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慶堂
一葉竹舟載史冊
——福安市穆云畬族鄉(xiāng)竹州山老區(qū)基點村走訪記
吳慶堂
福安市穆云鄉(xiāng)竹州山老區(qū)基點村村貌
福安市穆云畬族鄉(xiāng)竹州山村,層巒疊嶂,山高林密,是一個純畬族老區(qū)基點村,在南方三年游擊戰(zhàn)爭時期,成為閩東黨組織和紅軍的一個重要依托地,被譽為“閩東井岡山”。如今,竹州山畬族群眾秉承對黨忠誠、信念堅定、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畬族革命精神,以勤勞和智慧建設自己美好的家園。
“在閩東三年游擊戰(zhàn)爭最艱苦的年代,畬族人民的作用是很大的。他們具有兩大特點:第一,最保守秘密,對黨很忠實;第二,最團結。在最困難的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七年對革命斗爭支援最大。我們在山上依靠畬族掩護才能堅持?!边@是老一輩革命家葉飛同志在回憶錄中對畬族同胞的深情表達,也是他當年在竹州山一帶堅持革命斗爭的真切感受。
1935年初,中共閩東臨時特委機關曾經設在竹州山村下轄的上竹州、下竹州、三灣等自然村,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也在此設立過后方醫(yī)院和修械廠。三年游擊戰(zhàn)爭期間,竹州山的畬族同胞積極參加貧農團和赤衛(wèi)隊,與紅軍游擊隊并肩戰(zhàn)斗。畬族群眾經常喬裝成上山砍柴、采野菜的模樣,千方百計為紅軍送去食物;有的畬民上山后將自己的衣服、鞋子、蓑衣等留下,生怕紅軍挨凍;發(fā)現敵人搜山時,畬族群眾用暗語高喊“山豬來啰!”及時為紅軍通風報信。
1935年底至1937年春,國民黨多次派兵“圍剿”竹州山,燒殺掠奪,數千畝原始森林化為一片焦土,7個自然村的房屋被夷為平地,流離失所的群眾躲山林、鉆山洞、住草寮,衣不蔽體,食不裹腹,但沒有一個人投敵叛變。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甚至殺戮,他們只吐兩個字“問墻”(畬語,意思是“不知道”)。據不完全統(tǒng)計,全村360多人被國民黨殺害,失蹤超過200人,以“畬族山鷹”鐘日住為代表的畬家優(yōu)秀兒女,在閩東革命史上書寫了極其悲壯的篇章。
竹州山新村,是1997年“造福工程”分批搬遷過來的43戶、210多人的竹州山各自然村畬族群眾。在這里,我們見到了78歲高齡的藍成德。
“記得小時候,因為房子都被國民黨燒了,一家人擠在臨時搭建的草寮里。”藍成德回憶說,山里的田塊都很小,種的番薯只有小手指那么大時,就迫不及待地挖出來充饑。
1952年底,國家撥款為竹州山畬族群眾修建房屋,可以選擇穆陽鎮(zhèn)區(qū)或交通相對方便的穆云畬族鄉(xiāng)咸福村重建家園,但大家最終還是“故土難離”,在自然村的原址上恢復重建。進入新世紀,才通過“造福工程”遷至新村。通往主村屏峰山的機耕路拓寬并鋪上了水泥,在竹州山造福新村建起了建筑面積420平方米的村委樓,2015年投入105萬元硬化了屏峰山至三塆叉門1公里的道路,并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建設了“老區(qū)基點文化活動中心”。
在竹州山采訪,我們聽說這樣一件事:幾年前,鐘日住的孫子鐘曰興居住在曲坑自然村,年過八旬了仍然在地里干農活,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在家里享清福,老人的回答很干脆:“自己能下地,干嗎要靠政府?”一句樸實而堅定的話語,道出了竹州山畬族群眾不等不靠、自強不息的可貴精神。在計劃經濟時期,該村年年都超額完成糧食征購任務?!坝幸淮危赣H去交納公糧,過秤差了四兩谷子,回到家里后,用麻布小心翼翼地包好稻谷,再專程送了一回?!贝逯{水金說。
那時候,藍水金的爺爺被群眾親切稱作“放心干部”。這位曾經在三灣自然村營救過葉飛、受傷三次死里逃生、房子被燒仍然堅持革命的畬家漢子,新中國成立后歷任蟾溪生產大隊長、咸福公社副社長、社長。他在分管竹州山村期間,不分白天黑夜、雨天雪天,奔走在分散的自然村中。1957年至1965年,國家累計撥給竹州山修建房屋補助款2萬多元,均由他的手中發(fā)放,堅持公平公正合理,從不挪用多占,他個人分到的救濟錢物,也常常轉讓給“五保戶”和特殊困難戶。
在主村屏峰山采訪時,我們看到幾位村民騎著摩托車回到村里。“他們是回來干農活的,從鎮(zhèn)區(qū)的新村到這里,需要騎行半個多小時。”村支書藍水金說,竹州山所轄的7個自然村,如今基本上沒有常住的村民,但由于村里的可耕用土地依然在這片深山里,村民們需要抽空回來耕作。
多年來,竹州山群眾依靠務工經商,在造福新村實現了安居樂業(yè)?!耙驗樯现裰?、下竹州等自然村至今未通公路,許多山地都拋荒了,我們希望早日打通公路,修復當年的革命舊址,發(fā)展旅游業(yè)和林下經濟、水果種植業(yè)等。”藍水金說,前年修建屏峰山通往三塆叉門的公路,村民們很支持,沒有人提出征地賠償的要求;去年底,在上級和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規(guī)劃從主村屏峰山至上竹州4.325公里、投資560多萬元的公路,現已進入林地報批階段。
竹州山屬于世界地質公園、國家4A級風景區(qū)福安白云山的規(guī)劃區(qū)域,境內自然風光具有“雄、奇、險、秀、幽”等特點,再加上畬族文化和紅土地文化資源豐富,如果結合旅游開發(fā),建設竹州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相信這里能夠成為令人向往的紅色旅游目的地。
(作者單位:福安市老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