒的。按理說小牛倌兒應先升到大牛倌兒,因為他只能放四五頭牛,再多了放不過來,追不上,他隔過了這一級。他也從未當過羊倌兒,因為山羊攀巖越嶺,他追不上,不能勝任。

        他放牛很少上山,都是在河邊上、地沿上。他放牛的時候,頭戴一頂草帽,身披椴麻蓑衣,懷抱一根荊木棍(他從不用鞭,他說放牛也是教,老師都是用教棍。他說得對,秦始皇就是老師用荊棍教成器的),手捧一本書,兩只眼睛笑瞇瞇地從牛背移到書頁上,從書頁移到牛背上。牛背也是書,書也是牛背。偶爾吆喝一聲:“黃黃犍犍子——回回來!”“花花腰腰子……”除此,便是搖頭晃腦咕咕噥噥地念書。他口吃,念書不口吃,小時候只覺得他念書的樣子很好看,聲音也很好聽,像唱歌,聽不懂他唱的是什么。直到我讀高中暑假回家,才聽他詠的是《詩經·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

        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那情景我至今還記得,流水濺濺,書聲悠悠,群牛吻地,老翁鶴立。

        孩子們淘氣,有時冷不防去扳他的下巴,他從不用粗話罵人,總說:“咳咳,不不懂懂得仁仁義義禮智信信……”大下巴顫抖著,像小簸箕在扇動。

        孩子們都很喜歡他。夏天牧歸時他攥一把野花,秋天牧歸時他裝些野物,黃昏時孩子們在村頭等他,分野花,分野果。有時他高興了還把小男孩抱上牛背。endprint

        媽媽從小囑咐我,不要沒大沒小的,不要戲弄傻子、啞巴,見人要有尊卑長幼,該稱呼什么稱呼什么。論莊親我管老牛倌叫表大爺。每次見了他,我都喊一聲:“表大爺!”要是過年,必彎腰拱手作揖,他嘿嘿笑,笑得蜜簍似的:“表表侄,你你你真真是懂得仁啊仁義禮智信!”仁義禮智信是什么意思,我回家問媽媽,媽媽也說不明白。

        人都說老牛倌兒仁義。有些放牛放羊的,摘瓜掠棗兒,掰棒子去燒吃,偷老倭瓜,掏瓤子,再裝上爬豆或紅小豆用篝火燒熟去吃。甚至惡作劇,把蔓上的倭瓜挖下一塊,屙上屎,再堵好,刀口很快愈合,倭瓜長得個大如皮球,等摘回家到鍋臺上一砍,臭氣熏天!老牛倌兒不,他不動一瓜一棗兒,閑時還在地邊拔拔草,把瓜秧往風涼地方引。有一回,他的牛吃了老劉家的莊稼,他去找人家道歉,進了門笑眉笑眼,下巴抖動著:“大大兄兄弟,?!蟠笮中值埽!敝魅丝此?,忙說:“大哥,唱。”他悠悠唱道:“牛吃莊稼了……”主人一笑了之。

        我在承德高中讀書,當時是村里第一個高中生,被村里人看成大秀才。寒暑假回家,老牛倌常在河邊攔住我,問字,稀奇古怪,一問一個愣。例如,我們那兒形容跌跟頭挨摔是“坡伊呀”,這個字該怎么寫?從水里拔草,“滋兒”一響,這個字怎么寫?我說可以用兩個字拼在一塊兒,他搖頭,說古書上沒這個寫法,都是單個字兒。我無可奈何。

        有一回他攔住我,讓我到承德千萬給他買一部《掏灰耙造反》,我說沒有這樣一部書,他很傷心,顫抖著大下巴,老淚縱橫。我頭次見他臉色那么難看,下巴拉得更長了。他說,人們都瞞著他,不幫這個忙。我大惑不解,問被人稱為大先生的叔父是怎么回事,叔父說,這個根本沒有的書,老牛倌兒托他買半輩子了。

        掏灰(也叫扒灰),是長輩男人與兒媳侄媳通奸之謂也。

        原來老牛倌兒有個侄子死了,他的一個堂弟要娶侄媳為妻,寡婦哭墳的時候,叔公跪在一旁禱告說:“我的大侄子啊,你可別回家欺床啊,你媳婦跟我了?!比堑弥断贝罅R一頓。這事傳到老牛倌兒耳里,氣得發(fā)昏,他罵堂弟太不懂仁義禮智信了!有人跟他開玩笑說:“這不新鮮,有一部書專門寫這種事叫《掏灰耙造反》?!彼阈乓詾檎?,惦在心上托人買。

        唉,這個老牛倌兒,這個吳玉琢啊!

        老牛倌兒死了,他的名字沒有死。

        誰家要是不想讓孩子讀書,就說:“不成器的念書也沒有用,老牛倌兒念了五經四書,還不是放了一輩子牛!”

        誰家想讓孩子念書,就說:“念書總比不念書強,看人家老牛倌兒,連吆喝牛也不用臟話,一輩子沒動人一瓜一棗兒?!?/p>

        關于老牛倌兒,有不同的議論,沒有共同的結論。

        可惜的是,老牛倌兒至死也不知道掏灰耙造反是勝了,還是敗了,這是他一生的遺憾。

        大 青 褲 子

        大青褲子是一個人,不是一條褲子,但與褲子有關。

        他姓伊,名永安,因為人窮,沒有字號有別號,大青褲子是他的綽號。

        他膀闊腰圓,力大氣足,從不愛穿瘦巴巴衣服,褲子、棉襖都是肥肥大大的。一到夏天就不穿褂子了,一是圖省衣,二是圖利索。褲子是不能不穿的,從前鄉(xiāng)下人不時興穿短褲,他總穿一條青布肥褲。為的是禁臟,省得成天洗?!按笄嘌澴印钡耐馓柧褪沁@么來的。

        大青褲子能干,肯賣苦力,干什么像什么。他上山割柴,總把鐮刀磨得飛快??掣奢?,白光一閃,穗子落地,莖兒不搖;他割柴的刀口必是兔耳形,沒有劈茬兒,往柴垛上一垛,像千萬手指排列,紋輪清晰。燒炭是山里人第一等技術活兒,他最拿手。燒炭看火候悶窯十分關鍵。悶得早了要夾生,把煙憋在炭里,燒炭人叫“野雞脖子”,這種炭生火冒煙,不禁燒,挺粗的炭冒完煙便碎成小火炭,很快化灰。悶得晚了,叫“過了”,分量輕,又不禁煉,燒炭人、買主兩不合算。悶得恰到好處的是白頂黃根,用指一彈,叮叮脆響,如景泰藍瓷器之聲。大青褲子燒的就是這種炭。賣炭人馱了大青褲子燒的炭到遵化城鋪口賣,掌柜的用手指一彈,連夸:“好炭!好炭!”趕腳人爭著裝大青褲子的炭賣,于是,大青褲子的名字在遵化以北,百里聞名。炭市上,如果買主猶豫,掌柜的便說:“大青褲子的炭,沒挑兒!”

        大青褲子能干,會燒炭,會種田,不喝大酒,抽的葉子煙是自家栽的,不嫖(山里人嫖也不花錢,一般是兩廂情愿),但沒攢下錢,糧食也常不足。怎么搞的?不是賭錢,是打賭,他愛鑿死理,好抬杠,人家是“吃冤吃損不吃虧”,他是寧可吃虧,不吃冤損。

        他打賭一打一個輸,輸了不攪賴。

        有一年他給柳文和家種地,一天就輸了六斗棒子。

        山溝子地塊兒小,石頭多,種地費工,年年是清明開耠子,一直種到芒種。先說這塊小的,有個小故事。某年,某月,某家,兩個兒子去種田,老子囑咐:“那幾塊地零碎,一共是三十六塊,別種丟了。”哥兒倆種完細數,只有三十五塊,實在找不到,只得收工,臨走一穿褂子,原來褂子蓋著一塊地。地塊小,種地就慢。那年快到芒種時節(jié)了,柳文和到老陰坡剝楸子皮,見山澗冰還未化完,知道大青褲子好抬杠,想賺他。地頭歇時,柳文和說:“別看天這么熱,說不定山上還有冰呢!”大青褲子眼梢一挑,嘴一撇,“夢話,狗都耷拉舌頭了,還有冰!”別人早串通好了,在一邊拱火:“柳文和,敢不敢和伊永安打賭?”

        “賭就賭,三斗棒子的!”

        柳文和就像到雞窩取蛋一樣把冰塊取回來了,大青褲子看了一眼,只說了一句“真怪”就認了。

        那年月,山里人不是過年過節(jié)不買大米白面,種地是重活,吃大黃米黏糕。大黃米即黍米。第二天一邊種地一邊閑談,說中午飯是黏糕,黏糕最是硬食,最禁餓,胃口不好的,一邊吃就有睡著的,再大的飯量也不過三塊。山里人講三乎,即:狼乎(多的意思)、熱乎、爛乎。不講樣式,圖實惠,三塊黏糕一般是一斤半面以上,大青褲子能干,能吃,敞開肚皮,一個頂倆。他不以為然地說:“照你們說的,黏糕成金子了,我能吃六塊?!绷暮驼0驼0脱?,有了主意:“老伊啊,你若吃六塊,我贏你的三斗棒子不要了?!眅ndprint

        大青褲子蠻有把握地說:“吃不了六塊,我老伊再輸你三斗!”

        “一言為定?!?/p>

        “吐出的話還能收回?”

        柳文和的二兒子慶兒是個機靈鬼,正在地邊玩耍,柳文和悄聲說:“回去告訴你媽,中午的黏糕打成六塊。”

        中午回家吃飯,見一籠屜黏糕,橫三刀,豎四刀,中間正好是六塊。大青褲子一見,翻白眼說:“大伙兒吃吧,老伊再拿三斗棒子?!?/p>

        你想,大青褲子能積下錢糧嗎?

        大青褲子打了一生賭,只贏了一次,頭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烽火連天,長城成了汪精衛(wèi)二滿洲與偽滿洲國的“國境線”,關外的燕山叢中除了日本人設幾個“人圈”(部落),廣大山溝都是共產黨領導的游擊區(qū)。大青褲子不能燒炭了,燒了炭也沒處去賣。他到閻王鼻子山上租種了幾坡鎬頭地。

        鎬頭地,就是山坡坡地,石頭多,沒墻沒堰,不能做壟,不能施肥,更不能下耠子。種地的時候,用手把種子滿坡一撒,用鎬頭刨,翻石頭。鋤地的時候,能下鋤地方下鋤,不能下鋤的地方拔拔草,挪挪石頭。閻王鼻子那地方都是蕎麥棱子石頭,盆兒大,碗兒大,拳頭大,大小相間,棱角相偎,多年的樹葉雜草爛在石縫里,土極肥,掛油。山韭菜葉子長得手指頭寬,油黑碧綠,一叢能割二三斤;野百合根頭茶碗碗大,又面又甜。這樣石質的山,山多高,水多高。山高林大,有水,有田,有人家,成了當時八路軍的好去處。先是游擊隊往這里跑,后是冀東醫(yī)院遷來,再后縣政府也搬來,人從蕎麥棱子石頭上走過,留不下腳印,又無雞鳴犬吠之聲,燒點火,冒點煙,和山嵐霧氣云靄融為一體,遠處分辨不清。

        大青褲子家,成了兵站、醫(yī)院、縣政府。妻子除了自己的簡單家務,就是幫八路軍煮飯、燒水、洗軍衣。那是千真萬確的軍民一家。大青褲子做交通員,當收發(fā)員。抗日政府沒有郵局,政府的信件都是靠一個村一個村交通員傳遞,交通員只知上一站從哪里接,下一站往何處送,不得知第三站是誰。有的信件這樣寫著:

        遷遵興縣第八區(qū)大青褲子轉

        ×××同志收

        敵人以為大青褲子是個地名,于是聲言:“夷平大青褲,消滅八路軍!”

        大青褲子極是神氣。

        只是大青褲子的負擔太重了,地里活干不過來,就把光棍漢大老喜劉恩找來,幫他干活。那年月,分什么你我,講什么工錢。

        醫(yī)院的縣政府的工作人員跟大青褲子說,等趕走了日本鬼子,八路軍掌管天下,一定讓大青褲子風光風光。大青褲子信,不抬杠:“你們還能忘了老伊!”

        一九四五年,日本侵略者無條件投降了,大青褲子家清靜下來,閻王鼻子清靜下來,大青褲子搬到山下,大老喜劉恩無處可去,依舊和大青褲子搭伙過。

        土改時來個工作組長,說大青褲子對大老喜是雇工剝削,給他定了個佃富農。這真是做夢也沒有想到,氣得大青褲子成天打嗝,吃不下飯。有人勸:“大老伊,人家工作組是按本本定的,你那富農前邊還有個‘佃字呢,忍了吧!”大青褲子打著嗝說:“我背上棒子餅子,咯,到縣里告,咯,縣里告不贏,咯,到省里告,咯,改不過來,我把‘伊字旁邊的‘人字丟了,咯……”山里人沒文化,一般卻會認自己的名字。“告不贏,咯,我改姓尹……”

        大青褲子最后贏了,佃富農改成中農,沒有改姓尹。不久,噎食病重,他就與世長辭了。

        他好打賭,只贏了這么一次,死得很安然。

        “一條線”傳奇

        一九九六年的秋天,人們在谷場上搓玉米。一個老太太站起身來,笑聲朗朗地和大伙說:“我老頭叫我呢,我該走了……”她拍拍屁股,從衣兜掏出一把錢遞給她的兒子:“你花吧,我用不著了……”又把煙袋交給一個老年婦女:“給你留個念想吧……”然后她便往家里走,見了人還說“拜拜”。人們在背后笑:“這老太太,得精神病了吧?”一進院,她指著堆積的亂柴對孫子媳婦說:“快收拾一下,一會兒來人了?!边M了屋,她找出早已準備好的“妝老”衣服,上炕就穿,穿完往枕頭上一倒,溘然而逝……

        這個明明白白無疾而終的老太太,大名不揚,綽號卻是方圓幾十里人人盡知,人們都叫她“一條線”,終年八十七歲。

        “一條線”死時的傳奇故事流傳了多年,我也思考了多年。

        “一條線”所生活的那個村子,是個四周環(huán)山,有四五十戶人家的山莊。只有小河出山處有一道石門,是與外界的通道。大概就是因為與外村相通不便的原因,在那沒有什么文娛活動的農耕年代,人們晚上串門子、閑談,是唯一的消遣。那個村一向性生活較亂,與“一條線”同齡有四大風流女,綽號依次為“花狐貍”“小火罐”“爛板凳”“一條線”。其中“一條線”下場最好。

        “花狐貍”,身段也好,面色也好,男性追逐,來者不拒。因與一游醫(yī)通奸,丈夫生病,游醫(yī)用藥,男人死得不明不白。她與游醫(yī)結為夫妻,游醫(yī)生氣時揪起她的頭發(fā)打,罵她“破爛貨”,憔悴而死;“小火罐”是野漢子與她性交傳出的綽號,地痞、流氓,甚至日本的特務,都想體驗、嘗鮮,羞得她的丈夫割去自己小便而死。鬼子倒臺后,氣得鄉(xiāng)人教訓她,單用豬毛繩抽打她下體。因性亂,無兒女,遠嫁他鄉(xiāng)。“爛板凳”因被人亂坐,得梅毒而亡……

        老童家是那個村的殷實之家,童老爺兒(鄉(xiāng)親尊稱)是村里的頭面人物。生子童俊五官清秀,人也勤快,可惜身高只有一米五,還耳聾。“一條線”本是貧寒家閨女,嫁到童家,日子可過,是滿足;丈夫身矮又聾,是遺憾。童家善良,將親故中啞巴、傻子都收留過來,管衣食,讓他們干力所能及的農活。童俊也只會干活,不善指使別人。這樣,“一條線”便自然而然地成為童老爺兒下面的里里外外二把手了?!耙粭l線”生下長子之后,便和莊前北大梁的人高馬大的光棍冷寶好上了。在那個村子,這樣的事司空見慣,習以為常。后來“一條線”和年輕的女人說:“老娘兒們夜里和男人睡覺,還能耽誤做飯?我年輕時夜里睡不著,背起孩子就過南梁,來回六七里,早晨從未誤過做飯……”或許童俊因自慚形穢,不管妻子,童老爺兒知道兒子不能叫媳婦滿足,也不管。如果童老爺兒像《原野》里的瞎婆子一樣,也許有另外的結局。因為她越軌而不大亂,只往北大梁冷寶那里跑,因此才叫“一條線”。endprint

        就這樣,“一條線”生兩男兩女,一、三像童,二、四像冷,交替而來,鄉(xiāng)親們也見怪不怪。她在那個放縱環(huán)境里,放而有度,也得到家里的寬容。

        “一條線”健康,潑辣,爽朗,家里地里,干活都是一把好手,也能指揮別人,收容的傻子、啞巴,個個都善始善終。她對丈夫童俊,從不歧視、虐待。兒女們對父母,一樣知親,知孝。作為大戶人家,左鄰右舍,借借找找,“一條線”也會和睦相處。

        “一條線”屬于善人,也善終。不過,她的善終,超過人們的預料。

        蛇 皮 二 胡

        一條青山北列,云崖上斜掛柏樹,很是壯麗。山峰下是個草甸子,雜樹叢生,野草繁茂。山的整體就像一把靠椅。很久以前,有人在草甸子上見一條黃蛇,體上生鱗,頭上生冠,老百姓說蛇生冠便是龍,這山便得名金龍殿。蛇,俗名長蟲,附近的巫婆神漢,常常有長仙附體,說仙軀就在金龍殿上,仙人隨云而來,隨霧而去。

        離金龍殿八九里的一個山谷里,住著一個后生,他家祖祖輩輩以采藥為生計。后生通文墨,知音律,白日上山采藥,云山霧海,賞花聽鳥,夜來吹吹拉拉,自得其樂。初夏時節(jié),百草抽芽,正是采藥的黃金季節(jié)。年輕的藥工肩背藥簍、手提藥鋤到金龍殿上采藥。

        山野的樹葉都放開了,有翡翠綠、豆綠、白菜綠,幽幽地散著香氣。山桃花兒早謝了,山李子花兒早謝了,結出嫩嫩的青果兒。藥工采藥都是先登山頂,由上往下采,省得藥簍越背越重,費勁。他正向上攀登,從一簇霸王草下撲啦啦飛起一只野雞,他認得,是只母雞。他扒開草叢一看,原來有一窩野雞蛋,三十多個。他心想,沒有動靜時,母雞還會回來的,等下山時悄悄走近,用褂子一捂,雞也捉,蛋也撿,有多好。他徑直奔向山頂,從石縫縫里采防風、蒼術、柴胡,在山坡上挖玉竹。干活人天短,不知不覺,天已近午了。藥工坐在山上休息,聽林子里、草叢間東一聲西一聲野雞啼叫,聽鷓鴣不緊不慢不高不低地歌唱,顯得整個山野寥廓而幽深。這樣的季節(jié),這樣的境地,常常撩撥起人的一種情懷。他想起了年輕美麗的妻子,此刻,該到泉邊挑水洗菜了,他仿佛看見翠谷里寶石般的泉子里,蕩著妻子的秀發(fā)和粉面。也難怪,春天里遠客思歸,他才離家半天就想她了呢!他不由得念起關于四味草藥的謎語:

        已是榴紅五月初,誰家窗子兩邊糊,

        丈夫出外十年整,捎來書信一字無。

        這四味草藥謎底是半夏、防風、當歸、白芷。連謎語里也短不了閨中思夫之情,在他極熟的謎語卻發(fā)現了新意。這在未婚前是不會理解到的。藥工獨自笑了,他真有些歸心似箭呢!他想起了野雞和蛋。如果藥簍里裝上活雞鮮蛋,讓妻子一驚一喜,到了晚上,山珍一碗,燒酒一壺,夫妻在月下拉拉二胡,唱段小曲兒,該有多少情趣?

        年輕的藥工走近霸王草叢的時候,把藥簍輕輕放下,脫下褂子向草叢走去。他看準野雞窩剛要一撲,不料,野雞窩里黃澄澄、亮閃閃,有一條茶碗粗的黃蛇!他倒退了一丈。不消說,野雞蛋叫黃蛇吃了,這實在讓人掃興。如果不是為了這窩野雞蛋,他不會打蛇的?,F在,他有氣,氣生仇,仇生力。他回頭抄起藥鋤向蛇的頭上打去,這蛇吃了三十多個蛋,太笨,只是尾巴甩了兩甩,就死了。他為不讓蛇腥沾染草藥,尋了條葛條捆住蛇頭,拉著下了山。

        回到家里,他把前后經過說了一遍,凈過手,吃罷飯,把蛇皮剝下貼到墻上,準備做二胡用。原來是一條母蛇,肚子里剝出許多蛇蛋,妻子嘖嘖。

        中午,藥工拿了一張老羊皮,到一棵栗樹下去睡午覺。

        他剛要睡沉,聽見沙啦啦響聲由遠而近,睜眼看樹葉,紋絲不動。怪,既不是水聲,又不是風聲,而且越響越近,讓人毛骨悚然。他坐起循聲一看,叫了一聲:“我的媽!”原來是一條黃蛇正向他爬來。說時遲,那時快,他“嗖”的一聲攀枝上樹,用手折了根酒盅粗樹枝。這時黃蛇已來到樹上,伸著芯子向上爬,他左手抱樹,右手舉棍,照蛇七寸狠狠打去,黃蛇掉到樹下,尾巴啪啪亂抽。

        這時藥工的妻子也聞聲趕來了,連聲叫險。不用說,這是條公蛇,是從金龍殿追來的。他又把它剝了皮,貼到墻上。

        藥工的妻子說:“蛇還這樣鐘情呢,死到了一塊兒,要做二胡,就各做一把吧!”藥工依言。

        聽說這兩把蛇皮二胡很怪呢!若用其中一把獨奏,喑啞、沉悶;若兩把同奏,明快動聽;若男執(zhí)用母蛇做的,往往神韻自來,曲終而音不絕。

        藥工夫妻自耕自食,恩愛無比,白頭偕老。

        那一對蛇皮二胡陪葬去了,人琴俱亡。

        大牛倌小傳

        要為大牛倌寫個小傳的念頭,不止一年了。幾回拿起筆來,又感到關于他的材料實在太少了??墒?,每當我看見花朵般的孩子們上學下學,車流似水的工人上班下班,男男女女出工收工,時時想起他來,他那顫巍巍的啜泣聲,他那傻憨的甜笑影,在耳邊,在眼前。

        他實在太平凡了。

        我問過許多上點兒年歲的人,只知道他姓劉,與我并非同族。他的父親叫劉穩(wěn)富,實際上穩(wěn)窮了一生。綽號叫大老賞,長年給人打雜做月,大概由人賞賜一點兒就行了。大牛倌還有個弟弟,叫二扎拉子。扎拉,在我們那里是機靈的意思,從小給人放羊。

        至今,在海拔六百多米的一個叫水石湖子的山腰間,還有一處石砌的屋墻,那就是大牛倌當年的家。春天,杏樹、梨樹、李樹,不知主人早已不在了,寂寞地花開花落,那雉雞、山雀,沒有人的驚擾和彈丸之畏,啼叫得更縱情了,宣布著這里是它們的安樂世界。那一枝枝美麗的錦燈籠,長在當年主人燒火取暖的灶坑旁,到秋天,那果實紅似火焰。

        挖藥材、打獵,或者尋木材,我每次到那里,總要低首徘徊,想著那可憐的父子三人,大牛倌好像就站在我的眼前。

        其實,大牛倌的年齡并不大,大概是從他拿得動鞭子的時候,就給人放牛了,因此得了這么個稱號。我永遠忘不了他那身衣服:上身是幾個破碎的布條,不是用針線縫的,而是系在一起的,只能露一塊、蓋一塊到胳膊肘的地方;下身也是幾個布條,剛剛搭到膝蓋。那形象,跟后來我在歷史課本上看到的穿樹葉的猿人一樣!對于窮人來說,春天的風吹沙打,夏日的日曝雨淋,那都算不了什么,過一個冬天,那就是過一道鬼門關了。大約我三虛歲左右吧,冬天的早晨爬起炕來,或圍著破棉被,或守著用石頭砌的冒煙的火盆,隔著那沒有幾片紙的窗欞,看著大牛倌起早撒牛。他那顫抖的喝喝咧咧的驅牛聲,還有啜泣聲,使我的心跟著抖。有時我跑出去看,在那鋪滿白霜的地上,一個個牛蹄印后面,留下那一行“八”字形的腳印。那牛噴著白霧,緩緩地走著,他在后面瑟瑟地跟著。有時,牛屙下一堆熱糞,他趕緊把腳伸進去暖著,直到那牛走得老遠,他才追上去。

        大牛倌的形象就是這樣的刻在我童年的腦海里了,一想起他就酸楚難當。

        抗日那些年,我們整個村子牛羊都沒有了,也沒有人雇工了。他們父子三人都回到自己的家??谷沼螕粽跇O為困難的情況下,還給他們一些救濟,讓他們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區(qū)政府工作人員和八路軍戰(zhàn)士給人們講抗日救國、消滅剝削的道理,使得大牛倌懂得人生是有希望的。大牛倌口齒不大清楚,人們說他缺心眼兒。其實呢,他很有心。黨號召“無人區(qū)”人民開荒生產,戰(zhàn)勝困難,大牛倌高興得簡直忘乎所以了。他對鄉(xiāng)親們說:“開了荒,點下種,渴了喝水,餓了吃冰,只要不叫敵人把莊稼割了,一定有好收成!” 人們聽了,都說,不離兒,大牛倌有志氣。大牛倌成了他們一家主事人。他們父子三人,兩個拉犁,一個扶犁,拼命地開荒,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大牛倌,他當時想些什么呢?他怎樣想象新中國成立后的日子呢?

        那時候,敵人今天搜山,明天掃蕩,人民過的是朝不保夕的日子。在平時換工干活時,他不止一次地對人們說:“共產黨、八路軍領導我們過好日子,我至死不變心,敵人來了,要是跑不了,我把臉一蒙,寧可跳砬子,也不當亡國奴!”

        人們聽了挺高興,覺得大牛倌有覺悟,可是,誰也沒想到他的話很快變成了現實。

        那是一九四五年的春天,一天,他同我的大伯父劉文才站崗,我的另外兩個哥哥劉勤、劉臣在那里換工種地,他們意外地被敵人包圍了,四個人一起鉆進了山洞。敵人發(fā)現山洞后,往里打槍,因為他們是背貼兩邊石壁站著,飛過的子彈燙焦了我二哥劉臣的額頭,他們只好說“不要打槍了,我們出去”。當他們出來,發(fā)現身邊只有一個敵人的時候,我大伯和二哥乘敵人不防鉆進了密林,敵人打了兩槍,沒有射中。在敵人射擊的時候,大牛倌向另一個懸?guī)r方向跑了,敵人喝叫他站住,他根本不聽,直向巖頂跑去,敵人舉槍射擊了,不知道打中沒有,我那位被敵人抓住不放的同族大哥劉勤眼見他是跳下去的,不是倒下的。他,年僅十九歲!同一天,他的父親和弟弟也被捕了,送到東北去做苦役,從此下落不明。endprint

        猜你喜歡
        黃先生褲子
        合同到期未入住,空置費誰承擔?
        七條褲子
        朋友能繼承孤寡老人遺產嗎?
        皺褲子遐想
        特別健康(2018年4期)2018-01-28 10:48:29
        “破褲子”路
        存錢路上現金“變”假幣廣東惠州警方破獲一起詐騙案
        不浪費
        千手觀音
        故事會(2016年5期)2016-03-01 21:43:49
        看褲子
        愛車“ ”一小時養(yǎng)生
        很黄很色很污18禁免费|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男人边吻奶边挵进去视频| 在线观看网址你懂的| 免费高清日本中文|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国产人妖在线免费观看| 婷婷开心五月亚洲综合| 海外华人在线免费观看| 女人av天堂国产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长发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级| 永久天堂网av手机版|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爽的免费阅读| 亚洲爆乳大丰满无码专区| 99久久综合国产精品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在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熟中老妇女视频|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在线|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字幕|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9| 精品国产亚欧无码久久久|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不卡| 国产一品二品三品精品久久| 国产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 不卡的高清av一区二区三区| 手机看黄av免费网址|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情侣| 午夜福利不卡无码视频| 国产av乳头久久一区| 青青草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极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亚洲合色婷婷| 99在线视频这里只有精品伊人| 永久免费人禽av在线观看| 超薄肉色丝袜一区二区| 国产一品二品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