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一只貓
堅持改變,才能徹底告別平庸
◎剽悍一只貓
2014年我27歲,我終于受不了碌碌無為的狀態(tài)。我大哭,我焦躁,我不甘平庸—我要告別過去的自己。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英語老師,周末給人補課的那種。為了提升自我表達能力,讓自己的課更受歡迎,我決定去學演講。找到一家培訓機構,覺得挺合適的,但是一問,學費要5000元。而當時我的卡里只剩9000多。要吃飯,還要交房租。但轉念一想:如果我不趁年輕的時候好好學點東西,以后肯定會后悔。一咬牙,掏出銀行卡,付款,報名。在回去的公交車上,我一直在心里默念:千金散盡還復來,千金散盡還復來……事實證明,當你為了改變自己而開始行動,并付出很大的努力,運氣真的會一點一點變好。
一年多過去了,我從二線城市來到了上海,簽了兩本書,成為一名學習成長類作者;我的微信公眾號“剽悍一只貓”已有70多萬讀者,躋身新榜中國微信五百強;去年12月,我的一場付費分享賣掉7萬多份。經(jīng)常有人問我: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你的成長為何能如此高效?
反思總結這兩年來的成長,我其實不過是堅持了幾個習慣,日復一日的堅持讓我收獲頗豐,且越來越好。
第一個習慣:學以致用式地讀書。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是和書一起睡的,床的一半是我,一半是書,一有空就讀,讀書成了我的生活習慣。記得初到上海時,我托運了16個編織袋的書,把房間堆得滿滿的。很多人說自己讀了很多書但沒有什么用。我覺得不是讀書沒用,而是你沒怎么去用。讀書時,除了要理解作者所寫的,還要多想想,自己可以做點什么,應該怎么去做,然后去踐行。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你會發(fā)現(xiàn),讀書真的很有用。不過,大部分人的問題不是覺得讀書無用,而是壓根兒就不怎么讀書。
第二個習慣:走出舒適區(qū)。一個人如果老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待著是很難有進步的。2015年,我通過加入各種互聯(lián)網(wǎng)社群,認識了很多優(yōu)秀的朋友。2016年元旦假期,我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要采訪100個牛人。事實上,我在去年見過的牛人遠不止100個。走出舒適區(qū)去結交優(yōu)秀的陌生人,能讓你開闊視野,見識更多的可能性。很多時候不是你不能,而是你不知道。
第三個習慣:只做好一件事。如果你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做,那到最后你可能什么都得不到。人的時間精力是非常有限的,一段時間努力把一件事情做好,然后再去做別的。這樣,你才會有非常不錯的積累,才會越來越強。
我曾花很長一段時間鉆研英語教學,一本聽力書被我連續(xù)聽了一個月,每天把全書的配套音頻至少聽一遍。教學能力上去了,收入也跟著上去了。我學演講,堅持了16個月,上臺幾百次,課后錄制了1000多個演講視頻。有了這16個月的學與練,我的表達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為我之后的寫作及線上分享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第四個習慣:用寫作來提升思考質量。我從2015年12月中旬開始堅持寫作,到現(xiàn)在,寫了幾十萬字。這件事對我來說意義重大,它不僅幫我打造了個人品牌,還有助于我梳理自己,消化所學的東西,提升思考質量,讓我越活越明白。不要覺得寫作很難,不能做到每天寫1000字,你可以從每天寫100字開始,這是一個很值得堅持的習慣。
第五個習慣:極其重視自己的時間。我們要明確一點:要想讓自己成長起來,我們得多花時間在自己身上。對于那些沒必要的應酬、邀約,盡量拒絕,而不是礙于情面,然后同意。畢竟,時間就是我們的命,不能隨便就被別人消耗了,我們得清楚自己要什么以及不要什么,該強勢的時候,就得強勢。
這聽起來有點冷血,但事實就是如此,如果你沒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如果你沒有成長起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相反,如果你成了一個很厲害的人,你將會有更多的選擇權,你的強勢也會得到更多人的理解。我們在一天之中的某些時間段,大腦確實要更加興奮,這是我們的高效時間。請一定要守住這些時間,即避免被不必要的事情消耗,因為,這些時間決定了你大部分的成績。