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明
隨著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高等職業(yè)院校人才培養(yǎng)工作評估方案的出臺,說課已經在高職院校中廣泛開展起來,并發(fā)揮重要的作用。以“急性乳房炎病人的護理”為例進行說課設計,著重從教材的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評價等幾個方面進行闡釋。
外科護理急性乳房炎病人護理說課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凹毙匀榉垦撞∪说淖o理”是選自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由黨世民主編的《外科護理學》第2版第十六章乳房疾病病人的護理第一節(jié)。“急性乳房炎”的主要內容是如何對急性乳房炎患者進行治療和護理,是外科護士必備的理論知識。在這次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乳房的解剖生理及外科感染的知識,為這節(jié)課奠定了良好基礎,這節(jié)課后又將繼續(xù)學習乳房癌病人的護理,便于跟特殊類型乳癌鑒別,因此,這節(jié)課起到了一個承前啟后的作用。
2.學情分析。本次課的授課對象是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yè)第三學年的學生。此時,他們雖然已經學習了醫(yī)學基礎知識如解剖學、病理學等,而且已經學習了外科感染等內容,學生有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對《外科護理》的學習興趣較高,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分析能力,有參與討論和探索的熱情,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基本能夠做到上課認真聽講,課堂紀律較好。但是缺乏知識的遷移能力和評判性思維能力。自主學習及互相合作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盡量調動他們的參與積極性,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勢,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
3.教學目標分析。基于對教材及學情分析,結合教學大綱及護理臨床崗位需要,確定以下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能說出急性乳房炎的病因。(2)能記住急性乳房炎病人的護理措施。能力目標:能給急性乳房炎病人正確合理的健康教育。素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學生關心、關愛女性,關注乳房健康。
4.重點難點分析。參照歷年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大綱及學生掌握和接受知識的程度確定重、難點。重點:病因、臨床表現及護理措施。依據是掌握了病因可以進行正確的健康指導;學會臨床表現及護理措施有利于觀察病情,為制定護理措施提供依據,從而為以后臨床護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5.教材的處理。通過對教材中本節(jié)課內容的精讀,以及結合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我對部分內容的先后順序稍作了調整,如教材中把病因相關內容歸到健康史中,我將它提前放到概述中講解,幫助學生建立一種整體知識框架,便于理解記憶。
二、教學策略
1.教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本課的特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為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破解難點,本節(jié)課我采用多媒體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
2.學法。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特點及教學內容選擇了預習法、觀察法、遷移學習法、討論法、歸納法。
三、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本人精心選編案例,將案例下發(fā)給班級內積極、善于表現、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學生,讓他們在復習及查閱資料基礎上根據案例編寫劇本,設計角色,我協(xié)助修改并突出重點。
2.課堂教學:
(1)導入新課。一方面,給學生提供了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平臺,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其他學生通過觀察熟悉急性乳房炎病因、臨床表現等,為教學奠定基礎。
(2)復習鞏固。通過多媒體直觀演示法展示乳房解剖生理的視頻短片,結合乳房圖片講解乳汁分泌過程,為講解乳房炎病因病理做好鋪墊。
(3)新課講授。首先,介紹概述。概述中包括定義、病因、病理生理三方面內容,定義的講解是啟發(fā)引導學生利用已學過的外科感染知識分析課題“急性乳房炎”,指出發(fā)生在乳房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常見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好發(fā)于初產婦哺乳期,產后3~4周。其次,護理評估。講解身體狀況及輔助檢查時,先給出圖片,讓學生觀察后結合情景劇描突出了重點。治療原則的講解啟發(fā)式引導學生,讓學生通過知識的遷移得出結論,治療包括局部和全身治療,膿腫形成切開引流。教師述,總結出“紅、腫、熱、痛”等。既培養(yǎng)了學生歸納總結能力,又再利用乳房解剖圖介紹切開注意的原則,尤其強調避免損傷乳管,最終突破難點。第三,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重點強調護理措施可按一般護理、病情觀察、對癥護理、特殊護理等進行,便于學生理解記憶。第四,健康指導。學生自學后兩人一組自由組合,角色扮演護士給產后哺乳期婦女健康指導。教師抽查一組上講臺表演,并進行查漏補缺,培養(yǎng)學生合作及溝通交流能力。
(4)小結作業(yè)。利用多媒體播放教師自己制作的《急性乳房炎的微課》,對重點內容小結,布置課后思考題為作業(yè)。鞏固重點。
3.考核評價設計。考核評價包括教師評價學生及學生評價教師。教師利用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題隨堂測試,抽查個別同學回答,檢驗學習效果。課下教師向學生了解本次課的優(yōu)缺點,以便后期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