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前輩孟宗伯》軸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又號癡庵、癡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王鐸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王鐸擅長行草,他的作品特別是長篇巨作,在章法上或上收下放、或上疏下密、或時疏時密,氣勢一脈相通,呈大氣磅礴之勢。在書法用筆上,他出規(guī)入矩、張弛有度,但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另外,王鐸善于用墨,善將枯濕濃淡進行對比,變化豐富。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些豐富的墨色變化是經(jīng)過王鐸深思熟慮后自然書寫的結果,并沒有去刻意安排。他的作品從漲墨到枯筆有一個順暢的過渡過程,給人以質(zhì)樸、自然的感覺。
釋文:前輩孟宗伯,詞曄鸞龍,品標圭璧,后進領袖。吾師韓象云數(shù)為予稱之,今嗣發(fā)己丑,謙抑好古,能世家。尋蕭寺作一序,以闡宗伯公經(jīng)濟,以見山仰前輩,愧不克及也。己丑六月?lián)]汗題,洪洞王鐸。
《前輩孟宗伯》軸 明·王 鐸 行書立軸 絹本 155cm×51cm 上海朵云軒藏
《夜合花圖》 南宋·佚名
紈扇 絹本設色 24.5cm×25.4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無款。圖右側鈐“大觀”“明安國玩”2方鑒藏印,清《石渠寶笈初編》有著錄。圖中夜合花一株兩枝,右枝花朵含苞未放,左枝花朵半開半合,潔白如玉,清雅絕塵?;ǘ漭p勾淡染,用白粉點畫花蕊;花葉先以細筆勾勒輪廓和筋脈,后用汁綠與花青染之。綠葉穿插向背,層次安排巧妙,畫面簡約而不單薄。
此作從風格面目上看,是南宋初期的畫院作品。作品雙勾設色,造型精致,結構嚴謹,線條飄逸流暢。尤其是其線條,金鉤鐵畫、細勁而富于變化,給人以精致異常的感覺。整幅作品設色濃麗而不耀目,彰顯出生動而富貴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