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兆穎
摘 要:復合頂一直是煤礦最大的頂板隱患之一,尤其是錨桿錨固劑范圍存在復合頂,極易發(fā)生大范圍冒頂事故,對職工安全構(gòu)成威脅;通過創(chuàng)建“復合頂支護模板”,保證第一時間頂板合理支護,實現(xiàn)本質(zhì)安全。
關(guān)鍵詞:復合頂;支護模板;錨索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7.061
1 引言
翟鎮(zhèn)煤礦二、四層為典型的復合頂,正常煤直接頂為粉砂巖,含1~4層復合頂,厚度約0.5-1.0m,對復合頂采用錨帶網(wǎng)+錨索聯(lián)合支護,針對復合頂變化頻繁,創(chuàng)建了“復合頂支護模板”,現(xiàn)場遇各類復合頂板時,可對照該模板,明確支護方式,杜絕頂板隱患和頂板事故。
2 七種條件下,復合頂支護模板的確定
(1)當頂板以上1米范圍有復合頂時(1m至6m范圍無復合頂、且為完整堅硬的砂巖),且頂板完整、錨桿錨固劑全部錨在硬巖中,不再打設錨索;
(2)當頂板以上2米范圍有復合頂或錨桿錨固劑錨在煤中時,每排2根錨索之字形布置,距幫1200mm,錨索跟迎頭施工。
(3)當頂板以上2米范圍有復合頂且錨桿錨固端全部錨在硬巖中時,每排1根錨索之字形布置,距幫1200mm,錨索跟迎頭施工。
(4)當頂板3米內(nèi)有復合頂、錨桿錨固劑全部錨在硬巖中、頂板完整時,可隔排之字形布置一根錨索,錨索拖后迎頭2排;若頂板破碎時,改為每排布置一根錨索,錨索跟迎頭支護。
(5)當頂板以上3-4m有復合頂時,同樣按隔排之字形布置一根錨索,錨索拖后迎頭2排;
(6)當頂板以上4-5m有復合頂時,可隔2排之字形布置一根錨索,錨索拖后迎頭3排;
(7)當頂板5m以上有復合頂時、且頂板完整,因直接頂較厚,若頂板無壓力時,不再打設錨索,但每隔10m必須打探眼探明頂板巖性;
(8)復合頂區(qū)域施工時,每班打設一深6m的探眼,探明頂板巖性后,若巖性變化,現(xiàn)場及時匯報技術(shù)員確定合理支護方式。
3 錨索支護設計
錨索規(guī)格:高強度、低松馳、粘結(jié)式1×7鋼絞線,直徑17.8mm, 最低破斷載荷353KN。根據(jù)該巷道的巖性柱狀圖進行分析,錨索錨固體位于二、四層煤以上直接頂中就能提供足夠的懸吊能力。錨索錨固長度不小于1.5m,則所需錨索有效長度為:4.5m+1.5m=6.0m,為獲得最佳懸吊效果,要確定潛在破壞范圍,從而確定被懸吊的載荷。根據(jù)以下公式計算:
錨索支護強度設計:
H'=1.5B=1.5×4.2=6.3m S=1/2×H'B=0.5×6.3×4.2=13.23m2
W=SrD排=13.23×24×1=317.52KN P=P1=353KN
P=353KN〉W=317.52N
符合要求,故選用此錨索,排距按最大1m 式中:H---潛在冒落拱高度,S ---潛在破壞范圍面積, B ---巷道荒寬m W ---潛在垮落范圍內(nèi)自重載荷,r ---頂板巖層容重,取24KN/m3 D排---錨索排距, P ---錨索懸吊載荷。
錨索托盤:采用Q235的鋼材制作為蝶形托盤,托盤強度要與錨索強度相匹配,托盤承載力應不小于錨索設計承載力的1.5倍。錨索桁架:采用11#工字鋼金屬托梁,長度約1300mm,兩端鉆孔,強度滿足要求。
驗算結(jié)論:根據(jù)以上驗算,采用直徑17.8mm、長6000mm的錨索,可有效控制頂板下沉。
4 效果
應用“復合頂支護模板”后,頂板得到合理支護,經(jīng)過對二四層長時間礦壓觀測分析,一是壓力顯現(xiàn)不明顯,頂板下沉量在0~10mm之間,基本無變化,二是杜絕了冒頂現(xiàn)象。
5 結(jié)論
通過創(chuàng)建和應用“復合頂支護模板”,明確了各類復合頂支護參數(shù),有效解決了現(xiàn)場頂板發(fā)生變化時的合理支護,杜絕了頂板事故,實現(xiàn)本質(zhì)安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