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明
摘 要:如今國內在反滲透技術中已取得了更多的技術成就。長期以來,以反滲透技術為主的各種膜分離技術所產生的市值巨大,并在水處理行業(yè)中已經得到大量的運用,值得人們深入研究實踐,不斷強化探索。該文將首先介紹反滲透技術的概念原理,并就反滲透技術在水處理中出現的各種主流應用列舉分析。
關鍵詞:反滲透技術 水處理 科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7(a)-0121-02
現階段,國內的反滲透技術發(fā)展正向世界先進水平不斷邁進,并于國內應用中體現出范圍不斷拓展、技術不斷增強的特點。反滲透技術作為膜分離技術中的一種,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就創(chuàng)造了不斷翻升的年使用量。國內工業(yè)反滲透膜元件市場中,每一年銷量以及使用量都有更大幅度的提升,為全行業(yè)創(chuàng)造了可觀的經濟產值。人們樂觀地指出,水處理行業(yè)必然能夠在未來得到更深入、系統(tǒng)的反滲透技術應用,對于反滲透技術在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顯得意義重大。
1 反滲透技術的概念原理
反滲透技術,業(yè)界稱為RO(Reverse Osmosis),主要是利用存在于膜兩側的壓力差為動力從而實現膜的分離過濾。這項技術源自美國,是出自20世紀60年代的航天技術的延伸與轉化,在軍用領域實現民用技術推廣后,目前已經成功進入到更多科研領域。反滲透膜的孔徑極限可至10-9m,實現納米級。在特定壓力影響中,水分子將穿透反滲透膜,而其他液體中不同物質將成為被反滲透膜阻隔過濾的雜質,這些雜質可能是某些金屬離子、無機鹽類、膠體、細菌、微生物等,如此就能夠對水體進行凈化,并對可濾純凈水與不可濾濃縮水進行合理區(qū)分。
反滲透技術的基本原理是:若存在理想狀態(tài)的半透膜體,可將純水與鹽水相離隔開,此模體將僅完成水分子的穿透過濾,并阻止所有鹽分的過濾。對于隔在半透膜兩側的液體而言,一側的純水將自發(fā)穿過半透膜滲透到另一側,若在另一側鹽水側施加壓力,則可能影響水的自發(fā)流動,從而使得滲透作用減緩。若這樣的壓力達到某一程度后,自發(fā)滲透的水將不再產生凈流量,這時的壓力就稱之為滲透壓力。若鹽水側的壓力繼續(xù)增大,將導致水出現逆向滲透,即鹽水側的水直接回流到純水流,產生了具體的反滲透現象。
2 反滲透技術在水處理中的具體應用
2.1 原水體系的預處理
隨著反滲透技術的不斷研究,更多的反滲透系統(tǒng)正在被開發(fā)研究過程中,需要十分重視對原水體系的預處理。對于傳統(tǒng)的網格反應斜管沉淀池加石英砂過濾工藝,若還不能穩(wěn)定滿足反滲透進水要求的,則需要增加超濾設備以保證預處理水質,當然如果原水水質相當穩(wěn)定,也可以直接采用雙膜法制水,方便今后的運行管理。但是無論使用哪種工藝,消毒工段都是必須設置的。原水中通常含有大量的懸浮物或其他鹽類,因而顯得較為渾濁,這樣也增加了對整個反滲透系統(tǒng)的阻塞效果,應盡快消除異物還水體以清澈,還要不斷增加滅菌殺毒消除微生物的工作。反滲透技術的運用,往往嚴格要求原水中的懸浮物指標,因此需要通過制定水質對懸浮物污染指數進行檢測。檢測手段的本質就是檢測整個反滲透系統(tǒng)中不同懸浮物的出現比例和對膜體的阻塞情況。一般情況下,反滲透技術在水處理中要求污染指數要低于5,甚至要低于3。原水的預處理過程,還應該將進水酸堿度進行控制,選定最為適宜的運行酸堿度。所以,操作者應該結合具體的反滲透膜要求,對進水的酸堿值進行調節(jié)。原水的預處理過程,還應該考慮進水溫度,使得水溫可以影響到反滲透膜的透水性能,前者升高后透水量將增大。但是,過高的溫度也會加強對醋酸纖維素膜體的水解,導致膜體變軟。所以有機膜體的適宜溫度應在20℃~40℃范圍內,而復合膜體的適宜溫度范圍將進一步擴大,約5℃~45℃。
2.2 反滲透滅菌
對水處理技術應用而言,常會應用活性碳作為主要的過濾物質,加強對水體中的有機物吸附,同時也積極吸附過量的氯分子。前后兩種吸附作用相比,前者的吸附能力較弱,后者則可以實現較強的去氯效果。當活性碳大量存在于待處理水體中后,整個水體的營養(yǎng)將被聚集,從而促生各種微生物,影響水體的自然流動作用。所以,水處理應該進行凈化處理,尤其是開展反滲透處理,一旦反滲透發(fā)揮作用就能夠完成滅菌。對反滲透技術應用而言,若充分考慮進水的污濁度將更有針對性。通常,整個反洗過程中微生物膜體與相關黏泥組織不會得到有效的清理,所以需要采用其他手段。
通常,水體的傳統(tǒng)滅菌手段以放藥或紫外線光照滅活為主。對于現階段在市面上廣為流傳的飲用純凈水而言,正是多次經過反滲透技術后實現脫鹽,再采用紫外線滅活殺菌完成凈化滅菌的。民用上對于容量不大的用水可以直接采用ClO2或O3來殺菌;工業(yè)上生產用水多以Cl2、NaClO、ClO2或O3來殺菌。其中Cl2為氯氣,可用鋼瓶在適當溫度環(huán)境中貯存;而NaClO的制備則需要通過對海水等含鹽過高的水體進行電解得到。O3的制作,一般會采用專用的高壓放電設備組對凈化狀態(tài)下的空氣進行操作獲得,在民用領域中,常??梢姼鞣N中小型的臭氧發(fā)生器,可以對居民住宅小區(qū)中的供水或樓宇內的中央空調制冷系統(tǒng)進行有效滅菌,還能夠提升反滲透裝置的滅活作業(yè)效果,對于水處理中未反應消耗的臭氧還能夠直接用活性碳吸附。ClO2的制作通過NaClO3來反應獲取,多應用于飲用水或工業(yè)冷卻水的處理中。需要注意的是:NaClO3具有易爆性,危險隱患較高。反滲透水處理還要控制設備停轉后的殺菌問題。原則上,停機兩個周天內應用原水沖洗,大于兩個周天的應用1.5%濃度的NaHSO3液處理,若停機時間超過2周的可用保存,達到2周應使用CH2O等專用消毒液殺菌。
2.3 多介質過濾器的功用
多介質過濾器就是含有多種或多層過濾材料介質的過濾系統(tǒng),往往具有強大的化學結構與性能穩(wěn)定性。對于過濾器的不同材料介質,其相對密度與顆粒粒徑都具有差異性。如典型的無煙煤、石英砂合成的雙層濾料過濾器中,前者的相對密度為1.6,后者則為2.6;前者粒徑達到1.8 mm,后者僅到1.2 mm;而對于三層綠料過濾器而言,往往在無煙煤、石英砂中還添加類似錳砂、磁鐵礦等重質礦石,這些物質的相對密度可到5.0,粒徑也直接達到4 mm。當然,多介質過濾器雖具備特定簡化預處理的作用,但不能替代其他過濾器,這些考慮因素受原水影響。若以自來水作原水,就能不加濾器直接加入活性炭加強過濾;若以深井水作原水,則因各金屬變價離子量低則可用多介質過濾器過濾;若以河床水作原水,則必須前置細紗過濾;若以地表水作原水,則應該開展更多層次的多級過濾。
2.4 海水淡化膜中的反滲透應用
當前,世界各國注重解決淡水危機,加強通過海水反滲透淡化裝置來實現大規(guī)模淡化海水。國外在這方面走在前列,已經擁有日產數十萬噸級水量的大型海水淡化裝置,國內在這方面相對起步較晚,海水淡化工程發(fā)展?jié)摿薮?,相信未來國內將建成越來越多海水淡化裝置,實現水資源循環(huán)利用,解決日益緊張的淡水資源不足問題。
3 結語
反滲透技術在水處理中的應用,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行業(yè)技術變革的最優(yōu)途徑。當然,國內與國外相比在相關技術應用上還有不小的差距,國內行業(yè)應積極研究探索反滲透技術,為更好的水體凈化處理發(fā)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 倪國強,解田,胡宏,等.反滲透技術在水處理中的應用進展[J].化工技術與開發(fā),2012,41(10):23-27.
[2] 李琳琳,高麗,單學敏.反滲透技術在水處理中的應用[J].城鄉(xiāng)建設,2010(9):263-264.
[3] 李德忠.反滲透技術在水處理中的應用[J].企業(yè)技術開發(fā)月刊,2014(8):31-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