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俊林
在教學改革向縱深發(fā)展的今天,多媒體技術手段進入課堂教學已成為一種趨勢。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給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tǒng)教學手段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靈活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降低教學難度,能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備,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有效地突破課文的難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語文教學學習興趣多媒體是一個外來詞,英文為Multimedia,它結合多種表現(xiàn)信息的媒介如文字、圖像、視頻和聲音等手段于一體,現(xiàn)在一般指融合幻燈、錄音、電視和電腦等多種傳媒的性能為一體的設施。多媒體技術就是要將多媒體各要素進行有機結合,完成一系列隨機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術。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推進,多媒體在學生愉悅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中發(fā)揮著日益巨大的作用,課堂是一個特定的空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是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生動體現(xiàn)。尤其在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成為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多功能的、方便靈活的輔助性手段。它能為教學提供并展示教學所需的資料包括文字、圖像、聲音并能實現(xiàn)人機對話,有著極大優(yōu)勢。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在此談談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適當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睈垡蛩固拐f過:“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學生學習的最有力的因素。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通過朗讀幫助學生感知課文的情感內(nèi)容,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但是,同樣的一篇文章,有人能讀出感情,引起別人共鳴,而有人平鋪直敘,沒有絲毫感情。再加上方言等因素的影響,課堂朗讀的教學還不盡人意,許多時候,教學效果的好壞完全取決于教學主體水平的高下。然而在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手段能讓課堂“有聲勝無聲”,化靜為動,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體地講,在教學中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播放一些相關的圖片、動畫、視頻、音頻等,這些直觀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教《荷塘月色》時,多媒體可再現(xiàn)月色下荷塘的清麗脫俗,又可再現(xiàn)出荷塘上月色的朦朧柔和,這里可以有語言描述情景,畫面再現(xiàn)情景,音樂渲染情景,喚起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激發(fā)了學習課文的興趣,為學生走進作品開拓了無限的想象空間。整堂課,學生目光始終不離投影屏幕,注意力高度集中,反應積極,教學效果極佳。
二、增強課堂密度,提高信息容量
在“粉筆加黑板”的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板書需要花費不少時間,降低了教學效果,并且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只是局限在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層面上,學生的知識面得不到廣泛的拓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有選擇的補充一些跟所學課文相關的材料,如文學資料包括教學所需的背景、作者簡介、同一作家的其它作品以及同一選題的其它作品等。如在教授毛澤東的詩歌《沁園春·雪》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向?qū)W生提供詩人寫作此作是的背景資料以及北方所特有的壯麗的雪景,利用前面的補充材料作鋪墊,學生能很快地理解到詩人面對祖國壯麗的雪景、當時嚴峻的形勢下,展現(xiàn)出來的一代偉人的雄心壯志。又如,學習了《送元二使安西》,可以給學生補充《無題》《送友人》,并配以講解,讓學生欣賞,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既增加了信息密度,提高了效率,又使知識前后相連,加強了知識系統(tǒng)性,幫助學生融會貫通的學習詩歌。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識字、認字,擴大知識的存儲量。使學生在一堂課的時間里超越傳統(tǒng)的教學效果,達到跨越的目的。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激發(fā)學生共鳴
在一節(jié)課中,授課教師要巧妙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觸景生情。因為鮮明、生動、形象的情景會使學生產(chǎn)生相應的情感,所以教師教學時應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的情感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角色,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形成心理上的最佳狀態(tài)。例如,學習《孤獨之旅》一文時,在課文學習結束之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真心英雄》這首歌給學生聽,讓學生一邊聽歌,一邊回想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經(jīng)歷,并將其與課文主人公的那些經(jīng)歷相比較,學生觸景生情,完全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之中。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出:在當我們再遇到困難、挫折之時,又會怎樣勇敢的去面對的。就自然的引出:應該像杜小康一樣,能夠直面人生中的各種挫折,不斷與困難作斗爭,相信烏云過后會迎來彩虹的。這樣巧用多媒體手段引入教材,寓情于理,情理交融,產(chǎn)生強烈的情緒效應,從而使學生情感深化。
四、有利于解決復雜的問題,突破教學難點
由于多媒體教學本身內(nèi)容直觀、感知材料豐富的特點,使其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比較徹底的分解知識技能信息的復雜度,減少抽象信息在大腦中轉(zhuǎn)為形象信息的轉(zhuǎn)換過程,充分傳達教師的教學意圖,使得教學過程中難點和重點問題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如在教授《斑羚飛渡》這篇課文,我從分析課文重點段落,也就是文章的高潮部分時,讓學生在熟讀課文,講解斑羚群是怎樣在老斑羚的指揮下成功逃生的,進而感悟此場景的感人之處,但無論對斑羚飛渡場景的講解如何,學生的理解會存在一定的困難。于是試著借助多媒體技術,先配樂朗誦,然后展示斑羚是如何飛渡逃生的Flash模擬動畫,配合慢鏡頭的特寫,尤其是一老一少配合跳躍,一生一死的悲壯畫面。這樣,教學難點就在文字與Flash模擬動畫配合中被突破了。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適當?shù)剡\用多媒體技術會產(chǎn)生錦上添花的效果,它使抽象的概念,難懂的文句轉(zhuǎn)化為形象直觀的畫面,成為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突破課文難點的有效途徑,也能彌補教師言傳的不足,解決常規(guī)教學中的難題。
總之,多媒體技術伴隨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它將在教學實踐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今后將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左右手,語文教學尤其需要多媒體的輔助,因為它更能調(diào)動學生興趣,更能使書上一些枯燥的理論知識變活,變?yōu)閷W生易理解的知識。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適時、適度地運用多媒體,無疑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高秀菊.淺析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多媒體通信,2007,(03).
[2]陳春.運用多媒體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J].四川信息技術教育,2003,(01).
[3]丁俊多.媒體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電腦,2006,(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