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慶, 鄭逸芳
(福建農林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 福建 福州 350002)
農戶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基于福建省南平市380份調研數(shù)據(jù)
李曉慶, 鄭逸芳
(福建農林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 福建 福州 350002)
提高農戶參與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意愿是農村治理現(xiàn)代化的重要體現(xiàn),是農村善治的要求。本研究基于福建南平市9個村380份農戶的調查數(shù)據(jù),對農戶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意愿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得出:大部分農戶參與意愿較高。通過Logistic模型回歸發(fā)現(xiàn):家庭總人口數(shù)、對農村公共產品的了解程度及周圍人的參與程度是影響農戶參與意愿的顯著因素。在研究結論的基礎上,從提高農民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認知度,建立信任、互惠、合作的伙伴關系,完善公開透明的信息反饋機制等方面提出提升農戶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意愿的對策。
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意愿;農戶參與
在政府權力逐漸下放的同時,如何鼓勵農戶有效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提升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效率是國家現(xiàn)代化治理進程中亟待解決的課題。農戶參與對農村公共產品投資投勞、參與決策、監(jiān)督和籌資,以及供給后的管護行為都被界定為農戶參與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傳統(tǒng)理論認為農戶公共產品由于其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容易引發(fā)由“免費搭車”導致的“囚徒困境”僵局[1],因而認為政府是公共產品供給的唯一主體,而事實上,隨著人們對農村公共產品的深入研究以及私人供給能力的提高,政府以外的主體供給農村公共產品的現(xiàn)象也開始普遍存在?,F(xiàn)如今,農村公共產品的自愿供給是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主要模式之一[2],包括社區(qū)自愿供給、私人自愿供給以及非營利性組織自愿供給等多種方式[3]。本研究基于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中對治理主體多元化的要求,從農戶微觀角度,探究其參與農村公共產品的意愿及影響因素,以期為政府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政策制定提供參考。
(一)農戶對農村公共產品供給認知情況
農戶對農村公共產品供給認知情況的調查顯示:60.79%的農戶對于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有基本的認知,非常了解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農戶占被樣本總量的33.16%,大部分農戶對于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認知停留在初級階段,且依舊有6.05%的農戶對于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仍不了解。由于農戶受教育水平程度普遍不高,主動獲取信息府對能力相對不足。村級黨組織組織,基層政于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制度,供給政策等方面的宣傳也比較滯后,導致農戶對于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認識水平較低。
(二)農戶供給能力相對不足
隨著城鎮(zhèn)化的推進,農村外出務工人數(shù)逐年增加,在城市定居的農民越來越多,農村“空心化”比較嚴重,很多偏遠的農村甚至成為自然村[4]。由于人才的流失和農村資源的貧乏等眾多因素導致農村經濟發(fā)展相對滯后,農戶即使已經認識到公共產品的供給的重要性[5],但因自身供給能力的缺乏導致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效率低下。
(三)農戶對于公共產品的需求增多,但缺乏集體意識
關于農戶對于農村公共產品需求意愿的調查結果顯示:樣本量中88.68%的農戶都認為有必要增加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來帶動當?shù)亟洕陌l(fā)展,僅有4.47%的農戶認為沒有必要增加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由此可見,廣大農戶對于農村公共產品的需求意愿是非常高的,盡管大部分農戶不是非常了解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具體情況,但是農戶依舊渴望增加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
農戶都是相對理性的經濟人,往往都會從自己的利益角度出發(fā)來考慮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問題,彼此之間缺乏合作意識,缺乏集體意識。不是自己所需要的,或者說對于自己的預期利益沒有好處的,積極性就不高。
(一)研究對象和數(shù)據(jù)來源
本研究以福建省南平市9個村為調研對象,隨機抽取的413名農戶進行調查。對回收的問卷按要求進行篩選,最后的有效問卷為380份,其中男性215人,女性165人,文盲的占2.37%,小學的占37.37%,初中的占45.53%,高中的占12.89%,大專及其以上占1.84%。樣本數(shù)據(jù)的相關信息詳見表1。
表1 樣本數(shù)據(jù)的基本信息
(二)農戶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1.農戶對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意愿
農戶對于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意愿的調查結果顯示:自身愿意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農戶僅為247人,占樣本總量的65%,沒有意愿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農戶有133人,占樣本量的35%,這與農戶的需求意愿還是存在較大差距的。因而要推進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進一步發(fā)展,仍需進一步提高農戶的供給意愿,深入發(fā)掘農戶供給意愿的影響因素,并找出相應政策措施努力提高農戶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積極性。
2.農戶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
(1)研究假說。在評述學者們對于農戶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意愿的研究現(xiàn)狀的基礎上,運用Logistic回歸模型探討農戶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意愿的影響因素。
假說1:農戶的年齡與其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意愿呈負相關性,即農戶年齡越大,越不愿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
假說2:農戶的文化水平與其供給意愿呈正相關性,即農戶的文化水平越高,知識范圍越廣,越能意識到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益處,因而更愿意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
假說3:農戶參與過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其參與程度相對較高,反之,參與供給的意愿就會較低。
假說4:農戶的家庭收入與其參與供給意愿呈正相關性,即農戶的家庭收入越高,經濟實力越強,其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意愿也就越高。
假說5:農戶家庭總人口數(shù)與農戶參與供給意愿呈正相關性。通常農戶家庭總人口越多,對于農村公共產品的需求量就越大,對于公共產品所帶來的利益獲得得更多,因而家庭總人口較多的農戶更愿意參與到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中來。
假說6:農戶對于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了解情況與農戶參與供給意愿呈正相關性,即農戶對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了解越多,農戶的參與意愿會相對較高。
假說7:農戶預期增加公共產品的供給能夠帶來更多的利益,其參與意愿就相對高,反之則無參與意愿。
假說8:農戶周圍村民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人數(shù)與農戶的參與意愿呈正相關性,即周圍如有很多村民參與,其參與意愿會相對較高。
(2)實證分析結果。根據(jù)二元Logistic模型的定義,在影響農戶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的回歸方程中,將因變量即農戶對于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意愿記為Y(當Y=0時,農戶不愿意參加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當Y=1時,農戶則愿意參加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將自變量即農戶的年齡、文化水平、是否參與過供給、家庭總收入、家庭總人口數(shù)、對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了解情況、預期參與公共產品供給是否能獲得利益、周圍村民參與供給的人數(shù),分別記為X1、X2、X3、X4、X5、X6、X7、X8,則農戶參與公共產品供給意愿的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如下:
式中,P(Y1) 為農戶愿意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概率;P(Y2)為農戶不愿意參加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概率;Xi為第i個影響因素;βi為第i個影響因子的回歸系數(shù);β0為回歸截距,即回歸方程的常數(shù),μ為隨機擾動項。在進行文獻研究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本文歸結出農戶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意愿的主要影響因素及預期作用方向,如表2所示。
表2 模型中變量解釋與說明
使用SPSS19.0軟件,采用強制進入策略對模型進行估計。模型系數(shù)的綜合檢驗顯示,回歸方程較顯著,似然比卡方檢驗的觀測值35.487,說明采用該模型合理。NagelkerkeR2值為0.729,說明模型擬合度較好。各因素的回歸系數(shù)及顯著性見表3。
表3 變量的回歸結果顯示
注:*,**,***表示統(tǒng)計檢驗分別達到10%,5%,1%的顯著水平。
(一)研究結論
從運行結果來看,影響農戶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意愿的顯著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變量:家庭總人口數(shù),農村公共產品了解情況,農戶周圍村民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人數(shù)。模型中的剩余變量顯著效果不明顯,其中文化水平、家庭收入、預期參與公共產品供給是否能獲得利益、是否參與過供給對農戶的參與意愿呈正相關,農戶年齡對農戶參與意愿呈負相關。本研究只對顯著的變量進行探析,其分析如下:
(1)家庭總人口數(shù)X5與農戶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意愿呈正相關,這與預期方向一致。在廣大農村地區(qū),家庭人口總數(shù)越多的家庭對農村公共產品的需求就越強,他們能從公共產品中獲得的利益也會相對較多。當家庭總人口數(shù)較多時,因為充裕的勞動力對家庭收入的貢獻就越大,進而增強了其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意愿。反之,家庭總人口數(shù)較少的農戶參與意愿就相對較低。
(2)對農村公共產品了解情況X6與農戶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意愿呈正相關,在充分了解到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相關優(yōu)惠政策,風險承擔機制,以及增加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帶來的利益后,農戶會更深刻的體會到農村公共產品所發(fā)揮的作用以及增加供給后所帶來的效益,更加愿意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
(3)周圍農戶參與供給的人數(shù)X8與農戶對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意愿呈正相關,當周圍如有很多農戶參與,其參與意愿會相對較高。因為在當今社會下人們往往有從眾的心理,農戶的行為意愿往往會跟隨或是模仿周圍的人,同時在眾多農戶參與下,單個農戶所承擔的供給費用也會相對減少,參與的意愿也隨之提高。
模型中還有若干變量不顯著,分別是農戶年齡X1、文化水平X2、是否參與過供給X3、家庭收入X4、預期參與公共產品供給是否能獲得利益X7。其中年齡X1對農戶參與意愿呈負相關,也就是說農戶年齡越大,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意愿越低,這主要是受到“小農經濟”傳統(tǒng)思維的影響。文化水平X2對農戶參與意愿有正影響,受教育水平越高,越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對農村公共產品理解程度越高,參與意愿越高;之前是否參加過供給X3對農戶參與意愿呈正相關,因為農戶參與供給所帶來的收益是大于供給成本的,曾經參加的農戶能夠深刻的感受到參與供給帶來的實質利益,因此參加過供給的次數(shù)越多,供給的意愿就越高。家庭收入X4對農戶參與意愿有正影響,收入越高,對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風險承受能力越大,參與的意愿相對越高。預期參與公共產品供給是否能獲得利益X7對農戶參與意愿有正影響,預期能獲得更多利益的農戶對于參與的意愿就越高。
(二)對策建議
(1)提高農戶對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認知度。借助新聞媒體、通過教育宣傳等多種形式讓農民認識到公共產品的供給不能僅僅依靠政府,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6],農戶應該廣泛的參與到公共產品的供給中來,農戶參與是提高農村生產力,加強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
(2)建立信任、互惠、合作的伙伴關系。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尤其重要的,相互信任才能保證合作的進行,如果有人抱著“搭便車”的心理,相互間的信任缺失了,就會造成農戶對公共產品的供給減少甚至出現(xiàn)停滯;互惠則是指每個人在對公共產品的供給中都能得到自己所希望的東西,利益是付出的結果,農戶參與供給最終的結果都是希望從中獲益[7],因此,建立互惠的關系就能提高農戶對產品供給的積極性;一個人的力量總是薄弱的,只有相互合作才能達到最優(yōu)的狀態(tài)。公共產品的供給只有通過大家合作,共同供給,最終才能使每個人的利益最大化,這樣才能提高農戶的供給意愿。
(3)完善公開透明的信息反饋機制。部分農民認為,很多購買公共產品的資金沒有落到實處,村干部或者農業(yè)合作組織的領導者存在著貪污集體資金、所購買的公共產品不達標等眾多問題,這些問題降低了農民的籌資熱情,因此,必須建立公開透明的信息反饋機制,讓農村充分了解到資金的來龍去脈,信息公開也便于農民加強監(jiān)管。
[1]隋天歌.企業(yè)參與農村公共文化產品供給的可行性分析——以農家書屋為例[J]. 云南開放大學學報,2015(3):36-40.
[2]尹云磊.安徽省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區(qū)域差異實證研究[D].合肥:安徽農業(yè)大學,2014.
[3]王輝.政策工具選擇與運用的邏輯研究——以四川Z鄉(xiāng)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為例[J]. 公共管理學報,2014(3):14-23.
[4]李燕凌.縣鄉(xiāng)政府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政策演變及其效果——基于中央“一號文件”的政策回顧[J].農業(yè)經濟問題,2014(11):43-50.
[5]曲延春.差序格局、碎片化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整體性治理[J].中國行政管理,2015(5):70-73.
[6]趙偉.大數(shù)據(jù)時代下農業(yè)發(fā)展模式的變革契機及路徑選擇[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0(4):18-22.
[7]唐丹,胡衛(wèi)衛(wèi),施生旭,等.福建自貿區(qū)建設背景下政府購買社會組織公共服務的困境及對策[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0(2):10-15.
[8]付蓮蓮,鄧群釗.農戶參與新農村社區(qū)公共品供給的博弈分析[J].生態(tài)經濟,2015(7):96-100.
[9]錢文榮,應一逍.農戶參與農村公共基礎設施供給的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4(11):39-51.
[10]汪旭,劉桂芝.農戶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方式、前提條件與實現(xiàn)路徑[J].湖湘論壇,2014(5):61-66.
AnalysisofFarmers’WillingnessinParticipatinginRuralPublicProductSupplyandItsInfluencingFactors:Basedon380SurveysofNanpingCityinFujianProvince
Li Xiaoqing, Zheng Yifa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 Zhou, 350002, China)
Improving the farmer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the supply of public product in rural areas i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380 households in 9 villages in Nanping city of Fujian province, analyzes the willingness of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supply of rural public product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survey found that most of the farmer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s high. Through the logistic model regress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family, the cognition degree on rural public product and the surrounding people’s participation affect farmers’ intention significantly. Suggestions from improving the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awareness of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in rural areas; to build trust, reciprocity,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establish open and transparent information feedback mechanism three aspects to raise the efficiency of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in rural area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farmers’ participation are proposed.
rural public product; the supply willingness; farmers’ participation
2095-0365(2017)03-0020-05
2017-03-25
李曉慶(1992-)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社會治理。
2014年福建省社科重點項目: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中的治理問題研究(2014A033);2014年福建省軟科學項目:農業(yè)科技成果應用的社會支撐體系研究(2014R0005)
F320
:ADOI:10.13319/j.cnki.sjztddxxbskb.2017.03.04
本文信息:李曉慶,鄭逸芳.農戶參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